- 年份
- 2024(2681)
- 2023(4050)
- 2022(3722)
- 2021(3472)
- 2020(3176)
- 2019(6139)
- 2018(6082)
- 2017(11135)
- 2016(6738)
- 2015(7510)
- 2014(7290)
- 2013(7373)
- 2012(7213)
- 2011(6725)
- 2010(6805)
- 2009(6360)
- 2008(6297)
- 2007(5710)
- 2006(5037)
- 2005(4750)
- 学科
- 济(22095)
- 经济(22049)
- 管理(14033)
- 业(12635)
- 学(10149)
- 方法(9843)
- 企(9398)
- 企业(9398)
- 数学(8427)
- 数学方法(8292)
- 农(6246)
- 中国(6139)
- 财(5334)
- 融(4851)
- 金融(4848)
- 制(4662)
- 贸(4559)
- 贸易(4557)
- 业经(4549)
- 易(4449)
- 农业(4381)
- 银(4191)
- 银行(4150)
- 环境(4113)
- 行(4028)
- 地方(3848)
- 及其(3801)
- 和(3617)
- 理论(3486)
- 技术(3302)
- 机构
- 大学(102817)
- 学院(98977)
- 研究(44912)
- 济(35042)
- 经济(34190)
- 科学(32833)
- 农(32083)
- 中国(31312)
- 管理(28569)
- 所(26913)
- 农业(26274)
- 研究所(24983)
- 理学(24192)
- 京(23836)
- 理学院(23704)
- 管理学(23027)
- 管理学院(22875)
- 业大(22826)
- 中心(18959)
- 农业大学(16730)
- 财(16115)
- 院(16095)
- 江(16060)
- 省(15964)
- 室(15599)
- 北京(15032)
- 业(14822)
- 科学院(14706)
- 实验(14126)
- 实验室(13651)
- 基金
- 项目(69832)
- 科学(51366)
- 基金(49317)
- 家(47938)
- 国家(47584)
- 研究(41945)
- 科学基金(36820)
- 省(27492)
- 自然(27234)
- 自然科(26484)
- 自然科学(26462)
- 自然科学基金(25995)
- 基金项目(24870)
- 划(24775)
- 社会(24038)
- 社会科(22536)
- 社会科学(22529)
- 资助(21949)
- 教育(19044)
- 计划(17229)
- 重点(16988)
- 科技(16709)
- 发(15509)
- 部(14956)
- 编号(14814)
- 科研(14434)
- 创(14068)
- 业(13971)
- 农(13813)
- 专项(13605)
共检索到152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瑞 李莉萍 黄婷 梁万文 雷爱莹 黄维义 李健 梁聪 甘西 陈明
为比较罗非鱼链球菌病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口服免疫效果,对两种疫苗口服接种罗非鱼后0 h、6 h、12 h、1 d、3 d、5 d、7 d、9 d、11 d、13 d和15 d的脑、肝、脾和后肾组织进行细菌分离检测,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肝、脾、中肠和头肾组织中无乳链球菌DNA进行检测定量示踪抗原,并对两种疫苗口服接种保护率进行比较。罗非鱼口服接种弱毒疫苗6 h、12 h、1 d的脑、肝、脾、后肾均可分离出无乳链球菌,3 d之后脑和11 d之后肝细菌分离为阴性,15 d的脾仍为阳性,后肾3 d之后细菌分离为阴性,灭活疫苗组和空白组均为阴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两种疫...
关键词:
罗非鱼 链球菌病 疫苗 口服接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 刘佩红 陆承平 王永康 张苏华 沈素芳 沈莉萍
以马链球菌兽疫亚种 (Stretococcusequisubsp zooepidemicus)ATCC35 2 4 6株和猪链球菌 2型 (S suistype 2 )HA980 1株作为生产菌株 ,制备氢氧化铝胶二联灭活疫苗。经过无菌及安全检验合格 ,肌肉接种仔猪 ,每头 2mL。免疫15d后 ,对HA980 1和ATCC35 2 4 6的保护率分别为 10 0 % (2 6 / 2 6 )和 92 3% (2 4 / 2 6 )。用二联灭活苗免疫后 4周内仔猪体内抗体水平持续上升 ,从第 5周开始逐渐下降 ;再次免疫后 ,抗体水平迅速回升 ,12 0d后仍维持较高水平。攻毒保护试验和抗体...
关键词:
猪 链球菌 疫苗 抗体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祝璟琳 邹芝英 李大宇 肖炜 喻杰 陈炳霖 马文静 杨弘 沈锦玉
为了研究异源无乳链球菌胞外产物灭活疫苗免疫罗非鱼后的免疫效果, 本研究采用10%甲醛溶液灭活法对无乳链球菌HN0901和GX1101制备了胞外产物灭活疫苗, 通过腹腔注射途径免疫健康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 在免疫后28 d攻毒同/异源无乳链球菌, 测定了免疫后和攻毒后罗非鱼的免疫应答反应和血清抗体效价, 并比较了罗非鱼在腹腔注射1×10~(8) CFU/尾无乳链球菌后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和交叉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 免疫鱼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在免疫后28 d显著高于对照组, 但在攻毒后显著低于对照组; 与对照鱼相比, 免疫鱼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在免疫和攻毒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丙二醛(MDA)显著降低(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俊 黄木珍 李安兴
将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淡水分离株TBY-1菌株灭活后制备成无佐剂和添加白油佐剂的疫苗,利用浸泡和腹腔注射复合免疫方式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进行免疫,比较其相对保护率及血清中抗体凝集效价,以评价佐剂的存在与否及免疫次数对海豚链球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的影响,同时还对实验前后罗非鱼的体长体重进行测量和统计,并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用无佐剂疫苗进行首次浸泡免疫后,再分别用无佐剂疫苗及白油佐剂疫苗注射免疫1次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50.50%和71.10%,血清中抗体凝集效价分别为1∶4.8和1∶128;而注射免疫2次的相对保护率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红结 陆承平
【目的】评价中国不同地区猪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分离株抗原性的差异,为猪链球菌病疫苗的研制提供指导。【方法】取从国内10省市分离的10株猪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分离株,分别制备灭活疫苗,免疫12周龄ICR小鼠,用同源菌株和ATCC35246株攻击。【结果】以同源菌株攻击免疫小鼠,除CG-74-63株外,其余菌株的保护率均在90%以上;而以异源菌株ATCC35246进行攻击,免疫小鼠的免疫保护率为80%~100%。【结论】中国不同地区的猪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分离株的抗原性差异不大,单一菌株制备的疫苗具有保护性。
关键词: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 免疫效力 灭活疫苗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余晓丽 陈明 李莉萍 梁万文 徐增辉 李超 雷爱莹 陈汉忠 甘西
用筛选到的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临床分离菌株CMS005,甲醛灭活制备成疫苗并对其进行了注射、浸泡和口服免疫奥尼罗非鱼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室水族箱试验的注射、浸泡和口服免疫的最佳免疫保护率分别为90.5%、61.9%和14.3%,水泥池小网箱试验的最佳免疫保护率分别为100%、86.1%和66.7%。免疫剂量对浸泡免疫效果的影响大于注射和口服免疫,加强免疫可显著提高浸泡和口服免疫效果,超声波处理可以提高浸泡免疫效果。注射和口服免疫7 d和15 d后均可控制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病的继续发生;未免疫组罗非鱼月累计死亡率为4%~16%,而免疫组罗非鱼月累计死亡率低于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丁山 李淑芳 李杰 唐磊 王晓冉 莫照兰 李杰 陈娟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是一种能感染多种鱼类的条件致病菌,引起高致死率出血性败血病,流行于我国海水养殖环境,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本研究以鳗弧菌O1、O2和O3血清型菌株为抗原,制备了鳗弧菌三价灭活疫苗,以腹腔注射途径对健康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80.2±4.7)g进行一次免疫,在一次免疫后60 d以同等剂量和途径进行二次免疫。对一免组进行150 d的观测,结果显示,大菱鲆血清的3种抗原的特异抗体水平在免疫后14 d显著升高(P0.05);二免大菱鲆的RPS值均高于70%,高于同期一免大菱鲆。上述结果显示,以鳗弧菌三价灭活疫苗一次免疫大菱鲆,抗体持续期不少于150 d,有效免疫保护期(RPS>70%)不少于120 d;二次免疫大菱鲆,抗体持续期和有效免疫保护期(RPS>70%)均不少于150 d。空白组最终体重略高于免疫组,但2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无明显差异,说明三价疫苗对大菱鲆生长没有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斌 樊海平 张新艳 郑磊 钟全福 张国庆 翁祖桐
为了建立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免疫防控方法,以原核表达SIP(Surface ImmunogenIc ProteIn)蛋白为芯材,天然多糖为壁材,制备罗非鱼无乳链球菌聚丙烯酸树脂Ⅱ微胶囊口服疫苗,SIP口服疫苗微胶囊颗粒平均直径约826.5μm,包封率为72.02%,载药量最高达6.11%。微胶囊包裹的SIP蛋白在5种缓冲液中释放效果:P H 6.80>P H 7.20>P H 9.18>P H4.68>P H 2.00。体外实验证实微胶囊颗粒在模拟胃酸环境中蛋白释放量极小,数值为395.5μg;而在模拟肠液中,释放量最高达5426.0μg,其中240 mIn释放量为4911.1μg,释放度达9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元源 徐嫄 邹兴启 杨延丽 刘丽丽 万建青 李翠 徐璐 张乾义 夏应菊 王兆 郎洪武 王琴 张松平 赵启祖
【背景】口蹄疫疫苗质量评价方法对疫苗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进行质量控制尤为重要,146S抗原含量是评价口蹄疫疫苗质量的关键指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sucrose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SDGC)是公认经典的测定口蹄疫146S抗原含量的方法,但存在检测耗时长、过程复杂、重复性差等缺点,影响了疫苗的质量监测。口蹄疫灭活疫苗146S抗原含量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法(size-exclusion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SE-HPLC)是一种简便、快速、自动化程度高、高效的测定方法。【目的】在初步建立的采用SE-HPLC测定口蹄疫灭活疫苗146S抗原含量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浓缩纯化生产工艺制备的口蹄疫灭活疫苗,进一步确认SE-HPLC法在检测过程中的普适性势在必行。【方法】利用口蹄疫146S抗原标准品建立SE-HPLC法标准曲线,求得回归方程,用于检测样品的146S含量。采用SE-HPLC法和SDGC法分别检测146S抗原标准品1倍、2倍、4倍、8倍、16倍稀释的5个样品和市场上随机选取的22批疫苗,计算146S抗原含量,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用SE-HPLC法,3次重复检测不同企业生产的134批口蹄疫灭活疫苗146S抗原含量,通过色谱图特异性、检测值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析SE-HPLC法的重复性,评价该方法的适用性,分析市场流通疫苗的总体质量情况。【结果】SE-HPLC法建立的标准曲线,峰面积与146S抗原含量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81,n=8)。口蹄疫146S抗原标准品5个稀释样品和22批口蹄疫疫苗的146S抗原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口蹄疫146S抗原含量检测SDGC法和SE-HPLC法高度正相关(RS2=0.9994,nS=5;Rv2=0.9602,nv=22)。134批口蹄疫灭活疫苗中,146S抗原含量相对标准偏差RSD<5%的疫苗批次分别占疫苗总批次(134批)、单价苗总批次(18批)、双组分及双价苗总批次(76批)、三价苗总批次(40批)的81.34%、72.22%、85.53%、80.00%;146S抗原含量相对标准偏差RSD≤10%的疫苗批次占疫苗总批次(134批)的97.76%。口蹄疫146S抗原含量SE-HPLC法检测重复性良好,其中疫苗146S抗原含量2—4μg·mL-1时,检测重复性最好。所有批次疫苗均检测到目的峰,目的峰的平均起峰、最高峰、落峰时间分别为SE-HPLC法进样后的11.58、12.90、14.93min,平均持续3.36min。134批口蹄疫灭活疫苗146S抗原含量为1.11—80.36μg·mL-1,其中单价苗、双价苗、双组分苗、三价苗146S抗原含量均值分别为2.07、2.40、2.85、13.14μg·mL-1。【结论】口蹄疫灭活疫苗146S抗原含量SE-HPLC法适用性好、重复性高、高效、快速、简便,能够用于检测不同类型的口蹄疫灭活疫苗,从而进行疫苗的质量监测和评估。市场流通的口蹄疫灭活疫苗146S含量较高,疫苗质量较好。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高冬梅 李健 王群
制备鳗弧菌福尔马林灭活的全细胞疫苗 ,腹腔注射接种牙鲆 ,50d后进行第 2次免疫。利用自制的兔抗鱼血清的抗血清通过ELISA实验检测了受免鱼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 ,并通过攻毒实验 ,测定了疫苗对牙鲆的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 ,各免疫组血清抗体效价的最高值分别达 1∶51 2、1∶2 0 4 8、1∶1 0 2 4 ;各组受免鱼对人工攻毒均具有保护作用。用鳗弧菌攻毒后 ,免疫保护率分别达81 2 5%、87 50 %、93 75% ,而且发现受免鱼对副溶血弧菌 (Vibrioparahaemolyticus)也表现了一定的交叉保护性 ,免疫保护率分别为 46.1 5%、53.85 %、53.85...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淑芳 唐磊 李杰 李贵阳 王晓冉 王小鹿 丁山 莫照兰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O3血清型菌株是感染鱼类的重要病原菌,本文研究了3株O3血清型鳗弧菌(SMP1、SMP3和SMP4)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首先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体内对3株鳗弧菌进行复壮;检测复壮后的菌株毒力,检测的3株鳗弧菌对蓝蔓龙(Trichogaser trichopterus)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105.1 CFU/ml(SMP1)、104.7 CFU/ml(SMP3)和105.4 CFU/ml(SMP4);制备了3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金辉 王庆奎 陈成勋 白东清 乔秀亭
为研究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灭活疫苗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250 g±12 g)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给试验鱼腹腔注射0.2 mL的灭活嗜水气单胞菌悬液(1.0×108cfu/mL)。分别在注射前(0 d)和注射后7、14、21、28、35、42 d取样,测定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LZM)活力、补体C3含量以及头肾和脾脏中IgM、IgT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注射嗜水气单胞菌疫苗能显著提高白细胞吞噬率(PP)和吞噬指数(PI)、LZM活力和补体C3含量,注射后21 d达峰值,PI、LZM和补体C3在42 d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庞欢瑛 周泽军 丁燏 闫秀英 蔡双虎 简纪常 吴灶和
采用Overlap PCR和同源重组技术,结合氯霉素(Cm)正向筛选和sacB基因蔗糖负向筛选,构建了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Ⅲ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T3SS)注射装置蛋白vscO基因无标记框内缺失突变株ZJ03ΔvscO。在以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模型的感染实验中发现ZJ03ΔvscO的毒力较ZJ03下降约150倍。将ZJ03ΔvscO作为减毒活疫苗通过注射、浸泡的途径免疫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后,发现其对溶藻弧菌有很好的保护效应,其中注射组的免疫保护率达84%,浸...
关键词:
溶藻弧菌 vscO 减毒活疫苗 免疫保护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杰 李淑芳 丁山 唐磊 李贵阳 莫照兰 李杰 陈娟
本研究分析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O1/O2血清型二价灭活疫苗免疫大菱鲆后的抗体持续期和免疫保护期。以鳗弧菌O1血清型VAM003株和O2血清型VAM007株为抗原制备了福尔马林灭活二价疫苗,将疫苗按照三种剂量(10~7 cells/尾、10~8 cells/尾、10~9 cells/尾)以腹腔注射途径免疫大菱鲆,在免疫后3 d、7 d、14 d、30 d、60 d、90 d、120 d、150 d,用血清凝集实验检测了免疫鱼血清的VAM003和VAM007抗体效价,用攻毒实验检测了疫苗的免疫保护率(RPS)。结果显示,在免疫后7 d三个剂量组的大菱鲆均产生了特异抗体,并获得27%~60%的RPS。三个剂量组大菱鲆的O1血清型抗体持续期分别>90 d (10~7 cells/尾组)、>150 d (10~8 cells/尾组)、>150 d (10~9cells/尾组),而三个剂量组大菱鲆的O2血清型抗体持续期均>150 d。三个剂量组的大菱鲆获得的免疫保护持续期均>150 d;以RPS>75%为有效免疫保护,各剂量组大菱鲆抵抗O1血清型病原感染的有效免疫保护期为:14~120d(10~7 cells组)、14~120 d (10~8 cells/尾)、14~150 d (10~9 cells/尾),抵抗O2血清型病原感染的有效免疫保护期为:14~60 d (10~7 cells组)、14~120 d (10~8 cells/尾)、14~120 d (10~9 cells/尾)。研究结果表明鳗弧菌二价灭活疫苗可为大菱鲆提供有效而稳定的免疫保护,获得的抗体持续期和免疫保护期为该疫苗的临床中试研究提供了基础。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雨果 潘厚军 陈偿 石存斌 吴淑勤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浸泡免疫后,鳜(Siniperca chuatsi)鳃、皮肤、脾脏和头肾中IgM基因表达量变化,同时应用ELISA检测皮肤黏液和血清中抗体滴度变化。结果显示:最早检测到IgMmRNA转录水平上调的是皮肤和鳃(第4天),而脾脏和头肾在第7天才达到高峰。IgM基因在头肾和脾脏中表达量较高(高峰值分别达到16.3和23.8),皮肤和鳃中的表达量较小(高峰值分别为4.3和8.6)。抗体效价方面,皮肤黏液中抗体滴度峰值出现时间较早(第7天),但抗体从开始形成到消失持续时间较短(28 d);血清中抗体滴度峰值出现时间较迟(第21天),但持续较长(42 d)。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