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3)
2022(4)
2021(3)
2020(5)
2019(13)
2018(13)
2017(9)
2016(15)
2015(17)
2014(17)
2013(11)
2012(12)
2011(13)
2010(11)
2009(6)
2008(9)
2007(4)
2006(2)
2005(5)
2004(1)
作者
(70)
(68)
(49)
(46)
(42)
(42)
(39)
(34)
(30)
(29)
(28)
(27)
(27)
(27)
(27)
(26)
(26)
(24)
(23)
(23)
(23)
(22)
(21)
(21)
(21)
(20)
(20)
(20)
(20)
(19)
学科
(77)
水产(63)
(58)
各种(54)
及其(53)
动物(49)
(49)
(49)
敌害(49)
(49)
病害(49)
(49)
防治(49)
动物学(44)
(22)
吴郭鱼(22)
罗非鱼(22)
(22)
(12)
理学(11)
(11)
药物(11)
药物学(11)
药理(11)
药理学(11)
(7)
(7)
饵料(7)
鱼类(7)
营养(6)
机构
水产(173)
研究(144)
大学(137)
科学(133)
(126)
实验(125)
实验室(125)
重点(124)
学院(123)
(112)
农业(109)
(95)
产科(94)
研究院(94)
研究所(93)
(91)
科学研究(91)
(90)
(87)
中国(84)
(68)
海洋(68)
(67)
养殖(64)
中心(61)
农业部(61)
(60)
资源(60)
(59)
海洋大学(59)
基金
项目(122)
(104)
专项(103)
农业(103)
(102)
(96)
技术(95)
国家(94)
(86)
计划(86)
产业(85)
(84)
体系(84)
(84)
科学(82)
科技(77)
现代(75)
现代农业(73)
农业产业(72)
基金(71)
(70)
cars(68)
自然(57)
自然科(56)
自然科学(56)
科学基金(55)
科研(54)
自然科学基金(53)
研究(52)
49(50)
期刊
水产(110)
学报(104)
渔业(62)
科学(55)
(50)
(50)
淡水(50)
中国(38)
产科(38)
(29)
农业(19)
大学(18)
学学(18)
进展(12)
(10)
西南(10)
业大(9)
农业大学(9)
中农(8)
华中(8)
农学(6)
华北(6)
上海(5)
(5)
自然(5)
自然科(5)
自然科学(5)
农林(4)
(4)
(3)
共检索到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宁  姜芳燕  黄海  焦健  
从患病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体内分离得到细菌NL05,通过回归感染试验确定NL05为致病菌,并测出NL05对罗非鱼的半致死量(LD50)为1×103 CFU/g。结合细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 RNA基因同源分析,鉴定NL05为简达气单胞菌(Aeromonas jandaei)。形态学观察发现,NL05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生理生化试验中麦芽糖、甘露醇、葡萄糖、水杨素、硫化氢等13种指标为阳性,蔗糖、阿拉伯糖、木糖、肌醇、卫矛醇等10种指标为阴性。药敏试验显示,NL05对奥复星、丙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氟哌酸、利福平、洁霉素等13种抗生素敏感,对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宁  姜芳燕  黄海  焦健  
从患病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体内分离得到细菌nl05,通过回归感染试验确定nl05为致病菌,并测出nl05对罗非鱼的半致死量(lD50)为1×103 cFU/g。结合细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 rna基因同源分析,鉴定nl05为简达气单胞菌(aeromonaS janDaei)。形态学观察发现,nl05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生理生化试验中麦芽糖、甘露醇、葡萄糖、水杨素、硫化氢等13种指标为阳性,蔗糖、阿拉伯糖、木糖、肌醇、卫矛醇等10种指标为阴性。药敏试验显示,nl05对奥复星、丙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氟哌酸、利福平、洁霉素等13种抗生素敏感,对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蔡完其  孙佩芳  
从患病濒死尼罗罗非鱼肝脏分离到99 5 A和99 7 28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用这2菌株对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及尼奥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均可使其致病。发病鱼症状与自然病鱼症状一致,呈出血性败血症。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确认这2菌株皆为温和气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35种药物对上述2菌株进行药物抑菌试验,其中,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妥布霉素、氟哌酸、氯霉素、氨曲南抑菌效果最佳;99 5 A菌株对呋喃妥因敏感,但99 7 28菌株对其耐药;99 7 28对复方新诺明敏感,而99 5 ...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移斌  余琳雪  刘永涛  杨秋红  苏志俊  宋怿  艾晓辉  
从福建漳州某养殖场患出血病死亡的罗非鱼肝脏、肾脏及脾脏分离到一株致病性菌株FJLF。对该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子鉴定。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FJLF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人工感染该菌后发病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且从病灶中分离到与原感染菌一致菌株。腹腔注射后该菌株对罗非鱼的半致死剂量LD_(50)=2.30×106CFU/g。FJLF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噻肟、新霉素及卡那霉素等8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环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堂水  樊海平  陈昌福  
从患"突眼"症状的罗非鱼体内分离到多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证实其中TL60829NA菌株为病原菌,经生理、生化和API细菌鉴定系统以及分子生物学试验,鉴定其为痢疾志贺氏菌(Shigella dysenteriae)。其主要生理生化特征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不具动力,氧化酶、过氧化氢酶、V-P反应、吲哚试验、苯丙氨酸、甘露醇、KCN均为阴性;对氨苄西林、羧苄西林、红霉素、多西环素、氟哌酸、卡那霉素敏感,对呋喃唑酮、复方新诺明、磺胺和庆大霉素不敏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新艳  樊海平  钟全福  卓玉琛  林煜  曾占壮  
从患暴发性流行病罗非鱼的肝脏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TL60829NA,将TL60829NA对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致病性试验,试验感染罗非鱼表现出自然发病症状,确认分离菌株为罗非鱼暴发性流行病的致病菌。分离株菌经形态学观察、Bio Merieux 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GPI测定卡分析和16S rRNA特异性基因序列与NCBI中收录的其它引起罗非鱼病害的链球菌的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分离细菌与其它无乳链球菌的16S rDNA序列构成一个进化分支,而海豚链球菌则构成另一分支,确定分离菌株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iate)。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晶晶  陈昌福  高宇  刘振兴  王美珍  李革雷  
从海南省某水产养殖场患病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中,分离到1个编号为LFY-08-23的菌株。经过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Biolog系统鉴定以及利用原核生物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发现LFY-08-23菌株与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生理生化特性相似,16S rRNA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与S.agalactiae(EF092913,DQ303183,AF459432)自然构成一个分支,相似性高达99.8%。用分离的S.agal...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杜苏兰   雷连成   王玲玲   张付贤  
为探明湖北荆州某养殖场吉富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 GIFT)致病原因,对感染的罗非鱼精准施治,本研究从湖北荆州某养殖场患病吉富罗非鱼脑组织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结果显示:该菌在BHI平板上生长出光滑、圆形、白色菌落,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菌呈单个、成对或球形短链状,长短不一,且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经16S rRNA序列、PCR鉴定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确定分离菌株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命名为JZ-202108。分离菌株JZ-202108血清型为Ⅰa型,携带gapC、sodA、bac、bca和hly等5种毒力基因。分离菌株JZ-202108人工感染吉富罗非鱼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类似,出现神经症状和严重的内脏出血现象,并从脑组织中分离到强毒株,其LD_(50)为3.4×10~5 CFU/尾,对吉富罗非鱼致病性较强。药物敏感性实验表明,分离菌株JZ-202108对β-内酰胺类、头孢类药物敏感,对氨基酸糖苷类药物耐药;乌梅、黄连、朱砂、野菊花等中药对JZ-202108菌株有明显抑制作用,乌梅和野菊花在菌株JZ-202108感染吉富罗非鱼的体内治疗效果最佳。生产中可考虑用β-内酰胺和头孢类抗菌药物,以及中药乌梅和野菊花等药物进行治疗。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永铨  张海明  陈远生  
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奥利亚罗非鱼(O.aurea)为材料,进行WZ♀×XY♂、WZ♀×YY♂、WY×ZY♂、WY×YY♂杂交实验及其子代分析,确认WY型罗非鱼的性别为雌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彬  黄婷  陈福艳  陈明  梁万文  
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研究了黄连等10种中草药及4种组方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致病性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的抑制作用,并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作用较强的中草药对海豚链球菌的抑菌和杀菌浓度。结果显示:10种中草药对海豚链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连、黄芩、大黄和黄柏的抑菌作用较强,而以黄连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平均直径达(25.67±0.58)mm。黄柏与黄连、大黄与黄芩联用抗菌作用增强,大黄与黄连联用不变,而黄柏与黄芩、黄柏与大黄、黄芩与黄连联用抑菌能力降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德锋  刘礼辉  任燕  李宁求  林强  潘厚军  石存斌  吴淑勤  
2014年海南省文昌市多个养殖场的罗非鱼出现暴发性疾病,患病罗非鱼表现出体色发黑、打转游动、眼球突出或混浊等典型的链球菌病症状。从患病罗非鱼的肝、肾、脾、眼球和脑等组织中分离到19株病原菌,即TC-1、TC-2、BL1441~BL1448和WT1451~WT1459。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些病原菌均为无乳链球菌。溶血试验结果表明,TC-1、TC-2和BL1441~BL1448菌株为β-溶血性无乳链球菌,而WT1451~WT1459菌株为不溶血无乳链球菌。进一步通过MLST、分子血清型和毒力相关基因检测等技术对这些分离菌株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黎娅  罗福广  左跃  易弋  伍时华  杨军  
2012年9月5日广西柳州市某罗非鱼养殖场出现暴发性疾病,从患病罗非鱼的脑组织中分离到1株γ溶血性革兰氏阳性链球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基于cfb基因的PCR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无乳链球菌。该菌株为γ溶血性,CAMP试验阴性,与常见无乳链球菌有较大差别。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罗非鱼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诺氟沙星、多黏菌素B、复方新诺明耐药,对青霉素G等17种药物均敏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汪玉祥  谢敏亮  方奕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曹丽琴  陶永刚  谈慧珍  
红罗非鱼单性化试验研究曹丽琴,陶永刚,谈慧珍(上海自然博物馆,200010)关键词红罗非鱼,单性化STUDIESONUNISEXUALIZATIONINREDTILAPIA¥CaoLiqin;TaoYonggangandTanHuizheng(Sha...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彩虹  夏枚生  熊莉  许梓荣  
采用尼罗罗非鱼上皮细胞培养模型,观察嗜水气单胞菌对鳃上皮、皮肤上皮、肠上皮细胞的粘附率,研究载铜蒙脱石对细菌粘附的阻断作用及其对细菌粘附引起鱼上皮细胞膜生物特性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与鱼上皮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粘附作用,粘附率大小顺序为鳃上皮>皮肤上皮>肠上皮细胞。载铜蒙脱石均显著降低了嗜水气单胞菌对鳃、皮肤和肠上皮细胞的粘附率(P<0.05),而且对不同上皮细胞的粘附阻断率无显著差异。嗜水气单胞菌粘附肠上皮细胞后细胞膜生物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嗜水气单胞菌粘附鱼上皮细胞后,胞浆游离钙和细胞膜磷脂酶A2活性显著上升。载铜蒙脱石可显著降低由于嗜水气单胞菌粘附鱼上皮细胞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