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90)
- 2023(9777)
- 2022(7545)
- 2021(6563)
- 2020(5089)
- 2019(11285)
- 2018(11164)
- 2017(20297)
- 2016(11597)
- 2015(12768)
- 2014(13084)
- 2013(12839)
- 2012(12106)
- 2011(11119)
- 2010(11438)
- 2009(10425)
- 2008(10340)
- 2007(9479)
- 2006(8773)
- 2005(8385)
- 学科
- 济(51757)
- 经济(51709)
- 业(26922)
- 管理(26126)
- 中国(20659)
- 地方(19419)
- 企(18513)
- 企业(18513)
- 农(17641)
- 业经(14545)
- 农业(12204)
- 发(11888)
- 学(11887)
- 方法(11605)
- 制(10818)
- 地方经济(10467)
- 融(10011)
- 金融(10009)
- 银(9937)
- 银行(9903)
- 行(9666)
- 数学(9432)
- 发展(9337)
- 展(9312)
- 数学方法(9266)
- 教育(8960)
- 环境(8499)
- 产业(8423)
- 财(8403)
- 贸(8305)
- 机构
- 学院(168963)
- 大学(167198)
- 研究(70697)
- 济(64698)
- 经济(62962)
- 管理(53768)
- 中国(50440)
- 科学(45961)
- 理学(44194)
- 理学院(43519)
- 管理学(42499)
- 管理学院(42218)
- 农(40075)
- 所(38151)
- 京(38056)
- 研究所(34591)
- 农业(31460)
- 中心(30240)
- 财(29303)
- 业大(29262)
- 江(29202)
- 院(25704)
- 省(25637)
- 范(24945)
- 师范(24569)
- 北京(24486)
- 州(23545)
- 技术(22017)
- 财经(21877)
- 科学院(21827)
- 基金
- 项目(108860)
- 科学(83079)
- 研究(77412)
- 基金(74120)
- 家(66852)
- 国家(66216)
- 科学基金(54307)
- 社会(46679)
- 省(46624)
- 社会科(44122)
- 社会科学(44110)
- 划(38246)
- 基金项目(37929)
- 教育(35230)
- 自然(34680)
- 自然科(33832)
- 自然科学(33813)
- 自然科学基金(33157)
- 编号(31594)
- 发(30966)
- 资助(30016)
- 成果(26456)
- 重点(25919)
- 课题(24686)
- 发展(24324)
- 展(23886)
- 创(22583)
- 计划(21632)
- 部(21578)
- 创新(21260)
共检索到280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景洁 李鸿梅 董金满 吴洪峰
【目的】优化罗耳阿太菌源生淀粉糖化酶的发酵条件,并对其结构进行鉴定。【方法】以玉米淀粉和玉米黄浆作为发酵培养基的主要组分,对罗耳阿太菌进行发酵培养。固定接种量为5%(体积比),以罗耳阿太菌生淀粉糖化酶粗酶产量(U/mL)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培养温度(℃)、培养时间(h)、摇床转速(r/min)为优化条件,采用响应面法对罗耳阿太菌源生淀粉糖化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得酶对玉米、小麦、木薯、红薯、豌豆生淀粉颗粒的水解效果,并用纳米级高效液相色谱与多级串联离子阱联用分析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玉芹 袁正求 冯岳 黎萍 周蒙 姚威 张剑
【目的】探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酶解马铃薯淀粉的工艺条件,为降低微藻生产生物柴油成本提供参考。【方法】采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酶解马铃薯淀粉,以葡萄糖含量为测定指标,选取反应温度、底物质量浓度、加酶量(m(α-淀粉酶)∶m(糖化酶)=3∶1)、反应时间4个影响因素,进行L25(5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电子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法对酶解产物的物理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底物质量浓度0.1 g/mL、加酶量为干基底物淀粉质量的0.6%、反应时间4 h、反应pH 4.0,在此条件下,马铃薯淀粉水解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丽娜 陈喜文 陈德富
对4种糖化酶工业株的rDNA片段进行克隆,在对比其rDNA-ITS1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形态学观察对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4种菌株分别为黑曲霉、无花果曲霉、米曲霉和灰色小克银汉霉。通过Me-gAlign得到的进化树表明,前3种菌株亲缘关系较近,三者与灰色小克银汉霉的亲缘关系较远。进一步克隆了黑曲霉、无花果曲霉和米曲霉的糖化酶基因,并在毕赤酵母中实现了分泌表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丽云 王义强 马国辉 吴腾飞
以经过蒸汽爆破预处理后的杨木为原料,利用戊糖乳杆菌突变株进行同步糖化发酵。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的乳酸含量,对酶解温度、酶解p H、纤维素酶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对发酵温度、发酵p H、接种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再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发现,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40℃,发酵p H为5.7,接种量为6%,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5 FPU/g,乳酸产量为9.42 g/L,产酸量提高了83.62%。利用价格低廉且来源广泛的杨木发酵生产乳酸,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关键词:
杨木 同步糖化发酵 乳酸 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姮 李婵娟 洪玉枝
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到1株具有木聚糖酶活性的考克氏菌(Kocuria sp.Mn22),用单交法研究了不同单因素对该菌株产木聚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水不溶性和醇不溶性木聚糖诱导该菌株比水不溶性木聚糖诱导产酶量高;较低浓度的Tween 80对该菌株产木聚糖酶具有诱导作用,而高浓度的Tween 80会抑制木聚糖酶的产生;Triton X-100具有抑制作用。对考克氏菌液体发酵条件的正交试验表明:以水不溶性和醇不溶性木聚糖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pH 8.5,Tween 80添加量为0.2%,发酵68 h后,菌株的最高酶活力可达到148.7 IU/mL。
关键词:
考克氏菌 液体发酵 正交试验 木聚糖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苏小军 熊兴耀 谭兴和 李清明 罗时 易锦琼
为增强黑曲霉AF-1产生生淀粉酶的能力,对其固态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筛选出马铃薯粉、豆粕粉、FeSO4为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产酶条件的12个相关因素进行效应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培养基豆粕粉、麸皮含量和温度3个因素;利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以上3个因素的最大响应区域,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对3个因素进行优化,得出培养基豆粕粉含量、麸皮添加量和温度的最佳值分别为11.46%、17.41 g和26.26℃.优化后的酶活力(204 U/mL)比初始酶活力(42 U/mL)提高了3.85倍.
关键词:
黑霉AF-1 固态发酵 生淀粉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梁艳琼 吴伟怀 习金根 李锐 郑金龙 黄兴 贺春萍 易克贤
以菌体量和发酵滤液抑制柱花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JNC2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JNC2菌株最佳培养基为木糖2%,蛋白胨0.4%,酵母粉0.8%,氯化铵0.6%,硫酸镁0.2%;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6.0,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60 mL,接种量体积分数7%,发酵温度34℃,转速200 r·min~(–1),发酵时间72 h,优化后发酵滤液的抑菌活性显著提高了32.6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方传记 陆兆新 孙力军 别小妹 吕凤霞 黄现青
【目的】提高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发酵产脂肽类抗菌物质的产量。【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 Design对影响B.amyloliquefaciens ES-2-4产脂肽类抗菌物质产量的13个因子进行筛选,在筛选结果的基础上,再运用Uniform Design(均匀设计)对关键因子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通过回归方程求解得到最高产量时各关键因子的最优组合。【结果】影响抗菌物质产量的关键因子为葡萄糖、L-谷氨酸钠、转速和温度;获得最佳产量时关键因子的最优组合为:葡萄糖(42g·L-1)、L-谷氨酸钠(14g·L-1)、温度(27℃)、...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鹏 王健鑫 罗红宇 戴秋萍
为筛选到海洋来源的淀粉酶,采用Yoo改良法测酶活,对从浙江舟山群岛海域潮间带海泥样中筛选到的一株玫瑰暗黄链霉菌A46进行选育,通过紫外线和DES诱变处理,得到一株酶活为105.6 U/m L的突变株,该突变株酶活提高213.3%,经过10次传代,酶活仅下降3.6%,是一株性状稳定的优良菌株。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RSA)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系统优化,得到优化发酵条件:培养温度33℃、接种量2.25%、盐度23.4、初始p H值为8、转速200 r/min、装瓶量为20%、淀粉含量为0.5%、培养时间为72 h。研究表明,在此条件下的酶...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衣杰荣 王允绍 张兆斌 李晓晖
从上海地区富含油性的土壤中,以橄榄油为唯一碳源进行富集培养、以罗丹明B为指示剂的平板进行初筛,摇瓶复筛得到产脂肪酶菌株51-43。通过对51-43进行形态学观察,以及18S rDNA特征片段比较分析,初步确定51-43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黑曲霉51-43产脂肪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优发酵条件为:蛋白胨2.35%,小麦粉1%,K2HPO40.1%,MgSO4.7H2O 0.05%,CaCl20.01%,NH4Cl 1%,Tween-80 0.5%,橄榄油1%,pH 7.0。此培养基在28℃,160 r/min的条件下发酵培养72 h...
关键词:
黑曲霉 脂肪酶 发酵条件 正交实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育卉 李连强 湛东锐 王惠 刘天行 辛志宏
以盐生海芦笋中分离的1株内生真菌S19菌株为研究对象,对ITS区域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形态学观察,将其鉴定为Gibberella avenacea。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对S19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抗氧化活性。优化后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6 g.L-酵母膏,17 g.L-1蛋白胨,300g.L-1土豆,30 g.L-1麦芽糖,30 g.L-1甘露醇,5 g.L-1葡萄糖,10 g.L-1味精,10 g.L-1氯化钠,pH为7。采用此培养基所得发酵产物对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信珊珊 祁高富 朱发银 逯晋忠 李菁菁 王圣英 柳艳军 陈京元 王义勋 赵秀云
以从水稻根部分离到的1株解淀粉芽孢杆菌WH1为材料,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对其发酵液中的抗菌活性物质进行了鉴定,并通过平板抑制试验和离体叶片防治试验,研究其发酵液对油茶炭疽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WH1发酵液中的抗菌活性物质为脂肽,该成分能够使油茶炭疽病菌丝畸形,高稀释倍数的发酵液对离体油茶叶片上的炭疽病仍然有显著的防效。以WH1作为防治油茶炭疽病的生物农药,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和田口设计对WH1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使抗菌脂肽产量大幅上升。在3、20、500 L的发酵罐上进行放大,控制溶氧在30%以上,成功的完成250 mL摇瓶到500 L罐的放大。500 L罐上培养48 h后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加爱 陈蕾 林元山 张小鹃 邹洪彬 张学文
为了以酿酒酵母S78为宿主菌异源高效表达糖化酶基因,进一步扩大糖化酶基因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运用RT-PCR法从黑曲霉中克隆得到糖化酶基因(glaA)cDNA,去除其信号肽编码区后的序列重组到酵母表达载体pVT102U/αADH1强启动子下游,并与α因子分泌肽信号序列融合。用PEG/LiAc法将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入酿酒酵母S78菌株,筛选出的转化菌点种到可溶性淀粉平板上培养,用碘染法鉴定重组基因的表达情况。鉴定出了典型水解圈的酵母转化子,转化子接种到YPD培养基中摇瓶培养后,取发酵上清液经SDS-PAG
关键词:
黑曲霉 糖化酶 酿酒酵母 异源表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智杰 张巧毅 赵柔 王常贵 林元山
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p H、葡萄糖质量分数和酵母膏质量分数是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显著性因素;在接种量9%、pH 5.7、葡萄糖质量分数4%、酵母膏质量分数1%、时间7 d、温度28℃、转速170 r/min的条件下,茯苓胞内多糖的含量为(5.82±0.18) g/L,生物量为(14.63±0.21) g/L,分别为未优化前的1.6倍和2.0倍。与常规栽培相比,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松材消耗,且茯苓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本低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智杰 张巧毅 赵柔 王常贵 林元山
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p H、葡萄糖质量分数和酵母膏质量分数是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显著性因素;在接种量9%、pH 5.7、葡萄糖质量分数4%、酵母膏质量分数1%、时间7 d、温度28℃、转速170 r/min的条件下,茯苓胞内多糖的含量为(5.82±0.18) g/L,生物量为(14.63±0.21) g/L,分别为未优化前的1.6倍和2.0倍。与常规栽培相比,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松材消耗,且茯苓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本低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