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67)
- 2023(12630)
- 2022(11103)
- 2021(10226)
- 2020(8674)
- 2019(19833)
- 2018(19854)
- 2017(38067)
- 2016(20774)
- 2015(23469)
- 2014(23540)
- 2013(23520)
- 2012(21848)
- 2011(20096)
- 2010(20134)
- 2009(18751)
- 2008(17995)
- 2007(16025)
- 2006(14379)
- 2005(12800)
- 学科
- 济(101666)
- 经济(101567)
- 管理(59126)
- 业(52931)
- 企(44826)
- 企业(44826)
- 方法(40232)
- 数学(34239)
- 数学方法(33871)
- 学(24290)
- 中国(22920)
- 地方(22909)
- 农(21189)
- 业经(20400)
- 财(19739)
- 理论(15882)
- 制(15319)
- 和(15282)
- 贸(14447)
- 贸易(14438)
- 地方经济(14430)
- 农业(14397)
- 环境(14073)
- 易(13871)
- 融(12794)
- 金融(12789)
- 银(12297)
- 教育(12239)
- 银行(12237)
- 技术(12221)
- 机构
- 大学(312791)
- 学院(307733)
- 济(126122)
- 经济(123418)
- 管理(117382)
- 研究(109331)
- 理学(101129)
- 理学院(99941)
- 管理学(98158)
- 管理学院(97632)
- 中国(78678)
- 科学(69614)
- 京(67348)
- 所(56658)
- 财(55737)
- 研究所(51761)
- 农(51540)
- 中心(47173)
- 业大(46882)
- 江(45368)
- 财经(44827)
- 北京(42828)
- 范(41883)
- 师范(41439)
- 农业(40671)
- 经(40587)
- 院(39178)
- 经济学(38417)
- 州(36656)
- 经济学院(34116)
- 基金
- 项目(206583)
- 科学(160718)
- 基金(149275)
- 研究(148394)
- 家(131249)
- 国家(130151)
- 科学基金(110034)
- 社会(92522)
- 社会科(87491)
- 社会科学(87462)
- 省(80331)
- 基金项目(78875)
- 自然(72365)
- 自然科(70599)
- 自然科学(70581)
- 自然科学基金(69319)
- 划(68212)
- 教育(67298)
- 资助(62090)
- 编号(59361)
- 成果(49374)
- 重点(46535)
- 部(45025)
- 发(44575)
- 创(42107)
- 课题(41628)
- 科研(39603)
- 创新(39325)
- 教育部(38274)
- 大学(38218)
- 期刊
- 济(146712)
- 经济(146712)
- 研究(96470)
- 中国(56565)
- 学报(54635)
- 科学(48449)
- 农(46692)
- 管理(44963)
- 财(41552)
- 大学(40242)
- 学学(37870)
- 教育(33560)
- 农业(32196)
- 技术(26137)
- 融(24125)
- 金融(24125)
- 财经(23722)
- 经济研究(23706)
- 业经(21140)
- 经(20362)
- 问题(18801)
- 图书(17164)
- 技术经济(16371)
- 业(16059)
- 理论(15340)
- 科技(14678)
- 版(14495)
- 现代(14053)
- 实践(13817)
- 践(13817)
共检索到459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方以启
罗尔斯和诺齐克的经济正义论在内容上虽有显著的差异,但他们从先验抽象的正义原则解释社会经济现实并力图使这些正义原则得到实现和贯彻的研究立场却是一致的。他们不是从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方式出发来说明正义观念的产生,不是从社会经济结构本身说明财富分配方式的必然性,因此,他们的经济正义理论无法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经济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是非科学的。
关键词:
罗尔斯 诺齐克 经济正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成全 李东杨
本文围绕约翰·罗尔斯和阿马蒂亚·森关于分配正义理论中基本善和可行能力的争论而展开,认为森的分配正义理论采取一种面向实际的现实研究方法,着眼于现实的对比,因而更具合理性;二者理论的相同点表现在避免了效用比较问题、对非收入因素的关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重视异质个体的多样性特征,不同点表现在对于自由追求标准不同、比较指标范围不同、差别原则适用对象不同和理论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以马克思辩证法思想为指导对两者理论进行哲学批判,并综合二者的互补性从分配制度和政策上探索有效治理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对策更具有合理性。
关键词:
分配正义 贫富差距 基本善 可行能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成全 李东杨
本文围绕约翰·罗尔斯和阿马蒂亚·森关于分配正义理论中基本善和可行能力的争论而展开,认为森的分配正义理论采取一种面向实际的现实研究方法,着眼于现实的对比,因而更具合理性;二者理论的相同点表现在避免了效用比较问题、对非收入因素的关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重视异质个体的多样性特征,不同点表现在对于自由追求标准不同、比较指标范围不同、差别原则适用对象不同和理论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以马克思辩证法思想为指导对两者理论进行哲学批判,并综合二者的互补性从分配制度和政策上探索有效治理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对策更具有合理性。
关键词:
分配正义 贫富差距 基本善 可行能力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风华
当前学界关于分配正义的研究偏重于再分配的原则与制度领域,存在忽略所有制问题和过度依赖罗尔斯范式的倾向,以至于看不到中国政治哲学自身所面临的独特语境以及可能的创新进路。罗尔斯范式将分配正义视为个体之间的再分配问题,存在忽略社会基本目标、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分配以及所有制问题的重大弱点。对地权问题的分析表明,所有制问题要比再分配问题更加重要,它理应成为政治哲学的中心问题。
关键词:
分配正义 罗尔斯范式 公有制 政治哲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超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均随之发生重大改变,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由此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公平正义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现实问题之一。受此影响,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成为中国学界关注的焦点,相关学者在介绍、分析、反思、批判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也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展开了丰富的探讨,但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层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何进一步挖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蕴含的正义伦理思想,以正义尺度重新审视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重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正义秩序,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舒志定
我们追求怎样的教育正义,取决于我们阐释教育正义的思想方式。马克思正义理论为我们阐释教育正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因为马克思不否定"正义"问题,只是对"人权"或"法权"视角阐释"正义"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提出现实社会是讨论正义问题的前提,消除人的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是正义的价值尺度。重读马克思正义理论,目的是准确把握马克思处理正义问题的思想方式,并以这种思想方式指导我们对教育正义的阐释,它要求我们立足现实社会理解教育正义,坚持教育正义的历史性原则,确立人的自由发展目标是评判教育正义的依据,并以此作为建构教育制度的价值追求,展现马克思正义理论对指导中国教育改革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
马克思教育思想 正义 教育正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夏华
批判实在论作为西方经济学界的经济学方法论的主流学说,它倡导在经济学研究中运用回溯法,回溯法是由批判实在论对皮尔士的溯因推理改造后得来的,回溯法完善了经济学推理方法体系。介绍回溯法的由来、批判实在论倡导回溯法的原因以及用回溯法重新解读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和回溯法对经济学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
批判实在论 回溯法 推理方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臣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在当代面临巨大挑战,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家卢卡奇、海德格尔和鲍德里亚这里尤为突出。他们分别在生产和消费阶段抓住时代的发展要素展开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批判,但是他们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批判要么回到纯粹思辨或走向虚无,要么抛弃人类生存的现实生活,最终都具有局限性。重估这些批判理论及其局限性,更有利于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坚持并运用马克思学说,从而体现其所具有的当代意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何伟
本文提倡科学的批判与批判的科学。批判应以真伪科学为对象,不应以方位来区分。在真理面前一切学科是平等的,应一视同仁。批判西方经济学不要干扰改革的实践。“国退民进”是国有经济战略布局,不等同国有资产流失,先有国退才有民进,不是民逼国退。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湘荷 赵占强
批判教育学以批判资本主义和工业化、实现社会正义和个人解放为己任,而包华士的生态正义教育学则认为关于社会正义的问题需要在更广泛的生态正义的理论框架下探讨。二者之所以有这样的分歧和论争,是由于他们持有不同的生态和生态正义观。二者对生态正义和社会正义的关系,或者说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以及解决方式均有不同的认识。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高盼望
民国乡村教育的知识论立场体现了传统中国与现代西方在知识结构、思维模式、认知空间、生存哲学等方面的不同,也即对待人生第一问题与第二问题的侧重偏差。传统中国社会侧重对第二问题的探索,文化较为早熟,其后果也是科学知识的落后和近代话语权利的旁落,乡村教育事业自然难逃此劫。或可预见,将来人类知识极度丰富,知识探索的重心从第一问题转向第二问题,传统中国伦理教化可能重获新生,但这需要坚守传统文化重生的前提。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乡村教育 乡村社会 知识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万冬冬
克沃尔通过对资本的生态批判,揭示了资本是自然的最大敌人,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反生态性,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生态病态的社会。为了消除资本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必须解构资本的扩张逻辑,建立一个超越资本的生态健全的社会。克沃尔从生态视角对资本的批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也有其局限性。
关键词:
克沃尔 资本逻辑 生态批判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万冬冬
克沃尔通过对资本的生态批判,揭示了资本是自然的最大敌人,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反生态性,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生态病态的社会。为了消除资本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必须解构资本的扩张逻辑,建立一个超越资本的生态健全的社会。克沃尔从生态视角对资本的批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也有其局限性。
关键词:
克沃尔 资本逻辑 生态批判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鲍金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不是纯粹的经济学,而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意义上才成立的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对象,古典经济学用实证主义的眼光去观察对象,高度重视事物的现象和事实,但是它从不去探究现象的历史来历和事实的内在根据,这就会走向对经济事实的非历史性理解。就此而言,马克思批评了古典经济学的实证主义哲学基础,以历史性研究克服了古典经济学的实证主义视野,并且将"批判"在政治经济学理论本质的意义上加以实现。具体来说,马克思的《资本论》通过批判的价值立场、批判的研究方法和批判的观点结论等方面,实现自身作为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论》 实证主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武装
空间介入正义并不断生产出各种空间正义问题早已稀松平常。西方哲学在经历了古代原初经验空间与近代科学化空间讨论之后,尤其是自笛卡尔以降,空间的主体与身体向度得以渐次展现,并在梅洛·庞蒂、海德格尔那里获得圆熟。在西方众多空间阐叙逻辑中,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可谓一个伟大发现,但它终究有别于马克思意义上的空间生产(空间实践)理论,因为在根深蒂固处,后者更具批判特质与实践旨趣。我们今天重新梳理西方哲学(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空间面相并反思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一方面旨在资源萃取基础上阐扬和提升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砥砺其新时代的理论解释力和现实穿透力;另一方面,也是为着回应新时代中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空间堂奥,希冀从反思批判中获得合宜的本土空间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