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29)
2023(13696)
2022(11924)
2021(11271)
2020(9532)
2019(21935)
2018(21629)
2017(42167)
2016(22846)
2015(25496)
2014(25579)
2013(25117)
2012(22880)
2011(20518)
2010(20433)
2009(19259)
2008(18866)
2007(16548)
2006(14501)
2005(12962)
作者
(64752)
(53656)
(53131)
(50661)
(34236)
(25625)
(24340)
(20978)
(20524)
(19167)
(18431)
(18083)
(16910)
(16884)
(16638)
(16525)
(15912)
(15902)
(15328)
(15312)
(13178)
(13123)
(12906)
(12231)
(12095)
(11936)
(11878)
(11841)
(10691)
(10386)
学科
(83933)
经济(83795)
管理(69719)
(67588)
(55307)
企业(55307)
方法(39174)
数学(33802)
数学方法(33381)
(26100)
中国(24162)
(23625)
(21526)
业经(19769)
(18107)
(16918)
财务(16843)
财务管理(16805)
(16496)
银行(16456)
企业财务(15972)
农业(15850)
(15845)
贸易(15838)
地方(15612)
(15516)
(15448)
(15151)
金融(15148)
理论(14920)
机构
大学(320605)
学院(317414)
管理(128419)
(124626)
经济(121751)
理学(110450)
理学院(109257)
管理学(107472)
管理学院(106895)
研究(103029)
中国(82279)
(67903)
(63278)
科学(62471)
(50856)
财经(49674)
(48744)
中心(48013)
(46731)
研究所(45974)
业大(45955)
(45083)
北京(43114)
(40807)
师范(40428)
(38021)
农业(37907)
(37604)
经济学(37356)
财经大学(37178)
基金
项目(216859)
科学(170576)
研究(160505)
基金(158082)
(136672)
国家(135529)
科学基金(117006)
社会(100977)
社会科(95590)
社会科学(95569)
基金项目(83989)
(83540)
自然(75947)
自然科(74139)
自然科学(74126)
教育(73371)
自然科学基金(72798)
(70513)
编号(65856)
资助(65162)
成果(54033)
(48220)
重点(47903)
(44889)
课题(44863)
(44628)
(43200)
创新(41888)
教育部(41818)
科研(41318)
期刊
(136246)
经济(136246)
研究(98767)
中国(61938)
(49266)
学报(48575)
管理(46734)
科学(44786)
(44473)
大学(37405)
(36717)
金融(36717)
学学(35165)
教育(34703)
农业(29640)
技术(26381)
财经(24186)
业经(21753)
经济研究(20836)
(20334)
问题(17415)
理论(17113)
图书(15829)
实践(15789)
(15789)
科技(14949)
(14737)
技术经济(14613)
(14544)
现代(14326)
共检索到471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阮少凯  
风险准备金制度由于涉嫌提供担保而被监管层禁止。通过对风险准备金制度法律性质的分析,可以发现:风险准备金制度应构成信托制度,而非担保制度,其所具有的投资者保障功能来源于信托财产独立性与信托财产权双重所有制。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具体实施问题,风险准备金的法律性质异化成连带责任保证。在目前监管政策否定风险准备金制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宏观层面营造健康的网络借贷生态,在微观层面引入商业保险制度,两者相辅相成,构建网贷投资者保障体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磊  
美国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演变华东师范大学张磊贷款不能按最初协议规定的日期或其他可接受的方式偿还,就被划为"有问题贷款"。当一项贷款最终不能收回时,银行必须将其冲销掉。在美国,冲销的办法通常是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商业银行动用贷款损失准备金将直接减少商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海鸥  季波  
“利率走廊”调控是当前国际最新的利率调控范式,加拿大等国在“利率走廊”调控基础上,实行零准备制度,这使人们误认为准备金制度似乎走到头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其实行零准备金并非抛弃准备金制度,而是在利率调控的新背景下,以准备金为零的制度。它的机制和功能与传统准备金制度有很大的异化,但是却代表着准备金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所以研究准备金制度功能异化的动因,以及它未来的变动趋势,对于我国准备金制度的规范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彭惠  王琦  柳洁  
P2P网贷行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频繁爆发"跑路""倒闭"事件。为保障平台的资金安全,国内众多P2P网贷公司设立了风险准备金账户对平台上的违约标的进行本息偿付。但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P2P网贷平台风险准备金账户的监管条例。本文通过研究相关金融企业风险准备金的制定标准,解读相关政策对于P2P网贷行业的适用性,根据具体条例有针对性地提出目前P2P网贷平台风险准备金模式的潜在风险及未来的监管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彭惠  王琦  柳洁  
P2P网贷行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频繁爆发"跑路""倒闭"事件。为保障平台的资金安全,国内众多P2P网贷公司设立了风险准备金账户对平台上的违约标的进行本息偿付。但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P2P网贷平台风险准备金账户的监管条例。本文通过研究相关金融企业风险准备金的制定标准,解读相关政策对于P2P网贷行业的适用性,根据具体条例有针对性地提出目前P2P网贷平台风险准备金模式的潜在风险及未来的监管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袁炜  
存款准备金制度比较研究及启示祝玎袁炜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西方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在我国是从1984年建立中央银行体系时开始逐步建立起来的。在10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中,存款准备金制度除了最初的一次核定、三次调整外,改革进程缓慢,没有发挥作为基础性货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恩涛  
研究发现,在我国,准备金付息制度的扭曲效应很弱。因此,它赋予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以新的内涵和工具功能,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我国转型期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而且可以将准备金付息制度打造成更为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伟钢  
中国银监会于2011年颁发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定:建立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监管标准。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占贷款的比例)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占不良贷款的比例)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元  
完善信贷资产分类和呆账准备金制度信贷资产分类和呆账准备金制度改革的问题是中国金融改革进行深化时提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这场改革本身就意味着对旧体制的冲击。在经济体制转轨中,这种新旧体制的矛盾和摩擦无处不在,关键是如何处理,既要使新体制引入能有效...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君  
关于改进我国信贷资产分类与呆帐准备金制度的建议王君按语:加强货币当局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监督管理,要有一个动态的分析和准确的观察尺度。应当确定具有国际标准的资产质量分类定义,对借款人的偿债能力进行区分,监管当局要制定金融业信贷资产分类政策。鉴于我国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文  龙超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准备金付息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准备金付息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准备金付息制度是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应逐步理顺超额准备金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及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关系,以超额准备金付息制度确定货币市场利率下限。同时,采取措施发挥准备金付息政策的信贷结构性调整功能,不再直接对商业银行支付法定存款准备金利息,而是将这部分利息转变为特定的信贷扶持基金,对政策支持的经济薄弱环节信贷进行贴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诲鸥  贾德奎  
零准备金制度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这不仅因为部分准备金制度的局限,更因为零准备金制度中的利率走廊调控可以更好地保持利率的稳定、简化利率调控的方式,提高利率调控的效果,并增强银行系统防范风险的能力等。有鉴于此,我国也要深入分析和研究零准备金制度,并以此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姚兴涛  乐嘉春  
[期刊] 征信  [作者] 位玉双  易宪容  
通过构建扩展的Monti-Klein模型推导我国实行的动态准备金制度——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对商业银行合意贷款调节的相关关系,采用一阶差分GMM估计方法,实证研究动态准备金制度对信贷投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既未改变传统准备金政策对信贷投放的监管约束作用,又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更加平稳有效,且在控制放贷冲动方面,对中小银行的影响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