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42)
2023(6082)
2022(4895)
2021(4501)
2020(3826)
2019(8633)
2018(7884)
2017(16264)
2016(8059)
2015(9032)
2014(8909)
2013(8814)
2012(7987)
2011(7065)
2010(7324)
2009(7559)
2008(6576)
2007(6158)
2006(5480)
2005(5480)
作者
(22153)
(18036)
(18015)
(16994)
(11491)
(8620)
(8462)
(7256)
(6869)
(6491)
(6166)
(6102)
(5987)
(5627)
(5590)
(5584)
(5476)
(5338)
(5247)
(4894)
(4494)
(4357)
(4230)
(4113)
(4102)
(4078)
(3963)
(3793)
(3699)
(3611)
学科
(32260)
经济(32225)
(28444)
(27427)
金融(27426)
(25346)
银行(25346)
(24562)
管理(23820)
(23236)
企业(23236)
中国(18181)
方法(15188)
数学(13741)
数学方法(13656)
(12838)
(12102)
中国金融(11362)
(10807)
保险(10716)
(9535)
财务(9517)
财务管理(9500)
企业财务(9170)
业经(8094)
(7861)
贸易(7849)
(7702)
(7694)
地方(7063)
机构
大学(113318)
学院(112688)
(53199)
经济(52073)
管理(46043)
中国(40483)
理学(37979)
理学院(37689)
管理学(37223)
管理学院(37006)
研究(33890)
(30191)
财经(23514)
(22544)
(22506)
金融(22136)
(21524)
(21402)
银行(20681)
中心(19899)
(19207)
财经大学(18079)
经济学(18062)
人民(16935)
(16602)
经济学院(16420)
国人(15935)
中国人(15866)
科学(15561)
(15488)
基金
项目(68327)
科学(55210)
基金(52858)
研究(51192)
(44063)
国家(43720)
科学基金(39529)
社会(34991)
社会科(33367)
社会科学(33358)
基金项目(27229)
自然(24829)
(24805)
自然科(24393)
自然科学(24386)
自然科学基金(23999)
资助(22870)
教育(22503)
(20436)
编号(20193)
成果(16406)
(15714)
国家社会(14969)
(14890)
重点(14751)
教育部(14472)
人文(14264)
(14026)
创新(13965)
(13963)
期刊
(55857)
经济(55857)
研究(39901)
(38970)
金融(38970)
(23729)
中国(23195)
管理(17437)
财经(12722)
学报(12260)
科学(12094)
(11776)
(10634)
大学(10279)
学学(9908)
经济研究(9395)
理论(9142)
实践(8326)
(8326)
技术(8077)
业经(7862)
国际(6811)
中国金融(6666)
(6606)
问题(6571)
农业(6353)
财会(5733)
技术经济(5639)
统计(5602)
教育(5450)
共检索到187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伊曼纽尔·科普  林肯·卡芬博格  克里斯托弗·威尔森  谢华军  
美国通信运营商威瑞森发布的《2016年数据泄露调查报告》显示,金融行业成为最易遭受网络攻击的目标,包括小型社区银行、区域性银行、大型银行控股公司等所有能够提供转账服务功能的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都面临过系统瘫痪的风险。网络攻击手段在不同行业和时间跨度上有很大差异,金融行业遭受WEB应用攻击的比例从2014年的31%快速上升到了2015年的82%,网络攻击ATM设备、数据库、服务器等其他手段占比相对较低。网络攻击中,入侵者1小时内即可攻入系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巴曙松  左伟  朱元倩  
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利用金融网络解决金融传染问题的相关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笔者在简单回顾了金融网络的结构特征、描述性指标及几大典型结构之后,从微观角度分析了最优金融网络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征,从宏观角度分析了现实金融网络的拓扑结构,研究了网络结构在金融传染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基于此从金融网络的角度提出了提高金融体系稳定性的相关措施,为预防危机的传染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向鹏成  武雪子  
基于文献分析和冲突事件逆向推演法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筛选,形成风险清单,然后根据社会网络理论构建网络拓扑结构,运用UCINET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关键风险因素主要有民意表达渠道不畅、政府监管不力和立项审批程序不合法。最后在此基础上,针对关键风险因素提出具体防控措施,为政府从源头上进行风险防控和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益言  
<正>报告指出,数字金融的迅猛发展为金融体系带来了重大变化,加密资产规模不断增长,范围不断扩大。然而,加密资产可能引发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稳定风险。如何创建一个监管框架将加密资产引导到对社会有益的方向,仍是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重要挑战。
关键词:
[期刊] 改革  [作者] 何国华  
现阶段,我国在金融稳定机制方面还存在缺陷,这为我国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的现实诉求——如何剖析金融风险成因并相应进行金融稳定政策的设计。一、金融稳定政策设计的现实价值我国金融稳定政策设计的必要性,可从如下方面理解。第一,经济增长过程中通常伴随着潜在的盈利性机遇,而金融市场的稳定能够有效调动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杨晓光  方颖  惠晓峰  
中国高度重视金融安全,"强监管、去杠杆",力求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并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在此背景下,复杂系统中的金融风险、金融创新和监管领域,从市场主体、市场结构和秩序、金融调控和监管、市场支持保障和金融风险处置等方面,理论上和实践中都衍生出丰富的研究内涵。本刊为新常态下的金融波动与系统性风险、金融稳定状态的评估、主要经济和金融变量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金融稳定监测的理论、指标和方法、金融相互依赖性和金融危机传
[期刊] 改革  [作者] 何国华  
现阶段,我国在金融稳定机制方面还存在缺陷,这为我国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的现实诉求——如何剖析金融风险成因并相应进行金融稳定政策的设计。一、金融稳定政策设计的现实价值我国金融稳定政策设计的必要性,可从如下方面理解。第一,经济增长过程中通常伴随着潜在的盈利性机遇,而金融市场的稳定能够有效调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帅   阿布都瓦力·艾百  
气候变化是引发经济金融系统震荡波动的重要因素。选取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样本分析了气候变化与区域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气候变化会对区域金融稳定产生显著的系统性冲击,作用时滞为3年。其次,气候变化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存在明显异质性,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及气候变化强度高的区域,其金融稳定受到气候变化负面冲击的效应更显著。最后,气候变化可通过降低家庭收入水平、减少企业产出规模及提升金融部门不良资产规模三种机制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并从提升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应对气候风险的管理意识、重视气候变化引致居民收入及企业产出下降问题、加快气候风险缓释工具创新力度三个方面提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小川  
本文从金融稳定与道德风险的关联性出发,探讨在保持金融稳定的同时防范道德风险的理论与实践道路。文章的基本结论如下:第一,金融稳定与道德风险具备互作用关联性,由于系统性银行体系或支付体系的不稳定所造成的经济与社会成本是灾难性的,因此需要金融安全网,但是金融安全网设计与运行的偏差将导致金融机构道德风险倾向更高,从而进一步降低金融稳定,因此在机制设计上如何寻求高度金融稳定与低道德风险的平衡是世界性的政策挑战;第二,良好的破产机制是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道德风险的突破口,但是体制与机制的不健全约束了破产机制实施;第三,金融机构破产面临行政性关闭、立法、司法、清算受偿顺序、时机、补偿和保护性监管等多个技术问题...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桂虎  
瘟疫的历史经验与比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瘟疫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它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留下了鲜明的烙印。早在远古时期,雅典鼠疫、古罗马安东尼瘟疫和查士丁尼瘟疫就给人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进入中世纪之后,亚欧非大陆爆发了严重的黑死病。17世纪以来,米兰大瘟疫、伦敦大瘟疫和法国马赛大瘟疫的相继爆发使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帅   阿布都瓦力·艾百  
气候变化是引发经济金融系统震荡波动的重要因素。选取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样本分析了气候变化与区域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气候变化会对区域金融稳定产生显著的系统性冲击,作用时滞为3年。其次,气候变化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存在明显异质性,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及气候变化强度高的区域,其金融稳定受到气候变化负面冲击的效应更显著。最后,气候变化可通过降低家庭收入水平、减少企业产出规模及提升金融部门不良资产规模三种机制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并从提升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应对气候风险的管理意识、重视气候变化引致居民收入及企业产出下降问题、加快气候风险缓释工具创新力度三个方面提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孟辉  
流动性风险对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体系的冲击在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中充分显现。对于我国而言,类似的流动性风险集中体现在开放式基金领域。一旦投资者预期发生变化,基金的大面积赎回可能导致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并引发"基金赎回—股价下跌—赎回放大—股价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从而影响金融稳定。因此应做好应对准备,以维护股票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Hans Genberg  胡妍斌  
亚洲新兴市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恢复良好,成功地在混乱的全球经济中实现了宏观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其适用的政策框架和治理结构吸取了亚洲金融危机中的经验教训。各国当局通过政策组合获得货币和金融稳定,包括通过外汇管制限制币值波动,控制短期利率保持价格等宏观经济指标稳定,利用宏观审慎政策降低金融稳定风险。期望多重目标的工具组合存在着风险,至少对不同工具的实施部门有较高的政策协调要求。新兴市场不应对金融稳定的成绩过于自满,而应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包括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国内依然脆弱的银行体系、经济持续下滑等挑战,分析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做好政策应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剑  郑智勇  李峰  张梦婷  
科技金融发展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在推动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可能存在风险隐患。本文选用具备时变参数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98—2018年中国科技金融发展影响经济稳定的直接与间接渠道进行实证检验,并将科技金融发展历程中重要改革所造成的即期影响考虑进时变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在科技金融发展影响经济稳定的直接传导渠道中,异质性时期影响差异明显。差异在于经济繁荣与危机爆发后期,科技金融对经济稳定起到正向作用,而危机时期则起到恶化影响;其次,在系统性金融风险为中介变量的间接传导渠道中,科技金融发展对风险的冲击在滞后期内产生异质性的效应变化,而风险对经济稳定的传导则呈现波动性恶化的特征,表明长效传导渠道存在阻碍;最后,通过对科技金融不同发展时点的观测发现,促进科技金融规模化发展相较于扩宽融资渠道(新三板成立)和单纯依靠财政支持更能起到稳定经济、防范风险的作用。因此,科技金融在拓宽资本市场多重融资模式的同时,要防范企业可能性违约风险,疏通科技至经济的良性助力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