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96)
2023(10026)
2022(7853)
2021(7185)
2020(5883)
2019(12971)
2018(12938)
2017(24204)
2016(12637)
2015(13772)
2014(13154)
2013(12388)
2012(10887)
2011(9843)
2010(9802)
2009(9011)
2008(8757)
2007(8034)
2006(7237)
2005(6656)
作者
(34879)
(29091)
(28901)
(27452)
(18404)
(13731)
(13039)
(11158)
(11045)
(10107)
(9888)
(9675)
(9507)
(9264)
(9111)
(8789)
(8756)
(8404)
(8301)
(8278)
(7392)
(7016)
(6996)
(6718)
(6663)
(6452)
(6397)
(6378)
(5802)
(5774)
学科
(51007)
经济(50970)
(42249)
管理(41907)
(37556)
企业(37556)
方法(18855)
中国(17228)
技术(17070)
业经(15547)
数学(15174)
数学方法(14957)
(14098)
技术管理(12936)
(11741)
地方(11502)
(11008)
(10775)
产业(10772)
理论(10262)
农业(9575)
(8610)
银行(8592)
(8404)
(8260)
贸易(8251)
(8239)
(8185)
金融(8184)
(8132)
机构
大学(175141)
学院(174993)
(71699)
管理(70923)
经济(70263)
理学(61453)
理学院(60794)
管理学(59687)
管理学院(59341)
研究(57424)
中国(42675)
(36480)
科学(35009)
(31973)
(27414)
(26960)
中心(26278)
财经(25415)
研究所(24993)
(24716)
(24007)
业大(23771)
师范(23747)
(23118)
北京(22545)
经济学(21987)
(21574)
(21142)
经济学院(19709)
商学(19348)
基金
项目(121362)
科学(98788)
研究(90361)
基金(88928)
(77437)
国家(76828)
科学基金(68039)
社会(59868)
社会科(56922)
社会科学(56910)
(49141)
基金项目(47195)
自然(42628)
自然科(41815)
自然科学(41808)
教育(41688)
自然科学基金(41111)
(40260)
编号(35747)
资助(33734)
(31806)
成果(28850)
创新(28687)
重点(27436)
(26807)
(25946)
国家社会(25609)
课题(24903)
项目编号(22966)
(22814)
期刊
(79172)
经济(79172)
研究(51493)
中国(38324)
管理(30557)
学报(25232)
科学(25225)
(24004)
教育(23543)
(22951)
大学(19780)
学学(18336)
技术(17408)
农业(15568)
(15395)
金融(15395)
业经(13999)
经济研究(13406)
财经(12496)
科技(11739)
(10932)
图书(10896)
技术经济(10254)
问题(10090)
(9073)
商业(8669)
(8648)
(8578)
论坛(8578)
现代(8499)
共检索到261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魏龙  党兴华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技术创新网络逐渐进化成为不同类型创新角色相互协作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催化作为网络中创新产生的关键过程,目前研究将知识派系作为创新催化的支撑条件,然而鲜有考虑知识派系中网络闭合和知识基础双重属性的微观构成及其作用悖论,忽略了支撑条件与创新催化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进一步破解技术创新网络的创新催化机制成为有待厘清的重要理论问题。基于悖论整合视角,分析开放式和封闭式网络闭合、专业化和多样化知识基础、结构洞生成和填充的创新悖论,通过网络闭合和知识基础的交互匹配,探讨开放式专业化、开放式多样化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魏龙  党兴华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技术创新网络逐渐进化成为不同类型创新角色相互协作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催化作为网络中创新产生的关键过程,目前研究将知识派系作为创新催化的支撑条件,然而鲜有考虑知识派系中网络闭合和知识基础双重属性的微观构成及其作用悖论,忽略了支撑条件与创新催化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进一步破解技术创新网络的创新催化机制成为有待厘清的重要理论问题。基于悖论整合视角,分析开放式和封闭式网络闭合、专业化和多样化知识基础、结构洞生成和填充的创新悖论,通过网络闭合和知识基础的交互匹配,探讨开放式专业化、开放式多样化、封闭式专业化和封闭式多样化4种网络配置组合对创新催化的差异性影响以及结构洞生成和填充的调节作用。结合战略联盟数据库SDC Platinum和专利数据库UPSTO,以嵌入在高科技行业合作网络中的中国企业为样本,利用社会网络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网络闭合、知识基础与动态结构洞的多维匹配是实现创新催化的最小功能集;开放式网络情景下,组织嵌入在开放式专业化网络具有显著的创新催化作用,而开放式多样化网络存在信息过载的风险;封闭式网络情景下,组织嵌入在封闭式多样化网络具有显著的创新催化作用,而封闭式专业化网络存在过度嵌入的缺陷;结构洞生成和结构洞填充强化了开放式多样化和封闭式专业化网络的创新催化效能,抑制了开放式专业化和封闭式多样化网络对创新催化的促进作用;动态结构洞的调节效应存在时效差异,结构洞生成的促进作用能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结构洞填充的调节效应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弱。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技术创新网络的创新催化过程,识别创新催化的最优网络配置以及效能发挥的情景依赖性,对提升网络组织的创新能力、构建中国情景下的创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崇锋  孙靖  
绿色技术创新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使用1985—2017年我国绿色技术专利数据,基于创新组织微观视角,运用负二项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中心度、结构洞与聚集性3类合作网络特征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以及知识广度、知识深度与知识融合性3类知识基础特征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中心度与结构洞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聚集性对其具有负向影响;(2)知识广度削弱了中心度与结构洞的正向影响,同时削弱了聚集性的负向影响;知识深度强化了中心度与结构洞的正向影响,削弱了聚集性的负向影响;知识融合性在合作网络特征对不同类型绿色技术专利申请数的影响中具有不同的调节机制。最后,基于合作网络特征与知识基础特征优化视角,为我国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创新组织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泽倩   王成军   孙笑明  
由于流动前后组织背景差异较大,研发者流动后的技术创新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水平。研究分析占据的结构洞是如何影响研发者流动后的技术创新;进而,探讨个体知识基础对流动研发者结构洞和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基于新入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不同对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1)当研发者流动后占据的结构洞越多时,流动研发者的技术创新越强。(2)流动研发者的知识宽度、知识深度会显著提升占据结构洞对流动研发者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3)无论企业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占据结构洞都会对研发者流动后的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只有当流动研发者在企业成长期入职时,个体知识基础才能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卫力   王亚玲   张秀   赵振  
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拓展和优化了创新网络,也使创新网络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基于网络结构洞理论,从创新合作网络和创新知识网络(双重创新网络)角度分析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桥梁”作用来提升企业创新效率的机制,并采用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2021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其创新效率,该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双重创新网络结构洞是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中介变量,即存在“数字化转型水平提高→双重创新网络结构洞增加→创新效率提升”的影响路径;企业组织韧性提高能够强化数字化转型对网络结构洞的正向影响,但对网络结构洞影响创新效率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因此,应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拓展和优化创新网络来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并不断提高企业的组织韧性以有效化解转型风险。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魏龙   党兴华   李礼旭  
为了破解技术创新网络的创新催化机制,基于价值共创的理论视域,透析了技术创新网络惯例复制对创新催化的影响,探究组织间依赖的中介作用以及外部搜寻的调节作用。结合中国企业创新实践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网络组织间惯例复制的微观动态是实现创新催化的支撑条件,双元能力视角下常规惯例复制、柔性惯例复制的解构维度对创新催化存在正向影响;组织间依赖在惯例复制与创新催化间发挥差异化的中介作用,联合依赖在常规惯例复制与创新催化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不对称依赖在柔性惯例复制与创新催化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外部搜寻正向调节联合依赖对创新催化的影响,而在不对称依赖与创新催化之间的作用不显著;外部搜寻正向调节联合依赖的中介作用,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其对不对称依赖的中介作用不存在显著调节。研究结论是对创新催化理论的扩展,有助于揭示网络组织的价值共创行为,对创新生态系统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晓黎  覃正  
构建了88家通信及技术设备制造类企业的知识网络和合作关系网络,测度了知识网络的知识结构洞和技术结构差异度,合作关系网络的关系结构洞和竞争行动方式的差异度。基于负二项回归模型的实证表明知识结构洞对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作用;合作关系结构洞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促进作用。只有知识结构洞处于高水平时,合作关系结构洞才会正向影响技术创新绩效。技术结构差异度和行动方式差异度对技术创新绩效也具有显著提升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闫艺  韩军辉  
基于我国信息技术产业171家企业2007—2016年间申请并授权的专利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反映产学研合作网络小世界性的两个指标——平均路径长度和聚集系数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知识基础宽度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较短的产学研合作网络平均路径长度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提高,而网络聚集系数与企业创新呈倒U型关系;知识基础宽度正向调节平均路径长度与企业创新的负向关系,负向调节聚集系数与企业创新的倒U型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维  张铁男  
创新能力的形成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取决于企业与外部其他组织之间的交互作用和结合方式。文章基于"布鲁塞尔器"的催化反应原理,阐释了企业创新能力形成机理,并具体分析了其外部催化、内部催化与交叉催化机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忆  苑贤德  
知识管理战略是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重要因素。既有文献认为知识管理战略应与组织基础相匹配,但对"如何匹配"研究较少。文章分析了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信息技术等组织基础要素对知识管理战略与企业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提出了若干研究命题并构建了概念模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薛捷  张振刚  
区域创新已成为理论界和产业界以及政策制定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在这一领域中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也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本研究基于区域中的知识基础、创新网络和交互式学习对区域创新的现有成果进行了脉络梳理,并结合一个成熟的创新区域的案例分析来阐释区域创新中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其他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在区域创新方面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期刊] 预测  [作者] 杨剑钊  李晓娣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驱动的发展观催生了多种创新形式,越轨创新逐渐成为角色外创新的有利补充,有助于企业激发超常规创新成果。前摄型人格员工具有更加主动、渴望成功、期待变革的特征,作为越轨创新的前置变量,为克服主管抑制、隐匿攫取信息资源提供自驱动力源。本文构建以创新催化为中介变量,以变革型领导行为为调节变量的前摄型人格对越轨创新绩效作用路径的分析框架。实证结果发现前摄型人格对越轨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催化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变革型领导行为在前摄型人格和越轨创新绩效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小敏  孟奇勋  
当前,专利竞争形态已经从传统的军备竞赛发展到专利市场的力量角逐。专利中间商基于不同动机,在专利市场上创造出各种新型的运营模式,一定程度上促进或阻碍了专利法宗旨的实现。专利经纪通过促进交易和提升价值来激励创新,进攻性专利聚合呈现出阻碍或者破坏专利市场的表现,防御性专利聚合有助于降低诉讼威胁,也可能通过串通价格对抗外在竞争者而形成垄断。各国基于不同发展阶段所作出的政策选择,使得专利中间商的运营与专利制度的宗旨保持一致性。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景东   卢晓璇   王丽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平台来构建多主体互动的平台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高科技和互联网企业的重要选择,然而并非所有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都能促进创新的产生,大约80%的平台创新生态系统以失败告终。因此,探寻平台生态系统背后创新的触发因素显得尤为迫切。论文利用319份来自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调研数据,研究发现创新中介通过平台的建设,促进生态系统各方之间的联系,加强平台网络发展的系统性,从而促进生态系统创新的产生。其主要体现在:(1)平台企业可借助创新中介提供的平台和服务在创新生态系统中进行本地搜索行为,提高搜寻的专注度和确定性,还可以使创新主体在跨越组织边界的前提下,获取异质性资源和市场知识,加快平台生态系统的创新催化;(2)组织惯例、生态系统丰富度、生态系统创新性等利用其协调作用、丰富的创新资源等帮助企业克服“组织惰性”和“能力陷阱”,提高创新搜索效率,加强知识利用程度,从而加快平台企业的创新化进程。研究结果为平台企业如何更好地利用创新中介的催化作用、协调创新资源以及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依据,对平台生态系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何明芮  张小玲  
结构洞和网络封闭结构是产业集群中两种典型的网络结构,它们的主要特征影响着集群企业知识升级。采用了案例分析的研究手段,选择四川省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两次知识升级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特征显现出不同的倾向;合理协调结构洞和网络封闭结构特征的矛盾有利于提升集群企业知识升级的整体效率;集群企业知识搜索不能忽视网络封闭结构特征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