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00)
- 2023(6039)
- 2022(4856)
- 2021(4877)
- 2020(4293)
- 2019(10218)
- 2018(10314)
- 2017(20338)
- 2016(10626)
- 2015(11980)
- 2014(12025)
- 2013(11570)
- 2012(10275)
- 2011(9135)
- 2010(9498)
- 2009(9115)
- 2008(8777)
- 2007(7798)
- 2006(6730)
- 2005(6307)
- 学科
- 济(39756)
- 经济(39716)
- 业(31588)
- 管理(30535)
- 企(26140)
- 企业(26140)
- 方法(23096)
- 数学(20941)
- 数学方法(20422)
- 银(12219)
- 银行(12218)
- 中国(12038)
- 制(11970)
- 行(11584)
- 险(11006)
- 保险(10915)
- 财(10802)
- 融(10292)
- 金融(10291)
- 理论(8705)
- 农(8618)
- 业经(8471)
- 贸(7995)
- 贸易(7990)
- 易(7814)
- 务(7491)
- 财务(7455)
- 财务管理(7424)
- 企业财务(7028)
- 体(6705)
- 机构
- 大学(144075)
- 学院(142996)
- 管理(60527)
- 济(57003)
- 经济(55615)
- 理学(51303)
- 理学院(50831)
- 管理学(49616)
- 管理学院(49361)
- 中国(41756)
- 研究(41075)
- 财(30447)
- 京(30222)
- 科学(23688)
- 财经(23623)
- 中心(22497)
- 江(21797)
- 经(21580)
- 所(19603)
- 北京(19464)
- 农(18922)
- 业大(18373)
- 财经大学(18085)
- 州(17949)
- 研究所(17425)
- 经济学(17107)
- 银(16800)
- 范(16619)
- 师范(16470)
- 银行(15935)
- 基金
- 项目(93349)
- 科学(74673)
- 基金(69808)
- 研究(67418)
- 家(59823)
- 国家(59386)
- 科学基金(52917)
- 社会(43255)
- 社会科(40993)
- 社会科学(40982)
- 基金项目(36002)
- 自然(35685)
- 省(35282)
- 自然科(35020)
- 自然科学(35016)
- 自然科学基金(34421)
- 教育(32441)
- 资助(30699)
- 划(29964)
- 编号(27688)
- 成果(22200)
- 部(20982)
- 重点(20467)
- 创(19525)
- 教育部(18681)
- 课题(18352)
- 创新(18207)
- 大学(18173)
- 科研(18146)
- 人文(18116)
共检索到221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蒋莎莎
P2P网络贷款平台近年来的发展引人关注,其中宜信通过"线下债权转让模式"实现了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快速发展,被行业内称为"宜信模式"并被纷纷效仿。"宜信模式"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因为其独特的运营模式遭到质疑。宜信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异化的P2P网络贷款,其债权转让模式已具备类资产证券化的性质,且其采用规避法律的个人放贷模式使宜信模式具有较大的风险。对于宜信模式的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监管制度应该有所回应,促使其运行的"阳光化"和"透明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国平
中国网络借贷行业在实现"本土化"过程中产生了多种"异化"模式。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以及政府监管缺位,导致网络借贷市场伪劣产品充斥,给行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当前,我国P2P网络借贷规模和速度全球领先,但制度建设尚不成熟,风险管理技术有待提高。我们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立足国内发展现状,一方面完善和提升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和健全外部监管机制,以促进我国以网络借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实现真正普惠金融。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网络借贷 风险管理 金融监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丁杰 马柱
与国外的P2P网络贷款平台相比,我国P2P网络贷款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本文界定了我国P2P网络贷款的发展边界,以发展边界为基准,对我国P2P平台出现的各种模式异化现象,包括产品异化、服务目标异化、风险控制异化等现象及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归纳分析,进一步总结了我国P2P平台出现模式异化的动因。在此基础之上,就如何对我国P2P平台的模式异化进行监管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冯彦杰 齐佳音
股权众筹融资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新业态互联网金融模式。处于股权众筹融资产业链核心的股权众筹平台近年来快速发展,并伴随着道德风险、法律风险、投资风险和管理风险4大风险类别。基于回应性监管原理,对金融新业态的回应性监管,在行业发展初期应该采取超罚策略与鼓励强化自我监管策略同时使用的方法,使全行业树立底线思维,防止大规模道德风险的产生。同时应通过监管逐步升级、引入和加强第三方监管、倡导强化自我监管、加强与行业内发展较快企业的沟通等多种方式建立多方共治的"大监管"格局,防止严重的法律风险、投资风险发生,并改善管理风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长江 杨金叶
2013年以来,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速度较快,有效助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但P2P网络借贷平台暴露出平台机构风险、融资者风险、投资人风险和监管者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当前,在鼓励P2P网络借贷平台创新发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坚持加强引导、规范和监管理念,采用"行业自律+监管"模式,尽快引入资金第三方存管和平台"去担保"对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进行有效监管。
关键词:
P2P网络借贷 风险 监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琳 周荣庭
社会组织是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社会组织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是关键因素。文章以回应性监管理论为理论视角,以深度访谈法获取大量采访样本,采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对社会组织多元协同监管主体和监管内容进行质性评价,构建回应性管理视角下社会组织内部多元协同监管模式,并基于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的多样化监管策略,以期解决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困境,促进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蓉
委派监管是政府监管权的部分或全部由私人实体行使的监管样态,其以专业化信息发现与审核能力、激励性执行和资金分摊机制,成为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创新的未来选择之一,由法律提供从内至外的制度保障。对内,委派机构由行业协会担任,回归公益性,彰显行业代表性,采用强制入会制,厘定其权力边界。对外,维持金融办对委派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的直接监管,允许司法审查委派机构的惩戒行为,从而缓解利益冲突、避免监管异化,并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最后的权利救济。
[期刊] 征信
[作者]
汪秋萍 崔强 梁鹏 周超
从征信管理的风险点出发,设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评分评价,划分风险等级,提出整改措施,强化征信风险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探索实践的风险导向型监管模式,将被监管机构征信业务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评分,再进行分类监管,对基层央行征信监管及被监管机构征信管理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基层央行 风险导向 征信监管 实践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丁朋超
我国网络借贷平台运行模式存在线上交易型、线下交易型等五种类型,多种形态的运行模式共存致使我国对网络信贷平台的监管存在监管主体缺失、缺乏监管手段、监管法规落后等问题。当前监管方式与征信体系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相应的监管配套制度也相对缺失。加强与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征信制度、第三方托管制度、互联网准入制度的联动机制,明确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主体,实现对网贷利率、资金安全与流动性、网贷平台日常经营网络以及借贷平台的自律监管是促进网络借贷平台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网络借贷平台 金融监管 征信制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邹震田 何力军
过去两三年,中国金融市场经历了太多的繁华与衰落,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波动,不断以新的形式刷新我们的阅历和认知。2016年初,我们经历了两天四度熔断的"奇观"和千股跌停的痛苦。这些起起落落的资产价格背后隐含着的是金融风险的表现特征与产生逻辑转变。当前,"防控金融风险"已经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必然是互为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邹震田 何力军
过去两三年,中国金融市场经历了太多的繁华与衰落,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波动,不断以新的形式刷新我们的阅历和认知。2016年初,我们经历了两天四度熔断的"奇观"和千股跌停的痛苦。这些起起落落的资产价格背后隐含着的是金融风险的表现特征与产生逻辑转变。当前,"防控金融风险"已经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必然是互为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绘 沈庆劼
2011年以来,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以年均500%的速度爆发式增长。2013年,全年成交额超过2 000亿元。截至2014年6月末,我国P2P平台数量已达911家。自2006年我国P2P网络借贷诞生以来,演变出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不同模式风险各异,给投资人与监管者带来了较大挑战。本文就我国P2P网络借贷模式中的五种核心要素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了我国P2P网络借贷中的五类主要风险,并从征信体系、信息披露、产品信用评级行业以及自律标准等四个方面,对现有监管思路提出补充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