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63)
2023(12657)
2022(10477)
2021(9824)
2020(8455)
2019(19237)
2018(18698)
2017(37082)
2016(19034)
2015(21854)
2014(21130)
2013(21299)
2012(20182)
2011(18320)
2010(18505)
2009(17704)
2008(16611)
2007(14746)
2006(13239)
2005(12390)
作者
(52874)
(43829)
(43759)
(41894)
(28023)
(20797)
(20129)
(16774)
(16683)
(15573)
(15055)
(14725)
(13940)
(13822)
(13528)
(13455)
(12882)
(12853)
(12785)
(12452)
(11148)
(10441)
(10425)
(10033)
(9890)
(9868)
(9489)
(9440)
(8616)
(8562)
学科
(85363)
经济(85260)
(55995)
管理(52590)
(42852)
企业(42852)
方法(40195)
数学(36912)
数学方法(36733)
中国(33633)
(28852)
金融(28850)
(27066)
银行(27053)
(26239)
(24231)
(24030)
(22349)
(21458)
贸易(21440)
(21015)
业经(17933)
农业(16085)
(14864)
地方(14854)
(13649)
财务(13619)
财务管理(13589)
企业财务(13049)
体制(12438)
机构
大学(280246)
学院(275313)
(132725)
经济(130577)
管理(107264)
研究(95690)
理学(91901)
理学院(91013)
管理学(89973)
管理学院(89456)
中国(83570)
(64059)
(59010)
财经(51282)
科学(50012)
(46998)
中心(46153)
(46108)
经济学(44135)
研究所(41305)
经济学院(40236)
北京(38733)
财经大学(38671)
(38583)
(38151)
(33821)
(33481)
业大(33403)
师范(33245)
(31309)
基金
项目(176513)
科学(141553)
基金(134074)
研究(133515)
(115550)
国家(114312)
科学基金(98284)
社会(90671)
社会科(86331)
社会科学(86316)
基金项目(69074)
(62471)
教育(60041)
自然(58798)
自然科(57478)
自然科学(57461)
自然科学基金(56546)
资助(55890)
(53744)
编号(52790)
成果(44356)
(42416)
国家社会(40036)
重点(39304)
(38093)
教育部(37651)
(36934)
人文(36064)
中国(35387)
课题(34965)
期刊
(139954)
经济(139954)
研究(90715)
中国(52847)
(46203)
(44863)
金融(44863)
管理(39430)
学报(36291)
科学(35034)
(34580)
大学(29497)
学学(27500)
财经(26244)
经济研究(25717)
教育(23278)
农业(22724)
(22595)
业经(21050)
技术(20325)
(19651)
问题(18918)
国际(17520)
世界(16010)
理论(15166)
统计(14502)
商业(13743)
图书(13496)
技术经济(13455)
实践(13252)
共检索到428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秦芳  吴雨  魏昭  
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网络购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购物会促进家庭总消费,降低家庭储蓄率。按购物途径将家庭消费分为线上消费与线下消费,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购物对线下消费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从家庭群体来看,对于富裕家庭,网络购物的消费促进作用更大,对线下消费的挤出效应较小。对家庭网络购物动机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收入和资产的增加,家庭更可能因为便利性和商品服务的多样性而选择网络购物。由此可见,网络购物对家庭总消费水平的提升,更多地是通过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和扩大消费市场供给从而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秦芳  吴雨  魏昭  
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网络购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购物会促进家庭总消费,降低家庭储蓄率。按购物途径将家庭消费分为线上消费与线下消费,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购物对线下消费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从家庭群体来看,对于富裕家庭,网络购物的消费促进作用更大,对线下消费的挤出效应较小。对家庭网络购物动机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收入和资产的增加,家庭更可能因为便利性和商品服务的多样性而选择网络购物。由此可见,网络购物对家庭总消费水平的提升,更多地是通过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和扩大消费市场供给从而促进消费升级实现的。本文研究为利用“互联网+”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罗娟  
基于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面板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金融知识对我国居民生存型、发展型及享受型消费水平及消费占比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金融知识对居民生存型、发展型及享受型消费水平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金融知识通过影响居民资产财富水平从而影响居民各类消费的中介效应存在。此外,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会显著地降低生存型消费占比,增加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占比。从学校教育、社会公益课堂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居民金融知识水平,增加居民利率、贷款及投资等相关金融知识,有助于优化居民的消费结构,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韧  许豪  张双双  
采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Probit和Tobit模型分析了子女结构对家庭金融资产投资广度和深度的影响,并利用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检验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影响机制与路径。研究发现:子女数量会显著降低家庭股票投资的广度与深度,而对其他风险性金融资产则无显著影响;育有男孩的家庭会显著降低对股票及其他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倾向,而育有女孩的家庭则与之相反;二孩家庭子女结构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不显著,且相关的异质性、稳健性分析均支持这一结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南永清   臧旭恒   姚健  
促进居民消费提质扩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有效应对“三重压力”的重要战略基点。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考察了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素养提升有效促进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和结构升级,有助于降低消费结构中基础型消费而对发展型消费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基于异质性的分析表明,中等收入群体家庭素养提升更有助于促进家庭总体消费和发展型消费,通货膨胀认知消费促进效应主要集中在发展型消费领域,金融素养提升更有助于中老年家庭消费潜力释放和优化升级。金融素养主要通过缓解信贷约束、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及提升投资收益等渠道对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和结构升级发挥作用,此外不同于一般认知能力,金融素养消费效应充分体现了金融知识属性和金融决策内涵。通过采用评分累加金融素养指标和剔除耐用品的消费指标,从样本中剔除拥有金融投资经验家庭及利用工具变量法克服模型内生性等做法,验证研究结果稳健可靠。本文研究为有针对性地提升居民金融素养、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和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含笑   李绍哲   林丽琼  
以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为样本,采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邻里效应对家庭信用卡使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家庭信用卡使用存在显著的邻里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相比城镇、大规模家庭和低医疗负担家庭,农村、小规模家庭和高医疗负担家庭信用卡使用的邻里效应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家庭收入和人力资本均强化了家庭信用卡使用的邻里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潘敏  刘知琪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家庭杠杆对其总支出和消费性支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类型消费和城乡居民家庭消费中的差异。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家庭杠杆会显著地抑制家庭总支出的增加,强化资产对总支出和消费性支出的正向促进作用,即强化财富消费效应。家庭杠杆会促进生存型消费的增加,强化生存型消费的财富消费效应,但会抑制发展与享受型消费。就对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影响的差异而言,家庭杠杆会抑制城镇居民家庭的总支出增加,但会促进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和生存型消费的增加并强化其生存型消费的财富消费效应。这表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居民家庭"加杠杆"并不能直接有效地提高消费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根本途径在于增加家庭收入和家庭总资产水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奕霏   庞晓鹏   王海南  
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对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和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战略意义。通过构建数字化支付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数字化支付对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数字化支付能有效降低商品消费的价格敏感性和资金约束,通过心理账户和消费信贷两条中介路径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不同资金来源的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表现为基于活期储蓄的数字化支付较基于消费信贷的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效果更明显。由此建议聚焦数字赋能以改善农村数字化支付环境,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推动农村居民发展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奕霏   庞晓鹏   王海南  
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对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和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战略意义。通过构建数字化支付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数字化支付对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数字化支付能有效降低商品消费的价格敏感性和资金约束,通过心理账户和消费信贷两条中介路径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不同资金来源的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表现为基于活期储蓄的数字化支付较基于消费信贷的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效果更明显。由此建议聚焦数字赋能以改善农村数字化支付环境,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推动农村居民发展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柴时军  
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统一框架下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网络提升了家庭从事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其对农村家庭创业参与的边际影响要高于城市家庭。进一步地,社会网络可以通过改善家庭信贷约束促进家庭参与创业。研究还发现,社会网络在市场化越不发达的地区对家庭创业的边际影响更大,市场化所构建的理性法制体系在家庭创业决策中与非正规的关系体系二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林常青   涂钰珺  
本文基于2015年、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考察了人工智能应用对家庭债务的影响,并从信贷供求渠道验证了两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应用抑制了家庭债务规模的上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应用更容易抑制户主为低教育水平的家庭、农村户口家庭、西部地区家庭以及低人力资本存量地区家庭的债务扩张。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应用主要通过紧缩信贷供给从而抑制了家庭债务上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尹志超  张号栋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首先采用因子分析中的极大似然方法提取金融知识指标,然后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估计发现,金融知识可显著缩小家庭财富差距。进一步,文章利用分位数回归法(QR)估计发现,金融知识对家庭财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知识对低财富组家庭财富的促进作用更大,即财富越多的家庭,金融知识的创富效应越小。同样,金融知识对社区财富的创富效应也呈递减趋势。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加强金融知识基础教育,开展金融知识技能培训,普及金融知识,可缩小家庭财富差距。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尹志超  张号栋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首先采用因子分析中的极大似然方法提取金融知识指标,然后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估计发现,金融知识可显著缩小家庭财富差距。进一步,文章利用分位数回归法(QR)估计发现,金融知识对家庭财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知识对低财富组家庭财富的促进作用更大,即财富越多的家庭,金融知识的创富效应越小。同样,金融知识对社区财富的创富效应也呈递减趋势。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加强金融知识基础教育,开展金融知识技能培训,普及金融知识,可缩小家庭财富差距。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丽琼  王毅鹏  
社会资本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能有效降低民间借贷风险,是我国民间借贷规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运用条件混合过程(CMP)方法改进的Ordered Probit模型从社会网络、社会规范、信任三个维度研究社会资本对民间借贷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网络维度中,有效社会网络的扩大能够降低民间借贷风险,强社会网络加剧民间借贷风险;社会规范维度中,金融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防范民间借贷风险;信任维度中,家庭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有助于降低民间借贷风险。进一步讨论社会资本对不同民间借贷类型风险的异质性影响,发现随着借贷范围扩大,社会网络降低民间借贷风险的作用出现弱化,而社会规范和信任的激励与约束功能则更有助于降低民间借贷风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方观富  许嘉怡  
利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跟踪调查数据,使用固定效应和工具变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就业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居民的就业,增加了工作收入;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居民就业和收入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数字普惠金融的便利性和成本的影响相对较小;数字普惠金融的就业促进作用主要体现为非农就业和私企就业规模的扩大;数字普惠金融对女性、低教育程度等传统就业弱势群体的正面影响更大,对城市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居民的就业促进作用也更大。因此,建议政府进一步增强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同时在农村地区进一步完善移动互联网等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