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03)
- 2023(13625)
- 2022(11776)
- 2021(10994)
- 2020(9390)
- 2019(21620)
- 2018(21299)
- 2017(41002)
- 2016(21601)
- 2015(24445)
- 2014(23966)
- 2013(22998)
- 2012(20834)
- 2011(18510)
- 2010(18281)
- 2009(17093)
- 2008(16444)
- 2007(14551)
- 2006(12058)
- 2005(10432)
- 学科
- 济(86814)
- 经济(86720)
- 管理(60140)
- 业(58210)
- 企(48376)
- 企业(48376)
- 方法(44417)
- 数学(38728)
- 数学方法(38213)
- 贸(25650)
- 贸易(25641)
- 易(24923)
- 农(23465)
- 财(22163)
- 中国(21553)
- 业经(18514)
- 学(16205)
- 地方(16094)
- 农业(15127)
- 务(14308)
- 财务(14257)
- 理论(14254)
- 制(14245)
- 财务管理(14220)
- 企业财务(13308)
- 和(13190)
- 技术(12761)
- 环境(12355)
- 银(12065)
- 银行(12039)
- 机构
- 学院(301304)
- 大学(299576)
- 济(125398)
- 经济(123033)
- 管理(119522)
- 理学(104278)
- 理学院(103204)
- 管理学(101283)
- 管理学院(100737)
- 研究(93389)
- 中国(69095)
- 京(60195)
- 科学(56687)
- 财(55356)
- 农(45792)
- 财经(45537)
- 中心(45140)
- 所(44992)
- 业大(43529)
- 江(43002)
- 经(41352)
- 研究所(41143)
- 范(38854)
- 经济学(38819)
- 师范(38474)
- 北京(36555)
- 农业(36272)
- 经济学院(35382)
- 州(34471)
- 财经大学(33903)
- 基金
- 项目(208260)
- 科学(164965)
- 基金(152548)
- 研究(152473)
- 家(132454)
- 国家(131132)
- 科学基金(113781)
- 社会(97890)
- 社会科(92888)
- 社会科学(92863)
- 省(81805)
- 基金项目(80838)
- 自然(73667)
- 自然科(72047)
- 自然科学(72027)
- 教育(71476)
- 自然科学基金(70704)
- 划(68290)
- 编号(62688)
- 资助(62213)
- 成果(49398)
- 重点(46715)
- 部(46417)
- 发(44378)
- 创(44182)
- 课题(41794)
- 创新(41200)
- 科研(40812)
- 国家社会(40806)
- 教育部(40476)
- 期刊
- 济(127451)
- 经济(127451)
- 研究(80267)
- 中国(49404)
- 学报(43932)
- 财(43018)
- 管理(41252)
- 农(40762)
- 科学(40376)
- 大学(33647)
- 学学(31748)
- 教育(29317)
- 农业(28281)
- 技术(26885)
- 业经(22884)
- 融(22270)
- 金融(22270)
- 经济研究(21663)
- 财经(21189)
- 贸(19076)
- 统计(18456)
- 经(18225)
- 问题(17891)
- 策(16204)
- 国际(16016)
- 业(15428)
- 商业(15180)
- 图书(14696)
- 决策(14641)
- 技术经济(14478)
共检索到423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林青 杨理斯 闫小斐
文章基于国际贸易网络视角,充分考虑贸易的“第三方效应”,构建国家贸易依赖新计算方法,并对中美1995—2018年的贸易依赖进行统计测度。结果表明:中美非对称性贸易相互依赖在2010年发生逆转,中国成为双边贸易中的优势方;其背后的原因是两国在全球贸易依赖网络中的地位发生转变,中国的入度中心性已在2008年超越美国,成为新的网络中心;两国各技术类别产业的贸易相互依赖也已发生逆转,但中国中高技术产业对美国的贸易依赖依然较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武娜 苗培 王群勇
本文在社会网络分析框架下,利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探索数字贸易规则对高技术产品贸易依赖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贸易规则的深度对于高技术产品贸易依赖关系没有显著影响,但数字贸易规则中的核心经济体更容易接收到来自其他经济体高技术产品的贸易依赖关系,从而在高技术产品贸易依赖网络中处于优势地位。通过对条款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签订的双边数据流动条款和服务贸易条款存在创新的溢出效应,可以缩小双方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差距,减弱该贸易依赖关系;而双边深度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则会促进双边高技术产品贸易依赖关系的形成;电子商务条款深度对高技术产品贸易依赖关系的影响不显著。从绝对数量来看,四类子条款签订数量和深度推动了经济体创新水平的提升,对于经济体接收贸易依赖关系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怡然 高湘昀 孙晓奇 司景舰 孙笑甜 伍涛
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产品的贸易网络结构变动可能会对各环节产品价格波动造成影响。本文以钴为例,选取2007—2020年上游钴矿、中游钴酸锂、下游锂电池的贸易数据,构建了钴产业链的贸易依赖网络,并分析了相应网络的结构特征;结合LASSO-P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贸易依赖网络结构变动对产业链上中下游产品价格波动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钴产业链贸易依赖网络结构呈现出上游钴矿贸易受资源禀赋国主导,中游钴酸锂贸易以少数发达国家为中心形成网络集团,下游锂电池贸易以荷兰、德国、美国、中国等国家为主要伙伴国的特征。(2)上游钴矿价格主要受到上游和下游贸易依赖强度的影响,中游钴酸锂价格主要受到中游和下游中介控制优势的影响,下游锂电池受到上游和中游贸易伙伴数量以及下游贸易集团化程度影响。(3)产业链下游锂电池价格受到贸易网络结构变化影响较大,最大波动幅度超过20%;上游钴矿价格受到贸易网络结构变化影响次之,均在10%之内;中游钴酸锂价格受到贸易网络结构变化影响最小,均不超过5%。贸易依赖网络结构变动对价格的冲击影响在第3年之后逐渐消退。本文为探究资源价格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战略性矿产资源价格监测工作提供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庭竹 杜德斌
集成电路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已成为全球关键核心技术竞争的焦点。本文基于全球集成电路贸易数据建立网络矩阵,借助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刻画2000—2019年全球集成电路贸易的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并进一步揭示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相互依赖关系。研究发现:(1)20年间全球集成电路贸易网络的整体规模逐渐扩大,但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近年来的网络发展态势受阻;(2)全球集成电路贸易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显著,并呈现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核”向以中韩为核心的“双核”结构转变。(3)全球集成电路贸易格局“东升西降”特征显著,贸易网络空间结构则呈现出以北美为核心的“洲际双拱”格局演变为以东亚—东南亚为核心的“洲内联系为主,洲际互动为辅”的多级格局。(4)研究期内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保持高额贸易往来的同时却维持了较低的贸易紧密度,反而“一带一路”沿线和非洲国家与中国的贸易依赖程度不断加深。(5)中国与世界各国集成电路贸易依赖的非对称性显著,中国对发达国家呈现出单向依赖特征。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左宗文 金玉萍 冯德连
本文基于2000—2021年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的ICT产品贸易数据,构建ICT产品贸易依赖网络,分析其结构演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ICT产品贸易依赖网络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分布,中国从网络的相对边缘位置跃升至网络核心;利用聚类分析世界各国的网络地位发现,中国由跟随者转变为领导者;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中国在ICT核心产品电子元件方面对欧美发达经济体存在严重的贸易依赖;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经济距离、技术距离、研发距离、中心距离、地理距离、文化距离、殖民关系和同盟关系均对ICT产品贸易依赖关系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成三
从上世纪70年代前半期以来的大约1/4世纪里,中日两国在对外贸易方面的相互依存度极其不平衡,即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中国在日本的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甚低。但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日本经济的停滞为背景,中日贸易的相互依赖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是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提高和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下降,2004年上半年则出现逆转,即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了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彦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并不是对称的,不对称的相互依赖是冲突的源泉也是双方发展更紧密关系的障碍。本文将对经济相互依赖度与对称性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对测量方法和指标进行界定,运用双边贸易数据来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和不对称度进行评估。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经济相互依赖度 不对称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余振 吴小灵
随着中美关系进入全面战略竞争阶段,产业链重构成为广泛讨论的重要问题。亚洲区域产业链是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亚洲国家对中美贸易依赖关系演变的直接表现。通过构建一个考虑大国竞争的相互依赖理论框架,从经济利益和安全角度出发,第三国对大国贸易依赖的演变存在不变、转移和创造三种效应。分别计算亚洲国家对中美贸易份额指数并检验二者相关关系可以发现,亚洲国家对中国贸易依赖上升且对美国贸易依赖下降,表现出明显的贸易依赖转移效应。其中,韩国、卡塔尔、约旦和日本是贸易依赖转移程度最大的国家,纺织服装与服饰是贸易依赖转移程度最大的行业。这一发现拓展了大国竞争视角下第三国对大国贸易依赖演变的学理认识,对中国推动亚洲区域一体化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睿
中美贸易存在着不对称依赖,中国不仅高度依赖美国市场,而且还依赖美国的中间产品,而美国对从中国进口产品和中国市场的依赖性较小。这种不对称依赖形成的基本原因是两国技术禀赋的差异,导致中美双方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不同分工,降低了美国对中国的依赖,以及中美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美元霸权地位以及中国对美元体系的依赖也是中美贸易的不对称性依赖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贸易结构 非对称依赖 技术禀赋朗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雨佳 张晓平 龚则周
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依赖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和泰国)与中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论如下:中国与东亚、东南亚、中东各国的贸易依赖程度较强,与中东欧各国的依赖程度较弱;与土库曼斯坦的贸易依赖度增速最快,与克罗地亚、罗马尼亚的贸易依赖程度减弱速度较快。中国向五国出口的商品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从俄罗斯进口矿产品居多,从新、马、泰进口机电产品居多,从印度进口的最主要商品由矿产品转变为纺织品。定量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地理距离、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雨佳 张晓平 龚则周
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依赖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和泰国)与中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论如下:中国与东亚、东南亚、中东各国的贸易依赖程度较强,与中东欧各国的依赖程度较弱;与土库曼斯坦的贸易依赖度增速最快,与克罗地亚、罗马尼亚的贸易依赖程度减弱速度较快。中国向五国出口的商品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从俄罗斯进口矿产品居多,从新、马、泰进口机电产品居多,从印度进口的最主要商品由矿产品转变为纺织品。定量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地理距离、经济规模是影响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依赖程度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潘长春 李晓 姜龙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对美国贸易依赖程度下降,美国对中国贸易依赖程度上升,同时中美贸易摩擦程度也在上升。多元动态时变因果关系检验模型的结果显示:仅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存在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美国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本国的对外贸易依赖程度会单向影响本国经济增长,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程度会单向影响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赖程度,并间接影响中国经济增长;贸易摩擦不直接影响中美经济增长,但会通过贸易依赖程度的变化间接影响经济增长。
关键词:
贸易摩擦 贸易依赖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汉民
诺思关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为解释贸易体制的演变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分析视角。本文考察了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演变的历史轨迹,认为我国现阶段贸易体制发展的基本取向是建立一个开放的、符合WTO框架及基本规则的、具有中国特点的贸易管理体制。其演变客观上需要遵循历史惯性,继续沿着政府主导经济运行的方式发展。
关键词: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贸易体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清如 王冰雪
基于2007—2021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字产品贸易数据,构建全球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从“整体—社群—个体”三个层面系统分析网络的结构特征,并基于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对全球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演化的内部和外部机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数字贸易依赖网络呈现明显的“中心-边缘”分布结构,经济体间的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程度逐渐加深;全球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主要形成由中国和美国共同领导的亚太贸易社团和以德国和荷兰为中心的欧洲贸易社团;中国在网络中的中心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枢纽性角色;全球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的形成和演化受到相互依赖效应、聚集效应、感染效应与时间依赖效应等内生机制的影响,经济规模等外生因素也显著影响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的形成,因此,有必要综合考虑内生机制和外生机制的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琳琛 董银果 王悦
知识产权保护引致的育种创新颠覆了传统农业集约化生产模式和贸易竞争格局,其对全球农产品贸易依赖网络演化的影响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本文基于1995—2019年101个经济体的农产品贸易数据,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时态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以及其分离的形成模型和解除(或持续)模型(STERGM),定量评估知识产权保护对全球农产品贸易依赖网络演化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行影响机制解析。研究发现:出口方与进口方知识产权保护分别形成推力和拉力两股相斥作用力。出口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质量提升效应、种类扩张效应和市场分散化效应阻碍农产品贸易依赖网络中新依赖关系的形成,并提高旧依赖关系的解除概率,总体上降低了经济体间农产品贸易依赖程度。然而,进口方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市场势力效应和质量筛选效应,更有利于贸易依赖网络新关系形成和旧关系维持,进而加深了经济体间贸易依赖程度。本研究为我国建立有效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及提升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提供了实证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RCEP国家农产品贸易网络格局演变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复杂网络视角
东盟国家在亚太区域生产网络中的地位——中间产品贸易视角下的分析
全球生产网络下的国际分工地位与贸易收益——基于主要出口国家的行业数据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中间品依赖与出口贸易——基于中美贸易摩擦历史背景的分析
经济相互依赖视角下中日与东盟经贸关系比较研究(1990-2011)——基于贸易和FDI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美经济相互依赖中的消极依赖与积极依赖——基于敏感性视角的分析
基于直接投资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摩擦原因分析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全球棉花贸易格局分析
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中美贸易失衡透析——基于附加值贸易核算法的研究
FTA深度与全球价值链网络发展——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的测度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