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17)
2023(9275)
2022(8326)
2021(7926)
2020(6551)
2019(15383)
2018(15420)
2017(30049)
2016(16187)
2015(18307)
2014(18244)
2013(18001)
2012(16227)
2011(14533)
2010(14220)
2009(12850)
2008(12251)
2007(10409)
2006(8935)
2005(7604)
作者
(46200)
(38085)
(37996)
(36028)
(24270)
(18278)
(17179)
(15198)
(14544)
(13456)
(13216)
(12595)
(11937)
(11868)
(11767)
(11527)
(11435)
(11422)
(10832)
(10762)
(9494)
(9192)
(9038)
(8594)
(8522)
(8472)
(8427)
(8391)
(7614)
(7607)
学科
(62814)
经济(62747)
管理(47121)
(44408)
(38176)
企业(38176)
方法(31278)
数学(26736)
数学方法(26431)
(15947)
中国(15014)
业经(14803)
(14386)
(14237)
地方(12923)
理论(11730)
(11306)
贸易(11302)
(11155)
(10973)
技术(10715)
农业(10714)
环境(9972)
(9731)
(9610)
财务(9549)
财务管理(9535)
教育(9137)
(9115)
企业财务(9026)
机构
大学(229007)
学院(226412)
管理(96636)
(85325)
理学(84988)
理学院(84073)
经济(83344)
管理学(82663)
管理学院(82267)
研究(71098)
中国(50472)
(48476)
科学(46184)
(36932)
业大(34714)
(34592)
(33401)
中心(32192)
研究所(31995)
财经(30811)
(30703)
(30594)
北京(30407)
师范(30353)
(28058)
农业(26214)
(26044)
(25741)
师范大学(24694)
商学(24344)
基金
项目(164129)
科学(129613)
研究(120281)
基金(119668)
(103673)
国家(102835)
科学基金(89398)
社会(74624)
社会科(70613)
社会科学(70594)
基金项目(65004)
(64072)
自然(59651)
自然科(58280)
自然科学(58269)
自然科学基金(57199)
教育(54764)
(53856)
编号(49700)
资助(48750)
成果(39463)
重点(35868)
(35712)
(34475)
(34109)
课题(33125)
创新(31986)
科研(31327)
项目编号(31163)
教育部(30760)
期刊
(88571)
经济(88571)
研究(63268)
中国(37402)
学报(35749)
管理(33846)
科学(33207)
(29731)
大学(26788)
教育(25694)
(25669)
学学(24997)
农业(21475)
技术(19442)
业经(15282)
图书(15102)
(14778)
金融(14778)
财经(13788)
经济研究(13661)
理论(12478)
科技(12147)
实践(11799)
(11799)
情报(11546)
(11530)
问题(11350)
技术经济(10957)
现代(10375)
(10359)
共检索到309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微  高俊峰  滕广青  
文章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视角探索总结网络舆情场的形成机理。首先从宏观层面的网络环境场、受众体心理环境场和社会环境场之间的叠置融合视角解构网络舆情场。其次从中观层面的信息体与受众体依托网络平台的交互作用视域描绘论述了网络舆情场形成的普遍流程,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网络舆情场的形成要素作用模型。最后通过真实案例数据分析总结出网络舆情场势极性的演化规律,从学理上为研究网络舆情的运动环境特征提供依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先智  黄微  高俊峰  
[目的/意义]整合定性与定量的舆情研究视角,统一多模态研究对象,实现网络舆情信息受众的观点测度,可修复网络舆情分析与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裂痕。[方法/过程]通过引入网络舆情场的概念,对网络舆情信息受众、受众观点测度的内涵进行诠释,就网络舆情场与信息受众观点测度的逻辑关系加以辩证讨论。[结果/结论]提出网络舆情场内舆情受众观点测度机理和具体测度路径,为后续网络舆情场中的网络舆情信息分析、多维度信息受众观点测度,受众认知规律发现,网络舆情监督和管控限制等层面的研究做相应铺垫。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董凌峰  
【目的/意义】现实中,网媒、政府和网民共同作用引发的舆情事件几乎涵盖所有舆情主题。为探索网络舆情形成阶段主体研究,将系统动力学与演化博弈复制动态方程进行交叉,建立了基于SD的演化博弈模型。【方法/过程】通过系统仿真,分析了网媒、网民和政府的博弈模型,并进行系统动力学仿真,进一步探究已知变量对主体行为的影响显著性,识别影响舆情形成阶段博弈结果的关键变量因素。【结果/结论】以"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作实例背景,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舆情管控建议。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兰月新  夏一雪  刘冰月  张鹏  连芷萱  
[目的/意义]研究网络舆情演化的多维度模型,从更高视角解读网络舆情传播规律,丰富和完善网络舆情传播理论。[方法/过程]定量分析网络舆情趋势预测中信息增长率的变化问题,构建以增长率和时间为自变量,信息累计数量为因变量的多维函数模型,并通过MATLAB仿真研究各个参数对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以及网络舆情传播路径分析,然后通过"成都女司机"微博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更加直观地诠释了高维模型研究网络舆情演化机理的优势。[结论/结果 ]经过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得出,将logistic模型拓展到高维研究网络舆情演化机理是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黄微  宋先智  高俊峰  
论文通过测度网络舆情场内受众由观点异同所形成的群落连接鲁棒性,为识别定位濒临极化群体、预先化解群体性事件提供可操作方案。基于复杂网络科学的抗毁性分析思路,通过删除受众群落内的核心节点,对比前后群落的受众情感传播功能差异,并引入网络密度指标量化差异,以此达到受众群落连接鲁棒性测度目的。连接鲁棒性测度方法便于操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网络舆情受众群体极化预警的实践需要。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高俊峰  王毅军  黄微  宋绍成  
[目的 /意义]通过解构网络舆情场内涵、结构特征以及功能属性,进而将场理论引入到网络舆情管控治理的研究中,实现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的网络舆情综合研究视角建构目标。[方法 /过程]在充分把握网络舆情的特征、运动过程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辩证地引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场论的观点与定义,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解构网络舆情场的概念,并形式化地对网络舆情场的整体机能进行数理描述。[结果/结论]网络舆情场的运动特征本质上是场域中客观存在的显性舆情信息与舆情受众主观认知的交互和作用的体现。因此网络舆情场的介入能将网络舆情管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高俊峰  黄微  
[目的/意义]提出网络舆情场内观点簇丛的情感极化度测算方法,为量化舆情受众情感态势和识别极化群体提供依据。[方法/过程]首先明确舆情受众情感极化的条件,再通过设置条件阈值筛选出满足条件的观点簇丛,在此基础上引入3个极化指标(受众吸引率、极端受众增长率、极化情感增长率)描述观点簇丛在测度时间窗口内的情感发酵程度。最后利用平滑权值,对观点簇丛在不同测度阶段的情感表现进行加权综合,得出其整体情感极化程度值。[结果/结论]观点簇丛在每个时间窗口的情感表现能为阶段性的舆情受众情感极化干预提供判断依据,而综合的情感极化度有助于准确识别场域内的敏感话题及群体,便于网络舆情的精准管控。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曹树金  张学莲  陈忆金  
本研究通过对网络新词的构造规律分析,对表达情感的网络新词进行识别算法的设计,提出基于HowNet和网络情感词的极性词典的人工构建方法,引进了同义词表减少手工构建的工作量,并抓住网络新词往往是现有情感词的其他形式这一特点,设计了针对表达情感的网络新词的自动识别方法,进一步扩展极性词的收录范围。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峰  
[目的/意义]面向重大疫情的网络舆情治理既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实现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要求,也是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然体现。[方法/过程]构建重大疫情网络舆情"四点四阶段"演化模型,选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4个热点舆情事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基于该模型,分析了政府在"湖北红十字会"舆情事件中的治理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界面管理理论的重大疫情网络舆情的跨界治理策略。[结果/结论]重大疫情网络舆情在触点、燃点、拐点、融点的作用机制下,经历突发、爆发、降温、失焦4个演化阶段,政府应当针对重大疫情网络舆情的演化特点,根据多元联动协同整体性视角的跨界治理机制,从基于主体界面的跨主体治理、基于组织界面的跨部门治理、基于知识界面的跨领域治理、基于时间界面的跨过程治理和基于层级界面的跨区域治理5个维度提升治理效能。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单晓红  齐家艺  曹羽  陈华熠  
[目的/意义]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对信息扩散速度的影响,使得上市公司面临网络舆情事件时更容易引发舆情危机,进而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基于组态视角探索网络舆情危机形成路径有助于掌握危机形成的复杂因果关系,帮助公司采取主动和积极的策略应对和化解危机。[方法/过程]从公众、媒体、话题、政府和公司5个维度出发,采集24个具有代表性的微博话题数据,运用fsQCA方法,对上市公司网络舆情危机形成路径进行探究分析。[结果/结论]网络舆情危机的形成是多个主体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公众、媒体、政府和公司的相互作用共形成两种产生舆情危机的路径,即公司主导型危机和多元主体联动型危机,其中公司主导型危机更具代表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谢新洲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民众利益诉求、各种社会思潮的集散地,由此而形成的网络舆情越来越成为反映民愿与社情的"晴雨表"。对于网络舆情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学界和业界的重点,然而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巨系统的演化过程,充满着不确定因素。这使得对网络舆情的研究非常困难,要么流于表象,管窥所及;要么过于抽象,难以落地。所幸的是,在不同学科专业、不同行业的广泛关注下,网络舆情的研究得以多学科交叉、多方法并进、多观点共享,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小波  
分析当前舆情建模研究现状,提出比较符合社会实际的人际关系网络模型,并对建立该网络模型的思路,网络节点的类型、属性和关系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节点类型设定了相应的舆情演化规则,建立了基于人际关系网络的舆情演化模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闫璐  杨刚  赵江元  
[目的/意义]提出和构建网络舆情观点团簇演化等级,以描述网络舆情受众的群体性观点的状态随时间与事态变化的演化程度,对于网络舆情导控与精准引导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方法/过程]基于LDA与CNN神经网络构建网络舆情观点团簇演化等级测度模型,并以“翟天临知网事件”为实验对象,验证演化等级这一指标的有效性。[结果/结论]网络舆情观点团簇演化等级能够很好地体现网络热点事件群体观点状态的演化,在展现3个维度的属性数值同时也能反映观点团簇较前一时间节点状态的演化程度,提出的观点团簇演化等级测度结果精准地体现事件观点的各个演化高峰,为有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群体观点的靶向引导提供新的指导方向。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黄炜  余辉  李岳峰  陆薇  
基于Net Logo仿真系统构建了网络舆情事件的演化仿真模型。利用图形化的界面和NetLogo特有的Turtle、Patch、Link代理Agent组成网络舆情事件的复杂网络仿真系统。实现了以图形输出窗口展现网络舆情传播演化的过程,从而直观地展示了网络舆情事件的初发、加剧、爆发、衰弱至消亡的整个生命周期。局限在于没有考虑动态的网络关系和社区网络结构对仿真模拟的影响。本文通过仿真实践发现了在网络舆情事件演化过程中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也为网络舆情演化仿真提供了可视化范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韧  李红  陈福集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的发展动态是舆情应对的基础。[方法/过程]根据网络舆情演化的关键要素,运用了可拓聚类理论和方法对网络舆情的演化趋势进行建模并预测,通过聚类分析得到预测结果。[结果/结论]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计算简便,有较高的精确度和较强的实用性,为舆情的应对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