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50)
- 2023(10770)
- 2022(9247)
- 2021(8385)
- 2020(7103)
- 2019(16509)
- 2018(16460)
- 2017(31513)
- 2016(17058)
- 2015(19491)
- 2014(19842)
- 2013(19844)
- 2012(19140)
- 2011(17632)
- 2010(17908)
- 2009(16643)
- 2008(16722)
- 2007(15596)
- 2006(13791)
- 2005(12814)
- 学科
- 济(79670)
- 经济(79597)
- 管理(48400)
- 业(47479)
- 企(36969)
- 企业(36969)
- 方法(30831)
- 数学(26408)
- 数学方法(26155)
- 中国(23391)
- 农(23098)
- 地方(22511)
- 业经(18943)
- 财(18183)
- 学(15787)
- 农业(15741)
- 贸(15057)
- 贸易(15047)
- 易(14509)
- 制(14024)
- 银(13189)
- 银行(13153)
- 融(12823)
- 金融(12821)
- 行(12664)
- 和(12524)
- 地方经济(12403)
- 发(12185)
- 理论(11867)
- 技术(11750)
- 机构
- 学院(256135)
- 大学(255612)
- 济(104424)
- 经济(102011)
- 管理(96876)
- 研究(91025)
- 理学(81489)
- 理学院(80509)
- 管理学(79169)
- 管理学院(78676)
- 中国(69072)
- 科学(56649)
- 京(55874)
- 财(48370)
- 所(47764)
- 农(47429)
- 研究所(43064)
- 中心(42649)
- 江(41216)
- 业大(38709)
- 财经(37478)
- 农业(37310)
- 北京(35957)
- 范(35908)
- 师范(35552)
- 经(33692)
- 州(33388)
- 院(31923)
- 经济学(31185)
- 省(29681)
- 基金
- 项目(162270)
- 科学(126285)
- 研究(119522)
- 基金(114580)
- 家(100038)
- 国家(99163)
- 科学基金(83775)
- 社会(74150)
- 社会科(70135)
- 社会科学(70112)
- 省(65068)
- 基金项目(60834)
- 划(54648)
- 教育(54309)
- 自然(53182)
- 自然科(51892)
- 自然科学(51871)
- 自然科学基金(50934)
- 编号(50818)
- 资助(46843)
- 成果(42656)
- 发(40391)
- 重点(36687)
- 部(35221)
- 课题(34779)
- 创(33326)
- 发展(32063)
- 展(31515)
- 创新(31161)
- 项目编号(30922)
- 期刊
- 济(123747)
- 经济(123747)
- 研究(75865)
- 中国(57010)
- 农(44427)
- 学报(41229)
- 财(37946)
- 科学(36728)
- 管理(34470)
- 教育(30257)
- 农业(30119)
- 大学(29917)
- 学学(27733)
- 融(25493)
- 金融(25493)
- 技术(23141)
- 业经(21770)
- 经济研究(19398)
- 财经(18287)
- 图书(17919)
- 业(16443)
- 问题(16292)
- 经(15717)
- 技术经济(13532)
- 理论(13437)
- 商业(12832)
- 贸(12713)
- 实践(12283)
- 践(12283)
- 书馆(12263)
共检索到401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俊峰 黄微
[目的/意义]分析网络舆情信息受众情感极化生发机理,以揭示舆情受众情感极化的形成规律,总结干预措施,为进一步有效管控舆情受众的极化情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过程]从经典的群体极化理论入手,辩证吸纳其精华,归纳网络舆情命题下受众情感极化的内涵、动力机制、关键影响因素,并构建了生发机理模型,根据其生发机理和动力机制提出了相对应的情感极化干预措施。[结果/结论]论证明晰网络舆情受众情感极化的内外部动力和4个关键影响因素,从可操作的角度提出情感极化干预的基本思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先智 黄微 高俊峰
[目的/意义]整合定性与定量的舆情研究视角,统一多模态研究对象,实现网络舆情信息受众的观点测度,可修复网络舆情分析与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裂痕。[方法/过程]通过引入网络舆情场的概念,对网络舆情信息受众、受众观点测度的内涵进行诠释,就网络舆情场与信息受众观点测度的逻辑关系加以辩证讨论。[结果/结论]提出网络舆情场内舆情受众观点测度机理和具体测度路径,为后续网络舆情场中的网络舆情信息分析、多维度信息受众观点测度,受众认知规律发现,网络舆情监督和管控限制等层面的研究做相应铺垫。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高俊峰 宋绍成
[目的 /意义]量化展现网络舆情信息受众之间的观点认知距离与情感归属,澄清其情感倾向性的形成脉络,为科学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提供思路。[方法 /过程]切分舆情事项子话题,通过情感本体计算受众观点的极性强度,构建2-模的受众-关注焦点隶属矩阵和1-模的受众关系矩阵,并采用复杂网络可视化图谱对受众认知距离进行可视化展示,从网络舆情场的视角下阐述受众观点的互斥与耦合机制,描述受众情感倾向的形成脉络。[结果 /结论]对受众整体认知网络中不同类型的受众加以区分,揭示真实情景中的网络舆情场力的作用特点,为舆情受众情感疏导工作提供实践出发点。
关键词:
舆情分析 观点计量 情感极化 网络舆情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高俊峰 宋绍成
[目的 /意义]量化展现网络舆情信息受众之间的观点认知距离与情感归属,澄清其情感倾向性的形成脉络,为科学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提供思路。[方法 /过程]切分舆情事项子话题,通过情感本体计算受众观点的极性强度,构建2-模的受众-关注焦点隶属矩阵和1-模的受众关系矩阵,并采用复杂网络可视化图谱对受众认知距离进行可视化展示,从网络舆情场的视角下阐述受众观点的互斥与耦合机制,描述受众情感倾向的形成脉络。[结果 /结论]对受众整体认知网络中不同类型的受众加以区分,揭示真实情景中的网络舆情场力的作用特点,为舆情受众情感疏
关键词:
舆情分析 观点计量 情感极化 网络舆情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微 张耀之 李瑞
[目的/意义]在梳理和分析主要网络舆情语义识别关键技术的基础上,详细分析网络舆情信息情感倾向性分析技术、网络舆情话题识别技术的现阶段研究状况。[方法/过程]从技术特征中提取出处理精度、技术复杂程度、通用性、适应性等指标,根据所提出的指标对网络舆情信息语义识别关键技术加以比较分析。[结果/结论]分析得出各类技术的优劣之处,挖掘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有效开展舆情监测和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网络舆情 语义识别 识别技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高俊峰
[目的 /意义]探索网络舆情受众体参与舆情事项创建传播的动机,为把握网民心理,引导网络舆论正确走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过程]基于定性与定量混合的研究视角,依据扎根理论采集研究资料并通过编码从中抽离出10个动机范畴,根据形式概念分析理论结构化分析动机范畴的关系意义,为原始资料编码过程融入定量思维。[结果 /结论]揭示受众体的3种参与动机对舆情事项的危机程度、突发程度、管控难度的影响,为从参与动机的视域下划分受众群体、有的放矢地干预网络舆情提供借鉴。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昕 高俊峰 黄微
[目的/意义]文章提出网络舆情受众的观点阐述风格描述方法,为获取受众个体的情感表现模式,净化网络空间提供依据。[方法/过程]通过设置阐述行为的定量描述元素来测定目标受众的观点阐述表现。在此基础上引入古希腊气质类型理论,将描述元素的解构测定表现作为前提条件,实现目标受众观点阐述风格的标定。[结果/结论]预定义的观点阐述类型之间存在部分交叉,导致个别舆情受众同时具备一种以上的阐述行为表现方式。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李昊青 朱丁一 夏一雪 张鹏 刘冰月
网络舆情信息生态链主要研究网络舆情信息和外部环境对网络舆情主体的作用与反作用,以及网络舆情信息生态链中信息流转与能量交互规律等问题。本文在阐释网络舆情信息生态链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特征、功能及影响因素,提出了网络舆情信息生态链优化策略,进一步丰富了网络舆情信息生态链理论,以期为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构建提供学理参考。
关键词:
网络舆情 信息生态链 生态系统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微 徐烨 朱镇远
[目的/意义]从不同维度对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要素的类型和属性进行分析,进而有效提升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的处理效率和利用价值。[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法对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要素中的主体、客体、本体、媒体和环境噪音从类型和属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对多媒体网络舆情发展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形式和内容进行系统梳理。[结果/结论]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数据类型多样,对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要素的类型和属性进行分析,有助于为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库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微 刘英杰 王洁晶 韩瑞雪
[目的/意义]情感维度是网络舆情信息预警级别的评定信号,其影响要素关联模型的构建能够较为清晰地描述各要素间及其与大数据网络舆情环境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从而为深入探讨大数据网络舆情信息的情感发展规律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根据情感维度理论,从情感的种类、情感的转换、情感的唤起3个维度建构大数据网络环境下舆情信息情感维度要素关联模型。[结果/结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数据舆情信息情感维度模型中舆情信息的情感级别与情感反应、情感焦点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情感指向与其他维度之间存在弱相关;情感维度模型中没有完全无关的要素。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英杰 黄微 李瑞
网络舆情信息所表象及内隐的情感数据是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重要演变信号。文章在情感维度理论和离散情感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络舆情信息的情感维度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模型内涵、各维要素的特征及相互关系,进一步阐释该模型中情感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规律,从而为大数据网络舆情信息的分级监测和危机预警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作者]
刘英杰 黄微 闫璐
文章以网络舆情信息情感维度空间为研究对象,根据A-V-P心理学模型研究网络舆情信息情感维度空间的立体结构与内容,进行多维度、多关联的网络舆情信息情感维度空间的构建研究以及子空间中各个维度的立体构成要素的内容、语义和关联分析,有利于提高舆情分析、监测和预警的效率和精度。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魏超
新媒体技术发展使网络传播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播主体与受众融合,传播渠道与方式多元,传统传播流程被改变;网络舆情形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个体成为网络舆情形成和扩散中心,政府"把关"功能严重削弱,出现传播权滥用与"网络串联示威"。新媒体技术还给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信息采集数量巨大,信息分析难度增加,舆情预警时间缩短,舆情应对日益复杂。
关键词:
新媒体 技术发展 网络舆情 信息工作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高俊峰 黄微
[目的/意义]提出网络舆情场内观点簇丛的情感极化度测算方法,为量化舆情受众情感态势和识别极化群体提供依据。[方法/过程]首先明确舆情受众情感极化的条件,再通过设置条件阈值筛选出满足条件的观点簇丛,在此基础上引入3个极化指标(受众吸引率、极端受众增长率、极化情感增长率)描述观点簇丛在测度时间窗口内的情感发酵程度。最后利用平滑权值,对观点簇丛在不同测度阶段的情感表现进行加权综合,得出其整体情感极化程度值。[结果/结论]观点簇丛在每个时间窗口的情感表现能为阶段性的舆情受众情感极化干预提供判断依据,而综合的情感极化度有助于准确识别场域内的敏感话题及群体,便于网络舆情的精准管控。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夏一雪 兰月新 刘冰月 瞿志凯
[目的/意义]面向大数据研究多个网络传播平台之间网络舆情信息交互模型,能够准确把握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演化趋势以及网络信息在多个平台之间的传播规律,为政府治理网络舆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定性分析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交互机理,通过定义交互系数,基于微分方程理论构建网络舆情信息交互模型,并应用差分回归法对各个媒体平台的网络舆情信息交互趋势开展预测。[结论/结果]经过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得出本文构建的信息交互模型及趋势预测方法是可行的,以上理论研究可为政府准确把握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演化规律,制定网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