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43)
- 2023(6529)
- 2022(5471)
- 2021(5182)
- 2020(4250)
- 2019(9417)
- 2018(9406)
- 2017(17446)
- 2016(9531)
- 2015(10920)
- 2014(11234)
- 2013(10728)
- 2012(10333)
- 2011(9560)
- 2010(9772)
- 2009(9513)
- 2008(9748)
- 2007(9124)
- 2006(8459)
- 2005(8044)
- 学科
- 济(43471)
- 经济(43410)
- 管理(31703)
- 业(26036)
- 企(23582)
- 企业(23582)
- 方法(16176)
- 数学(12136)
- 地方(11895)
- 数学方法(11847)
- 学(11678)
- 理论(11076)
- 中国(11045)
- 业经(10924)
- 财(10601)
- 农(9783)
- 制(8896)
- 和(7973)
- 地方经济(7480)
- 银(6982)
- 银行(6974)
- 务(6898)
- 财务(6871)
- 财务管理(6855)
- 教育(6813)
- 行(6645)
- 贸(6640)
- 贸易(6633)
- 融(6595)
- 金融(6593)
- 机构
- 大学(150501)
- 学院(146664)
- 管理(55776)
- 济(53550)
- 经济(52074)
- 研究(48861)
- 理学(46757)
- 理学院(46178)
- 管理学(45219)
- 管理学院(44928)
- 中国(38556)
- 京(33041)
- 科学(31000)
- 财(27701)
- 江(24856)
- 所(24639)
- 中心(24353)
- 范(22567)
- 师范(22360)
- 研究所(22074)
- 财经(21378)
- 农(21322)
- 北京(20938)
- 州(20236)
- 业大(19167)
- 经(19110)
- 师范大学(18011)
- 院(17301)
- 农业(16616)
- 省(16371)
- 基金
- 项目(91530)
- 科学(72502)
- 研究(67538)
- 基金(66184)
- 家(57646)
- 国家(57167)
- 科学基金(49301)
- 社会(42824)
- 社会科(40314)
- 社会科学(40307)
- 省(35329)
- 基金项目(34258)
- 教育(31503)
- 自然(31452)
- 自然科(30765)
- 自然科学(30755)
- 自然科学基金(30209)
- 划(29965)
- 编号(29015)
- 资助(27060)
- 成果(26202)
- 重点(20707)
- 部(19681)
- 课题(19322)
- 发(19205)
- 项目编号(18757)
- 创(18174)
- 国家社会(17605)
- 科研(17162)
- 大学(17132)
共检索到235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亦祥
认为网络舆情信息因其传播模式的网状化、传播内容的开放化、传播主体的隐匿化以及传播手段的个性化等显著特征,使得经典的传播效果理论受到了巨大冲击和挑战。尤其是"把关人"、"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与"使用和满足"等理论所强调的观点或假说,在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实践中,有的得到了印证和加强,而有的出现了背离和不适应。文章试图重新审视和构建新的理论体系,使之与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相适应。
关键词:
网络舆情 传播视域 效果理论 嬗变 思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晰巍 邢云菲 赵丹 赵军
[目的]随着4G网络和智能移动终端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成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新媒介。对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路径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剖析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对强化网络舆情管控具有指导意义。[方法]基于信息传播路径理论,以新浪微博热点话题为例,使用Java编程方式接入新浪网aPI开放平台获取新浪微博数据,采用GePhI软件绘制舆情信息传播云图,对移动端和非移动端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路径和传播规律进行研究。[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移动端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路径以多级传播型为主,移动端用户节点具有更强的用户影响力。研究在理论层面为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理论传播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在实践层面对政府加强移...
关键词:
移动环境 网络舆情 信息传播 传播规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微 徐烨 朱镇远
[目的/意义]从不同维度对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要素的类型和属性进行分析,进而有效提升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的处理效率和利用价值。[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法对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要素中的主体、客体、本体、媒体和环境噪音从类型和属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对多媒体网络舆情发展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形式和内容进行系统梳理。[结果/结论]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数据类型多样,对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要素的类型和属性进行分析,有助于为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库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作者]
黄微
主持人导语我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大数据网络发展的社会背景提出了深化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迫切要求。新媒体和社交媒体兴起后,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的信息来源平台和情绪释放媒介,这些平台媒介的信息来源非常广,并且传播速度特别快。从消极的方面来看,当这些平台媒介的信息产生具有影响社会大系统稳定的破坏力的时候,就可能演变成舆情危机乃至公共危机。由此,如何确定网络舆情的传播倾向性,有效引导与管理网络行为,
关键词:
舆情传播 网络舆情危机 微博舆情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邢云菲 赵丹 李嘉兴
[目的/意义]研究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舆情信息传播路径和传播规律,为相关部门加强社会舆情信息监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在理论研究层面,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3个属性出发,对移动端和非移动端雾霾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进行对比分析;在应用研究层面,以新浪微博中雾霾话题信息为例,采用Java编程方式接入新浪网API开放平台获取新浪微博数据,使用Gephi软件及数理统计分析工具绘制有关图表。[结果/结论]揭示了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特点,验证了社会网络分析法在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研究中的有效性,并为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实践层面移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邢云菲 赵丹 李嘉兴
[目的/意义]研究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舆情信息传播路径和传播规律,为相关部门加强社会舆情信息监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在理论研究层面,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 3个属性出发,对移动端和非移动端雾霾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进行对比分析;在应用研究层面,以新浪微博中雾霾话题信息为例,采用 Java编程方式接入新浪网 API开放平台获取新浪微博数据,使用 Gephi软件及数理统计分析工具绘制有关图表。[结果/结论]揭示了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特点,验证了社会网络分析法在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研究中的有效性,并为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实践...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健 毕强 李瑞
通过选择指标建立模糊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并采用后退法计算剔除投入变量或产出变量时各评估单元的相对效率向量,利用欧氏距离最终选择出20个指标作为微博信息舆情传播效果的评估依据。结果表明微博舆情信息传播者、受传者、信息内容、传播渠道、传播环境属性等指标对微博舆情信息传播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晰巍 邢云菲 王楠阿雪 李师萌
[目的/意义]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成为当前政府和行业机构面临的新问题。对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剖析网络舆情传播规律。[方法/过程]根据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特征在各个阶段的变化建立舆情传播模型,以新浪微博热点话题"南海仲裁案"为数据源,获取47749条网络舆情信息,使用Java编程方式接入新浪网获取微博数据,通过Matlab软件对移动端和非移动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规律、预警规律、演化模型及用户工具端使用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移动端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邓青 刘艺 马亚萍 张辉
社交媒体的信息发布和转发机制使得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影响范围越来越广,也使得政府的应急处置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目前,已有的舆情信息传播与决策模型研究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传染病传播模型,二是多属性模型,但很少有模型考虑了用户的个体特性和来自其他用户的影响。本文则结合用户个性从三个方面探讨舆情传播和干预机制:(1)来自周围邻居的影响;(2)用户自身对新信息的抵抗力;(3)外界环境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对这些影响因素展开定量研究,并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对舆情传播和干预机制的影响。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舆情无干预自由扩散阶段和舆情干预阶段。在舆情干预阶段,主要探讨舆情干预措施强度和舆情干...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网络舆情 信息传播 社会关系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潘芳 胡彬 夏颖 朱晓峰
网络这一载体加速了舆情的传播,网民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压抑情绪或需发泄的心理诉求,往往因某个热点事件一触即发,容易被放大和极化。采用科学方式管控网络舆情,是目前党和政府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从组织结构升级和外向管理升级两个方面研究网络舆情传播管理驱动策略。设计问卷调查网民对组织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的重视度,采用模糊群体决策的评分法分析调研结果。建立博弈模型辅助政府在网络舆情传播管理中的策略制定。研究成果可为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网络舆情管控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艺畅 孙英苹 刘凤鸣 皋磊 靳美玲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平台通常将志趣相投的用户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同质化的集群,即“回音室”。通过分析在线用户行为数据来调查网络舆情的传播是否具有回音室效应,如果存在,那么回音室与舆情的影响力是否存在某种关系。[方法/过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舆情回音室网络和识别算法,并通过内容分析、情感分析、矛盾心理测量和同质性测量对舆情回音室成员的选择性曝光强度和同质性水平进行检验。最后验证了回音室的大小和数量与舆情影响力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实验结果发现舆情信息的传播确实存在回音室效应,而且回音室的大小和数量与舆情影响力之间呈线性关系。这意味着回音室可能对舆情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新 邓贵仕 佟斌
本文考虑个体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一个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舆情传播模型。模型假设网络中每个个体的初始状态只有两种情况,并且在单位时间步内只选择一个邻居进行交流,并以概率λ接受该邻居的意见。解析结果显示存在概率λc使得网络中持某种观点人数比例的期望值是一个常数,而其它状态下系统中所有个体的意见都会达成一致。本模型有助于衡量某给定社会网络中舆论传播的快慢程度。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昕 黄微 滕广青 李瑞
[目的/意义]为网络舆情监控与管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以多媒体技术、舆情分析理论、信息传播理论为支撑,就网络舆情传播方式受多媒体技术的影响情况加以揭示,深入剖析传统网络舆情传播模式。[结果/结论]探讨大数据化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的主体、客体、媒体、本体、空间5个要素,重构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模式。
关键词:
网络舆情 传播模式 多媒体 重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静 黄阳江豪 朱恒民 宋瑞晓
文章在传染病动力学SIR模型的基础上,将感染人群划分为从用户好友之间接触获取舆情信息和从阅读微信公众号获取两大类人群,模拟出基于公众号和朋友圈的双层微信拓扑结构,并利用微信网络的信息互动模式对感染率进行改进,最后对此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双层微信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变化符合实际生活中微信网络舆情的传播变化。
关键词:
微信网络 舆情传播 SIR模型 双层网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蕾 孙绍荣
重大工程建设关乎国计民生,具有广泛及较高的公众关注度,舆情传播会给政府公信力与工程声誉带来消极的影响,也会减弱重大工程的社会效益,影响社会的稳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基于网络群体的不同利益关切度建立了舆情传播模型,首先分析了在重大工程网络舆情传播中公众风险感知度与政府舆情处置行为选择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其次主要研究了公众信任值考量下的政府决策行为及政府临界值管理模型,并得到了在不同网络舆情传播方向下政府选择采取积极处置措施的最优时间结点的计算方式。最后算例研究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为决策管理部门实现舆情信息的有效处置及化解舆情危机提供决策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