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23)
2023(18656)
2022(15761)
2021(14763)
2020(12279)
2019(28014)
2018(27580)
2017(52499)
2016(28521)
2015(31672)
2014(31423)
2013(31313)
2012(29177)
2011(26708)
2010(26564)
2009(24236)
2008(23677)
2007(20655)
2006(18343)
2005(16494)
作者
(85179)
(70908)
(70397)
(66692)
(45031)
(34031)
(31846)
(27824)
(26983)
(25166)
(24200)
(23971)
(22625)
(22577)
(21946)
(21865)
(21141)
(20994)
(20316)
(20237)
(17758)
(17581)
(17078)
(16058)
(15934)
(15734)
(15683)
(15513)
(14286)
(14026)
学科
(123739)
经济(123624)
管理(76509)
(74528)
(59164)
企业(59164)
方法(50596)
数学(43811)
数学方法(43413)
中国(36564)
(33768)
地方(30113)
业经(27873)
(26596)
(26323)
(24462)
贸易(24446)
(23736)
农业(22757)
(22042)
环境(19398)
(19054)
银行(18979)
技术(18897)
(18701)
(18495)
金融(18492)
(18312)
理论(17383)
(16889)
机构
大学(410498)
学院(407710)
(169096)
经济(165766)
管理(156931)
研究(148663)
理学(135633)
理学院(133998)
管理学(131772)
管理学院(131045)
中国(110338)
科学(93353)
(89607)
(76225)
(74033)
(73031)
研究所(69985)
中心(65561)
业大(64182)
(59207)
财经(58781)
农业(58283)
北京(57234)
(55202)
师范(54555)
(53774)
(53664)
经济学(51342)
(47833)
经济学院(46310)
基金
项目(281677)
科学(221002)
基金(204470)
研究(201386)
(181390)
国家(179924)
科学基金(152404)
社会(128217)
社会科(121593)
社会科学(121564)
(108809)
基金项目(108382)
自然(99457)
自然科(97153)
自然科学(97126)
自然科学基金(95389)
(92963)
教育(90982)
资助(84126)
编号(79870)
成果(64396)
(64153)
重点(64110)
(61883)
(58550)
课题(55890)
创新(54757)
科研(53747)
国家社会(53377)
教育部(52302)
期刊
(186179)
经济(186179)
研究(121536)
中国(80866)
学报(71170)
(67380)
科学(64333)
管理(57580)
大学(52650)
(51710)
学学(49651)
农业(46727)
教育(44149)
(35914)
金融(35914)
技术(33243)
业经(30974)
经济研究(30936)
财经(28478)
(24696)
(24606)
问题(24600)
图书(21513)
科技(21043)
(19925)
技术经济(19728)
(19331)
资源(18875)
世界(18555)
商业(18534)
共检索到605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文嫮  吕惠燕  
本文选取2004—2013年中国120部优秀电视剧,以其参与企业关系数据为样本,使用空间分析、社会网络研究方法,探究了中国优秀电视剧企业的空间分布和整体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规模、连通度、度数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等网络结构指标,深入分析了六个电视剧企业集聚区的子网络拓扑结构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优秀电视剧产业整体网络拓扑结构呈现"轴辐"形态,核心-边缘结构明显:从空间角度分析,北京以绝对的优势成为整体网络权力的核心;从企业所有制性质分析,国有事业单位和国有控股企业占据核心地位;从价值链环节分析,"出品"和"拍摄"环节的企业占据了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权力中心。2六大集聚区域的电视剧产业子网络结构中,北京子网络规模最大、连通度最高,其核心企业在整体网络的中心度要高于其在区域子网络内的中心度。这表明相对于区内分工,北京企业在区际分工中扮演更为重要角色;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子网络规模、连通度居中,区域内核心企业在区际、区域内分工中的重要程度大致相当;湖南子网络规模最小、连通度较高,为单核心的中心式网络,其核心企业只在区域内分工中扮演重要角色。最后,本文就网络结构如何影响区域产业发展展开了讨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华军  张耀  孙亚男  
全面认识中国区域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对于中国新时期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省际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了中国区域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区域发展的空间关联呈现网络结构形态,省域之间存在普遍的溢出效应,不存在孤立发展的地区。中国区域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具有较明显的"等级"属性,其中,东部省份处于主导地位,中部省份扮演"桥梁"与"中介"角色,西部省份在网络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的区域协同与区域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呈显著相关,而民生状况的协同改善对空间网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华军  张耀  孙亚男  
区域发展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为区域协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文章基于2000~2013年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数据,对中国区域发展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时滞变化进行了全面解构。研究表明,中国区域发展的空间关联具有较明显的极化特征,东部省份自身的发展动能较强,能够普遍带动其他省份的发展;西部省份的发展特点则相反。空间网络中板块间的传导关系具有明显的梯度溢出特点,与板块间的溢出相比,同一板块内部"同级"省份之间的溢出效应较弱。中国区域发展空间溢出总量的半衰期为2~3年,空间溢出的传导时间集中在1年左右,并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在"十三五"期间,利用并发挥区域发展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效应,有利于加快形成"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的区域合作空间格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安文  彭建  徐飞雄  王钦安  
聚焦2015—2017年5部热播电视剧,采用季节集中指数、赫芬达尔系数、地理集中指数从时、空维度解读电视剧播出前后关联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变化特征,并运用回归方程揭示电视剧网络播放量与景区关注度增长量的关联状况。结果表明:(1)电视剧播出期间关联景区网络关注度同比增长显著,非知名景区增长速度大于知名景区;电视剧播出于旅游旺季时,关注度出现"井喷"现象;季节性较强的景区在电视剧播出后季节性差异减少,关注度趋向均衡。(2)关联景区周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网络关注度增长较显著;电视剧播出前,景区关注度空间分布呈典型不均衡格局,且非知名景区地理集中度高于知名景区;电视剧播放后,各关联景区关注度地理集中强度波动变化,一年后趋于稳定。(3)关联景区网络关注度增加量与电视剧网络播放量呈显著正向相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磊   袁世昌  
基于2013—2021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CRITIC-熵权法测度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借助QAP分析法揭示各维度差异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程度,并运用改进的修正引力模型,构建有向加权的省域数字经济关联网络,从整体、局部、个体3个维度量化其网络结构。研究发现,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不同省域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广东、上海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遥遥领先;各省域数实融合平均水平变化最小,数字产业平均变化水平次之,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创新平均水平变化较大,数字基础设施差异和数字创新差异是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来源。从网络结构来看,各省份之间数字经济联系不够紧密,邻近省份易形成凝聚子群,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省份占据网络中心位置,在数字经济关联网络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金丹  黄晓  
在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利用修正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识别省际文化产业发展间关联关系,构建空间关联网络并研究其结构特征。研究表明:1样本考察期间,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呈现为"东强西弱、南高北低"的非均衡发展格局。2省际空间关联关系逐渐密切,整体网络结构较为稳定;上海、北京、天津等发达省市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具有较强的网络控制力。3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传导路径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上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梯度特征。其中,东南沿海地区是产业发展的"发动机",中西部地区是动能传递的"主要桥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金丹  黄晓  
在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利用修正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识别省际文化产业发展间关联关系,构建空间关联网络并研究其结构特征。研究表明:1样本考察期间,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呈现为"东强西弱、南高北低"的非均衡发展格局。2省际空间关联关系逐渐密切,整体网络结构较为稳定;上海、北京、天津等发达省市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具有较强的网络控制力。3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传导路径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上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梯度特征。其中,东南沿海地区是产业发展的"发动机",中西部地区是动能传递的"主要桥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阮平南  郭文静  杨娟  
为揭示创业投资空间行为,促进创业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运用社会网络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角度剖析我国创业投资区域网络结构,并分析区域间投资合作行为及区域网络的形成。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投资区域网络节点间具有互惠性;区域网络可划分为核心区、半边缘区和边缘区,其中核心区成员稳定,各区域节点整体上呈现从半边缘区向边缘区移动的趋势;核心区发展主要依靠核心区内的相互投资,表现为地域上的投资集聚;半边缘区表现出较强的吸引力,主要依靠区域资源及禀赋吸引核心区创投机构投资;核心区节点主要是因为其属于核心区所以更倾向于投资合作关系的形成,而不仅仅是因为关系形成的另一端与自身属于同一区域。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毛琦梁   刘亦婷  
作为一个经济转型国家,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以中国地级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对本地新产业发展的影响,并从知识网络中心势角度识别了其中的作用机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有经济比重对本地新产业发展具有负向作用,较高的国有经济比重不利于当地新产业的发展。国有经济比重的这种影响与其对知识网络结构的塑造作用有关。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地区往往会形成较高中心势的知识网络,而高度的知识网络中心势不利于新产业的孕育与发展,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较高的国有经济比重制约新产业发展的负面效应。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及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给予各个企业以平等的市场地位,激发各种所有制企业创新活力是重要方向。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曾冰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与QAP分析方法,对中国省际金融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省际金融发展网络密度低、网络关联度高,各省在金融发展空间网络中不可或缺,整体网络关联关系有待进一步提升;(2)个体网络特征分析表明,金融发展仍然存在较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3)金融发展净溢出板块主要由湖南、河南、宁夏等15个省(自治区)构成;湖北、重庆、陕西等7省(市、自治区)属于典型的经纪人板块;北京、天津、山东、福建与海南5省(市)属于净受益板块;上海、浙江、江苏和广东4省(市)归属于双向溢出板块;(4)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金融资源禀赋、信息化水平与对外开放水平等因子差异以及地理空间相邻与否均有效影响了中国省际金融发展空间关联网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汪永生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增强海洋经济韧性是积极应对内外部冲击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海洋经济韧性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探究中国海洋经济韧性发展的动态过程及其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9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韧性呈现增长态势,其中抵抗性发展较快,鲁棒性发展较慢,生态风险仍然较高;海洋经济韧性空间关联不断增强,形成以山东、上海、广东为核心的多层次网络空间结构,分别辐射或控制北部、东部和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地理空间邻近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科技投入等差异对海洋经济韧性空间关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宗柠  蔡宏波  王强  
全球自由贸易协定结构在向复杂化、多极化和网络化的趋势发展,使得单边或者双边视角下的分析方法不足以解释现阶段区域FTA格局变迁。以RCEP成员国为主体构建了区域FTA网络,分析了网络结构演变及重要经济体的贸易地位变迁,通过二次指派回归方法(QAP回归)揭示了网络形成机理,并采用动态建模方法模拟中国在不同时期加入CPTPP,从而讨论了区域FTA网络及中国贸易地位的演化规律。研究发现:(1)区域FTA网络整体密度不高但日趋紧密,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使得区域FTA关系产生结构性变化。(2)各国(地区)的网络中心性排名结果表明TPP削弱了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地位与影响力,并拉大了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差距,而RCEP在一定程度缓解了TPP的负面作用。(3)区域FTA网络结构变化推动了第三方效应的升级(三角结构),同时双边国家(地区)三角结构数量的差异会对签订FTA产生促进作用。(4)模拟中国加入CPTPP的效应,结果表明未来中国加入CPTPP能够提升其在区域FTA网络中的地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陆辉  卢琳  
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物流网络的建设对推动物流产业发展,有效的利用时间和空间,优化区域物流运输效率,节省区域物流交易成本等方面都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作用。从产业集群的角度看,物流园区通过对众多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通过扩大产业集群的市场半径来增加产业集群的市场容量,并通过产业集群的内部分工来降低交易的费用水平,从而促进产业集群分工的深化,提升物流园区专业市场的功能;从产业链的集聚水平上来看,物流园区可以促进产业集群中众多物流中小企业间产业链的集聚,对产业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进行优化,达到强化产业集群成本优势的目的,使得社会有限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因此,本文对区域物流网络问题进行了剖析和研究,提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童磊  王运鹏  
在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碳减排成为现阶段共识。测算2007-2018年中国省域碳排放量,构建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同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与二次指派程序(QAP)方法,对省域碳排放的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省份在碳排放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关联关系,2007年以来网络形态较为稳定并具有典型的网络结构特征;江苏省作为发达省份在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选取的省份共分为四个板块,碳排放关联网络中各板块联系紧密,"全国一盘棋"的联动效应愈加明显;同时地理位置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碳排放的溢出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谢祥  高新宇  李志鹏  肖尤丹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我国31个省(区、市)间专利转让网络结构,了解各地区2016年的跨区域专利转让情况;并通过计算网络中各节点的点度中心度、分类聚类和构建核心-边缘网络结构模型等方法,对各地区的跨区域专利转让的网络结构、区块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北京、上海和江苏等为首,我国各省(区、市)已经建立较为广泛但还不够成熟的区域间专利转让网络,跨区域专利转让大致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只有陕西和广东在专利输出和吸纳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除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外,其余地区在网络结构中均属于边缘节点,在整体网络结构中参与度较低。最后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增强我国区域间专利转让效果的政策与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