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50)
- 2023(12295)
- 2022(10937)
- 2021(10299)
- 2020(8801)
- 2019(20510)
- 2018(20410)
- 2017(39648)
- 2016(21090)
- 2015(23257)
- 2014(22945)
- 2013(22908)
- 2012(20963)
- 2011(18920)
- 2010(18828)
- 2009(17173)
- 2008(16492)
- 2007(14400)
- 2006(12672)
- 2005(11228)
- 学科
- 济(82908)
- 经济(82815)
- 管理(58878)
- 业(54171)
- 企(45893)
- 企业(45893)
- 方法(38365)
- 数学(32934)
- 数学方法(32501)
- 中国(21448)
- 农(21095)
- 财(20809)
- 学(20638)
- 业经(18051)
- 地方(16798)
- 制(15220)
- 理论(15167)
- 贸(14524)
- 贸易(14516)
- 易(14084)
- 农业(13792)
- 和(13373)
- 务(12461)
- 财务(12390)
- 技术(12380)
- 财务管理(12365)
- 环境(11858)
- 企业财务(11770)
- 教育(11251)
- 银(11201)
- 机构
- 大学(298832)
- 学院(293175)
- 管理(117452)
- 济(112826)
- 经济(110300)
- 理学(102256)
- 理学院(101091)
- 研究(100611)
- 管理学(99087)
- 管理学院(98570)
- 中国(72557)
- 科学(65367)
- 京(64871)
- 所(51044)
- 财(50849)
- 农(50521)
- 业大(47029)
- 研究所(46859)
- 中心(44811)
- 江(42335)
- 北京(41083)
- 财经(40835)
- 农业(39841)
- 范(39276)
- 师范(38693)
- 经(37245)
- 院(37041)
- 州(34484)
- 经济学(33141)
- 技术(31460)
- 基金
- 项目(207750)
- 科学(162253)
- 基金(150715)
- 研究(148534)
- 家(133121)
- 国家(132067)
- 科学基金(112613)
- 社会(91635)
- 社会科(86670)
- 社会科学(86642)
- 省(80816)
- 基金项目(80275)
- 自然(75625)
- 自然科(73874)
- 自然科学(73851)
- 自然科学基金(72538)
- 划(68540)
- 教育(68006)
- 资助(62605)
- 编号(59700)
- 成果(48719)
- 重点(46725)
- 部(45135)
- 发(43540)
- 创(42766)
- 课题(41286)
- 科研(40084)
- 创新(39870)
- 大学(39102)
- 教育部(38384)
- 期刊
- 济(120885)
- 经济(120885)
- 研究(85931)
- 中国(55600)
- 学报(52172)
- 科学(46406)
- 农(44790)
- 管理(44771)
- 大学(38814)
- 财(37358)
- 学学(36250)
- 教育(33833)
- 农业(31256)
- 技术(26579)
- 融(21462)
- 金融(21462)
- 图书(20235)
- 经济研究(19956)
- 财经(19701)
- 业经(19366)
- 经(16769)
- 业(16082)
- 问题(15605)
- 科技(14927)
- 理论(14592)
- 版(14029)
- 书馆(13980)
- 图书馆(13980)
- 技术经济(13959)
- 业大(13608)
共检索到425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念平 董占奎
现实中大多数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都受到限制,但在公共物品自愿供给实验研究文献中对此种情况研究较少。本文在经典公共物品自愿供给模型基础上,将社会网络这一因素纳入到模型中,使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由网络连接所决定,并采用实验经济学方法对公共物品自愿供给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证实,社会网络结构的差异会显著影响个体自愿供给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对称正则网络中,个体自愿供给与网络密度负相关但不受聚类系数的影响,网络的正则性对个体极端行为的出现概率产生显著影响。这些结论支持了社会网络对公共物品自愿供给行为存在影响。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公共物品 自愿供给 实验经济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关宏宇 朱宪辰 周彩霞
经济学始终关注涉他偏好对公共物品自愿供给的影响,而对于关注过程的规则偏好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设计了一个带有否决权购买的独裁者实验,通过被试面临两种博弈规则的选择,度量其公平规则偏好。随后根据Fischbacher等的两阶段公共物品实验考察个体社会偏好类型。实验结果表明:(1)被试中约60%的个体持有较显著的公平规则偏好;(2)重复公共物品实验中,公平规则偏好强的个体平均投入水平高于公平规则偏好弱的个体;(3)公平规则偏好程度不同,投入水平受到社会偏好与信念的影响权重不同,行为调整模式有显著差别。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业安 宋紫峰
本文在一个典型的公共品实验环境中,考察了公共品覆盖人群大小、个体投资于公共品的边际收益、初始禀赋和社会关系对于其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影响,验证了对公共品自愿供给现象的不同解释;同时,通过将之与已有的源自不同国家的相似实验研究进行对比,继而说明经济个体的社会偏好的某些固有稳定性。这个结论对于我们理解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行为,尤其是公共品自愿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公共品 自愿供给 实验经济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闫佳 章平
大量的公共品博弈实验研究使用分散式同侪惩罚机制来验证惩罚在促进合作形成中的关键作用,但在现实中基于个体之间的互相惩罚并不多见,更多的是将惩罚权力集中在部分参与者手中。所以,本文从真实公共领域的特征出发,将惩罚的执行者设定为一位组内成员,由其既作为参与者也作为管理者。并且,实验设置区分了随机决定和投票决定两种管理者的产生方式。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发现,管理者产生方式并不会影响个体在惩罚局时的公共品自愿供给量,但决定出的管理者自身及所执行的差异化惩罚政策才会显著作用于个体在惩罚局时的公共品自愿供给量。这在理论与实践中为当前我国"推进社区自治、创新管理体制"方面无疑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霄 吴伟炯
结合本土社会资本理论、资源保存理论和躯体标识理论,本文提出了社会资本与自我意识情绪影响经济合作行为的理论框架。随后在公共物品实验中考察了社会资本、自我意识情绪对博弈者合作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资本促进了博弈者的合作决策,即朋友网络中博弈者的搭便车指数显著低于陌生网络中的博弈者;(2)博弈者的积极自我意识情绪(自豪)、消极自我意识情绪(尴尬、低自尊)均与其搭便车指数显著负相关;(3)博弈者的积极、消极自我意识情绪对社会资本与搭便车行为的关系具有中介效应。最后讨论了文章的基本结论与实践启示,指出了研究局限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念平 董占奎
在线性公共品供给模型基础上,引入社会网络决定公共品消费的非排他范围,并设计了一个完全信息下的重复公共品实验,检验网络结构对个体信念的影响,并揭示网络结构、信念和自愿合作三者间的关系。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海晶晶 黄凯南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在研究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中,往往从行为人完全自利假设出发,得出较为消极的结论。采用实验经济学方法,在中国的环境中,设计包括自愿供给机制和领导者机制的系列实验,并考察榜样式领导与承诺式领导两种机制设计对公共物品贡献与收益水平的影响。通过发掘参与者的行为特征,对领导者实验与自愿贡献实验进行比较,尝试寻找出公共物品贡献与收益水平最优机制,并解释领导者角色对公共物品贡献的作用。这对我国规范和完善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紫峰 周业安 何其新
在一个标准的公共品自愿供给实验环境中,本文借助实验经济学方法研究了通过初始禀赋不平等、个体投资公共品边际收益不平等和出场费不平等3种方式体现的收入不平等与社会偏好、公共品自愿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公共品自愿供给是可能的,不过在多期重复中明显下降;二是初始禀赋不平等、个体投资公共品边际收益不平等都会对个体公共品投资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而出场费不平等的影响则不确定;三是个体公共品投资行为主要可由互惠和不平等厌恶理论所解释。这些结论对于我们全面理解收入不平等、社会偏好和公共品自愿供给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公共政策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宋紫峰 周业安
本文借助实验经济学方法在一个收入不平等环境中考察了两种类型的惩罚机制对于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社会偏好的普遍存在,引入惩罚机制可以显著且稳定地提高公共品供给水平,不过基于个体的惩罚机制效果更好;惩罚主要针对违背公平准则的行为,被试也会主动调整以避免被惩罚;处境较好的被试的惩罚倾向较低,并且被惩罚的可能性较高。这些结论对制定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公共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斯涅
实验方法是经济学家研究公共物品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有关公共物品自愿缴费机制的实验经济学研究越发清晰全面地揭示出人类的偏好特征以及影响公共物品集体筹资结果的因素。这些研究涉及被试者人口学特征、初始资金分配方式、组群形成方式及结构、引致集体感、交流、社会信息、决策时间机制、反馈机制、实验任务表述方式等因素对公共物品自愿缴费结果的影响。此外,实验也揭示出人类偏好类型的稳定性以及条件性合作行为在人群中的普遍存在。最后,实验经济学对公共物品自愿缴费问题的研究还呈现出重要的方法学进展,即实地招募被试者进行实验以及设计比传统实验更贴近真实社会情境的任务;研究者借此得以更加准确地了解人们在面临类似现实...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家明 谢俊 张雅婷
多边公共平台不同于传统的产品生产平台与技术平台,具有优良的社会网络结构及效率优势,以支撑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合作共治和服务创新的平台功能。其社会网络结构的根本特征在于治权开放、资源共享和把多边群体联结起来的互动合作。描述平台结构最重要的方式是绘图,在多边公共平台构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借鉴企业平台生态圈结构,构建了多边公共平台的参与者网络、价值网络与运行网络等模型。
关键词:
公共平台 多边平台 结构 平台战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亚玲 梁戈夫
产品作为媒介不仅能唤起人的情感,促进人际互动,还影响人们对产品的购买意向。本文从产品属性的角度探讨功用属性和享乐属性对人际互动和意向忠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的享乐属性对人际互动和意向忠诚都具有显著影响;通过Bootstrap方法检验发现人际互动在享乐属性和意向忠诚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产品享乐属性越强,就越能触发人际互动,产品的人际互动越多,人们对产品的意愿忠诚度就越高。因此,企业在设计产品时应适当增加产品的享乐属性。同时为顾客搭建产品互动平台,提高顾客互动的质量和强度。
关键词:
人际互动 享乐属性 功用属性 意向忠诚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连洪泉 周业安 陈叶烽 叶航
本文利用序贯公共品实验研究社会距离影响群体合作行为的效应及途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群体合作水平在合伙人情境中显著高于陌生人情境。不同社会距离使个体互惠预期在陌生人情境中显著低于合伙人情境,并形成明显不同的互惠预期直接和间接自愿供给效应。实验结果也识别出合伙人情境中影响先行动者公共决策的两个行为因素:前期合作方决策信息及自身同样角色经历。研究结果对于后续理论研究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社会距离 公共品自愿供给 社会困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志波
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是经济学中有关个人理性与社会困境的经典问题。在公共物品供给博弈中,至少有一个人提供公共物品(志愿服务)是最优结果,但往往出现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不相容、个人最优选择与集体最优选择相背离的现象,导致公共物品供给要么缺失、要么过剩的"双重困境",即"志愿者困境"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验经济学方法被引入公共物品问题的研究,并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前沿的手段。有关公共物品自愿缴费机制的实验成为这一领域的主流范式,大量实验表明人群中普遍存在稳定的偏好类型和条件性合作行为。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引入不确定性和异质性,利用实验经济学方法,研究不对称成本对"志愿者困境"博弈结果的影响,分析信息在博弈中的作用及条件性合作行为的可能性。结果发现:(1)博弈者供给公共物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可能出现不一致的"反直观"结果;(2)不确定性对博弈者决策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信息越透明、越充分,个人行为越接近纳什均衡策略的直观结果;(3)对其他博弈者成本的不确定性会增强志愿服务行为的激励,进而存在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潜在可能;(4)个体异质性与信息不对称使得博弈者协调合作的可能性很低,出现公共物品供给过剩的"第二重困境",导致集体福利无法实现帕累托改进。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宝敏
教学本身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对话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可以促使学习者进行建构性、合作性、反思性学习。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并不会因为师生分离而改变教学的对话本质,相反,网络教学中不仅需要对话,而跨越时空的高质量的深层次对话正是网络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因此,研究网络教学中的对话特征,探求促进对话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对提高网络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对话教学 网络环境 网络教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