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33)
- 2023(17229)
- 2022(14929)
- 2021(13975)
- 2020(11526)
- 2019(26367)
- 2018(26250)
- 2017(50548)
- 2016(27618)
- 2015(31007)
- 2014(31099)
- 2013(30567)
- 2012(28513)
- 2011(25960)
- 2010(26426)
- 2009(24422)
- 2008(24206)
- 2007(21675)
- 2006(19610)
- 2005(17987)
- 学科
- 济(112144)
- 经济(112000)
- 管理(84986)
- 业(80344)
- 企(67342)
- 企业(67342)
- 方法(42913)
- 数学(35919)
- 数学方法(35436)
- 中国(33418)
- 农(31806)
- 财(30462)
- 业经(27606)
- 地方(27295)
- 制(26380)
- 学(22916)
- 农业(20991)
- 贸(20800)
- 贸易(20783)
- 银(20484)
- 银行(20440)
- 易(20150)
- 行(19629)
- 融(19180)
- 金融(19176)
- 理论(18927)
- 策(18453)
- 技术(18406)
- 务(18402)
- 财务(18318)
- 机构
- 大学(394436)
- 学院(393712)
- 济(158435)
- 经济(154733)
- 管理(154083)
- 研究(137053)
- 理学(131151)
- 理学院(129635)
- 管理学(127578)
- 管理学院(126821)
- 中国(104296)
- 京(85910)
- 科学(81964)
- 财(77748)
- 所(69125)
- 农(62085)
- 研究所(62047)
- 中心(61708)
- 江(61206)
- 财经(59752)
- 业大(55409)
- 北京(55182)
- 经(54046)
- 范(53752)
- 师范(53289)
- 院(49782)
- 州(49383)
- 农业(47979)
- 经济学(46366)
- 财经大学(44006)
- 基金
- 项目(256774)
- 科学(202369)
- 研究(192530)
- 基金(184712)
- 家(159598)
- 国家(158186)
- 科学基金(135982)
- 社会(120505)
- 社会科(114085)
- 社会科学(114060)
- 省(100434)
- 基金项目(97176)
- 教育(88393)
- 自然(86899)
- 自然科(84840)
- 自然科学(84824)
- 划(84350)
- 自然科学基金(83287)
- 编号(79865)
- 资助(76068)
- 成果(67127)
- 发(57498)
- 重点(57441)
- 部(56761)
- 课题(55960)
- 创(53393)
- 创新(49706)
- 制(49549)
- 项目编号(49177)
- 教育部(48916)
- 期刊
- 济(187365)
- 经济(187365)
- 研究(124415)
- 中国(84740)
- 管理(60879)
- 财(59516)
- 学报(58289)
- 农(58151)
- 科学(54867)
- 教育(50043)
- 大学(44827)
- 学学(41709)
- 融(41166)
- 金融(41166)
- 农业(39735)
- 技术(34623)
- 业经(31356)
- 财经(29416)
- 经济研究(28730)
- 经(25064)
- 问题(23879)
- 图书(22259)
- 业(20255)
- 理论(19713)
- 技术经济(18755)
- 科技(18741)
- 现代(18709)
- 贸(18528)
- 实践(17899)
- 践(17899)
共检索到611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晓彬 魏超然 周志敏 董莉 刘敦虎
近年来网络突发事件频发,其对社会也造成极大的影响,如何有效地控制网络突发事件已经成为政府等官方机构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网络突发事件传播中易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这些策略为网络突发事件的控制方面具有一定地实践意义。
关键词:
网络 突发事件的传播 控制策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武澎 王恒山 李煜 刘奇
认为对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系统中的重要调控节点做出全面、合理的判定利于监测预警、引导管控等工作的开展与优化。将超网络的理论、方法应用于突发事件信息传播过程中重要调控节点的判定研究,并根据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超网络模型(EIDSN)的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系统节点介入调控能力的综合评判算法,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与分析。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王旭 孙瑞英
【目的/意义】探索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传播规律、识别与评判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网络中重要节点,有助于从源头上控制舆情,增强政府管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能力。【方法/过程】以"魏则西事件"为研究对象、采集并整理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结合生命周期理论,阐述了该事件舆情扩散过程,绘制了"魏则西事件"舆情传播网络社群图,并以定量方式对"魏则西事件"舆情传播网络进行了结构测度分析。【结果/结论】拓展了SNA的应用,发现该事件舆情四个阶段传播规律,识别、总结该舆情传播网络中关键节点结构特征,并提出针对突发事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武澎 王恒山 李煜
全面、合理地判定出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系统中的枢纽节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判定的结果可以用来干预传播,如加速有重要社会价值信息的传播和监督防控谣言的扩散;其次,对枢纽节点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网络的演化以及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模式与途径;最后,这些研究的结果可能被应用于社会推荐和广告投放等领域[1]。本文在对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系统构成及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信息流的突发事件信息传播超网络模型,并依据现有算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超网络的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系统枢纽节点的综合判定算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与分析。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兰月新
分析突发事件网络谣言发生机制,以网民数量变化为研究对象,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传播规律的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利用MATALB数值仿真和相轨线分析,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的传播机理,探讨控制谣言传播的因素,并为政府控制网络谣言传播制定长期策略和近期策略。
关键词:
网络谣言 数学建模 传播模型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陈思菁 李纲 毛进 巴志超
为有效识别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在不同阶段中的关键节点及其演化特征,本文结合危机传播的生命周期,提出一种考虑用户行为特征、网络全局信息以及影响力衰退机制的关键节点动态识别方法。以"哈维"飓风事件为案例进行研究,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SIR传播模型检验了方法的合理性,并在不同演化阶段关键节点特征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不同阶段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舆情治理策略。实验结果表明:与PageRank方法相比,该方法识别出的关键节点在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随着信息传播不同阶段的演化,关键节点的认证率呈现上升趋势,信息优势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响应优势呈现出相反趋势,而结构优势差异并不显著;在突发事件舆情治理方面,可重点识别潜伏期中高原创、高信息优势和非认证的关键节点,注意搜集爆发期中普通型关键节点掌握的信息,强化蔓延期中各类型关键节点之间的协同,留意消散期中小范围群体的聚集现象。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军 王学金 李鹏 庄云蓓
[目的/意义]在数据驱动下开展群体行为计算,设计舆情传播建模方法,为网络舆情管理创新提供支持。[方法/过程]结合群体行为理论和收敛交叉映射算法,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建模方法。首先从群体结构、群体规范和群体过程视角提取舆情系统特征,之后根据最邻近方法和时间序列收敛判断法识别特征之间的因果关系,构建舆情传播模型。该方法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社会强化机制计算化,通过系统特征的因果关系强弱和差异分析,揭示网络舆情事件的演化机理。[结果/结论]基于新浪微博平台中“双黄连事件”“白银越野赛事件”“十堰爆炸事件”和“青海地震事件”等4组舆情数据的实证结果发现,各事件中的群体交互持续能力和聚集度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即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典型的群体事件。此外,不同类型的舆情事件系统特征的因果关系强弱程度不同,因果关系越弱舆情演化不确定性越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0901016)项日负责人:刘德海博士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近年来管理领域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结构复杂性、信息匮乏或过剩、矛盾对抗性、难以预测的高度突发性、事态发展不确定性和决策时间紧迫等高度复杂性的非常规边界特征。"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理过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旭娜 张立凡
[目的/意义]重大突发事件可能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舆情波动,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构成威胁。深入研究公众认知的演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公众对突发事件的感知和反应,及时发现潜在的社会风险,改善危机管理和应急响应策略。[方法/过程]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参与主体与内外部因素之间的复杂交互关联关系,构建包括用户、时序、观点、情绪四层子网的超网络模型,基于对超网络的分析,提出公众认知挖掘方法。以河南暴雨期间鸿星尔克捐赠引起的舆情事件为例展开实证分析,提出相应的预警策略。[结果/结论]提出的超网络模型为用户群体动态识别以及公众认知演化提供有效支撑,基于超网络的公众认知挖掘方法为突发事件的舆情监控与应急处置等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玉亮 贾传玲
[目的/意义]深入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谣言蔓延的原因、类型和机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对于抑制突发事件网络谣言蔓延,回归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真实状态,保证政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成功,提升民众满意度都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根据突发事件网络谣言在蔓延过程中的变异程度及蔓延的复杂程度,可以将突发事件网络谣言蔓延分为复制式蔓延、转化式蔓延和复合式蔓延。对每一种蔓延类型进行深刻分析,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蔓延方式进行建模处理,更加清楚明白其变化,理清每一种蔓延模式影响的变量。[结果/结论]根据其影响变量,对突发事件网络谣
关键词:
突发事件 谣言传播 治理策略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晰巍 庄蕙荥 姜奕冰 范哲玮
[目的/意义] 在社交网络中回声室对重大突发事件下的社交网络舆情演进具有重要作用,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研究回声室网络结构可以为相关部门的舆情引导和管控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过程]基于网络结构理论,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情感分析方法,进行用户回声室网络结构识别以及用户回声室网络结构表征及网络同质性检验。在此基础上,构建重大突发事件中回声室网络结构分析模型,并结合重大突发事件“3·12”东航客机事故中典型舆情话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存在回声室效应,由于微博评论与转发机制的不同,回声室网络结构存在明显的网络特征差异,且评论机制更有利于社交网络在重大突发事件下的情感分享,并可以凝聚群体观点和用户想法,从而促进意见领袖在群内和群外成员之间的互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种大双 孙绍荣
[目的/意义]研究重大突发事件舆情传播和衍生社会次生灾害的过程,为政府制定应急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基于传染病模型SEIRS,提出一种合理运用控制因子促使舆情传播发生改变的方法,建立政府干预下的舆情传播与控制系统。给出系统的微分方程组模型,分析系统的平衡点和稳定性。[结果/结论]以"6·1"长江沉船事件和"8·12"天津爆炸案事件为例,通过仿真证明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设置5种情景来考察不同控制因子对群众状态转化的影响,并据此给出政府控制舆情的重点控制因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康伟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研究信息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中的整体结构和结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及相互关系,研究舆情网络传播结构对信息的传播路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的影响问题。以突发事件"11·16"校车事故为实证研究对象,生成"11·16"舆情传播网络拓扑图,基于邻接矩阵数据对信息传播网络进行了整体网络结构、内部子结构和个体位置结构测度,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网络舆情引导政策建议。
关键词:
突发事件 舆情传播 社会网络结构 测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剑波 刘雯雯
非常规突发事件具有未知性、动态性、非预测性和影响滞后性的特征。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发展受到各主体的风险认知、应急决策过程的影响,三者之间具有动态共同演化的关系,并同时决定了非常规突发事件发展的趋势和结果。认知过程应包括感知危机、探究根源、判断性质和评估危害四个阶段,应激决策包括变异、选择和协调三种行为。它们共同影响着事件的发展程度和传播方式。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华 李奕贤
[目的/意义] 社会突发事件映射到互联网空间中形成的突发网络舆情在不良因素的干扰下于网民间扩散容易形成强烈的负面情绪导向,很可能对网络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极大破坏。因此,正确认识突发网络舆情的传播特点,把握各种舆情管控措施对传播的影响,对合理、有效地管理舆情至关重要。[方法/过程] 针对突发网络舆情的传播特性对标准SEIQR模型进行改进,提出实施舆情管控措施下以媒体恶意炒作和网民间恶性正反馈为主要传播驱动的SEACBR模型,并利用仿真实验对不同规模的突发网络舆情在各种管控措施下的传播过程进行模拟,以探究不同措施的管控效果并验证模型的泛化性。[结果/结论] 管控突发网络舆情应以良性引导为主,其他措施为辅,这样在及时施策、积极治理的情况下突发网络舆情的消极影响就可被有效抑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