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31)
2023(9700)
2022(8521)
2021(7960)
2020(6888)
2019(15943)
2018(15866)
2017(30551)
2016(16701)
2015(18995)
2014(19667)
2013(19171)
2012(18037)
2011(16321)
2010(16520)
2009(15215)
2008(15514)
2007(14428)
2006(12338)
2005(11273)
作者
(50774)
(42400)
(42325)
(40661)
(27019)
(20625)
(19682)
(16490)
(15839)
(15560)
(14328)
(14323)
(13650)
(13550)
(13409)
(13254)
(13148)
(12528)
(12401)
(12275)
(10659)
(10580)
(10242)
(9694)
(9665)
(9637)
(9577)
(9495)
(8736)
(8559)
学科
(67221)
经济(67149)
管理(48886)
(46533)
(38509)
企业(38509)
方法(32972)
数学(28358)
数学方法(28025)
(19836)
(17773)
中国(16825)
(16378)
业经(14794)
(13569)
(13546)
财务(13506)
财务管理(13465)
地方(13115)
理论(13115)
(12992)
贸易(12987)
企业财务(12780)
(12573)
农业(11755)
(11354)
银行(11329)
(11168)
(10646)
(10238)
机构
大学(247536)
学院(245815)
(93743)
管理(92638)
经济(91373)
研究(79914)
理学(78925)
理学院(77937)
管理学(76383)
管理学院(75904)
中国(60964)
(52888)
科学(51771)
(46005)
(43071)
(41588)
(39181)
中心(38965)
研究所(37570)
业大(37446)
财经(36531)
(34366)
农业(34060)
师范(33985)
北京(33095)
(32921)
(31644)
经济学(28789)
(28262)
技术(27274)
基金
项目(159821)
科学(124623)
基金(115274)
研究(114667)
(101219)
国家(100448)
科学基金(85510)
社会(70587)
社会科(66808)
社会科学(66785)
(62676)
基金项目(61591)
自然(56764)
自然科(55483)
自然科学(55464)
自然科学基金(54505)
教育(53995)
(52842)
编号(48216)
资助(47519)
成果(40427)
重点(35928)
(35042)
(33135)
(32554)
课题(32421)
科研(31011)
创新(30436)
大学(30279)
项目编号(29718)
期刊
(102239)
经济(102239)
研究(68819)
中国(49185)
学报(42045)
(38627)
(37466)
科学(35846)
管理(31202)
大学(30342)
教育(28395)
学学(28042)
农业(24788)
技术(22023)
(21821)
金融(21821)
图书(18750)
财经(18110)
业经(16926)
经济研究(16327)
(15501)
(13873)
问题(13671)
理论(13206)
书馆(12970)
图书馆(12970)
(12766)
技术经济(12247)
实践(12231)
(12231)
共检索到365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彭前卫  
主体性视角下的网络空间关系是主体虚拟实践所构建的,虚构性是其本质特征。在从现实到虚拟转换过程中,主体的非理性冲破了理性的束缚,主导了主体的行为,造成了网络信息活动的失范。从主体性角度来看,防范网络信息活动失范,应从增加制度供给和强化主体理性着手,通过引导主体在网络实践过程中培养其网络理性,以人的理性规范和引导非理性因素以达到目的。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丽鸽  
【目的/意义】历史条件和生存环境的变迁,不断赋予爱国主义新的时代内涵。深入分析和考究爱国主义逻辑在网络空间内的演进路径,不仅是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的题中之义,更是立足社会实践,进行理论创新的应然之举。【设计/方法】通过对网络空间爱国主义的场域逻辑、运演逻辑和价值逻辑的比较分析,以明晰其发展境遇、生成理路和意义秩序。【结论/发现】虚拟生存场域的空间边界,规约着网络社会人的生存发展向度,进而也影响并重塑着爱国主义逻辑的空间表达和研究路径。网络空间的爱国主义逻辑必须遵循技术的程序性思维和符号化表达,涵盖线上和线下两大话语体系,融合传统与现代两种传播模式,兼顾精神驱动和行为选择两个方面,回应意义指向和意义建构两项维度,全面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余晓凤  
资本市场具有低融资成本、低资源优化配置的优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受上市公司恶性虚构经济业务财务造假事件在资本市场频繁发生的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投资者利益及投资者信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最终导致上市公司声誉崩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久持续经营,有效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重要内容。鉴于此,文章借助GONE理论深入挖掘案例企业虚构经济业务财务造假动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策略,对推动我国资本市场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永宏  
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外关于技术性失业的各种理论,确认技术进步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失业的观点,提出应通过对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和控制来解决中国的失业问题,而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劳动力市场政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谢立虹  
本文分析了网络空间中的信息生态失调带来的种种危害 ,提出了促使信息生态平衡所采取的信息管理手段。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宣辰  程倩  
互联网的发展引发传播语境的变迁,也带来了文化空间的延伸和社会互动的变革。其中,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思想、非理性网络民族主义及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煽动与破坏,会诱发中华民族共同体集体记忆的断裂、混乱和隐退,打破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联结的紧密性和稳定性。由此,借助互动仪式链理论确证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转向”具有现实意义。通过中华文化符号互动、中华民族共同体集体记忆建构和价值情境的展演,回应个体情感、刻写群体情感、强化共同体情感,实现民族情感从体验感知到认同领悟的演进,发挥“情感”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功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勃然  黄凤志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空间承载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发展与安全的重荷。网络空间存在的黑客攻击、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事件层出不穷,因此网络空间安全已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层面,美国政府于2011年5月16日发布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引起世界各国瞩目。美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以"共同创造繁荣、安全、开放的网络世界"为基本宗旨,以"基本自由、隐私和信息流动自由"为核心原则,从经济、网络安全、司法、军事、网络管理、国际发展、网络自由等诸方面为美国未来网络安全战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出台表明美国政府已将网络安全提升到国际战略的新高度,它隐含着美国谋求网络空间霸权的战略目标,具有引领国际战略新变革和引发网络空间价值观冲突的现实战略效能,它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和中国的应对之策也是值得认真分析和思考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健   张瑞华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全球化发展极大地扩展了个体对空间和社会资源的接触与占用,网络空间在与现实空间的互动融合中获得地理学维度和社会学维度的解释,概念内涵从技术转向空间、社会和媒介。新技术带来新问题,地理学家讨论了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对个体活动、城市空间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然而,网络空间仍然缺乏地理学概念和地理特性的研究,成为网络空间地理学发展的阻碍。论文聚焦于网络空间在社会地理领域的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识别不同时期国内外学者在网络空间地理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梳理网络空间发展脉络及其社会空间属性建构过程,并基于虚实混合空间的视角,从行次衰减、媒介空间和虚拟表征等方面总结网络空间的社会地理研究进展,以期更好地理解与研究网络空间中的地理现象和社会问题,推动网络空间地理学发展。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世伟  曹磊  罗天雨  
在《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一文的基础上,本文重点运用中英文语料库的词频分析、可视图谱、语义关联、词汇解析等方法,从学科、技术和政策以及中英文语义的比较等维度进一步研究"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概念的丰富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深入分析这些概念中外语义的异同和变化,以期为信息安全的基础理论研究添砖加瓦。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世伟  
本文论述"信息安全"概念的出现和发展,依据近年来全球信息安全领域的文献资料,并结合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阐述"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三者的联系与区别。信息安全可泛称各类信息安全问题,网络安全指称网络所带来的各类安全问题,网络空间安全则特指与陆域、海域、空域、太空并列的全球五大空间中的网络空间安全问题。三者均类属于非传统安全领域,都聚焦于信息安全,可以相互使用,但各有侧重;三者的概念不同,提出的背景不同,所涉及的内涵与外延不同。厘清三者的关系,有助于在信息安全研究与实践的逻辑起点上形成清晰的认知,在信息安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形成业界内外公认的学术规范。图1。表3。参考文献34。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奕信  
网络空间安全关系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和民众安全。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安全产业相生相伴,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是网络空间安全的经济基础保障。面对中国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制度不完善、核心关键技术滞后、区域发展失衡和产业国际合作不足等困境,必须加大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强信息安全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和推进信息安全产业国际化合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宏乔  
以百度指数表征信息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2011—2016年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的空间特征及其动态演化。结果表明:(1)节点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各异,郑州、洛阳、南阳是城市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对外影响力和综合吸引力都较大,长治、宿州、淮北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较低。节点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城市功能等因素有一定关系。(2)不同城市间联系逐步增强,网络密度逐年增大且增速较快。(3)区域一体化程度有所增强,但有"小群体化"倾向,城市网络总体趋于复杂化。2011—2016年,共形成2个凝聚子群。凝聚子群Ⅰ城市数量较多且始终以郑州、洛阳为核心,凝聚子群Ⅱ一直由安徽省城市构成,是相对封闭、弱发育的小群体。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赵华  
在方法论领域,关于经济学是事实还是虚构,是科学还是意识形态的争论不绝于耳。本文通过分析正统经济学与非正统经济学两个阵营的论辩指出,社会科学的研究既需要经济学理论,也需要实证研究;经济学并非只有一种声音,兼听则明。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建军  李江  
首先分析各学科领域网络链接研究的基本特征,然后详细介绍社会网络分析、网络空间分析、虚拟民族志三种社会科学方法的含义及其在网络链接研究中的应用实例,旨在为情报学领域从事网络链接研究的学者提供新的视角。最后解释这三种社会科学方法在网络链接研究领域受关注程度的差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邓忆瑞  徐小峰  
动力是网络空间信息扩散能否实现的决定力量,它决定着信息扩散的方向和规模。对其进行研究,目的是解决是什么原因,哪些因素促使信宿采纳应用扩散信息,进而实现信息扩散。基于此,文章对影响网络空间信息扩散的内源动力、外源动力和阻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空间信息扩散的动力模型进行了构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