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59)
2023(11652)
2022(10271)
2021(9749)
2020(8080)
2019(18784)
2018(18688)
2017(36199)
2016(19727)
2015(21942)
2014(21870)
2013(21716)
2012(19762)
2011(17882)
2010(17692)
2009(16003)
2008(15589)
2007(13254)
2006(11730)
2005(10178)
作者
(56933)
(46983)
(46782)
(44588)
(30198)
(22558)
(21372)
(18733)
(18032)
(16600)
(16301)
(15795)
(14904)
(14681)
(14546)
(14315)
(14225)
(14211)
(13438)
(13383)
(11793)
(11273)
(11188)
(10699)
(10602)
(10481)
(10373)
(10342)
(9501)
(9213)
学科
(77160)
经济(77065)
管理(56420)
(51011)
(43337)
企业(43337)
方法(35488)
数学(30188)
数学方法(29775)
中国(21946)
(18948)
(18475)
(17909)
地方(17313)
业经(17153)
理论(14424)
(13231)
环境(12741)
(12721)
贸易(12714)
农业(12602)
(12265)
(12260)
技术(12026)
(11585)
财务(11519)
财务管理(11501)
(11126)
教育(11054)
企业财务(10912)
机构
大学(280181)
学院(275364)
管理(111972)
(103473)
经济(100861)
理学(97896)
理学院(96644)
管理学(94837)
管理学院(94340)
研究(92308)
中国(65507)
(60961)
科学(60044)
(46032)
(45821)
研究所(42031)
(41966)
业大(41945)
中心(41089)
(39244)
师范(38926)
(38830)
北京(38560)
财经(37738)
(34381)
(34190)
农业(32953)
(32062)
师范大学(31944)
经济学(29897)
基金
项目(195328)
科学(154542)
基金(142806)
研究(140572)
(124719)
国家(123736)
科学基金(107283)
社会(87955)
社会科(83272)
社会科学(83251)
基金项目(77512)
(75653)
自然(72089)
自然科(70445)
自然科学(70432)
自然科学基金(69144)
(64735)
教育(64243)
资助(57776)
编号(57128)
成果(45797)
重点(43259)
(42293)
(40794)
(40473)
课题(38978)
创新(37655)
科研(37210)
大学(36269)
教育部(36211)
期刊
(110811)
经济(110811)
研究(81730)
中国(49814)
学报(44531)
科学(41655)
管理(39587)
(36959)
大学(33220)
(32765)
教育(32382)
学学(30789)
农业(26314)
技术(22614)
(18413)
金融(18413)
图书(18305)
业经(17828)
经济研究(17197)
财经(17091)
问题(15723)
(14412)
科技(14320)
理论(13943)
(13428)
资源(13008)
现代(12989)
实践(12935)
(12935)
技术经济(12724)
共检索到391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纪武  郑浩宇  
网络空间极大地丰富、改变了社会活动的实现方式,使城市功能具有了非传统的组织机制。研究网络空间的影响作用对解释新空间条件下的城市运动规律并制定相应的规划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外相关文献为基础,选择技术哲学为认识工具,结合网络空间对欧美城市形态演化的影响作用分析,研究网络空间的概念、属性及其影响作用。研究认为,网络空间具有社会性和物理性双重属性;网络空间的影响作用以具体社会背景为基础,并使城市具有了网络空间特质的样貌特征;网络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综合作用构成了城市结构的空间组织机制。最后,总结建构了相应的作用机制模型,提出并初步讨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石密  刘建准  
[目的/意义]现阶段,我国的网络集体行为已经引起了从中央政府到普通网民的广泛关注。作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有责任对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形成机制进行剖析,以引导与实现网络集体行为的健康发展。[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与归纳分析的方法,梳理了大量国外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阐述了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形成要素。[结果/结论]集体意向作为群体目标导向行为的核心预测变量,是当前用以探索网络集体行为的一个比较合适的研究取向。目前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测量主要有:生理测量法,自我报告法与量表测量法。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形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子张  李渊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解读,认为我国对城市规划政策属性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深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基于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定位,从多个视角对城市规划的政策属性展开研究,认为城市规划要真正实现向公共政策的转型,关键是按照公共政策的属性,重新系统地建构城市规划学科知识体系,尤其是要将城市规划纳入整个社会系统,进行制度创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龚梦  祁春节  
城市物流网络的规划与构建,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效益,还可以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物流网络规划的理想模式,给出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物流网络的具体布局规划。结果显示,南京、无锡、苏州可确定为物流园区型节点城市;常州、南通、扬州、泰州、盐城确定为物流中心型节点城市;镇江、徐州、连云港、淮安及宿迁确定为配送中心型节点城市。在此基本布局的引导下,再根据各城市的地理位置因素进行更细致的布局规划,力求因地制宜,切实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叶小群  查玲  
通过对城市规划概念词汇的梳理分类,分析了当前城市规划概念词汇在形成、发展和实践中的学术生态、社会生态环境背景,探究了城市规划概念词汇盲目演绎产生若干问题的历史渊源,阐释了规范城市规划概念词汇对学科发展的基础意义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有的理论姿态,以此廓清城市规划概念词汇的未来图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丹  华晨  
弹性概念为研究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探寻弹性概念和研究方法对促进城镇规划创新的作用,首先对弹性概念追本溯源,剖析它的三个不同的基本含义;其次分析了城市弹性研究的进展;最后探讨弹性思维对规划革新的启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兴中  
城市可持续研究是上世纪后期至今学术界研究全球问题的重要方面之一。早期的研究集中于环境、能源和经济层面,近十多年来已深入到以"社会公平与空间公正"为方向的"空间可进入性"、"空间文化尊严"与"空间价值保护"等内容,研究方法也从宏观因素探讨转向微观认知结构领域。应用焦点已由城市空间功能规划转向如何衡量和确保城市的可持续空间与社会发展的社区规划及策略方面。国外学术界的研究已形成了"可持续城市主义"与"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有关的"社区公正规划"、"持续社区规划"的专著①,但还未完整深入到对城市(社会)生活空间体系的探讨。在当今的社会-文化进程阶段,新人本主义强调人与社会(文化)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其目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姜乖妮  李春聚  
在对居住空间概念及其特征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现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从空间视角和公共政策属性两个维度探索了城市规划调控居住空间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洪亮平  华翔  蔡志磊  
在综述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领域。从减缓气候变化、应对极端气候和适应地域气候三个方面提出了城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技术政策、措施和工具。结合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讨论了各层次城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内容,并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例,提出了城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编制技术和方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会明  叶明确  祝影  
利用2016年上海市教育机构的相关数据,运用连锁网络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及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测度了上海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发现:①整个网络具有较强的集聚性,节点中心性空间分异显著,呈现出小世界效应的特征。②网络层级鲜明,五角场街道、徐家汇街道为上海教育网络的集聚中心,处于城市网络的最高层级。整个城市网络呈现四边形架构的空间格局,五角场街道—徐家汇街道—张江镇—江川路街道为网络的核心架构顶点。③通过QAP回归分析发现,人口因素、地理距离、交通通达性、产业集聚、名牌效应以及商务经济发展水平是上海城市网络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城市教育网络的扩展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毛其智  
“双碳”目标是中国政府向世界的庄严承诺,城乡建设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本文拟从城市规划的视角,以“双碳”目标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为主题,探讨未来城市规划研究的问题。一引言2022年是肆虐全球三年之久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走向结束的一年。如同人类历史上每次历经劫难的过程那样,世界在这一刻都会重新燃起发展的希望,在痛定思痛之后憧憬美好的未来。2022年6月,联合国在波兰卡托维兹召开第11届世界城市论坛,论坛主题是“推动城市转型,铸就美好未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望保  
着重介绍了纽约、伦敦、悉尼、新加坡和东京五城市城市规划过程中对适应人口的变化、加速经济增长、促进环境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并阐述了这些城市规划经验对我国各大城市规划的借鉴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琼  谢志祥  李同昇  刘静玉  冯长安  张颖  
按照"点"→"线"→"面"→"网络"的分析思路,运用分形理论、引力模型、隶属度模型、空间句法模型、时间-空间可达性模型,研究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的网络空间结构。结果表明:(1)在"点"层次上,长江中游城市群首位城市武汉为超大城市且垄断地位较强,城市体系呈序列型分布,规模结构呈"橄榄状"态势。(2)在"线"层次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联系整体偏弱,骨干联系由武汉、长沙、南昌组成,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内部城市间联系较强,3个省会城市与其腹地城市间呈星形结构特征。(3)在"面"层次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武汉、长沙、南昌3个辐射中心,在西北—东南方向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特征,武汉—南昌辐射连片趋势较明显。(4)在"网络"层次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网络的时间、空间可达性格局基本一致,与拓扑可达性存在一定偏差。时间、空间可达性格局中心向南、西北、东北方向沿长江河谷地带出现"波峰",受桐柏山、幕阜山影响在北、东南方向分布"波谷"。在路网的发育方面,武汉城市圈发育最好,长株潭城市群受地形影响最大,环鄱阳湖城市群发育最均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琼  谢志祥  李同昇  刘静玉  冯长安  张颖  
按照"点"→"线"→"面"→"网络"的分析思路,运用分形理论、引力模型、隶属度模型、空间句法模型、时间-空间可达性模型,研究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的网络空间结构。结果表明:(1)在"点"层次上,长江中游城市群首位城市武汉为超大城市且垄断地位较强,城市体系呈序列型分布,规模结构呈"橄榄状"态势。(2)在"线"层次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联系整体偏弱,骨干联系由武汉、长沙、南昌组成,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内部城市间联系较强,3个省会城市与其腹地城市间呈星形结构特征。(3)在"面"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致远  
近日收到李浩同志的专著——《八大重点城市规划——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一书(以下简称《八大重点城市规划》),感到非常高兴。研究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史这个重大课题,关于八大重点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及其在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经验与教训,是首先应触及的。因为八大重点城市规划开创了新中国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先河,促进了新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