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13)
2023(17460)
2022(15048)
2021(14076)
2020(11810)
2019(27016)
2018(26744)
2017(51698)
2016(27943)
2015(31523)
2014(31389)
2013(30210)
2012(27442)
2011(24559)
2010(24345)
2009(22302)
2008(21458)
2007(18719)
2006(16150)
2005(14057)
作者
(78441)
(65280)
(64938)
(61744)
(41368)
(31253)
(29554)
(25697)
(24884)
(22996)
(22293)
(22002)
(20813)
(20329)
(20155)
(20013)
(19531)
(19490)
(18715)
(18597)
(16041)
(15975)
(15781)
(14869)
(14521)
(14388)
(14351)
(14314)
(13085)
(12828)
学科
(105250)
经济(105094)
管理(83787)
(76605)
(65072)
企业(65072)
方法(49276)
数学(42633)
数学方法(42020)
(29752)
(28387)
中国(27509)
业经(24532)
(23690)
(23332)
地方(20265)
理论(19419)
(18835)
财务(18749)
财务管理(18706)
农业(18495)
(18098)
贸易(18088)
企业财务(17702)
(17549)
技术(17284)
(17128)
(16919)
环境(16806)
(16632)
机构
大学(389810)
学院(387563)
管理(153768)
(149932)
经济(146547)
理学(133945)
理学院(132451)
管理学(129899)
管理学院(129199)
研究(125066)
中国(92050)
(81942)
科学(78106)
(71292)
(60899)
(60520)
业大(58219)
中心(57720)
财经(57281)
(56086)
研究所(55611)
(52125)
(51801)
师范(51259)
北京(50876)
农业(47383)
(46301)
经济学(45490)
(45142)
财经大学(42927)
基金
项目(272903)
科学(215674)
研究(199750)
基金(198820)
(173051)
国家(171658)
科学基金(148656)
社会(126169)
社会科(119473)
社会科学(119446)
(106391)
基金项目(105751)
自然(97244)
自然科(95036)
自然科学(95012)
自然科学基金(93270)
教育(93105)
(89624)
编号(81548)
资助(81042)
成果(66069)
重点(60866)
(60297)
(56817)
(56762)
课题(56078)
创新(53024)
教育部(52148)
科研(52142)
国家社会(51817)
期刊
(160033)
经济(160033)
研究(110533)
中国(73336)
学报(62279)
科学(56271)
管理(56062)
(55289)
(54536)
大学(47990)
教育(46356)
学学(45066)
农业(37516)
技术(34363)
(30129)
金融(30129)
财经(27677)
业经(26944)
经济研究(25320)
(23643)
问题(20606)
图书(20605)
(18764)
科技(18764)
(18511)
理论(18153)
技术经济(17352)
现代(16652)
实践(16617)
(16617)
共检索到553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权  
随着近些年网络参与勃兴,公众与政府的互动频次与政治信任流失呈现相关性,而两者之间的网络互动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及其何以对政治信任产生影响,等等问题有待深入探究。文章从公众视角出发,提出政治参与的核心在于公众的需求转化为政府的决策与行动。基于"需求—转化"的分析框架,政民网络互动是一个包括公众、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三个主体及其互动关系的复杂集合。在完整的生命周期内,公众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显性互动形成了与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相对应的四个演化阶段。文章认为,政治信任在不同阶段中的流失主要是由四个机制在分别发挥作用:经验锚定机制、偏好选择机制、信息发酵机制、顾虑确认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亚倩  蔡莉  陈姿颖  
数字平台企业与其他主体通过有效互动形成机会集是实现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其中治理机制是实现多主体有效互动的重要手段。从研究现状看,多主体互动视角下机会集概念和维度不清晰,治理机制对机会集的作用机理不明确。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以数字平台为研究对象,从多主体互动视角剖析机会集概念和维度并揭示治理机制对机会集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机会集是数字平台内多主体以资源为基础进行互动所开发的一系列机会(已经开发和尚待开发的机会)的有机集合,其维度包含机会规模、创新性、多样性和关联性;(2)正式治理机制、非正式治理机制及其交互作用通过促进平台企业与平台内其他主体的资源交换,积极影响机会集。研究结论对于揭示机会集形成的内在机制及运营实践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江崇莲  赵红梅  
文章以东北三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东北三省科技资源共享政策运行的阻隔,并给出了推动东北三省科技资源共享水平的政策疏解路径。通过透析科技资源共享政策网络主体互动,为科技资源共享政策的高效执行提供了理论支持,也弥补了以往科技资源共享政策研究忽视多元主体互动的不足,从而为科技资源共享政策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齐武  徐燕雯  
网络空间中构建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着比现实社会中更严峻的挑战,保持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多元虚拟空间中的强势稳定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着的一系列挑战,需要借鉴网络强国的有关经验,把握网络空间的本质和特征,自觉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处理好自由与秩序的关系。在实践中既要营造宽松包容的网络空间来激发文明生产和创新活力,又要构建严密精准的法治体系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话语权和主导地位,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解决网络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冲突,从而让互联网不再成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短板和灰色地带,反而成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加速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齐武  徐燕雯  
网络空间中构建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着比现实社会中更严峻的挑战,保持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多元虚拟空间中的强势稳定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着的一系列挑战,需要借鉴网络强国的有关经验,把握网络空间的本质和特征,自觉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处理好自由与秩序的关系。在实践中既要营造宽松包容的网络空间来激发文明生产和创新活力,又要构建严密精准的法治体系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话语权和主导地位,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解决网络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冲突,从而让互联网不再成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短板和灰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会明  叶明确  祝影  
利用2016年上海市教育机构的相关数据,运用连锁网络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及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测度了上海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发现:①整个网络具有较强的集聚性,节点中心性空间分异显著,呈现出小世界效应的特征。②网络层级鲜明,五角场街道、徐家汇街道为上海教育网络的集聚中心,处于城市网络的最高层级。整个城市网络呈现四边形架构的空间格局,五角场街道—徐家汇街道—张江镇—江川路街道为网络的核心架构顶点。③通过QAP回归分析发现,人口因素、地理距离、交通通达性、产业集聚、名牌效应以及商务经济发展水平是上海城市网络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城市教育网络的扩展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盛科荣  王云靓  樊杰  
利用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企业网络数据建立起2005、2010和2015年3个时期的城市网络,研究了生产分割环境下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及其发育机理。研究发现:近10年来中国城市网络的关联程度显著增强,但是网络关系具有明显的空间指向、路径依赖和分层结构特征,导致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呈现"核心—边缘"模式的演化过程;经济规模、政治权力、知识资本、网络设施对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演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出度扩张效应、入度聚敛效应、出度聚敛效应深刻影响着城市网络度中心性格局的生长发育,互惠链接、2-路径、传递性三方关系、历史上形成的关系格局也是城市网络链接关系演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择优链接、网络闭合和网络邻近机制是城市网络复杂性和有序性的基础,路径依赖机制倾向于强化历史上形成的城市网络关联格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旭  余方正  徐良佳  
论文通过对230家"新三板"文化产业挂牌企业总部—分支机构关联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文化产业视角下中国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比较文化产业城市网络与其他类型城市网络的差异性,并探索影响文化产业城市网络空间格局的经济社会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文化产业挂牌企业地理分布呈现出地域分散但数量集中的特点,城市网络空间分布高度不均衡,并未表现出常见的"菱形结构";②网络核心节点以东中部发达城市以及少数具有特殊资源的城市为主,多数城市的对外输出能力有限;③城市网络扩散以核心节点城市间的等级扩散为主,邻近城市间的扩散效应不明显,同时本地网络(即城市内部网络)对文化企业组织结构的贡献度低于跨地域网络;④不同类型文化产业在网络结构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反映其市场需求和发展条件的不同;⑤地方政府作用和城市产业结构是影响中国文化产业企业布局和网络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则较为不明显,反映出中国文化产业的独特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蒋耀平  
网络空间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价十分必要。本文借鉴微观网络安全评价过程中的以"威胁—保护主体—保护措施"为主线的评价思路,引入宏观网络空间安全相应因素,综合考虑了宏观与微观、人与机、威胁与防范、定量与定性关系的均衡,提出了从破坏力、免疫力、控制力3个方面进行评价的宏观网络空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度量方法及应用可行性进行阐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宝珠   陈尧  
数字生产力的发展和数字空间的形成将世界历史推入一个崭新阶段,传统物理经济空间竞争开始转向数字空间竞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联合化、数据资源争夺霸权化及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化垄断化等成为数字空间竞争的新型实现形式。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随着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实现转向数字空间,数字空间竞争成为国际资本争夺国际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数字空间竞争的特殊性表现为在不同的竞争策略下呈现超越传统物理经济空间的极化效应,以及颠覆传统物理经济空间极化逻辑的互利共赢效应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既是应对全球网络空间竞争的应然选择,也是引领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国主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足膺  赵媛  黄克龙  郝丽莎  
以规模及运量最大的中国东部原油管网为研究对象,选取2009年37条管道和满洲里-大庆铁路、20个主要油田及港口(口岸)、32个主要炼厂,建立原油供需平衡表,基于运费最低并考虑到不同管径管道的运输成本差异,结合空间分析与线性规划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东部原油管网进行空间优化研究及分类评价,结果表明:①2009年中国东部原油管网优化运费较实际运费减少了34.5%,表明原油管网总体流通效率不高,具有较大提升空间;②东北地区各管道流通状况相对较好;华北地区管道均为负荷不足或无负荷类型,流通效率不高;华东地区黄淮分区的多数管道为负荷不足类型,仅有两条百万吨流量管道为良好类型,长江中下游分区的甬沪宁线和仪金...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群  
网络安全创新秩序的有效运作,积极推动创新网络协调效应,是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信息主权理论,对网络结构的逻辑思维进行协同治理,对网络空间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构建创新网络综合治理的基本框架,以解决网络现存的一系列问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潘旭明  
战略联盟伙伴之间在合作过程中缺乏信任是联盟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运用关系联结、社会资本等理论分析了战略联盟中信任的作用,并对战略联盟中构建信任机制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研究。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赵骅  夏汉武  
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出发,建立声誉模型,分析在无声誉传播机制和有声誉传播机制情况下,集群内企业为维持长期合作的博弈行为,研究企业集群的信任形成机制。通过修正KMRW模型得到:在集群网络环境下,集群内企业只有比非网络环境下的集群企业保持更良好的声誉,才能形成信任关系并长期合作,其实质是一种博弈均衡。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卓  魏杉汀  李春连  
众创空间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构建高效的合作创新网络可以提升其运营绩效。当前,合作创新网络解耦研究越来越多,对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交互关系进行研究能够更加完整地再现真实网络作用机理。基于双网络视角,对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进行解耦,探索众创空间运营机制与创业企业合作策略对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利用数理建模和仿真方法模拟众创空间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的动态演化结构以及两种网络间的交互作用,为提升众创空间运营效率提出改进建议。结果表明:企业合作关系断链重连概率对合作创新绩效有较大影响,这一概率存在相对合理区间;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结构在双网络结构机制下有较大差异,并且在动态演化过程中存在交互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