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97)
- 2023(14630)
- 2022(12178)
- 2021(11179)
- 2020(9221)
- 2019(21026)
- 2018(20373)
- 2017(39541)
- 2016(20418)
- 2015(22455)
- 2014(21825)
- 2013(21217)
- 2012(19313)
- 2011(17227)
- 2010(17022)
- 2009(15616)
- 2008(13998)
- 2007(11888)
- 2006(10279)
- 2005(9276)
- 学科
- 济(86703)
- 经济(86625)
- 业(56002)
- 管理(55553)
- 企(45063)
- 企业(45063)
- 方法(34274)
- 中国(30472)
- 数学(30243)
- 数学方法(29850)
- 融(27098)
- 金融(27096)
- 银(25290)
- 银行(25279)
- 地方(25249)
- 行(24512)
- 农(23821)
- 业经(21506)
- 财(21342)
- 制(17454)
- 农业(16595)
- 贸(16236)
- 贸易(16219)
- 易(15704)
- 务(14063)
- 财务(14008)
- 财务管理(13980)
- 技术(13636)
- 企业财务(13370)
- 学(13342)
- 机构
- 学院(270437)
- 大学(266870)
- 济(115628)
- 经济(113322)
- 管理(107096)
- 理学(92244)
- 理学院(91240)
- 管理学(89738)
- 研究(89262)
- 管理学院(89229)
- 中国(73824)
- 京(55265)
- 财(53226)
- 科学(51474)
- 中心(44566)
- 财经(42341)
- 所(41736)
- 江(39585)
- 农(39152)
- 经(38626)
- 研究所(37699)
- 范(36157)
- 经济学(36051)
- 业大(36036)
- 师范(35812)
- 北京(34351)
- 院(33050)
- 州(32692)
- 经济学院(32575)
- 财经大学(31824)
- 基金
- 项目(186825)
- 科学(150307)
- 研究(140013)
- 基金(137454)
- 家(118143)
- 国家(117161)
- 科学基金(103358)
- 社会(92083)
- 社会科(87651)
- 社会科学(87635)
- 省(73517)
- 基金项目(73308)
- 自然(65054)
- 教育(63970)
- 自然科(63672)
- 自然科学(63658)
- 自然科学基金(62493)
- 划(61023)
- 编号(56590)
- 资助(54476)
- 发(45162)
- 成果(44053)
- 重点(42061)
- 部(41178)
- 创(40479)
- 国家社会(38873)
- 课题(38434)
- 创新(37776)
- 发展(36416)
- 教育部(36281)
- 期刊
- 济(125650)
- 经济(125650)
- 研究(80401)
- 中国(54951)
- 财(40246)
- 管理(40022)
- 融(39465)
- 金融(39465)
- 农(36185)
- 学报(34972)
- 科学(34922)
- 教育(28657)
- 大学(28275)
- 学学(26647)
- 技术(24836)
- 农业(24459)
- 业经(22610)
- 经济研究(20838)
- 财经(20410)
- 经(17606)
- 问题(16243)
- 理论(13490)
- 商业(13100)
- 技术经济(12731)
- 图书(12667)
- 业(12541)
- 贸(12325)
- 实践(12255)
- 践(12255)
- 现代(12224)
共检索到407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羌建新
在网络空间条件下,金融业的创新变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网络空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金融稳定具有双重效应,既可能给金融稳定带来巨大的潜在收益,也可能给金融稳定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网络空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金融稳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为此,需要以互联网思维加强和完善网络空间条件下的金融治理,以更好地维护和保持网络空间条件下的金融稳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达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美国各界在不同时期对此进行的大量研究和探讨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本文认为,基于网络经济学的视角,对中美互联网金融进行比较应当考量网络规模因素。互联网金融只是可能导致中国金融脱媒加速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升的众多因素之一,不能一概而论。尽管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将对传统的金融机构产生冲击,但其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金融业态与竞争格局的可能性很小。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金融风险问题,对垄断与不正当竞争的界定与监管、新兴网络金融领域的行业标准的制定以及监管中立与监管协调等众多理论与现实问题亟待国内学术界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美国 互联网金融 中国 比较 网络经济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国华 沈露
基于2006~2019年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科技金融和金融稳定综合指标,采用CRS乘数模型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构建空间SAC模型和PVAR模型,从全国总样本和东部、中部、西部分样本对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总样本和分样本的结果都表明,科技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从影响系数大小来看,东部地区大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同时,总样本结果显示,科技金融在短期内对金融稳定有显著的负向冲击效应,但随着时间推移,负向冲击逐渐减弱;从分样本结果来看,东部地区样本结果与总样本基本一致,尚未发现中部和西部地区科技金融对金融稳定有显著冲击。鉴于此,应进一步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金融体系,针对区域实际制定差异化的科技金融政策,充分发挥科技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和溢出效应。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稳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文峰
金融创新作为金融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性质与动因的归属直接影响到人们对金融发展趋势的不同认知。量化报告给出了基础信息网络技术创新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基因的直接经验证据。"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生命力来自于其拓展金融交易渠道和方式符合普惠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未来金融发展体系中,普惠金融发展将成为主流金融发展趋势,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信息网络技术创新将构成未来金融发展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网络金融 信息技术 金融创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洪梅
本文基于金融功能观视角分析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金融功能。中国互联网金融实现的金融功能有:便捷地履行金融的基础功能;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资源配置的核心功能;很好地完成风险管理与风险分散的扩展功能;具备信息提供、激励、引导消费、带来社会效益等衍生功能。但其不具备经济调节功能,在风险管理方面也没有极致发挥。以实现金融功能为目标,文章最后提出了引导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功能观 互联网金融 P2P
[期刊] 征信
[作者]
白钦先 李士涛
新形势下,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从参与主体、业务模式、运行机制和市场规模四个维度对其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缺失、监管主体缺位以及风险复杂多样且影响深远等突出问题,建议构建理论体系和政策框架、完善监管体系和加快推进征信业发展,并提出以互联网金融发展推动金融发展方式转变与结构调整的构想。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钟慧安
我国普惠金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广覆盖、低成本、可持续的目标与实践仍存在较大差距。互联网金融开放、平等、协作以及共享的特点,使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具有融合发展的内在基础。普惠金融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
普惠金融 互联网金融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尹丽 罗威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爆发式发展补充了传统金融无法惠及的层面——处于"长尾"端的小微企业和新兴个人消费者,如何针对这些客户开展适度征信调查、风险控制成为互联网金融能否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无疑离不开作为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文章拟从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和征信的相关理论和逻辑关系出发,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的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模式提出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
普惠金融 互联网金融 征信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潘钦锋 周立斌
互联网金融信息通过社会各大媒体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小企业、农村地区以及一些社会底层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使用接触到金融,满足他们的金融需求。新型的互联网技术和传统金融的相互配合,对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本文从互联网金融视角出发,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从普惠金融概念和特点的了解入手,分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引出互联网技术在促进普惠金融应对自身问题的路径分析,最后提出关于普惠金融互联网化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普惠金融 发展研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念鲁 杨海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置于新的历史高度。进入2016年以来,各地区按照《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提出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以发展普惠金融为重点,以合规审慎经营为前提,以提升风控能力为关键,以先进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念鲁 杨海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置于新的历史高度。进入2016年以来,各地区按照《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提出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以发展普惠金融为重点,以合规审慎经营为前提,以提升风控能力为关键,以先进性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徐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个重大判断,为新时代的金融稳定与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如何在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注重效率和质量,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日益增长的金融需要,是新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新挑战。为更好地适应新挑战新要求,新时代金融稳定与发展应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回归有效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源。
关键词:
服务实体 宏观审慎政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IMF课题组 Ratna Sahay Martin ?ihák Papa N’Diaye Adolfo Barajas Ran Bi Diana Ayala Yuan Gao Annette Kyobe Lam Nguyen Christian Saborowski Katsiaryna Svirydzenka Seyed Reza Yousefi 胡妍斌 王辰
有深度和流动性良好的金融系统,加上有丰富的金融工具可抵御金融冲击,还可以增加一国金融的稳定性。但是金融发展或许存在一个边界,越过此边界进一步发展其收益或将下降。本文通过研究新兴市场发现:一、大部分新兴市场金融进一步发展仍然对经济的增长和稳定有利。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倒U型的,在越过高点之后金融深化对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将下降。三、如果金融发展过快,快速深化的金融产业可能引发经济和金融动荡。四、提升金融稳定与金融发展之间没有太大冲突,更好的金融监管有助于提升金融稳定,促进金融发展。五、发展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不存在通用的顺序,尽管前者对经济的作用在下降而后者在上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永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2015年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意味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迎来了非常难得的大好时机,进一步激发了互联网公司以及社会资本利用互联网发展金融业务,以及传统金融机构推动金融互联网化的热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