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73)
2023(3813)
2022(3218)
2021(3133)
2020(2643)
2019(6094)
2018(6294)
2017(11883)
2016(6227)
2015(7014)
2014(6700)
2013(6423)
2012(5942)
2011(5058)
2010(4681)
2009(4125)
2008(3836)
2007(3361)
2006(2878)
2005(2434)
作者
(16486)
(14000)
(13754)
(12884)
(8850)
(6741)
(6388)
(5453)
(5418)
(4785)
(4744)
(4594)
(4449)
(4328)
(4252)
(4219)
(4121)
(4111)
(3938)
(3914)
(3464)
(3301)
(3166)
(3136)
(3129)
(3091)
(3074)
(2963)
(2954)
(2794)
学科
(20709)
经济(20682)
管理(15961)
(15104)
(12267)
企业(12267)
方法(7485)
(7030)
地方(6921)
数学(6239)
数学方法(6151)
业经(5817)
(5710)
(5184)
中国(5082)
农业(4963)
理论(4196)
(4127)
贸易(4122)
技术(4005)
(3946)
(3914)
收入(3591)
(3487)
教学(3172)
环境(3105)
工作(2967)
地方经济(2936)
产业(2919)
(2813)
机构
大学(79901)
学院(79489)
管理(31227)
(27506)
理学(27394)
理学院(26986)
经济(26684)
管理学(26439)
管理学院(26271)
研究(24819)
中国(18612)
(17343)
科学(17002)
(13540)
中心(12716)
业大(12634)
(12616)
师范(12496)
(12159)
(11958)
(11628)
研究所(10760)
农业(10583)
北京(10410)
师范大学(10117)
(10092)
财经(9682)
(9340)
技术(9055)
(8756)
基金
项目(58400)
科学(46662)
基金(42731)
研究(42587)
(37317)
国家(36993)
科学基金(32553)
社会(27046)
社会科(25306)
社会科学(25298)
基金项目(23863)
(23599)
自然(22058)
自然科(21581)
自然科学(21574)
自然科学基金(21207)
(19669)
教育(19424)
编号(18147)
资助(16071)
成果(13979)
重点(12686)
(12647)
(12518)
(12122)
课题(11888)
创新(11570)
科研(11044)
大学(10964)
项目编号(10963)
期刊
(30957)
经济(30957)
研究(20913)
中国(17067)
学报(12954)
科学(12165)
(12043)
管理(10158)
教育(10060)
大学(9741)
(9260)
学学(8877)
农业(8247)
图书(7298)
技术(6742)
业经(6070)
(5495)
金融(5495)
书馆(5024)
图书馆(5024)
资源(4736)
经济研究(4639)
情报(4555)
(4523)
(4356)
(4259)
科技(4254)
问题(4233)
财经(4134)
(3797)
共检索到114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波  甄峰  
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丰富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逐步影响人们的社交网络。本文通过分析新浪微博用户在网络社区中与本地人/外地人、熟人/陌生人的交流差异,探讨空间距离与社会距离在网络社会空间中的作用。在问卷调研中,结合新浪微博用户的网络"痕迹",较为可靠的获取南京成年人微博用户与本地人/外地人、熟人/陌生人在网络社区中的交流差异。研究表明:1在网络社区中,相较于外地人与陌生人,受访者更倾向与本地人以及熟人交流,网络社区中空间距离与关系距离的作用仍然存在;2受访者在网络社区中与本地人/外地人、熟人/陌生人的交流差异受社会经济属性、居住环境、微博使用频繁程度影响;3虽然理论上网络社区使得用户能够克服距离阻力,延伸其关系网络,但空间距离与关系距离的存在使得实际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网络仍然扎根于用户在网络社区中的交流。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臧国全  董文馨  
[目的/意义]探讨隐私无助的形成机理,为社交平台完善隐私政策与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基于习得性无助理论,构建隐私无助的形成机理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认知型隐私无助导致情绪型隐私无助,进而形成动机缺失型隐私无助,构成隐私无助逻辑链条中三种形态;产生要素方面,隐私行为的感知成本和隐私不作为的感知收益直接导致隐私无助,先前经历通过感知脆弱性间接导致隐私无助,自我掌控能力阻碍隐私无助的形成。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盛宇  
微博具有更新快、双向交流方便等传统交流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以新浪微博为例,提出基于微博的学术交流过程模型,并分别从信息发布者和使用者角度对模型各部分进行详细介绍,主要包括微博学术交流主体、微博学术信息内容、微博学术信息获取以及微博学术信息的评价和利用。最后,对微博学术交流进行总结,提出几点建议和对未来的展望。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马海群  王今  
文章首先对已有关于开放数据安全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将其划分为数据安全的法律政策、技术和策略意识三个研究方面,基于此分类将微博作为数据来源进行检索,对相关主题的微博文本数据进行编码分类,并引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数据安全相关话题的分类系统,验证该分类及系统的可靠性,从而提高在微博平台进行数据安全相关话题舆情研究的检索质量和效率,及时有效地掌握公众对于数据安全话题的动态。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臧国全  孔小换  张凯亮  于政杰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用户自我披露对以用户生成内容为业务基础的社交网络具有战略意义,而用户生成内容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用户自我披露意愿。因此,研究社交网络用户自我披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社交网络平台制定隐私政策、提升用户自我披露水平提供参考,促进社交网络平台的健康快速发展。[方法/过程]参考已有研究框架,构建社交网络用户自我披露意愿的研究模型。选择新浪微博作为社交网络平台代表,采用Python爬虫方法获取用户微博数据,据此分析用户自我披露意愿。[结果/结论]微博内容的语义、位置标签和数据权限均影响用户自我披露意愿,隐藏位置标签和设置数据权限等操作会显著提高用户自我披露意愿。社交网络用户自我披露意愿是一种个人特质,受性别、年龄、学历等人口统计学因素影响。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宋恩梅  左慧慧  
本文以新浪微博"时尚"标签下的用户作为研究样本,基于样本用户间以及整个新浪微博用户间的关注关系分别构建了"相互关注"网络与"共同关注"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了微博中该标签领域的权威人物及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相互关注"和"共同关注"的网络属性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表征人气的粉丝数、博文转发数、博文评论数这三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社会网络分析指标的相关性,对微博核心用户的确定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小兰  章成志  
[目的/意义]及时且准确地从微博数中发现突发事件信息并跟踪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方法/过程]当前多数学者采用话题检测与跟踪技术来实现,这极易忽视微博用户网络中的社区结构特性。以新浪H7N9突发事件中用户关系网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微博用户关系网络的社区结构特性,然后根据寻找到的社区结构有针对性地追踪典型群体所讨论的话题及其话题演化发展。[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未来跟踪话题时减少检测突发事件的时空开销与提高突发事件监管的准确度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阳玉堃  
图书馆的公众形象对图书馆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公众话语权释放的社交网络时代,研究新环境中图书馆公众形象有助于图书馆形象管理。使用火车头采集器采集2017年1月至6月以"图书馆"为关键词的中文微博记录,经数据清洗处理后,使用Python、ROST CM6进行文本内容分析,对基础设施形象、馆员形象、管理形象、文化形象、馆藏资源形象、馆舍及位置形象、服务形象进行形象感知及情感倾向感知。研究表明:社交网络用户对图书馆形象主要持积极态度,而对不同形象的感知各有侧重。最后基于此对社交网络中的图书馆形象进行讨论,提出形象管理的有关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路紫  张秋娈  邢晨宇  樊华  邓丽丽  
以SNS交友社区的微博使用者为对象,基于图论方法,通过节点的度数中心度、度数中心势、凝聚度和集聚系数四项指标,探讨SNS社区中人际节点空间中心性特征。首先对所选取的五个案例中的人际节点数量和节点间联系频度进行汇总,形成网络关系图,然后计算各案例的四项指标并对其中心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SNS社区中人际节点空间关系呈现出主节点、次节点和边缘点的差异以及复杂的不均衡分布;遮蔽性的存在使边缘点直接联系主节点,导致次节点的中心性降低,网络凝聚度加大;同时,对于整个网络关系图而言存在多个主节点,网络节点相互联系的分散化趋势明显。形成中心性与去中心性并存的特征。②SNS社区中人际节点空间关系组成一种新的圈层——群组结构状态,群组通过地缘关系形成圈层结构;特定范围内地缘因素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节点吸引半径内具有更高的节点密度,半径外的节点联系因受异地信息追逐心理的影响而有所不同。SNS社区本质上受"关系"与"地域"共同作用。SNS社区中网络结构距"无障碍"阶段仍然较远。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王雨  
随着Web2.0的兴起,虚拟社区得以迅速发展。虚拟社区将用户生成的海量信息汇集在一起,也由此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信息源。因此,了解信息运动规律,挖掘虚拟社区信息运动模式,成为信息运动模式研究的重中之重。从理论上说,信息运动模式一直是情报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研究将以新浪微博作为实证分析,研究Web2.0环境下新浪微博信息运动过程中信息组织、传播、路径、反馈及效果,以期在理论上继承和发展传统信息运动理论,并对虚拟社区的建设及相关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琼  周梅华  曲颂  
文章基于新浪微博的真实移动社交互动数据,考虑了体现关系互动的社交关系强度和社交影响范围,以及体现信息互动的信息价值和信息传播控制力等四个影响因素来构建信任评估模型。利用熵权法计算得到各因素对用户信任度的贡献程度。最后,通过计算节点的用户信任度来统一量化用户信任,从而识别可信节点。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盛宇  李红  
微博作为一种信息资源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如何利用这一资源进行知识创新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文在SECI模型基础上,结合微博特点提出微博知识创新过程模型,并提出微博知识创新研究框架。采用问卷调查、焦点小组和观察法获取数据并分析,从实证角度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全喜  张鹏  赵丹  
[目的 /意义]旨在使企业充分认识移动环境下知识共享特点并有效利用移动环境下网络资源,推动企业知识共享网络的建设。[方法 /过程]在理论层面,以知识共享、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从移动环境角度出发,构建移动环境下企业知识共享网络模型;在应用研究层面,以新浪微博认证账号"一汽大众"为研究对象,采用编程方式获取数据,使用Gephi和数理统计工具绘制相关图表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结论]揭示移动环境下企业知识共享网络本质,为企业知识共享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丰富和拓展社会网络分析法在企业知识共享研究领域的应用,为移动环境下企业知识共享提供分析工具。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丽徽  李贺  张艳丰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意见领袖扮演着传播、引导、推动舆论发展等重要作用,有效识别意见领袖对实现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结合网络舆情在微博平台的传播特征,从影响力、活跃度和认同度3个维度出发,构建微博意见领袖指标体系,应用一种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要素权重,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一种意见领袖识别模型及影响力排序方法。[结果/结论]提供了一种意见领袖识别模型,可以科学有效地对网络舆情事件的意见领袖进行识别和影响力分析。[局限]指标量化维度和隐性指标数据存在一定的可扩展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霍明奎  朱莉  刘升  
【目的/意义】移动社交网站深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人类的网络化生存方式全面开启。考虑个体用户参与动机,在把握用户隐私顾虑和信任基础上,从优化用户感知、提升用户参与度角度来设计和运营网站,可以有效提升用户粘性和参与强度。【方法/过程】本文在构建了用户信任、隐私顾虑对移动社交网络参与动机和参与度影响模型基础上,收集调查问卷所获数据,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提出的研究假设及其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信任与隐私顾虑、隐私顾虑与参与动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信任与参与动机、参与动机与参与强度之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