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26)
- 2023(12578)
- 2022(10963)
- 2021(10292)
- 2020(8711)
- 2019(19711)
- 2018(19450)
- 2017(37537)
- 2016(20716)
- 2015(22951)
- 2014(22661)
- 2013(22333)
- 2012(20278)
- 2011(18237)
- 2010(17815)
- 2009(16110)
- 2008(15570)
- 2007(13367)
- 2006(11485)
- 2005(9832)
- 学科
- 济(76327)
- 经济(76244)
- 管理(57422)
- 业(55304)
- 企(45433)
- 企业(45433)
- 方法(37489)
- 数学(32580)
- 数学方法(32239)
- 农(21369)
- 中国(19370)
- 财(18790)
- 学(18611)
- 业经(17816)
- 贸(15925)
- 贸易(15921)
- 易(15471)
- 地方(15294)
- 农业(14475)
- 技术(13165)
- 理论(12890)
- 制(12758)
- 和(12665)
- 环境(12584)
- 务(12258)
- 财务(12195)
- 财务管理(12180)
- 企业财务(11531)
- 划(10924)
- 银(10773)
- 机构
- 大学(291078)
- 学院(289110)
- 管理(116453)
- 济(108515)
- 经济(106097)
- 理学(102457)
- 理学院(101296)
- 管理学(99414)
- 管理学院(98926)
- 研究(96255)
- 中国(68093)
- 科学(64932)
- 京(61693)
- 农(55407)
- 业大(50562)
- 所(49368)
- 财(46409)
- 研究所(45972)
- 农业(44157)
- 中心(43488)
- 江(40108)
- 财经(38578)
- 北京(38470)
- 范(37840)
- 师范(37342)
- 经(35211)
- 院(34847)
- 州(33048)
- 技术(31556)
- 经济学(31325)
- 基金
- 项目(210748)
- 科学(163710)
- 基金(151898)
- 研究(147496)
- 家(135497)
- 国家(134378)
- 科学基金(113951)
- 社会(91261)
- 社会科(86343)
- 社会科学(86319)
- 省(83304)
- 基金项目(82132)
- 自然(77584)
- 自然科(75776)
- 自然科学(75753)
- 自然科学基金(74394)
- 划(70897)
- 教育(67236)
- 资助(61886)
- 编号(59719)
- 重点(47119)
- 成果(46698)
- 部(45198)
- 发(44371)
- 创(44294)
- 创新(41269)
- 科研(41130)
- 计划(40836)
- 课题(40726)
- 大学(38392)
- 期刊
- 济(110889)
- 经济(110889)
- 研究(77595)
- 学报(55334)
- 农(49270)
- 中国(49188)
- 科学(47127)
- 大学(40055)
- 管理(39370)
- 学学(37934)
- 农业(34457)
- 财(32536)
- 教育(30143)
- 技术(22853)
- 融(20007)
- 金融(20007)
- 业经(19796)
- 经济研究(17922)
- 业(17530)
- 财经(17521)
- 图书(16879)
- 科技(16247)
- 业大(15192)
- 版(14871)
- 经(14790)
- 问题(14643)
- 理论(13992)
- 技术经济(13188)
- 实践(13078)
- 践(13078)
共检索到397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田丽 安静
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网络社交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首先,对网络社交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从交往范围、交往方式、交往动机等角度进行分析;其次,利用量表详细分析网络社交动机,并根据被访者人口统计变量分析其影响因素;再次,在此基础上总结网络社交的特征;最后,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网络社交对现实生活人际交往的影响。
关键词:
网络社交 人际交往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慧萍
本文在对社交网络平台及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分析基础上,总结当前社交网络平台对该群体人际交往的影响结果,并借鉴相关国内外经验,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社交网络平台 大学生 人际交往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万飞 任菲
从网络人际交往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基于网络人际交往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采纳模型,利用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贝叶斯数据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网络人际交往及用户个人特征对用户移动互联网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网络人际交往对移动互联网采纳行为有正向影响,用户个人特征对移动互联网采纳也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网络人际交往 移动互联网 用户采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彬 霍宇红 李海燕 张峰 霍孟林
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动机主要有好奇与从众心理的驱使、寻求自我认同、缓解抑郁的心理、情感表达的需要。大学生网络交往具有交往的匿名性、间接性、交互性等特征。本文在全面分析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利与弊后,提出了引导大学生网络交往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人际交往 网络 大学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姣艳
自闭症个体人际知觉迟钝、人际"卷入"水平不足、在人际交往中较多处于被动地位等人际关系特征为构建自闭症个体人际交往支持网络提供了依据。所构建的人际交往支持网络以自闭症个体为中心,父母、同学、教师等人是最关键支持人员,且父母在该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组织者功能。"支持"在该网络中具有导向作用,所提供的支持服务是持续的,逐渐递减的,直至实现自闭症个体人际关系独立的目标。
关键词:
自闭症 人际交往 支持网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燕
网络的深入发展,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增大。本文在探讨网络人际交往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现状,分析了其特点,最后提出了对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人际交往 教育启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剑欣 纪春晖 邬显娇
智能手机因其网络接入便捷性,携带方便及其所具有的多种时尚元素,获得了大学生群体的青睐与关注,成为其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但随着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率越来越高,"低头族"越来越多,部分大学生长期沉溺于"手机世界",现实人际交往能力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应对大学生手机上网行为进行教育和管理,提高大学生自身媒介素养。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彩娜 马田雨 张豪
社会比较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心理现象。社交网络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样化的社会比较信息、更便捷的比较途径。与传统的社会比较相比,社交网络中的社会比较具有自发性、比较信息的两极化、比较对象的多样化等特征。现有研究发现了社交网络中社会比较对用户的消极影响与积极影响,探讨了与之相关的个体与文化因素。未来研究应更关注社交网络中的消极信息对用户的影响、重视用户的主体性及进一步深化社交网络中社会比较的个体差异与文化差异研究。
关键词:
社会比较 社交网络 自我评价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杨惠 吕圣娟 王陆 彭艳均
本文首先通过内容分析法对首都师大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一门网络课程进行实证研究,了解两个学年不同时期学习者的高水平知识建构情况。然后,研究者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计算学习者的人际交往情况,在整体层次判断学习者的交往网络是否影响其高水平知识建构;在个体层次分析学习者的网络个体属性与其高水平知识建构的相关性;在角色分析层次统计网络中不同角色的学习者对高水平知识建构的贡献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互惠性高的网络利于学习者的高水平知识建构;特征向量高的学习者知识建构水平也较高;核心参与者是高水平知识建构的主要贡献者。最后,笔者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拟合了学习者的人际交往及其高水平知识建构的方程,通过该方程可以看到学习者的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琳庆
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是大学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个人才能、顺利渡过大学生活的重要保证。本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不良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思路与对策,以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关键词:
人际交往 不良心理 对策研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园园 吕伟 姚本先
本文通过自编的《大学生人际交往价值观调查问卷》对3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目的、人际交往手段和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与朋友的交往更多出于互助、友情和自我完善的目的。男大学生更倾向于主动地结交朋友。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看重心理因素,而男大学生更看重生理因素。
关键词:
人际交往价值观 性别差异 调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彦华 曾宪翠 赵小博
初中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在不同的人际交往情境中掌握恰当而有效的交往技能,并达到一定交往成效的自我评价,是初中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个体内在心理机制。本研究以初中三个年级的48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人际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中等偏上;初中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性别与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存在显著的年级的差异,初一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初二与初三年级,初二与初三年级学生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初中生 人际交往 自我效能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文 韩静 张丽娜
采用问卷法对大连市965名大学本科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以了解不同群体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其关系,为大学生健康成长、高校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心理依据。结果表明:(1)大学生人际交往综合能力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一年级高于二年级;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但在专业上、生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在年级、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生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连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极其显著。(4)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能够预测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交往能力 心理健康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静 刘启凡 朱恒民 洪小娟 黄卫东
[目的/意义]为研究网络个体观点在人际社交网络和平台媒体信息共同影响下的演化情况,依据现实情景构建“静态—动态”二模连接机制,并引入动态智能信息推荐机制,对于研究个体在现实网络情景和社交平台技术下的观点变化情况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改进的DW模型,针对影响个体的两个群体分别构建静态和动态连接,采用灵敏度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参数对群体观点演化的影响。[结果/结论]通过仿真软件运行结果分析发现,二模连接机制协同影响下的群体观点具有明显的分簇和聚合两个阶段,最终稳定观点趋向平台观点均值,连接数量、推送范围、信任度的变化对群体观点演化过程都有影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桂世权
每年新生入校后,由于人际关系交往的不适,使一部分新生的学习和生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见,给予新生人际交往方面的关心和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大学学业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
大学新生 人际交往不适 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