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87)
- 2023(18006)
- 2022(15403)
- 2021(14173)
- 2020(12126)
- 2019(27611)
- 2018(27232)
- 2017(52337)
- 2016(28011)
- 2015(31216)
- 2014(30734)
- 2013(30213)
- 2012(27538)
- 2011(24749)
- 2010(24530)
- 2009(23013)
- 2008(22309)
- 2007(20082)
- 2006(16984)
- 2005(15075)
- 学科
- 济(112037)
- 经济(111924)
- 管理(84718)
- 业(81787)
- 企(69532)
- 企业(69532)
- 方法(52849)
- 数学(45812)
- 数学方法(45162)
- 农(29932)
- 财(28838)
- 中国(28258)
- 业经(25995)
- 学(23901)
- 地方(22662)
- 技术(22336)
- 制(20882)
- 贸(20716)
- 贸易(20707)
- 易(20121)
- 农业(19633)
- 理论(19154)
- 务(18641)
- 财务(18572)
- 财务管理(18525)
- 企业财务(17562)
- 和(17431)
- 银(17189)
- 银行(17140)
- 环境(16677)
- 机构
- 学院(394194)
- 大学(392238)
- 济(156992)
- 管理(154162)
- 经济(153689)
- 理学(133813)
- 理学院(132412)
- 管理学(129849)
- 管理学院(129150)
- 研究(128604)
- 中国(96316)
- 科学(82198)
- 京(82119)
- 财(70461)
- 农(67864)
- 所(64663)
- 业大(61753)
- 中心(60938)
- 研究所(59158)
- 江(58935)
- 财经(56616)
- 农业(53805)
- 经(51359)
- 北京(50770)
- 范(50233)
- 师范(49580)
- 经济学(47516)
- 州(47277)
- 院(47083)
- 技术(44228)
- 基金
- 项目(272586)
- 科学(214895)
- 基金(197456)
- 研究(194407)
- 家(173900)
- 国家(172503)
- 科学基金(148298)
- 社会(122893)
- 社会科(116620)
- 社会科学(116588)
- 省(109426)
- 基金项目(104149)
- 自然(98402)
- 自然科(96228)
- 自然科学(96196)
- 自然科学基金(94488)
- 划(91880)
- 教育(90849)
- 资助(81047)
- 编号(77939)
- 重点(62058)
- 成果(61804)
- 创(60132)
- 部(59340)
- 发(59027)
- 创新(55681)
- 课题(54365)
- 科研(53039)
- 计划(51452)
- 教育部(50627)
- 期刊
- 济(165568)
- 经济(165568)
- 研究(105455)
- 中国(76491)
- 学报(64820)
- 农(60343)
- 科学(59163)
- 管理(57859)
- 财(56102)
- 大学(48782)
- 学学(46097)
- 教育(42124)
- 农业(41452)
- 技术(37612)
- 融(31414)
- 金融(31414)
- 业经(28998)
- 财经(27392)
- 经济研究(27262)
- 经(23697)
- 业(23196)
- 问题(21377)
- 技术经济(20578)
- 科技(20136)
- 统计(19962)
- 版(19564)
- 策(19197)
- 图书(18866)
- 商业(18350)
- 理论(17197)
共检索到566266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国巍 邵云飞 阳正义
为有效评价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系统协同效果,借助复杂网络的"网络的网络"模型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式"创新网络。在此基础上,运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评价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系统协调度,并基于拓扑结构和功能双重视角剖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系统脆弱性,据此判别(相连边)脆弱点对协同存续运行的影响。基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合发明专利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系统(上游、中游和下游子网络系统间)整体协同效果不佳(复合系统协调度均值为-0.099811268);考虑联结上游、中游和下游各环节相依边的复合系统协调度高于传统复合系统协调度,表明相依边有利于降低系统的整体无序性;中游子网络有序度呈"随机非均衡"状态,其协调与否对整体网络协同影响较大;产业链创新系统(拓扑结构和功能)脆弱性较低,相依边不容易引发系统崩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燕青 何地
本文以"主体-技术"协同视角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分类模式。在结合2-模网络理论基础上,从核心技术和创新主体两个维度出发,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分为单核心实验室型、单核心产业链型、单核心辅助型、单核心复合型、多核心实验室型、多核心产业链型、多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复合型。同时,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除了单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辅助型之外,其它6种模式均存在,并进一步对其创新网络的分类模式及相关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燕青 何地
本文以"主体-技术"协同视角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分类模式。在结合2-模网络理论基础上,从核心技术和创新主体两个维度出发,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分为单核心实验室型、单核心产业链型、单核心辅助型、单核心复合型、多核心实验室型、多核心产业链型、多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复合型。同时,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除了单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辅助型之外,其它6种模式均存在,并进一步对其创新网络的分类模式及相关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文文 李垚
作为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需要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通力合作,进而形成结构复杂的协同创新网络。现有研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各创新主体形成协同创新网络的关注较少,且缺乏对长期动态协同创新行为的系统化讨论。利用指数随机图模型(Exponential Random Graph Model,ERGM)分析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协同创新网络,探索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动态演化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创新主体类型(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对协同创新关系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中,不同类型创新主体更易形成合作关系;(2)创新能力较强的创新主体更有可能与其他主体形成新合作关系,且企业更愿意与自身创新能力差距不大的其他主体合作;(3)协同创新网络星型结构明显,且表现出明显扩张态势;(4)针对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更有可能与其他创新主体形成新合作关系。研究结论对于持续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构建新一代汽车技术体系、助力能源系统转型以及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柳卸林 杨培培 丁雪辰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了全球主导力量,这与我国制定的产业政策密不可分。研究探索何种产业政策制定机制促进我国该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年以来的有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中央和地方政策,认为当前我国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央地政策协同。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出发,分析在中央政策颁布之后地方政策的制定机制以及中央政策的进一步更新迭代。研究发现:各个地区不同类型的主体端(焦点企业、供应端、市场端、互补端、研发端)体现出不同央地协同方式,包括对等协同、增强性协同和选择性协同;不同的央地政策协同方式也体现出在新兴产业的主导政策体系形成之前,政策制定经历了不断试验或试错的过程。研究结果为未来的新兴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燕青 何地
基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网络化组织特征,从系统成分和系统关系2个维度对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对辽宁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实证分析发现:辽宁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不均衡,表现在以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为主的创新消费者种群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创新生产者、分解者种群以及创新生存因子出现明显的边缘化现象;创新种群间尚未形成紧密的群落结构,技术流动效率不足;区域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作为"基石物种"占据着重要的结构洞位置,具有较高的整合力和媒介作用;知识链型、产业链型和地理邻近型网络关系与产业创新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谷林洲 邵云飞
基于复杂网络视角,构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网络模型,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其网络特征和网络中知识和信息的流动情况。结果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网络具有复杂网络特征,整体网络密度较低,存在派系结构,网络中知识和信息的流动存在失真现象。最后,从合作广度、合作深度和合作效率三个方面提出该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的优化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何地 郭燕青
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从网络(整体网、个体网)特征和关系(产业链关系、知识链关系、地理邻近关系)嵌入两个维度出发,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东北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学研创新网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的网络密度低、中心势较高,黑龙江、吉林两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的凝聚力较差;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中的核心组织均为区域内整车制造业中的龙头企业,且各自占据着重要的结构洞位置;产业链关系、知识链关系和地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侯沁江 蔺洁 陈凯华
创新系统的功能分析方法是近些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描述和分析创新系统运行机制的研究框架。本文在介绍创新系统功能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特点,对其产业创新系统的主体、网络和制度,系统所具有的功能,以及系统功能实现面临的主要促进和阻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系统主要具有七个功能,分别是:知识获取与扩散、合法化、促进市场形成、基础设施与支撑平台建设、资源流动、产业链整合、正向外部性创造。研究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主要在于潜在市场需求巨大、政府支持意愿强烈、企业参与态度积极。产品和配套设施成本过高、地方保护主义和商业模式落后是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系统...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产业创新系统 创新系统功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菲菲 崔金栋 王胜文 高志豪
技术创新的复杂化使得创新生态网络逐步成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新兴主体形态,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历史复杂性使得研究其发展演化过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以复杂系统为视角构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系统地研究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成,揭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4种主要形态的运行机制,展示车企主导型、产业链主导型、产学研联盟主导型和创新生态系统主导型4种类型技术创新网络的演化过程,以期为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网络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亮 任慧维
考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需求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建立包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模型,研究分散决策和一体化决策两种决策方式,分析续航能力需求和企业创新能力对电池供应商和汽车生产企业研发决策的影响,并设计可以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机制,为产业链协同创新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消费者的续航能力需求交互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一体化决策可以实现产业链收益最大化,更能促进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提升和产业链的发展;创新成本分摊机制和创新补贴机制满足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一体化决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静宇 刘颖琦 Ari Kokko
文章以网络收益划分为切入点,构建了社会网络视角下产业联盟技术创新的分析框架和收益模型;应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结构嵌入性和关系嵌入性、强关系和弱关系在联盟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进一步讨论。研究表明: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关系嵌入性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带来的收益更多,其中弱关系为联盟成员带来了更多的一般知识通路、新思想以及供销渠道,因而一直对联盟的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强关系在联盟技术创新初期提供了大量的冗余知识,浪费了大量的维系成本,因此这一阶段强关系带来的净收益是负的,然而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深入,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强关系带来的净收益变为正向的,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
社会网络理论 产业联盟 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静宇 刘颖琦 Ari Kokko
文章以网络收益划分为切入点,构建了社会网络视角下产业联盟技术创新的分析框架和收益模型;应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结构嵌入性和关系嵌入性、强关系和弱关系在联盟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进一步讨论。研究表明: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关系嵌入性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带来的收益更多,其中弱关系为联盟成员带来了更多的一般知识通路、新思想以及供销渠道,因而一直对联盟的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强关系在联盟技术创新初期提供了大量的冗余知识,浪费了大量的维系成本,因此这一阶段强关系带来的净收益是负的,
关键词:
社会网络理论 产业联盟 技术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建华 马瑞俊迪 姜照华
多主体协同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构—动力—绩效"分析框架,在结构上主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的高校、核心企业、政府、金融、中介、上游企业、市场及用户等主体进行分析;从新技术驱动力、政府支持力、中介和上游企业支撑力、金融提升力以及市场需求拉力方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因素;从专利占比、产品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最后,以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动力—绩效"框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主体协同创新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凯煌 千庆兰 陈清怡
创新活动与创新网络的多尺度空间模式是创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焦点。论文选择在知识分类上兼具隐性和显性知识特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相关专利数据,分析了2001—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独立创新活动和合作创新网络在"区域—省域—市域"的多尺度空间特征,并对其进行空间分类。结果显示:(1)创新活动在城市层面最具解释力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区,市域尺度上的创新活动存在较大差异;(2)内部创新网络和外部创新网络在区域层面最具解释力度,创新网络集中在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区,市域尺度上的创新网络变异明显;(3)在不同尺度上,创新网络与创新活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地方创新环境与创新主体性质是造成上述格局差异的重要原因。仅停留在空间上的分析很难深入解释创新网络格局,应从更微观的创新主体层面探究创新结网的过程和机理。此外,创新活动和创新网络分别具有"多尺度结构性嵌套"和"多尺度能动性交换"特征,未来研究应对两者之间的差别给予更多关注。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