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07)
- 2023(11539)
- 2022(9494)
- 2021(8961)
- 2020(7282)
- 2019(16253)
- 2018(16075)
- 2017(28515)
- 2016(16823)
- 2015(18274)
- 2014(18388)
- 2013(16990)
- 2012(15572)
- 2011(14143)
- 2010(14068)
- 2009(12376)
- 2008(12152)
- 2007(11015)
- 2006(9471)
- 2005(8436)
- 学科
- 济(50464)
- 经济(50393)
- 管理(41744)
- 业(38676)
- 企(31189)
- 企业(31189)
- 方法(22680)
- 教育(20736)
- 中国(20330)
- 数学(19615)
- 数学方法(19363)
- 学(15885)
- 财(15390)
- 农(15299)
- 理论(13098)
- 制(12448)
- 业经(12032)
- 技术(11048)
- 贸(10876)
- 贸易(10875)
- 易(10609)
- 农业(10001)
- 银(9588)
- 银行(9537)
- 体(9440)
- 务(9331)
- 财务(9302)
- 财务管理(9284)
- 行(9084)
- 融(9009)
- 机构
- 大学(226931)
- 学院(221886)
- 研究(81957)
- 济(78282)
- 管理(77169)
- 经济(76340)
- 理学(67099)
- 理学院(66161)
- 管理学(64694)
- 管理学院(64257)
- 中国(53537)
- 科学(53129)
- 京(49255)
- 农(46260)
- 所(42360)
- 研究所(39244)
- 业大(38576)
- 范(38142)
- 师范(37662)
- 农业(36975)
- 财(36836)
- 中心(36204)
- 教育(34736)
- 江(34637)
- 北京(31154)
- 师范大学(30807)
- 院(29587)
- 财经(29529)
- 技术(29403)
- 州(27142)
- 基金
- 项目(155982)
- 科学(122921)
- 研究(111936)
- 基金(110839)
- 家(100539)
- 国家(99587)
- 科学基金(82942)
- 社会(69106)
- 社会科(65199)
- 社会科学(65181)
- 省(62536)
- 教育(59045)
- 基金项目(58247)
- 划(55630)
- 自然(55104)
- 自然科(53927)
- 自然科学(53903)
- 自然科学基金(52992)
- 编号(45416)
- 资助(43980)
- 成果(38486)
- 重点(37108)
- 部(35266)
- 课题(35027)
- 发(33747)
- 创(33201)
- 创新(30810)
- 计划(30459)
- 科研(30291)
- 教育部(29980)
共检索到330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理宣
主体性作为人的心理和行为成熟的综合表现 ,是教育工作者促进青少年成长的根本内容。网络逐渐成为青少年的一种重要的生存方式。网络生存比在实际生活中具有更多自由、平等 ,能生动形象地虚拟现实。因此 ,网络生存就更能使青少年实现心理上和虚拟行为的自由、独立以及对自我的观照 ,并锻炼网络生存的主体能力。同时 ,网络生存的虚拟性以及网络信息的复杂性 ,有可能影响青少年的主体性成长 ,为此 ,教育工作者要给予青少年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
网络生存 青少年 主体性 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喜亭 成有信 褚洪启 黄崴 田慧生 陈建翔
从本期起,本刊开辟“博士论坛”专栏,作为中青年博士和在读博士生进行教育问题研讨的学术园地。本专栏将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下,依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学术讨论,重点研讨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和深层次的教育理论问题。本期发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孙喜亭教授和成有信教授所主持的“教育学博士论坛”第二次学术研讨会的发言摘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范笑仙 赵金秀
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主体性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具有内在契合力,它的引入与培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实现上网自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主体性教育 网络道德 大学生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三元
远程教育德育的主体性是由“四个统一”构成的复杂系统:能动性和受动性、自主性与依赖性、创造性与保守性、价值系统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这个特性决定了德育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基于此,德育的目的、内容、过程、方法和评价都必须优化,以实现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远程教育 德育 主体性 教育策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康伟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对主体性教育研究的重视,既是教育研究的一大理论收获,也对教育实践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但是,主体性教育研究背后的主客二元对立哲学基础,使主体性教育面临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局限,即用“学生是主体”的理论指导“学生是客体”的实践。笔者明确提出对象的二分法(对象包括主体与客体两部分)、主体性二分法(主体性包括客-主体性与主-主体性两部分),对主体性教育理论进行分析扬弃,确立主体间性教育在主体教育研究中的本体地位,认为主体间性教育就是主体间主体性和理解性平等共在的指导性学习。
关键词:
教育 主体性 主体间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斯文
互联网将人类的生存空间从现实的物质社会拓展到虚拟的网络空间,形成了"虚拟生存"这一新的生存方式。在高校校园,大学生的虚拟生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虚拟生存是其自身主体性不断发挥的结果,同时又反过来作用于大学生,消解大学生的主体性。高校应从大学生虚拟生存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教育管理工作,重塑大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
虚拟生存 大学生 主体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飞 王运来
在概念的核心意涵上,大学校长主体性是一个植根于变迁社会里随着大学发展而生成的概念,其内涵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问题。以教育家型大学校长的路径分析大学校长的主体性建设,围绕统一于教育家型大学校长成长的四条路径——根本路径、核心路径、基本路径和重要路径进行设计,"四条路径"不但是教育家型大学校长成长的主要路径,而且是当前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努力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
变迁社会 大学校长 主体性 教育家 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丽丽
文章对学生主体性小组教学法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这种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中实施的主要解决思路,构建了"一摸底、一组建、一建设、一考核、一反馈"的五个一闭环实施的措施设计,让教师在每一次实施教学前获得较为充分的学情分析,注重讨论小组建设,形成个人与小组、形成性与终结性混合立体的考核结构,构建评价反馈机制,让基于学生主体性的小组讨论教学法能够在高职院校中得到更加深入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职 学生 主体性 小组教学 闭环过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敏
现行高师教育学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性缺失表现在教育观念滞后,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情境封闭,学生学习消极被动等方面,要改变现状,实施高师主体性教育学课程要采取在观念上贯穿主体性思想,在教学情况上生活化,课程评价上以学生为本等措施。
关键词:
高师教育 主体性 教育学 课程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平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主体性教育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步得到推广,但传统的旧教育观念及其教育方法,在目前的学校中仍时有表现。有的教师不爱护学生,不尊重学生,甚至对学生进行体罚和语侮;有的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造成学生责任心的缺乏;或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宋术学
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和改变着人自身,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在开放多元的网络信息环境中,对其主体意识、全球视野、民主观念等都将会产生强烈的碰撞和冲击。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主体性概念的解析以及对国内八所高校大学生网络主体性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着重分析了大学生网络主体性迷失的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引起人们对大学生网络主体性教育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网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成明
人的发展主体性是个体在自主、自觉、创新等主体意识的带领下,促使自身实现精神完满与自由幸福的特性。个体在通过职业路径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人的发展主体性的被遮蔽致使"职业囚徒"现象的产生,而人本性、职业性和终身性的内在发展属性赋予了职业教育破解此种困境的可能。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价值的极大强调,使得职业教育的价值诉求也亟需在人本主义发展理念的回归、"软技能"与"硬技能"兼具的完满职业人的人才培养定位、设计覆盖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全过程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以及构建确保学生可持续发展进路获得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等方面更加强调,从而促使受教育者的发展主体性得以彰显、职业与生活理想能够实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洁安娜姆
作为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特征之一,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实践性特点。在迈向工业化的过程中,德国以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解决了其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双元制模式在企业界的积极参与下形成,有浓厚的企业文化根基。双元制模式的成长、成熟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博弈过程。而以企业为主体是这种教育模式的核心。
关键词:
双元制 企业 职业培训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昌瑞
一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一段精采的论述:“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的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依据哲学发展的历史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