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63)
- 2023(16545)
- 2022(14309)
- 2021(13068)
- 2020(11243)
- 2019(25265)
- 2018(25026)
- 2017(47386)
- 2016(25735)
- 2015(28590)
- 2014(28005)
- 2013(27041)
- 2012(24434)
- 2011(21887)
- 2010(21460)
- 2009(20175)
- 2008(19517)
- 2007(17246)
- 2006(14622)
- 2005(12614)
- 学科
- 济(99167)
- 经济(99058)
- 管理(78139)
- 业(72542)
- 企(60660)
- 企业(60660)
- 方法(51060)
- 数学(44760)
- 数学方法(44138)
- 财(27983)
- 农(27079)
- 中国(23322)
- 学(22802)
- 业经(22709)
- 贸(20173)
- 贸易(20166)
- 易(19649)
- 务(19298)
- 财务(19236)
- 财务管理(19192)
- 企业财务(18230)
- 农业(18153)
- 环境(18034)
- 制(17067)
- 地方(16849)
- 理论(16687)
- 技术(15910)
- 和(15728)
- 划(15096)
- 银(14495)
- 机构
- 学院(363596)
- 大学(363066)
- 管理(143705)
- 济(141214)
- 经济(138370)
- 理学(125872)
- 理学院(124538)
- 管理学(122075)
- 管理学院(121441)
- 研究(114071)
- 中国(84993)
- 科学(75198)
- 京(74408)
- 农(67317)
- 财(63194)
- 业大(60482)
- 所(57578)
- 中心(55257)
- 农业(53796)
- 研究所(53152)
- 江(52499)
- 财经(52172)
- 经(47443)
- 范(45473)
- 北京(45042)
- 师范(44831)
- 经济学(42900)
- 州(41980)
- 院(41087)
- 技术(39643)
- 基金
- 项目(257519)
- 科学(202387)
- 基金(188688)
- 研究(178934)
- 家(167592)
- 国家(166275)
- 科学基金(142895)
- 社会(113968)
- 社会科(108124)
- 社会科学(108092)
- 省(101437)
- 基金项目(100521)
- 自然(96738)
- 自然科(94637)
- 自然科学(94608)
- 自然科学基金(92944)
- 划(85925)
- 教育(83283)
- 资助(76999)
- 编号(71915)
- 重点(58032)
- 成果(56111)
- 部(55858)
- 创(54083)
- 发(53645)
- 科研(51122)
- 创新(50597)
- 计划(49521)
- 课题(47889)
- 大学(47740)
- 期刊
- 济(141362)
- 经济(141362)
- 研究(90290)
- 学报(65559)
- 中国(61851)
- 农(58858)
- 科学(56476)
- 财(50504)
- 管理(48823)
- 大学(47923)
- 学学(45546)
- 农业(40000)
- 教育(32734)
- 技术(31147)
- 融(26634)
- 金融(26634)
- 业经(25035)
- 财经(24824)
- 经济研究(23635)
- 业(21361)
- 经(21254)
- 图书(20353)
- 版(19363)
- 统计(18991)
- 问题(18635)
- 技术经济(17737)
- 策(17615)
- 科技(17543)
- 理论(16818)
- 商业(16734)
共检索到501246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仇婷 刘岩芳
自媒体时代,人们越来越多的从互联网中获取信息。文章从沟通分析的角度,探析网络环境下用户获取信息的过程,通过信息之间的传递以及各主体之间的沟通方式,并从信息源、沟通者、各网络平台沟通能力、用户反馈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网络用户信息获取行为的因素,探析网民与各个网络主体之间的关系,即网民与网民、网民与虚拟社区、网民与政府之间,在出现网络突发事件时,通过沟通过程模型让其尽快消解,以减轻事件的影响。
关键词:
用户信息行为 沟通分析 网络环境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欧阳剑
在对新网络环境下目标引导和偶得这两种用户信息获取方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对图书馆信息组织的影响。宏观层次上,大量异质、异构数字资源的出现,使得图书馆需要对其进行集成与重组,建立多元搜索引擎参与网络检索,拓宽用户的信息获取渠道;微观层次上,用户主动参与信息资源创建与组织、甚至是分类,使得图书馆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对信息资源进行建设、分类、存储、发布,多角度、深层次地揭示信息,方便用户获取。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杜智涛
网络知识社区的"知识化"过程是知识生产与利用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协同转化,碎片化知识向结构化知识升级。网络知识社区中的用户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他们在网络社区中的行为包括知识贡献、知识获取两个方面。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这两类用户的知识贡献行为和知识获取行为进行了对照分析。研究发现,在知识贡献行为上,主动型用户主要基于个人因素,表现出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诉求的内生性,而被动型用户表现出一种对外部环境反应的外生性特质;在知识获取行为上,主动型用户的动力不仅仅来源于知识的质量、效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宁 唐娜
文章综合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信息获取全过程三阶段影响因素,研究了用户信息行为对网络学术信息有效获取和合理利用的影响与作用,提出了用户可信度感知判据指标。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网络学术信息获取取决于用户的可信度感知,可信度感知的认识程度支配用户的信息行为,用户的信息行为决定网络学术信息有效获取和合理利用的最终结果。
[期刊] 数字图书馆论坛
[作者]
阳玉堃 黄椰曼
社交网络扩大用户获取信息来源,而信息偶遇作为用户信息获取的一种特殊形式,探究其在社交网络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信息偶遇领域进行文献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影响社交网络用户信息偶遇状况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信息因素,构建社交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偶遇的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10个研究假设,使用PLS分析样本数据并验证模型假设。结果表明,情绪状态等6个变量对信息偶遇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需求和环境状况感知对信息偶遇有显著负向影响,信息的多样性、质量对信息偶遇没有显著影响,并基于此提出图书馆在社交网络提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黄瑞华 朱莉欣 汪方军
在我国进行的政府信息化过程中 ,政府信息公开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在这一发展形势中 ,信息获取权必将成为我国法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权利。本文对我国信息获取权的概念、意义、设定基础、内容和限制等作了探讨 ,并着重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下 ,信息获取权应有的一些新内容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张大勇 孙晓晨
【目的/意义】研究社交网络用户信息贡献行为,有利于揭示用户线上行为活动规律,并促进社交媒体健康有序发展。【方法/过程】分析社交网络信息贡献行为的概念、类型和特征;采用网上问卷调查和用户线上行为数据采集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用户属性、网络信任与用户信息贡献行为的相关性。【结果/结论】性别、年龄、性格、信息质量、风险安全、声誉地位和感知相似性对用户自我揭露行为和发布、评论与转发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社交网络 信息贡献 网络信任 用户属性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希明 陈琦
针对当今网络信息资源庞杂、无序和网民信息匮乏的实际 ,对网络环境下影响信息获取的主要因素 ,搜索引擎功能局限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 影响因素 对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晰巍 孟盈 张响 王铎
[目的/意义]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逐渐丰富,文章从信息素养以及虚拟现实设备的视角出发,研究用户在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媒介的情况下用户信息获取效果的影响因素,对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创新和普及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素养和虚拟现实系统质量视角,构建了虚拟现实用户信息获取效果影响因素模型,运用实验和问卷调查法获取了132份样本,并使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对模型及相关假设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用户的信息素养、虚拟现实技术经验以及用户对虚拟现实系统的感知生动性均对虚拟现实用户的信息获取效果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谢丽娜
[目的/意义]政务社交媒体已成为各国电子政务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推广政务社交媒体的应用,需要了解影响用户使用的因素。[方法/过程]梳理和总结当前国内外新媒体环境下电子政务用户接受/采纳模型的相关研究,从概念界定、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述评。[结果/结论]将政务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荻取影响因素划分为5个层面,即技术层面、组织层面、环境层面、任务层面和个人层面,以期为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盛小平 完颜邓邓
在介绍网络交换理论的基础上,论述开放获取(OA)社会网络存在的资源交换关系、权力交换关系、身份交换关系、位置交换关系、成本或收益交换关系、情感交换关系,运用这些交换关系和网络交换理论,进一步解析在OA出版、OA文献引用、OA资源整合、OA资源共享中,OA行动者、OA资源各自之间与相互之间的连接行为是如何发生的。
关键词:
开放获取 交换关系 网络交换理论 权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淑平 孟令杰 程业炳
[目的]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信息获取行为受多种因素交互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数学和DEMATEL耦合的量化分析方法。[方法]首先,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从个体因素、信息源因素、环境因素3个方面构建新生代农民工信息获取行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三角模糊数表征因素间的关联程度,再通过实证调研,利用DEMATEL方法进行结果分析。[结果](1)个体因素类的F1、F3、F4、F6、F7,环境因素类的F14、F15为原因组因素;个体因素类的F2、F5,信息源因素类的F8、F9、F10,环境因素类的F11、F12、F13为结果组因素;(2)以中心度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新生代农民工信息获取行为关键影响因素分别是原因组的F1、F14、F6、F15和结果组的F10、F8、F12。[结论]原因组关键影响因素易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从长期来看,应优先考虑对其进行提升或投资,结果组关键影响因素易于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且对新生代农民工信息获取行为的作用最为直接,因此可以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志海 杨浩 唐凯
基于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以及湖北等6个粮食主产省的787户农户调研数据,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了信息获取渠道与信息获取能力对农户土壤保护外包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信息获取对农户的土壤保护外包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信息获取渠道数量越多,农户土壤保护外包程度越高;信息获取能力对农户土壤保护外包行为的直接影响虽然并不显著,但能够强化信息获取渠道对农户土壤保护外包行为的积极影响。第二,尽管正式渠道与非正式渠道均能显著提高农户土壤保护外包程度,但仅正式渠道对农户土壤保护外包行为的作用受到信息获取能力显著的调节影响,非正式渠道对农户土壤保护外包行为的作用并未因信息获取能力水平的高低而产生明显变化。第三,信息获取对农户土壤保护外包行为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对于决策者年龄较小的农户而言,正式渠道对其土壤保护外包行为的影响更大,而对于决策者年龄较大的农户来说,非正式渠道的影响更大,但正式渠道对不同年龄组农户的信息获取能力均有较高要求。基于此,提出以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推动农户参与土壤保护应成为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此过程中需重视公共组织以及社会网络等不同类别信息传递渠道的建设,并加强农户信息获取能力培养,从而为农户参与土壤保护提供保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志海 杨浩 唐凯
基于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以及湖北等6个粮食主产省的787户农户调研数据,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了信息获取渠道与信息获取能力对农户土壤保护外包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信息获取对农户的土壤保护外包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信息获取渠道数量越多,农户土壤保护外包程度越高;信息获取能力对农户土壤保护外包行为的直接影响虽然并不显著,但能够强化信息获取渠道对农户土壤保护外包行为的积极影响。第二,尽管正式渠道与非正式渠道均能显著提高农户土壤保护外包程度,但仅正式渠道对农户土壤保护外包行为的作用受到信息获取能力显著的调节影响,非正式渠道对农户土壤保护外包行为的作用并未因信息获取能力水平的高低而产生明显变化。第三,信息获取对农户土壤保护外包行为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对于决策者年龄较小的农户而言,正式渠道对其土壤保护外包行为的影响更大,而对于决策者年龄较大的农户来说,非正式渠道的影响更大,但正式渠道对不同年龄组农户的信息获取能力均有较高要求。基于此,提出以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推动农户参与土壤保护应成为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此过程中需重视公共组织以及社会网络等不同类别信息传递渠道的建设,并加强农户信息获取能力培养,从而为农户参与土壤保护提供保障。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朱红灿 廖小巧
对用户和非用户政府信息网络渠道获取态度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两者的使用意愿特点,以期改善政府信息服务质量。立足促成因素、约束因素维度,构建了用户和非用户政府信息网络渠道获取态度模型。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技术-结构方程建模(Partial Least Square-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PLS-SEM)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行为控制对非用户和用户的政府信息网络渠道获取态度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感知易用性在促进公众初始采纳阶段的影响较显著,在持续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