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74)
2023(15781)
2022(13765)
2021(13175)
2020(10995)
2019(24792)
2018(24893)
2017(47118)
2016(26232)
2015(29626)
2014(29556)
2013(28144)
2012(25833)
2011(23332)
2010(23500)
2009(21525)
2008(20534)
2007(18183)
2006(16090)
2005(14090)
作者
(73960)
(61185)
(60935)
(58083)
(38988)
(29284)
(27855)
(24062)
(23310)
(21989)
(20882)
(20437)
(19460)
(19354)
(18905)
(18797)
(18473)
(18264)
(17714)
(17436)
(15274)
(15271)
(14822)
(13997)
(13782)
(13775)
(13637)
(13526)
(12296)
(12142)
学科
(90688)
经济(90575)
管理(75015)
(66279)
(55560)
企业(55560)
方法(39432)
数学(33522)
数学方法(32999)
(26730)
中国(26631)
(25154)
(23441)
业经(21182)
地方(19317)
(19088)
理论(18865)
环境(18221)
(17573)
贸易(17566)
农业(17216)
(17056)
教育(17038)
(16189)
(15636)
财务(15554)
财务管理(15528)
(15170)
银行(15124)
(15022)
机构
大学(358442)
学院(356358)
管理(137664)
(132450)
经济(129130)
研究(120831)
理学(118602)
理学院(117212)
管理学(114879)
管理学院(114249)
中国(88572)
科学(77086)
(76936)
(63248)
(60747)
(58234)
研究所(55478)
中心(54935)
(54139)
业大(53529)
(51604)
师范(51116)
财经(49865)
北京(48813)
农业(45610)
(45257)
(44805)
(43521)
师范大学(40945)
技术(40674)
基金
项目(244522)
科学(191638)
研究(181771)
基金(174046)
(151511)
国家(150202)
科学基金(128436)
社会(110606)
社会科(104442)
社会科学(104416)
(96981)
基金项目(92125)
教育(85628)
自然(84395)
自然科(82344)
自然科学(82324)
(82312)
自然科学基金(80785)
编号(76579)
资助(71464)
成果(63819)
重点(55254)
课题(54018)
(53327)
(51950)
(50756)
项目编号(47178)
创新(47087)
科研(46814)
大学(46657)
期刊
(148034)
经济(148034)
研究(107652)
中国(72872)
学报(57952)
教育(55322)
(52821)
科学(52090)
管理(49874)
(47158)
大学(44264)
学学(40294)
农业(36689)
技术(30947)
(29766)
金融(29766)
业经(25894)
经济研究(23310)
财经(23096)
图书(21816)
(19651)
问题(18543)
(18329)
科技(17775)
(16787)
理论(16661)
资源(15778)
现代(15591)
技术经济(15451)
实践(15417)
共检索到529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伟  陈迎春  王军云  
随着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网络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深。而作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网络使用和服务的主要对象,对其进行研究对于高校教育和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特征的基础上,找出其在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下一步高校管理中对这一群体所应采取的可行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孟雪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指在大学生群体中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具有共同宗旨或共同爱好的,能够不断适应新环境、不断重组的群体组织。这类组织不要求有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也不要求有固定的规章制度和人员编制。①核心人物是指组织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成员,既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涛  崔德明  
当前,名目繁多、形式多样的各种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全国各类高校中逐渐兴起并蓬勃发展。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定义、类型、特点、形成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分类管理的基本原则及主要策略,对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研究,旨在达到有效教育及管理的目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牟德刚  潘从义  
学生非正式群体对学校教育管理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本文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祖权  
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功能及其价值开发□祖权自1932年著名的霍桑实验结束以来,行为科学界根据群体的构成原则和构成方式,将群体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所谓正式群体是指为了达到与组织任务有明确关系的特定目标,以及执行组织的特定工作而产生的,其组织形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范宏  
当前信息技术与网络科技迅速普及,网络非正式学习日益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已成为促进其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阐述网络非正式学习的内涵及意义,并运用调查问卷法对大学生网络非正式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林岳新  
本文通过对潮汕地区在校未成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对在校未成年学生非正式群体背景资料及特征的分析,阐明和论述在校未成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原因,并提出教育和管理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霍虹  
文章以大学生网络群体事件心理特征的负面催化作用为切入点,客观分析其参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心理特征,提出从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法制意识,营造法治化校园环境;加强高校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对网络舆情的影响能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对参与网络事件学生的心理疏导几方面采取措施,以期有效疏导、应对和化解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武常宏  
目前非正式体育群体在大众体育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对巩固现有体育人口、广泛地吸引准体育人口参与身体锻炼、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协调人际关系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对非正式体育群体的研究工作能够为非正式体育群体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促使非正式体育群体的发展走上健康的良性发展轨道。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屠家惠  
企业职工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工作,我们主要是依靠企业党、政、工、团各级正式群体组织的领导和影响来进行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出现了深刻变化,企业中除正式群体外,其他非正式群体,尤其是青年非正式群体的数量和类型在不断增多。影响力、号召力和作用力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如何正确认识青年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切实加强青年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管理,已成为我们适应形势变化需要,更好地拓展企业管理工作途径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企业青年非正式群体形成的背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华  毛志慧  
网络行为对大学生行为习惯、心理状况、价值观有重要影响,大学生网络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行为问卷调查,从网络习惯、网络学习、网络生活、网络娱乐、网络游戏、网络认识、学校信息化等方面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研究大学生网络行为动态发展轨迹,探究其网络行为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和实践教育引导策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观念,巩固其科学用网的能力和素质,规避网络对其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新勤  
文章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伦理失范的现象,分析了信息伦理失范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的相应对策。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宣裕方  汪士华  
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非正式小群体大量存在的因素,提出学生工作应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规范非正式小群体。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先琳  徐才千  
特定的大学生群体在特定的情境下容易形成网络依赖。本文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大学生网络依赖易感群体及其特征,论述了团体辅导在防治大学生网络依赖中的优势和作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钰  李飞  张勇  
大学生网络社区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发表意见和矛盾调解的重要虚拟场所,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大学生网络社区具有瓦舍式组建形式、行政式管理模式和乡村式舆论环境的特征。当前大学生网络社区存在缺乏集体意识引导,言论易流于低俗化;限于简单消息发布,少有精深思想启迪;管理缺失现象严重,缺乏社区内部自治等问题。对此,要凝聚团队精神以提升网络社区的集体意识,突出信息把关以提高网络社区的信息环境,发挥熟人舆论增强网络社区的自治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