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48)
2023(8088)
2022(6813)
2021(6240)
2020(5229)
2019(11546)
2018(11153)
2017(19767)
2016(11719)
2015(13298)
2014(12969)
2013(11972)
2012(10788)
2011(9884)
2010(9940)
2009(8895)
2008(8643)
2007(7724)
2006(6910)
2005(6173)
作者
(34585)
(28714)
(28701)
(27185)
(18038)
(14014)
(13045)
(11280)
(10946)
(10297)
(9724)
(9676)
(9304)
(9272)
(8899)
(8797)
(8761)
(8640)
(8363)
(8318)
(7417)
(7181)
(6888)
(6722)
(6591)
(6561)
(6323)
(6301)
(5839)
(5809)
学科
(36574)
经济(36520)
管理(30422)
(27782)
(22145)
企业(22145)
方法(16684)
数学(14700)
数学方法(14477)
中国(12286)
(11441)
教育(10474)
(9680)
理论(9658)
业经(9560)
(9199)
(9158)
贸易(9154)
教学(8967)
(8938)
农业(7818)
(7808)
技术(7315)
地方(6659)
(6405)
银行(6360)
环境(6043)
(6022)
(5828)
财务(5815)
机构
大学(162417)
学院(156772)
(56484)
管理(56383)
经济(55171)
研究(53234)
理学(49237)
理学院(48607)
管理学(47448)
管理学院(47177)
中国(36727)
科学(35261)
(34228)
(34171)
业大(28971)
农业(27305)
(26842)
(25406)
(25223)
中心(24931)
研究所(24871)
(24104)
师范(23741)
北京(21199)
财经(20500)
(19799)
技术(19547)
(19069)
师范大学(19011)
(18718)
基金
项目(110534)
科学(86349)
基金(78566)
研究(77477)
(70814)
国家(70157)
科学基金(59486)
社会(48453)
社会科(45860)
社会科学(45847)
(45188)
基金项目(41791)
自然(40093)
教育(39937)
自然科(39288)
自然科学(39273)
(38697)
自然科学基金(38613)
资助(31239)
编号(31144)
成果(25787)
重点(25607)
(24185)
(23902)
课题(23237)
大学(22803)
(22620)
创新(22300)
科研(21685)
计划(21534)
期刊
(57262)
经济(57262)
研究(46708)
中国(37949)
教育(35257)
学报(33653)
(29928)
科学(26347)
大学(25767)
学学(22709)
农业(20074)
管理(19197)
(18798)
技术(13231)
(12354)
金融(12354)
图书(11002)
(10768)
业经(10137)
财经(10051)
经济研究(9657)
(9359)
业大(9338)
(8688)
科技(8564)
职业(8329)
农业大学(8088)
书馆(8081)
图书馆(8081)
问题(7663)
共检索到234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晓芳  刘丽云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该语言形式具有新颖、简洁、个性化的特点,对社会语言环境造成了强烈影响。随着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传播以及大学生群体与网络媒体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与语言相关的语文学科也在影响范围之内。大学生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必然会受到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为了探讨信息时代下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本文通过辨证方法分析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制定相关措施对网络流行语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行削弱,从而促使大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倪建均  
网络新媒体是一个虚拟社会系统,各种形式的网络流行语构成了网络语言生态系统,其形成、发展、流行、淘汰或传承,也有其自身成长发展规律。从生态学视角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竞争性、开放性、多样性和演进性等自然生态系统属性特点。分析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维的异化作用,并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敬  
校园语言与网络平台结合后成为高校语言中特别活跃的部分,校园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流行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挑战并同时创造了机遇。本文立足校园网络流行语的特点,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校园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并以此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应对策略。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李爽  何歆怡  
近几年,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工作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的科学调查与有效评估是开展相关素养培训服务的前提。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提出包括认知与观念、行为与技能的网络素养构成框架,并基于此编制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问卷,抽样调查我国某高校1073名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采用描述性分析、差异检验、聚类分析方法考察大学生网络素养整体水平、不同学生群体的网络素养差异、大学生网络素养特征人群分类。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素养在行为与技能维度得分低于认知与观念维度;网龄、家庭居住地、家庭资本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普遍存在网络媒介认知不足和网络接触习惯不良问题。本研究基于研究结果对正确认知网络世界、不良上网习惯隐患、提升网络信息素养与联通能力、家庭资本在网络素养中的折射四个问题展开讨论,期望文章结论能够为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与培训提供支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鹏  关立新  
网络流行语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语言,已经到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将网络流行语与写作教学结合,先对网络流行语溯源和分类,进而分析其对写作教学的利弊,最终对二者的结合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世杰  曹海洋  
校园流行语是大学生意识形态的"符号"。充分利用新媒体做好"微传播",以合乎时代特点的表达引导青年话语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流行语具有语言学和社会学双重意蕴,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是在某一时期、某一区域使用频次高、范围广的口头语或惯常语汇;作为一种符号表征,它又是见证社会变迁轨迹、刻画时代精神、记录生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贾仕林  
网络素养作为"95后"大学生的素养之一,应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从网络素养的内涵界定、基本特征、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从加强教学引导、提升队伍素质、加大环境引塑、注重实践指导、推进心理教育、加强道德引导方面提出网络素养的教育路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晓伟  娜日  李丹  
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能力是科研实践、知识创新能力的基础。通过对信息素养国内外标准研究,设计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能力量表,该量表由31个题项,4个维度组成。经过对信息管理专业60名学生进行前导性测试,删除不一致的题项,结果显示该量表的Cronbanch系数达到0.815,具有很好的信度,表明该量表对网络信息素养能力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新宇  
网络是当代大学生重要的思想交流场所,大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反馈和抒发个人意见和见解。同时,作为反映当代大学生思想活动动态的传话筒、风向标和晴雨表,大学生网络舆情问题应得到高度重视。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必须首先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素养教育结合,进一步加大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力度,深入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和言论,强化大学生价值判断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认知力和辨别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欧阳九根  刘文献  梁一灵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正在影响着每一个人,大学生接触互联网的比例大大超过了社会中的任何一个群体。网络虽然带来了便利,但也存在着威胁,网络素养教育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构成,指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方法,即把握好网络素养的涵义、优化网络道德环境,加强高校数字图书馆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将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和课堂教育工作相结合,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钢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进入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造成了显著影响。本文主要从大数据视角入手,阐释信息碎片化的概念,通过分析信息碎片化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深究信息碎片化与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效果的相关性,并运用现有教育资源探索新型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策略,力求通过多元化教育路径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质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武州  
网络道德素养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时代相适应,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重要群体,其网络道德素养的研究迫在眉睫。文章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现状,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建议与措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静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现象应引起教育界足够的重视。因其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更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学生人文素养包括正确的人生观、健全的人格等诸方面。高校应通过增设人文课程,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塑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等手段,从各方面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创造条件。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梁乃秀  
如何使大学生在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时能够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是当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应当切实把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纳入整个大学生素质教育之中,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改革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大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楠  高晓梅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流行语逐渐走进社会语言学,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网络流行语也逐渐从网络走进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用语的一部分,有些甚至成为流行。因此,对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存在必要性:可以让我们更合理准确地使用这种新型用语;也可以通过正面引导来规范网络用语、净化网络环境,甚至通过网络流行语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国家政策等。文章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语言变异、语言接触理论,分析网络流行语的成因、特点以及未来发展三方面的相关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