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80)
- 2023(15999)
- 2022(13489)
- 2021(12742)
- 2020(10370)
- 2019(23333)
- 2018(23120)
- 2017(43475)
- 2016(23558)
- 2015(25684)
- 2014(24635)
- 2013(24013)
- 2012(21697)
- 2011(19704)
- 2010(19633)
- 2009(17891)
- 2008(17106)
- 2007(15474)
- 2006(13291)
- 2005(11675)
- 学科
- 济(88397)
- 经济(88300)
- 管理(68151)
- 业(64182)
- 企(52796)
- 企业(52796)
- 方法(37781)
- 数学(32772)
- 数学方法(32101)
- 农(26087)
- 中国(23315)
- 学(22290)
- 地方(21142)
- 财(20623)
- 业经(20601)
- 技术(19564)
- 农业(18123)
- 环境(17240)
- 制(16920)
- 理论(16090)
- 贸(14569)
- 贸易(14559)
- 和(14283)
- 划(14204)
- 易(14073)
- 银(13496)
- 银行(13458)
- 融(13284)
- 金融(13281)
- 技术管理(12963)
- 机构
- 学院(315947)
- 大学(314078)
- 管理(120783)
- 济(119946)
- 经济(117153)
- 研究(108083)
- 理学(104190)
- 理学院(102970)
- 管理学(100703)
- 管理学院(100131)
- 中国(80391)
- 科学(71021)
- 京(67288)
- 农(56267)
- 所(54591)
- 财(54097)
- 业大(50870)
- 中心(50243)
- 研究所(50010)
- 江(48388)
- 农业(43874)
- 财经(42827)
- 范(42555)
- 北京(42052)
- 师范(42014)
- 院(41000)
- 州(39130)
- 经(38940)
- 技术(36711)
- 经济学(35621)
- 基金
- 项目(222906)
- 科学(175778)
- 基金(160477)
- 研究(158997)
- 家(143260)
- 国家(142119)
- 科学基金(121353)
- 社会(99532)
- 社会科(94215)
- 社会科学(94191)
- 省(90419)
- 基金项目(84423)
- 自然(80957)
- 自然科(79114)
- 自然科学(79090)
- 自然科学基金(77689)
- 划(76099)
- 教育(73641)
- 资助(65012)
- 编号(63416)
- 重点(51347)
- 创(50446)
- 成果(50169)
- 发(48732)
- 部(46949)
- 创新(46489)
- 课题(45373)
- 科研(43202)
- 计划(42571)
- 国家社会(41065)
- 期刊
- 济(133595)
- 经济(133595)
- 研究(86295)
- 中国(66737)
- 学报(55365)
- 科学(51183)
- 农(50673)
- 管理(45952)
- 财(41990)
- 大学(41513)
- 教育(39557)
- 学学(39212)
- 农业(34645)
- 技术(29310)
- 融(26311)
- 金融(26311)
- 业经(24392)
- 经济研究(21177)
- 财经(20094)
- 业(19372)
- 科技(18106)
- 经(17430)
- 问题(16813)
- 版(16559)
- 图书(15942)
- 技术经济(15628)
- 林业(14907)
- 统计(14873)
- 业大(14813)
- 策(14752)
共检索到466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译 杨帆 曾维忠
研究目的是对森林碳汇扶贫的模式创新进行总结、凝练,以期为进一步的实践工作提供借鉴。采用文献回顾、案例分析等方法展开研究。森林碳汇项目兼具应对气候变化和扶贫双重功能。为发掘森林碳汇减贫潜力,"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以拓展社区功能为基础,以推动贫困农户有效参与和受益为核心,以推动森林碳汇项目开发利益相关者由参与主体向扶贫主体转变为重点,探索了"农户主体型"和"集体经济主导型"两种精准扶贫带动模式,不断推进生态贫困区森林碳汇扶贫集成与示范,提升了项目扶贫开发的平台作用和聚合效应。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注重社区参与,不断发挥社区农户的主体作用;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升项目开发的扶贫效应。完善了扶贫资源整合、贫困人口参与和监测评估考核"三位一体"的益贫机制,有效推动了以"真扶贫、扶真贫"为导向的应对气候变化与减贫双赢目标实现。"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为深化森林碳汇扶贫实践提供了可复制、可迁移、可落地的创新模式和经验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维忠 刘胜 杨帆 傅新红
随着碳汇造林再造林项目的广泛开展,有关森林碳汇与反贫困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森林碳汇研究普遍关注的议题。本文在回顾森林碳汇扶贫提出背景及其演进历程的基础上,对扶贫视域下的森林碳汇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认为贫困人口受益和发展机会创造、森林碳增汇与扶贫的权衡关系是发掘森林碳汇减贫潜力、深入开展森林碳汇扶贫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
关键词:
碳汇 反贫困 生态补偿 综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维忠 刘胜 杨帆 傅新红
随着碳汇造林再造林项目的广泛开展,有关森林碳汇与反贫困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森林碳汇研究普遍关注的议题。本文在回顾森林碳汇扶贫提出背景及其演进历程的基础上,对扶贫视域下的森林碳汇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认为贫困人口受益和发展机会创造、森林碳增汇与扶贫的权衡关系是发掘森林碳汇减贫潜力、深入开展森林碳汇扶贫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
关键词:
碳汇 反贫困 生态补偿 综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驰 杨帆 曾维忠 周连景
在对四川"川西北"、"川西南"森林碳汇项目建设进行跟踪观察的基础上,提炼出"企业+科研机构+地方政府+农户"的项目建设组织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运行原理、各模块的作用与联结机制以及该模式存在的缺陷,提出未来森林碳汇项目建设可能优化的组织模式为"企业+科研机构+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并确立农户的主体地位。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科技入股提高科研机构的参与主动性、政府进一步优化森林碳汇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等方面设计了优化路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群 范俊荣
分析森林碳汇机制下林业行为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及我国森林碳汇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在生态价值理念指导下完善《森林法》中相关制度,建立森林碳汇项目的生物多样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及REDD+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补偿的融资机制等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华 唐敏 王石 王奕人
在国际碳交易体系日渐壮大的带动之下,中国政府也加快了建立碳交易市场的步伐。作为碳交易项目的一种,碳汇交易市场不仅可以改善林业融资环境,更能够将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在分析国内外碳汇交易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森林碳汇交易市场模式,并指出碳汇交易市场的构建应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准入标准化原则与交易信息透明原则,并不断完善市场要素。同时,在供求机制、价格机制、风险机制及融资机制的共同调节下,建立多项市场保障制度,使碳汇交易市场从制度、经济、生态及文化四方面充分得到保障,从而使整个碳汇市场高效、稳定地运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曾维忠 张建羽 杨帆
贫困人口受益和发展机会创造是森林碳汇扶贫的宗旨,也是发掘森林碳汇减贫潜力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森林碳汇扶贫的概念及内涵解析入手,在分析了森林碳汇扶贫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机制设计理论,探讨了中国森林碳汇扶贫机制的理论路径,以期为深化森林碳汇扶贫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减贫 生态补偿 机制设计理论 气候变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伟华 张宏玉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关注的焦点,《京都议定书》为各国制定了减排标准。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手段主要包括减少排放源和增加吸收汇。森林具有强大的碳汇功能,因此许多国家借助CDM项目中的林业碳汇项目来完成减排承诺,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田国双 邹玉友
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以及碳汇造林再造林项目的开展,如何有效推进森林碳汇供需对接已成为森林碳汇研究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从供需视角出发系统地梳理森林碳汇研究前沿观点与成果。研究表明:森林碳汇发挥经济、社会与生态三重效益,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地区扶贫作用凸显;"京都规则"下森林碳汇需求动力不足,以制度创新助推碳排放企业森林碳汇需求急需探讨;我国森林碳汇供给潜力巨大,森林碳汇供给主体纵向一体化和科学的碳汇计量方法是森林碳汇供给基础条件;森林碳汇市场构建与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问题值得思考。
关键词:
森林碳汇需求 森林碳汇供给 综述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龚荣发 程荣竺 曾梦双 曾维忠
伴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森林碳汇项目时间的深入,项目实施区域农户在森林碳汇项目实施、持续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日益突出。农户对实施森林碳汇项目开发的价值评判决定其行为态度,在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减贫双赢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文章借鉴感知价值理论构建了农户森林碳汇扶贫效应感知价值理论模型,基于典型民族地区抽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对森林碳汇项目开发扶贫效应感知价值与其支持项目后期运营意愿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大规模造林再造林项目开发取得较为明显的扶贫效应,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2)农户对森林碳汇扶贫开发利大于弊的赞成率为72. 56%,农户愿意支持森林碳汇项目后期运营的赞成率为69. 82%,利大于弊的感知价值对农户支持项目后期运营的意愿具有显著正向作用。(3)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直接影响森林碳汇扶贫效应感知价值。其中,感知利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感知经济利益>感知社会利益>感知生态利益,农户对触及自身切身利益的森林碳汇扶贫开发经济利益感知最高,尤其是对森林碳汇项目开发对外来投资引入的最为敏感。感知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感知情境风险>感知心理风险>感知经济风险,鉴于长期、大面积的林业生态建设衍生负面影响日趋扩大和农户对近期、客观风险感知的敏感性使得农户对情景风险的感知最为强烈。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庄奇桦 刘梅娟 蒋琦 周畅 童凌云
基于已有的文献资料和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发布的森林碳汇CCER项目数据,分析了影响会计计量的森林碳汇资产的特殊性;同时,结合现行生物资产会计准则与碳排放权会计规范,从会计计量对象、计量属性和计量程序以及相应实务应用等方面,对森林碳汇资产的计量模式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碳汇资源生产在幼林郁闭前后具有“两阶段”特征,因此森林碳汇资产的会计计量对象必须相应地“二分”为森林碳汇能力资产和森林碳汇产品;森林碳汇能力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宜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森林碳汇产品则适合采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相结合的双重计量属性;森林碳汇能力资产应分别在幼林郁闭前和郁闭后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森林碳汇产品则应区分碳减排信用额度签发前和签发后分别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即在自愿减排碳信用额度签发前的初始计量采取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后续计量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自愿减排碳信用额度签发后的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均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绍志 吴水荣 黄勤 张旭峰 刘国良
文章利用加拿大森林模拟和优化模型FSOS,以中国吉林省白河林业局为案例,探讨不同的森林经营管理方案对白河林业局森林碳储存、木材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年生产相同的木材,多目标经营方案比单一目标经营方案的长期经济效益每年高出约1亿元人民币,CO2储存量增加400万t,而每年采伐干扰面积从1800 hm2减少为1000 hm2。森林的采伐经营可能在短期内是碳源,但是从长期角度看,适当采伐经营可以增加森林和林产品中的总碳储量。
关键词:
森林管理 碳汇 碳储存 FSOS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顾卿先 潘志舟 贺琦 支华 刘德波
以主要碳汇森林类型楠竹林资源为研究对象,采取踏查和样地调查的方法,对黔东南州楠竹林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危害程度、物种多样性和防治区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虫害种类分属8目30科39种;病害12种,分属8目。虫害严重危害程度有2种,分别是刚竹毒蛾和竹蚜虫,中等危害10种,轻微危害27种;中等危害中黄脊竹蝗的潜在威胁最大,其次是竹缕舟蛾和大竹象。全州16个县虫害种类7~36种之间,病害种类3~12种;病虫害物种丰富度(S)州东南部地区高于西北部地区;病虫害优势集中指数(C)总体趋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病虫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州西北部小于东南部,全州病虫害多样性总体稳定水平低,抵御外界干扰能力差,对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敏感;全州病虫害物种分布相对均匀。Fisher判别函数模型对防治区划聚类结果的原始分类和交叉分类验证正确率为100%。基于病虫害多样性指标的系统聚类防治区划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提高黔东南州的楠竹林健康水平,精准提升森林固碳能力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莹 黄颖利
基于2005—2014年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碳汇造林项目的项目地潮河林场、奋斗林场、二十八站林场和育英林场的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森林碳汇项目促进减贫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碳汇项目通过促进社会就业情况和经济情况有助于减缓贫困,并且社会就业情况在减贫影响上比经济状况贡献度高;而森林碳汇项目造林阶段的造林面积对减缓贫困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关系。通过结果分析表明只有基于内生发展动力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的森林碳汇项目开发设计,由"输血型"模式变为"造血型"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和缓解贫困两个目标。
关键词:
森林碳汇项目 碳汇扶贫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文强 支玲
论证了森林碳汇的经济学特性,针对国际碳汇贸易蓬勃发展这一现状,从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角度,对涉及国际碳汇贸易林业项目碳汇价值量的确定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涉及国际碳汇贸易林业项目的森林碳汇给项目所在国带来了2方面效益,即由碳汇贸易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森林提供碳汇服务带来的生态效益,进而导出了碳汇价值量的估算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精英俘获与大众俘获存在吗——来自森林碳汇扶贫的经验证据
东北过伐林区林业局级森林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边际机会成本的森林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研究——以森林生物多样性为例
扶贫攻坚视域下林业生态扶贫长效机制建设研究——评《林业生态扶贫政策、模式及绩效评价研究》
森林碳汇项目态势分析——以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为例
公众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旅游的认知现状及成因探析——以黑龙江省为例
基于“三大功能”的多功能林业评价体系构建——以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项目为例
中国农村贫困社区“六轮驱动”扶贫模式研究——以XMN中国扶贫发展项目为例
森林碳汇与川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