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21)
- 2023(5157)
- 2022(4317)
- 2021(4103)
- 2020(3312)
- 2019(7449)
- 2018(7316)
- 2017(13083)
- 2016(6582)
- 2015(7049)
- 2014(6274)
- 2013(6021)
- 2012(5461)
- 2011(5034)
- 2010(5072)
- 2009(4567)
- 2008(4482)
- 2007(4200)
- 2006(3745)
- 2005(3381)
- 学科
- 济(26350)
- 经济(26335)
- 管理(23807)
- 业(23653)
- 企(21974)
- 企业(21974)
- 技术(11323)
- 方法(10371)
- 技术管理(9219)
- 数学(8381)
- 数学方法(8295)
- 中国(8285)
- 业经(7453)
- 财(7001)
- 制(6622)
- 产业(6547)
- 学(6066)
- 农(5732)
- 理论(5435)
- 结构(5280)
- 地方(5258)
- 银(5219)
- 银行(5208)
- 贸(5155)
- 贸易(5150)
- 和(5029)
- 行(5025)
- 易(5017)
- 融(4796)
- 金融(4794)
- 机构
- 大学(92793)
- 学院(91239)
- 济(39048)
- 经济(38374)
- 管理(37495)
- 理学(32547)
- 理学院(32201)
- 管理学(31709)
- 管理学院(31507)
- 研究(29413)
- 中国(22296)
- 京(18824)
- 财(17659)
- 科学(17072)
- 财经(14059)
- 江(13631)
- 中心(13470)
- 所(13416)
- 经(12829)
- 经济学(12584)
- 范(12352)
- 研究所(12255)
- 师范(12238)
- 北京(11718)
- 经济学院(11296)
- 业大(11208)
- 州(11049)
- 院(10895)
- 农(10636)
- 财经大学(10568)
- 基金
- 项目(62520)
- 科学(51331)
- 研究(47092)
- 基金(46670)
- 家(40420)
- 国家(40116)
- 科学基金(35718)
- 社会(32168)
- 社会科(30625)
- 社会科学(30617)
- 基金项目(24551)
- 省(24496)
- 自然(21852)
- 自然科(21460)
- 自然科学(21455)
- 教育(21150)
- 自然科学基金(21130)
- 划(20156)
- 编号(18085)
- 资助(17533)
- 创(16552)
- 创新(15674)
- 成果(14904)
- 重点(14082)
- 国家社会(14051)
- 发(13679)
- 部(13555)
- 课题(12249)
- 教育部(12178)
- 项目编号(12114)
共检索到136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马学立
着眼网络文献的大量涌现,结合网络时代科技及人文社会科学文献的特点,对新的文献等级结构的内涵与外延重新进行诠释。
关键词:
网络文献 结构等级 文献学 划分 诠释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进 王振国
文章首先解析文献学科中"类"的文化思维,其次厘清"类"在中欧文献中的理念源流,再次从"类"的原理、"类"的特质、"类"的发展来阐释中欧经典文献的殊异与融通,以此来建构经典文献"类"的国际化学科准则。通过"类"的诠释与比较,冀望能够为国际文献分类体系提供科学的参照,进而对文献学界的国际交流有所助益。由古籍而文献,由比类而诠释,由学科而国际,应是一条科学研究经典文献的妥适路径。
关键词:
经典文献 类的思维 国际诠释 文化融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曦 李钢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心、物、社会三个维度探讨网络文化的演化过程,提出虚拟社会中信息成本的变化是网络文化演化的主要原因,而网络文化演化的根本推动力在于降低信息成本,以实现更有效配置人们注意力资源的需要;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构建了分析网络文化演化机理的理论框架;对网络文化的演化机理提出了初步的一般性解释。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铁波 姚浩
数字经济为企业获取及维持竞争优势提供了全新动力,因而有必要基于数字经济时代对核心能力概念给予新诠释。基于对传统核心能力理论的溯源,结合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环境及价值创造方式新特点,本文认为企业获取维持竞争优势需要以动态竞合为特征的核心能力,即不仅具有价值性(Value)、稀有性(Rareness)、不易模仿性(Imitability),同时还有突破原有组织嵌入性(Organization),并通过合作实现价值共创的合作能力(Cooperation)和应对快速变化环境的动态能力(Dynamics),由此提出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核心能力的VCDRI分析框架,为企业维持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核心能力 VRIO VCDRI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鸣雷 欧阳令南
本文从实证检验和理论诠释两个部分对有关“指数效应”的文献进行综述 ,首先讨论实证研究相对较多的S&P50 0的“指数效应”并涉及其他市场指数 ,随后从指数调整的周期、股票价格反应的持续性以及国际性证券投资等三个方面对“指数效应”的实证文献进行了论述 ,最后探讨了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下对“指数效应”开展研究的方向和途径。
关键词:
指数效应 股票 股价 收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年茂 余春宏
结合网络时代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会计模式 ,探讨了审计对象、审计技术和审计业务的创新 ,认为网络经济时代将出现电子商务审计、会计信息化审计和网站审计等多种审计类型。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曾玉芳
网络时代给人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图书馆读者教育工作必须适应这个变化.读者教育工作在保持原有的内容之外,必须增加新的内容。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网络时代图书馆读者教育工作的新内容。
关键词:
读者工作 读者教育 网络时代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高维钫
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电子信息网络正在全球高速发展和日臻完善,它预示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网络时代。网络社会的生成,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即塞博空间(Cyberspace),或称网络空间、虚拟空间。这种新型的虚拟空间正日益成为现实,现代人在虚拟空间中的虚拟生存成为人类又一新型生存方式。人们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虚拟出一个现实世界。这种虚拟现实具有交互性(人机对话)、仿真性(提供现实环境或物体摹本)和人工性(虚拟的物体、环境和体验离不开人的制造)等特征。这些特征对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使管理具有新的特点,要求管理创新。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武珍 黄德红
网络技术的使用标志着网络时代的开始 ,网络经济改变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和会计模式。为了适应网络时代发展 ,审计理论与实务必须有全面的创新。本文从审计对象、审计技术、审计业务方面谈审计的创新。
关键词:
网络 电子商务 会计信息化 网站审计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荣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邵培德
公共财政问题是财政理论和实践的一大热点与难点,对此问题的探索关及财政理论体系的构建和财政改革实践的取向,鉴于对公共财政的基本看法尚未达成共识,深化对此问题的研究甚为迫切与重要,因此本文试就公共财政的有关问题陈述己见。 一、公共财政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概念 公共财政这一概念源自异域,还是中国独有?这是公共财政理论研究始终无法回避和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绵涛 康翠萍
教育机制是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包括教育的层次机制、教育的形式机制和教育的功能机制三种基本类型。三类机制以及每类机制中的三种机制各自有着不同的内涵,又有着必然的联系。教育的层次机制主要包括宏观教育机制、中观教育机制和微观教育机制;教育的形式机制主要包括行政—计划式机制、指导—服务式机制和监督—服务式机制;教育的功能机制主要包括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制约机制。教育机制与教育体制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它们之间又是紧密相关的。探讨教育机制理论,有助于正确认识教育机制改革的内容,把握教育机制改革的规律,厘清教育机制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
机制 教育机制 教育体制 机制改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绵涛
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相应的教育规范相结合,就形成了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的教育体制。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之所以必须结合而且有可能结合,不仅是因为教育机构只有与教育规范相结合才能得到社会环境的认同和支持,而且教育机构的目的和功能主要是由教育规范来限定的,教育机构建立的过程也是教育规范形成的过程。对教育体制做出这种诠释,从理论上来说,不仅有助于澄清对教育体制的一些模糊认识,廓清教育理论中一些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丰富政策分析理论中政策內容分析的理论,而且对认识、分析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理论,以及组织或系统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实践上看,可以为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贡生 罗登义
自从"十五"计划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来,与此相伴随,学界即开始探讨新型城镇化道路问题。当我们仔细阅读党的"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时发现,新型城镇化的"新"主要体现在:新的目标、新的理念、新的主体形态、新的战略、新的产业和新的道路六个方面。最后提出亟待学界深思的四个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