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37)
- 2023(12984)
- 2022(11459)
- 2021(11166)
- 2020(9108)
- 2019(21040)
- 2018(21082)
- 2017(38810)
- 2016(22027)
- 2015(25128)
- 2014(25229)
- 2013(23936)
- 2012(21742)
- 2011(19403)
- 2010(19520)
- 2009(17287)
- 2008(16258)
- 2007(14037)
- 2006(12128)
- 2005(10450)
- 学科
- 济(71915)
- 经济(71831)
- 管理(56014)
- 业(50612)
- 企(43772)
- 企业(43772)
- 方法(34653)
- 数学(28716)
- 数学方法(28308)
- 教育(24771)
- 中国(24662)
- 农(19652)
- 理论(19396)
- 学(18961)
- 业经(17743)
- 财(17624)
- 地方(14832)
- 技术(13870)
- 贸(13712)
- 贸易(13705)
- 和(13596)
- 制(13311)
- 易(13294)
- 农业(12860)
- 教学(12757)
- 环境(11490)
- 务(11323)
- 财务(11257)
- 财务管理(11240)
- 企业财务(10575)
- 机构
- 学院(294116)
- 大学(293291)
- 管理(111435)
- 济(100411)
- 经济(97581)
- 理学(96806)
- 研究(95758)
- 理学院(95635)
- 管理学(93711)
- 管理学院(93168)
- 京(64068)
- 中国(63472)
- 科学(61077)
- 范(49550)
- 师范(49217)
- 所(47259)
- 财(45412)
- 江(43650)
- 研究所(43316)
- 中心(42614)
- 业大(41898)
- 农(41359)
- 北京(41010)
- 教育(40108)
- 师范大学(39954)
- 技术(39368)
- 财经(37033)
- 州(36061)
- 院(35093)
- 经(33661)
- 基金
- 项目(202223)
- 科学(159561)
- 研究(156559)
- 基金(141292)
- 家(121405)
- 国家(120214)
- 科学基金(103187)
- 社会(93464)
- 社会科(88018)
- 社会科学(87996)
- 省(82209)
- 教育(79808)
- 基金项目(75130)
- 划(70127)
- 编号(68700)
- 自然(66544)
- 自然科(64963)
- 自然科学(64947)
- 自然科学基金(63723)
- 资助(57481)
- 成果(57329)
- 课题(49776)
- 重点(46344)
- 部(44918)
- 发(43533)
- 创(42505)
- 项目编号(42122)
- 年(41774)
- 规划(39452)
- 教育部(39268)
共检索到424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谦
当代网络文化有商业性、大众性的特点,其在校园中的渗透传播日益加剧,对高职生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校应该掌握网络文化的传播规律,扬长避短,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使用网络、驾驭网络。因此,掌握和研究网络文化背景下高职生思想形成特点对做好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网络文化 思想教育 高职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刘继平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网络文化的发展使教学在新的历史环境下面临着急需解决的“转型”问题。开放性、创新性、生动性、个性化等业已成为新时代教学的特征 ,这一趋势必然要求教学在思想观念及实践活动两方面进行切实的变革 ,要求教学具备审美性、生活性、理解性等新的品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刘继平
网络对课程的介入及其二者的融合 ,从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课程 ,在这种新的技术和文化环境中 ,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发展除不断拓展、建设外 ,还要不断地以宽广、开放的批评视野来进行判断、分析、评价、反思 ,才能保证课程纳入到符合社会、个人的需要与发展的合理轨道。文章着重探讨分析了网络文化背景下的课程批评。
关键词:
网络文化 课程批评 课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赖以柱 蒋常香 余文玉
重视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实现高职学生和谐发展的一个维度。本文深入分析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试图阐述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多元文化 思想道德教育 挑战 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骆德云
多元文化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带来重大机遇,有利于其开放性特征的形成、教育内容的充实、学生个体精神的完善。同时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前所未有,意识形态多元化在校园内愈演愈烈、学生知行不一、理想信念不坚定、网络信息素养严重缺失。因此,高职院校要采取引入交往情境式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以实践教学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等对策积极应对这些挑战。
关键词:
文化 多元性 高职 思想政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廖翠兰 刘丽萍 丁国华
信仰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但在全球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我国高职大学生信仰出现了多变性、多元性和务实性等新特点。传统的信仰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信仰教育和时代的变化,在分析多元文化对我国大学生信仰教育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多元文化背景下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学生信仰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多元文化 高职院校学生 信仰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田洪芳
以当前的网络舆情为视角,探讨了网络舆情的存在对高职生思想教育的意义,分析了高职生网络舆情的现状,指出应当从建立网络舆情的运行机制、重视网络伦理建设、加强思想教育主导者自身建设等方面构建网络舆情视野下的高职生思想教育机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邢丹丹
针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大学生设计了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当今高职院校大学生们的上网情况、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以及他们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并以某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为例,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找出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大学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为实际工作给出有建设性的指导,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小莲 刘力
基于对崇尚自由与个性的美国、追求团体精神的日本、注重集体主义的中国当代班级教育研究的比较,发现美国的班级教育研究比较关注班级环境与教学的关系;日本班级教育研究侧重班级团体的指导;中国的班级教育研究关注班集体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廖金香 龙金凤
管理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建设高效有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是巩固高校意识形态文化传播阵地、引领大学生思想潮流的内在要求,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重要途径,是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客观需要。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要提高运用管理载体的主体自觉性,强化管理载体的主导定力,活化管理载体的传播张力,优化管理载体全过程育人动力,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文化环境资源活力,科学评估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潜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管理育人意识。
关键词:
多元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载体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永官 赵春江
"工学结合"模式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对到企业实习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出了挑战。本文结合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工作实际,就"工学结合"模式下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进行了思考,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从管理体系、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创新举措。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工学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进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仅包括专业教学的改革,还应该包括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应该从开放化、系统化、人本化的维度进行,实现校企共同负责制、双主体育人制。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高职生 思想政治教育 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洪昌
针对互联网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为多方参与提供了技术支持、提供新手段等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遇和信息多样、虚拟环境、沉迷成瘾等新挑战提出了转变认识,开辟网络教育新阵地;加强管理,注重对网络信息质量的监控;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开展德育创新活动,实现网络德育与现实德育的完美结合等措施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职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文化环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德福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主动占领互联网络阵地,让优秀网络文化成果成为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内容,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联网上线的现实需要。当前网络文化成果存在吸引力不足、平台影响力不足、师生线上线下互动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丰富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内涵,加强培育和传播网络优秀成果的队伍建设,构建有效载体,加强线上线下交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蔡琼 吕改玲
师生关系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是社会文化特质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我国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专业教育和开展科学研究,教育主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后喻文化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平等对话、合作共享和情感交流来促使他们之间关系的和谐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后喻文化 研究生教育 师生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