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14)
- 2023(13168)
- 2022(11357)
- 2021(10548)
- 2020(8878)
- 2019(20310)
- 2018(19968)
- 2017(38746)
- 2016(20909)
- 2015(23681)
- 2014(23275)
- 2013(23001)
- 2012(21680)
- 2011(19604)
- 2010(20003)
- 2009(18614)
- 2008(18870)
- 2007(17692)
- 2006(15517)
- 2005(14102)
- 学科
- 济(88127)
- 经济(87974)
- 业(68547)
- 管理(66982)
- 企(57406)
- 企业(57406)
- 方法(38830)
- 数学(33618)
- 数学方法(33259)
- 农(25611)
- 中国(24222)
- 财(23183)
- 技术(22608)
- 业经(19995)
- 贸(18833)
- 贸易(18822)
- 易(18296)
- 制(18184)
- 地方(17359)
- 农业(16455)
- 学(16101)
- 银(15353)
- 银行(15321)
- 策(15247)
- 行(14670)
- 融(14532)
- 金融(14530)
- 理论(14269)
- 技术管理(14103)
- 务(14040)
- 机构
- 学院(306027)
- 大学(304956)
- 济(132378)
- 经济(129593)
- 管理(122297)
- 理学(104450)
- 理学院(103381)
- 研究(103126)
- 管理学(101823)
- 管理学院(101207)
- 中国(79429)
- 京(63673)
- 财(61869)
- 科学(59721)
- 所(51746)
- 农(48480)
- 财经(48430)
- 江(48252)
- 中心(48129)
- 研究所(46372)
- 经(43869)
- 业大(42215)
- 北京(40393)
- 经济学(40276)
- 范(38938)
- 师范(38610)
- 州(37929)
- 农业(37906)
- 院(36838)
- 经济学院(36392)
- 基金
- 项目(196267)
- 科学(156269)
- 研究(146456)
- 基金(142593)
- 家(123106)
- 国家(122084)
- 科学基金(105764)
- 社会(93891)
- 社会科(89083)
- 社会科学(89058)
- 省(77337)
- 基金项目(74841)
- 教育(68084)
- 自然(67240)
- 自然科(65794)
- 自然科学(65775)
- 自然科学基金(64670)
- 划(64643)
- 编号(59719)
- 资助(58244)
- 成果(48991)
- 创(45737)
- 部(44256)
- 重点(43791)
- 发(42762)
- 创新(41960)
- 课题(41592)
- 国家社会(38560)
- 教育部(38410)
- 人文(37423)
- 期刊
- 济(148383)
- 经济(148383)
- 研究(92723)
- 中国(64468)
- 财(48349)
- 管理(47796)
- 农(43904)
- 学报(42402)
- 科学(41510)
- 教育(35031)
- 融(32964)
- 金融(32964)
- 大学(32429)
- 学学(30317)
- 技术(29759)
- 农业(29418)
- 财经(24667)
- 业经(24497)
- 经济研究(24218)
- 经(21267)
- 问题(19002)
- 技术经济(18265)
- 贸(17089)
- 业(16657)
- 科技(15848)
- 理论(15295)
- 图书(15199)
- 商业(15009)
- 坛(14624)
- 论坛(14624)
共检索到468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继锋
在网络效应市场,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网络效应的作用,需求曲线发生改变,使市场均衡表现出"赢者通吃"的特征。这意味着,如果一项新技术的用户规模达不到临界容量,正反馈效应的存在将会使该技术被市场所抛弃。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的分析结果都表明,用户为了避免网络规模减小带来的效用损失,对新技术的采用往往采取观望态度,这将导致新技术难以达到最小网络规模要求的临界容量,也就无法取代旧技术的统治地位。为了加快新技术的扩散速度并成功战胜旧技术,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应采取有效的技术创新策略:一是要采取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关士续 刘庆有 孟庆伟 张长明 乔士辉
简述了创新运行的一般模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生成机制、我国大中型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障碍与解决对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系统、企业技术创新组织与管理问题、企业技术创新市场以及政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 技术创新 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宇 丁长青
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自噬"效应对企业实现新旧技术、产品、商业模式之间的转换具有消极阻碍作用,甚至影响企业实现顺利转型。其产生主要来自于四个效应维度,即"速度"、"多样化"、"破坏"和"商业模式"维度。应对"自噬"效应的潜在风险,企业要在竞争对手和市场需求之间平衡创新速度,降低技术产品之间目标市场的重叠性,高度关注技术极限及潜在的替代性技术,密切注意价值网或创新生态系统内相关产业的技术变革。
关键词:
持续技术创新 自噬效应 机理 风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中文 姜小冉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借助外力促发展,是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壮大的有效途径。文章从我国中小企业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并通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类型的介绍,提出了中小企业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原则,提出应通过加强政府的作用、建立合理的联盟治理机制、加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的学习、创造新的战略联盟文化等对策,以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战略联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梅建明 靖玉新
在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中 ,农业技术创新存在农业科研投入不足、农技推广缓慢及农民对新技术反应迟缓等障碍 ,这些障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农业的进步与发展。本文在详细分析这些障碍因素的基础上 ,相应提出了如何实现农业技术创新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农业科研 技术推广 农民素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晓华 王伟光 马晓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雪凌
建筑业技术创新既是顺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转型,又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然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建筑业是否能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对建筑业创新的障碍因素从产业、制度和市场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制定建筑业创新政策和建立建筑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出的建议。
关键词:
建筑业 技术创新 障碍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熳华 王东阳
本文通过对贫困地区实施的科技扶贫案例和农业技术推广实践的分析 ,指出了阻碍贫困地区技术创新的多方面因素。在分析贫困地区技术创新的动力的基础上 ,将贫困地区技术创新分为技术推动型、需求拉动型和技术推动与需求拉动交互型三类 ,并提出加强贫困地区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贫困地区 技术创新 动力机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明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梅 解敦亮
技术创新是一种通过技术变革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的可行手段。文章分析了景德镇陶瓷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培养企业主体创新意识;加快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改善融资体制,疏通融资渠道;健全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等。
关键词:
陶瓷 技术创新 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尹作亮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源于企业创新的内部力量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本文拟从系统性的角度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以期对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有所裨益。一、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因素分析(一)内部阻碍因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江鸿 石云鸣
共性技术是处于"竞争前"阶段并具有"通用性"的技术,具有广阔的产业应用前景。支持共性技术创新与扩散已成为众多国家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然而,与产业技术创新相比,共性技术创新存在诸多特殊障碍。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必须据此调整,消除障碍,才能有效促进共性技术发展。本文构建一个基于技术创新链条的分析框架,从共性技术的基本技术特征出发,识别出共性技术创新链条不同环节的关键障碍。这些障碍包括技术识别阶段的技术路线和市场信息"双盲"条件,技术研发阶段创新主体之间的竞合关系,以及技术应用阶段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建议完善跨领域的技术预见参与过程,建立与创新主体竞合关系阶段性变化相适应的共性技术研发合作动态机制,推广有利于共性技术保护与扩散的差别化、低门槛的知识产权制度安排。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玉堂
任何经济现象背后必有其深层次的制度原因,作为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的产物,灰色土地市场也是现有制度安排非均衡的结果。土地商品价值的确认给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残缺土地产权带来了潜在的获利机会,产生了制度变迁的需求,而由于国家对土地市场制度供给的滞后,残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德明 黄玉勇 禹献云
有效的知识转移是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能力的关键。基于情境理论提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转移情境的5个维度,即知识基础、组织结构、信任程度、文化距离与收益分配,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转移障碍,针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转移障碍提出相应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