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28)
- 2023(3402)
- 2022(2772)
- 2021(2638)
- 2020(2208)
- 2019(5041)
- 2018(4989)
- 2017(9060)
- 2016(5034)
- 2015(5711)
- 2014(5546)
- 2013(5461)
- 2012(5260)
- 2011(4842)
- 2010(4925)
- 2009(4330)
- 2008(4574)
- 2007(4091)
- 2006(3673)
- 2005(3350)
- 学科
- 济(17655)
- 经济(17629)
- 管理(12070)
- 业(11203)
- 企(9493)
- 企业(9493)
- 学(7942)
- 方法(7360)
- 数学(5788)
- 数学方法(5645)
- 农(4888)
- 中国(4648)
- 业经(4530)
- 理论(4358)
- 制(3730)
- 财(3730)
- 和(3646)
- 贸(3644)
- 贸易(3643)
- 易(3517)
- 税(3243)
- 农业(3219)
- 地方(3061)
- 税收(2983)
- 收(2949)
- 技术(2910)
- 教育(2872)
- 银(2703)
- 银行(2684)
- 行(2609)
- 机构
- 大学(80140)
- 学院(77130)
- 研究(30462)
- 管理(27032)
- 济(25437)
- 经济(24748)
- 理学(23396)
- 理学院(22976)
- 管理学(22298)
- 管理学院(22150)
- 科学(21849)
- 中国(21296)
- 京(17660)
- 所(16651)
- 农(16046)
- 研究所(15628)
- 中心(13497)
- 业大(13136)
- 范(13063)
- 师范(12904)
- 农业(12814)
- 江(12605)
- 财(12570)
- 院(11055)
- 北京(11003)
- 师范大学(10776)
- 财经(10141)
- 州(9567)
- 经(9279)
- 省(9255)
- 基金
- 项目(55148)
- 科学(43927)
- 基金(41328)
- 家(38338)
- 国家(38100)
- 研究(36758)
- 科学基金(31592)
- 社会(22735)
- 自然(22337)
- 基金项目(21946)
- 自然科(21840)
- 自然科学(21832)
- 自然科学基金(21452)
- 社会科(21363)
- 社会科学(21355)
- 省(20418)
- 划(18879)
- 教育(17269)
- 资助(16268)
- 编号(14246)
- 重点(13481)
- 成果(12599)
- 部(12165)
- 计划(11530)
- 发(11523)
- 创(11116)
- 科研(11061)
- 创新(10449)
- 课题(10154)
- 科技(10071)
共检索到113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谢玉进
网络空间催生全新网络意识形态和传统意识形态通过网络化而成为网络意识形态是网络意识形态生成的两条基本路径。网络意识形态就是适应网络社会变迁,在网络空间中以数字化感性展现为主导形式的,以广大网民为对象言简意赅且相对稳定的价值信念。它具有"草根崛起"带来主体多元化、数字化中介系统塑造形式感性化、比特化实现传播即时化与全球化、去中心格局凸显个体化、信息海量共振彰显复杂化等基本特征。
关键词:
网络意识形态 内涵 基本特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俊文
一、人口容量的内涵人口容量是一个综合量值,其制约因素很多,有社会经济的,自然生态的,也有人口本身的。因此,不能撇开具体的制约因素空泛地来理解人口容量,也不能从单个因素来定义人口容量。1.人口容量是一个历史范畴。人口容量发展同人口发展一样,为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所制约。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人口容量具有很大的差别。一般地说,生产力水平越高,它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宗章
网络生态指向网络空间构成要素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状态,以及各要素之间及其与网络空间乃至整个社会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网络生态体现了虚拟性与实在性的有机统一,是一种"虚拟的实在";网络空间中人的交往关系的重构,体现出网络生态扁平化的结构性特征;网络生态系统是一个不断生长的结构形态,具有明显的技术属性,体现为技术与人、技术与资本、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等诸多方面;但社会属性才是网络生态的本质属性,网络生态系统的生产与再生产在本质上即是人的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总体而言,网络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只有在多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才能真正"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生态 基本特征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王戈 王国华 方付建
[目的/意义]网络社会思潮传播的源头在于网络社会思潮领袖,研究网络社会思潮领袖的群体特征有助于从源头上治理网络舆论场中的社会思潮乱象。[方法/过程]以网络社会思潮领袖为研究对象,将意识形态领域热点事件作为网络社会思潮争论的切入点,通过构建"参与者-事件"的社会网络二模矩阵,对其进行社会网络分析。[结果/结论]网络社会思潮领袖内部以圈群为主的小世界特征明显,他们基于相似的意识形态倾向集结成若干圈群,网络社会思潮领袖内部表现出了以多元化和去中心化为主的离散化特征,其社会关系网是由开放与封闭对立的核心圈层和边缘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谢玉进
网络文化作为人们对网络社会的意识反映,是网络空间中重要的意识形式,具有鲜明的技术秉性、显著的利益诉求和复杂的多样性。网络文化作为网络意识形态的重要来源,有着突出的意识形态功能,同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带来深刻影响。针对此,为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需找到全社会意愿的最大公约数,满足社会大众的利益诉求;繁荣网络文化,大力加强网络文化的价值观引领;大力发展网络技术,为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推进意识形态话语转换,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关键词:
网络文化 主流意识形态 挑战与对策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琴
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呈现在网络空间中反映一定阶级、群体和个体利益的价值观体系,不同的利益诉求、理论体系、实践主体和网络话语是网络意识形态的显著特征。网络意识形态的功能即网络意识形态本质特征的外显,因此,在利益诉求上的批判与整合、理论体系上的解构与自建,对实践主体的异化与塑造、网络话语的弱化与主导构成了网络意识形态功能的主要内容。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志峰
品牌专业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准确的专业定位、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的师资队伍、完善的课程体系、良好的实训条件和优质的教育质量等,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得品牌专业逐渐体现出人本性、发展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等特征。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品牌专业 内涵 基本特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大光 赵婷婷 李枭鹰 梁燕玲 李国强
高等教育强国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力图从实践的角度把握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和基本特征等理论问题,目的是对实践有所启发。高等教育强国具有描述性价值和目标性价值,而高等教育强国的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要从这两种价值中来寻找。描述性价值为我们提供世界上高等教育强国的经验,而目标性价值则为我们如何应用这些经验、如何和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国 高等教育强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方晓东 陈金芳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两大教育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教育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教育理论。中国共产党不断回答与探索什么是教育的根本宗旨,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如何发展教育等重大理论问题,提出的一系列基本教育主张,不断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教育理论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教育理论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为理论支点,以建党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为基本背景,以各时期教育建设的现实问题为实践空间,是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在最高思维层次上...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童夏雨
本文首先探讨了应用技术大学的理论定位和核心概念内涵;然后从组织特征、办学定位、基本职能、办学模式、师资队伍、组织文化等维度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基本特征进行梳理;并针对我国新一轮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背景,从办学理念、组织目标、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资源配置和组织文化等角度对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提出建议。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涛 姚崇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所塑造的网络虚拟空间,开拓了一个深不可测的观念和意识的世界,事实上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战场"、"主阵地"和"最前沿"。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困境之根本和实质在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流失。网络虚拟空间通过再塑意识形态的传播范式,使得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表达、分布和实现随着传播机制、传播形式和传播路径的不同而改变,从而造成网络虚拟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与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中流失,在公众的认同障碍中流失,在网络虚拟空间功能性建设的弱势下流失。有鉴于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强
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是现实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表现,是现实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新方式和新途径。能否掌握网络技术并实现持续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主流意识形态和网络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前途。提升中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亲和力、吸引力、认同感,是我国当前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海涛 姚东旻 孙榕
减税降费是我国深入推进现代财税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具体阐述了我国减税降费立足国家发展战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落实税收中性原则的理论内涵。结合政策关键节点和具体实践,分析了我国减税降费改革从结构性减税到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再到组合式税费的演进模式。在厘清减税降费演进模式的基础上,归纳出我国减税降费具有税率税基双管齐降、税费红利惠及各行各业、减税降费政策行之有效的基本特征,系统总结了减税降费工作的实践成效与理论内涵,以期为完善我国现代财税体制,形成中国特色的税收理论提供注解。
关键词:
减税降费 税制结构 宏观税负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坤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溯源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艰辛探索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本土具体实际,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性积淀所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成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现代化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载体,以"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原则,以"五位一体"统筹现代化战略布局,以"两步走"作为现代化的战略规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深刻扎根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实践,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构成了其显著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既从民族立场出发又彰显世界维度的全新实践,有效消解了西方现代化的话语霸权,为广大后发民族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资本形而上学特征,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