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3)
- 2023(1399)
- 2022(1184)
- 2021(1106)
- 2020(961)
- 2019(2207)
- 2018(2137)
- 2017(4163)
- 2016(2061)
- 2015(2471)
- 2014(2542)
- 2013(2377)
- 2012(2232)
- 2011(1845)
- 2010(1721)
- 2009(1580)
- 2008(1600)
- 2007(1474)
- 2006(1186)
- 2005(1168)
- 学科
- 济(6668)
- 经济(6661)
- 企(5656)
- 企业(5656)
- 管理(5084)
- 业(4697)
- 方法(3710)
- 文化(3697)
- 理论(3371)
- 业经(3222)
- 产业(2747)
- 和(2641)
- 教育(2510)
- 中国(2042)
- 市场(1999)
- 学(1986)
- 经济理论(1948)
- 贸(1888)
- 贸易(1888)
- 易(1848)
- 数学(1847)
- 企业经济(1799)
- 数学方法(1789)
- 文化产业(1776)
- 文化市场(1776)
- 教学(1617)
- 地方(1568)
- 政治(1567)
- 思想(1552)
- 思想政治(1510)
- 机构
- 大学(31032)
- 学院(30376)
- 管理(12041)
- 理学(10421)
- 理学院(10270)
- 管理学(10022)
- 管理学院(9950)
- 济(8581)
- 研究(8398)
- 经济(8276)
- 京(6454)
- 科学(5800)
- 范(5752)
- 师范(5705)
- 中国(5488)
- 江(4695)
- 师范大学(4547)
- 中心(4231)
- 北京(4001)
- 州(3996)
- 财(3911)
- 业大(3743)
- 所(3738)
- 技术(3616)
- 研究所(3468)
- 农(3322)
- 财经(3309)
- 教育(3277)
- 信息(3112)
- 经(2992)
共检索到43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强
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是现实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表现,是现实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新方式和新途径。能否掌握网络技术并实现持续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主流意识形态和网络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前途。提升中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亲和力、吸引力、认同感,是我国当前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谢玉进
网络文化作为人们对网络社会的意识反映,是网络空间中重要的意识形式,具有鲜明的技术秉性、显著的利益诉求和复杂的多样性。网络文化作为网络意识形态的重要来源,有着突出的意识形态功能,同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带来深刻影响。针对此,为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需找到全社会意愿的最大公约数,满足社会大众的利益诉求;繁荣网络文化,大力加强网络文化的价值观引领;大力发展网络技术,为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推进意识形态话语转换,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关键词:
网络文化 主流意识形态 挑战与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蕊 赵子辛
文化产业虚拟集群是文化企业成员基于数字技术,在信息共享与价值交换理念下形成的网络平台组织。数智时代,文化产业虚拟集群在数据要素效率倍增的中介作用下,能够借助展示平台、承载形式、表现方法、传播途径等实现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此,以爱奇艺虚拟集群为例,选择空间杜宾双重差分模型佐证了上述观点。同时研究还发现,文化产业虚拟集群对周边省域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存在“虹吸效应”,且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虚拟集群对东部地区的网络文化软实力影响更加显著。综上,我国应努力协调区域间的数字文化资源配置、改良文化软实力传播渠道、强化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与文化认同,从而赓续文化传承,实现我国文化软实力与影响力的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
文化产业 虚拟集群 网络文化软实力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高正荣
网络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文化是历史的积淀,研究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内涵。本文认为网络在理念、载体、模式和内容四个方面引起了文化传播的历史性变革;文化则是网络产生的前提条件、发展的核心内容、未来的价值坐标;网络文化是在网络与文化的互动中形成的平等文化、多元文化、霸权文化和全球文化。
关键词:
网络 文化 网络文化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琴
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呈现在网络空间中反映一定阶级、群体和个体利益的价值观体系,不同的利益诉求、理论体系、实践主体和网络话语是网络意识形态的显著特征。网络意识形态的功能即网络意识形态本质特征的外显,因此,在利益诉求上的批判与整合、理论体系上的解构与自建,对实践主体的异化与塑造、网络话语的弱化与主导构成了网络意识形态功能的主要内容。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国万忠 史育华
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兴媒体广泛出现,进而使得个体的话语张力、舆论场域的空间半径得以拓展,时间半径得以延伸,这对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极大影响,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成了直接的作用。立于先进文化的视阈,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网络信息及传播技术相联系,明确了先进文化对新兴媒体的引领作用及新兴媒体对先进文化的传播价值,在先进文化与新兴媒体的统一中探索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塑构路径。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王强东
正在兴起的网络文化产业和网络消费具有产消活动无时空限制、个性化和共享性突出、生产的边际收益递增、市场化程度极高、产消群体规模庞大等显著特征。发展网络文化产业、促进网络消费,应以内容产业为核心,建立强大的网络文化生产平台,开发网络文化生产与管理技术,培养网络文化生产与管理人才,加大对网络文化产业的投入,建立健全网络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构建网络文化生产和传播的评价考核体系,积极引导网络文化消费。
关键词:
网络文化产业 网络消费 内容产业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曾庆桃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生成是内在逻辑与外在逻辑的统一。主体间的对话理解、表达模式的合理建构、不同语境的契合优化、不同话语的通畅转译构成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生成逻辑。其中,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生成机制具有多重因素,言语符号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生成的本质,互联网技术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生成的关键,话语需求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生成发展的动力源泉,主流意识形态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生成的核心。
关键词:
网络 意识形态 话语 生成逻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段海超 蒲清平
提升网络空间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需要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引领主力;吸纳多方力量,汇聚引领合力;健全体制机制,激发引领动力;增强底蕴素养,提升引领能力。需要克服本领恐慌,提高理论修养,增强队伍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
关键词:
网络空间 意识形态 舆论生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敖永春 张振卿
在网络环境下巩固加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统领作用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监管,维护高校网络环境安全,推动高校网络阵地监管制度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充分运用网络条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性。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全新的历史方位上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和极端重要性,指出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机遇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管控的举措。针对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怀杰 林坤
大宣传格局理念是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方向。面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问题和要求,要把大宣传格局思想融合到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理念和原则中,不断探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创新路径和提升实效性。
关键词:
大宣传格局 高校 网络意识形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蒋丽
新世纪以来,网络技术得以快速发展,伴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还有网络语言的兴起与普及。作为互联网与现代生活衍生物的网络语言,其根植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之具备极强的社会影响力;其与人们现代生活紧密联系使之饱含浓厚的后现代主义意识,极具解构性;其与年轻人日常需求相契合则使之具备鲜明的戏谑性,这构成了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冲击与挑战。因此,消除网络语言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解构性,是当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
网络语言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冲击 挑战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建伟 李磊
聚焦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传播机制以及治理策略等基本问题,梳理了近年来网络意识形态研究的成果,阐述了已有研究的角度、观点和方法并归纳了会通和分歧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深化网络意识形态研究的方向,包括:网络意识形态基本理论研究;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中国道路、理论和话语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