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57)
2023(6568)
2022(5538)
2021(5085)
2020(4247)
2019(9604)
2018(9534)
2017(17964)
2016(9340)
2015(10295)
2014(10193)
2013(9822)
2012(8903)
2011(8019)
2010(8069)
2009(7653)
2008(7584)
2007(6984)
2006(6217)
2005(5881)
作者
(25479)
(21555)
(21198)
(20306)
(13657)
(10183)
(9644)
(8084)
(8036)
(7628)
(7435)
(7221)
(6958)
(6770)
(6671)
(6651)
(6414)
(6311)
(6281)
(5993)
(5352)
(5153)
(5051)
(4884)
(4860)
(4830)
(4764)
(4762)
(4221)
(4084)
学科
管理(35913)
(32910)
经济(32829)
(30812)
(27645)
企业(27645)
(14873)
(13782)
方法(11589)
(10223)
业经(9946)
中国(9668)
数学(9370)
数学方法(9251)
(9176)
银行(9170)
体制(9030)
(8784)
(8627)
财务(8607)
财务管理(8584)
(8383)
(8249)
金融(8246)
企业财务(8182)
(7036)
贸易(7032)
(6846)
(6840)
环境(6404)
机构
大学(134336)
学院(131793)
(55431)
经济(54234)
管理(51978)
理学(44102)
理学院(43648)
管理学(43097)
管理学院(42819)
研究(42523)
中国(34131)
(31330)
(27385)
财经(23814)
科学(22724)
(21631)
(20758)
中心(20183)
(19945)
财经大学(17942)
经济学(17898)
研究所(17501)
北京(17162)
(16435)
(16055)
(16030)
师范(15903)
经济学院(15896)
业大(15798)
(15496)
基金
项目(86402)
科学(69999)
研究(65301)
基金(65189)
(55714)
国家(55304)
科学基金(48945)
社会(44352)
社会科(41877)
社会科学(41870)
基金项目(34119)
(32347)
自然(30427)
教育(30213)
自然科(29819)
自然科学(29814)
自然科学基金(29333)
(27126)
编号(25727)
资助(25372)
(23172)
成果(22263)
(20175)
重点(19181)
国家社会(18895)
(18868)
教育部(18215)
课题(17702)
创新(17664)
人文(17491)
期刊
(64096)
经济(64096)
研究(41612)
中国(29824)
(26669)
管理(21910)
学报(18242)
科学(16811)
(15895)
金融(15895)
(15576)
大学(14949)
教育(14685)
学学(13953)
财经(12672)
(10827)
技术(10789)
经济研究(10198)
农业(9843)
业经(9598)
问题(7719)
理论(6804)
财会(6718)
(6451)
会计(6395)
(6216)
图书(6065)
科技(6053)
实践(6023)
(6023)
共检索到206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陆冠延   李秉祥  
“互动易”和“e互动”的上线,为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更加直接与快捷的渠道。不同于现有文献着重强调网络互动平台提升投资者的信息搜集与处理效率,本文利用交易所互动平台问答数据,检验网络平台互动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影响,以探讨网络平台互动是否可能沦为管理层操纵信息披露的工具。实证研究发现,网络平台互动会显著加剧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而公司回复的充分性和针对性可以有效缓解这一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网络平台互动会通过放大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推高投资者乐观情绪而加剧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金融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小、媒体关注度较高的企业,网络平台互动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加剧效应更加显著。最后,本文还发现,对于不同职位层级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该加剧效应仍显著存在;并且网络平台互动能进一步提高高管减持的获利能力。本文的研究为公司高管可能利用网络平台互动操纵信息披露以牟取私利提供了实证证据,丰富了有关网络平台互动经济后果和高管机会主义减持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监管机构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作华  陈娇娇  吴大新  
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选取2012―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董事、监事与高管减持交易行为为样本,依据陆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提供的实验平台,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陆港通能够有效抑制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机制分析发现,陆港通通过吸引更多分析师关注、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和降低股价同步性,降低了高管减持的超额回报,从而抑制了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陆港通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治理效应在公司前期盈余管理为负时更显著。本研究为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和类似陆港通交易机制的进一步推行提供了经验证据,为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监管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作华   陈娇娇   许晔  
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能够有效抑制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有效降低了股价波动和股票错误定价,从而显著抑制了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环境不确定性和管理层自利性越强,则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抑制效应越弱。进一步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为交易型、发生股权质押以及产权性质为非国有企业时,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影响更强;而且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治理效应产生了积极的后果,显著抑制了高管减持寻租,提升了企业价值,降低了高管减持时的择机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曹海敏  吴茜  陈文晶  
文章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董责险对高管减持的治理效应以及双重代理成本在两者关系间的中介效应。采用事件研究法得出高管减持导致的异常收益,以此识别高管减持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董责险能够有效抑制高管减持的机会主义行为。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企业认购董责险可以通过缓解企业代理矛盾,约束高管减持的机会主义行为。进一步分组检验发现,董责险在高管业绩压力低的环境中对高管减持的机会主义行为抑制能力更显著。文章旨在从双重代理成本角度探讨董责险抑制高管减持的治理效应,研究结论不仅为董责险通过降低企业双重代理成本抑制高管减持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证据,同时也为拓展董责险治理能力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典  薛宏刚  
以2005~2017年A股上市企业及机构投资者为样本,构造以重仓股为链接的机构投资者网络,从机构网络与信息传递视角探讨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特质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网络信息共享对公司特质风险的影响存在"双刃剑效应",既可以通过推动知情交易而直接加剧公司特质风险,也能够经抑制噪声交易而间接降低公司特质风险,前者作用程度远超后者;并且,处于网络结构中心的投资者对公司特质风险的影响程度更深。建议证监部门继续大力发展和培育机构投资者,以推动中国股市更加成熟、规范、稳健地运行。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顺武  潘璐璐  
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和各类交易制度的陆续推出,内部人交易逐渐成为资本市场“重灾区”并处于金融监管“聚光灯”下。如何规范内部人的交易行为,切实维护资本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成为资本市场改革迈入深水区必须要应对的问题之一。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考察连锁股东是否对内部人交易的数额和频率产生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股东能够抑制高管机会主义的减持行为;连锁股东通过向上市公司更积极地派遣董事,对高管的自利行为发挥监督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连锁股东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负面作用在市场化水平更低、高管团队内断裂带更高和工资结构不平衡的上市公司中更显著。此研究结果可为连锁股东的治理效应提供直接证据,对于如何进一步约束股东高管代理冲突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文富  汤继莹  
为了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效率与有效降低股价同步性,文章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检验公司治理水平、高管机会主义减持与股价同步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治理水平越高越能有效降低股价同步性;高管机会主义减持会加剧股价同步性;当发生高管机会主义减持时,公司治理水平对股价同步性的抑制作用会被弱化。文章不仅补充与拓展了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股价同步性研究,为企业层面抑制股价同步性提供了经验证据,还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监管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左雪莲  郝云宏  王淑贤  
从社会网络视角实证分析董事网络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机制,并考虑产权性质的权变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董事网络中心度与大股东掏空程度呈显著的U型关系,揭示了董事网络在大股东掏空治理中的"双刃剑"作用,进一步地,把样本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分组回归,发现这种U型关系在民营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另外,研究还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董事网络中心度普遍偏高,存在"过度连锁"的现象。研究为企业及监管部门规范董事兼任行为、抑制大股东掏空、增强投资者保护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和实践参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嘉萌   王佳  
“漂绿”现象的泛滥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阻碍。为探索治理企业“漂绿”行为的有效方案,本文以2008—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探究董监高责任保险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董监高责任保险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漂绿”行为。机制分析表明,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和缓解融资约束是董监高责任保险抑制“漂绿”行为的内在渠道。同时,本文还发现董监高责任保险对“漂绿”的治理效应在国有企业和非重污染行业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从外部监督机制来看,政府监管和媒体监督与董监高责任保险的“漂绿”治理功能之间存在一定替代效应,而投资者关注对董监高责任保险的“漂绿”治理更多发挥了互补作用;从管理层团队特征来看,在董监高团队女性比例较多、平均年龄较小以及拥有较多海外背景的情况下更有助于强化董监高责任保险对“漂绿”行为的抑制效果。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董监高责任保险的发展和“漂绿”行为的监管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作华  方红星  
近年来,董监高减持行为引发了监管当局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如何规范和约束董监高减持行为成为财务学界聚焦的重要问题。由此,本文基于公司层面监管视角考察了内部控制对董监高的机会主义减持行为是否具有治理效应。研究发现,高质量内部控制显著地降低了董监高减持的择机性,表明内部控制对董监高的机会主义减持行为具有治理效应;这一治理效应在法制环境较好地区更为显著,而在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均较为显著,无显著差异。进一步检验发现,内部控制能有效抑制董监高减持的信息优势,部分说明了内部控制发挥治理效应的机理。本研究有助于规范董监高减持行为和检验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的执行效果。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汉民  张晓庆  
文章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以网购消费者为问卷调查对象,实证研究治理机制三个维度对卖家机会主义的影响,并探讨感知不确定对其影响的调节作用。分层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声誉机制对感知机会主义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网站行为感知不确定性对沟通机制与感知机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商品感知不确定性对监督机制、声誉机制和沟通机制与感知机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文章为网络零售企业灵活治理第三方卖家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汉民  张晓庆  
文章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以网购消费者为问卷调查对象,实证研究治理机制三个维度对卖家机会主义的影响,并探讨感知不确定对其影响的调节作用。分层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声誉机制对感知机会主义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网站行为感知不确定性对沟通机制与感知机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商品感知不确定性对监督机制、声誉机制和沟通机制与感知机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文章为网络零售企业灵活治理第三方卖家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志辉  王博  孙沁茹  
本文结合股票市场高频交易数据构建收盘价操纵监测识别模型,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就融资融券对市场操纵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显示:融资融券的实施能够抑制标的证券操纵行为的发生,对我国股市的公正运行有促进作用;同时,对作用机制的分析显示,融资融券的实施通过提高股票流动性,而并非提高股价信息含量、缓解投资者信息不对称来抑制操纵行为;最后,横截面分析结果显示,融资融券在中小板、创业板及股市处于熊市时对市场操纵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田昆儒   李颜苏   薛坤坤  
当前,实际控制人缺失的现象愈发普遍,但关于无实际控制人引发的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较少。本文以2012—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监督和信息优势角度实证考察了无实际控制人对内部人机会主义减持的影响。研究发现,无实际控制人与内部人机会主义减持行为显著正相关;机制检验表明,公司实际控制人缺失会削弱对内部人行为的监督、降低信息透明度从而影响内部人机会主义减持。进一步地,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和外部法治环境的改善,可以缓解无实际控制人状态下内部人的机会主义减持行为,但当无实际控制人企业存在控股股东时,内部人机会主义减持次数更高。本文有助于强化对内部人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监督,也为完善无实际控制人监管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钟鑫  申云  李海龙  陈昌华  
以新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为视角,基于2017年到2020年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中的业绩考核指标,研究了管理层权力与业绩指标选择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结果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越不会从利润指标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越不会选择同行业绩作为对比,所选择的指标个数也越少;将持股5%以上的高管排除在激励对象外,能够有效抑制上述机会主义行为;相较于监管治理,内部治理机制,如股东大会治理与数字化治理对机会主义行为不具有抑制作用;总经理是机会主义行为的主导者,当他们被排除在考核之外时,业绩指标选择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不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