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83)
- 2023(9349)
- 2022(8329)
- 2021(8030)
- 2020(6623)
- 2019(15501)
- 2018(15615)
- 2017(29976)
- 2016(16362)
- 2015(18427)
- 2014(18430)
- 2013(18170)
- 2012(16386)
- 2011(14717)
- 2010(14464)
- 2009(12900)
- 2008(12366)
- 2007(10514)
- 2006(8994)
- 2005(7657)
- 学科
- 济(61310)
- 经济(61243)
- 管理(46469)
- 业(43568)
- 企(37494)
- 企业(37494)
- 方法(30794)
- 数学(26355)
- 数学方法(26017)
- 农(15444)
- 中国(15139)
- 学(14718)
- 业经(14292)
- 财(14203)
- 地方(12495)
- 理论(12245)
- 和(11174)
- 贸(11059)
- 贸易(11054)
- 易(10734)
- 技术(10607)
- 农业(10362)
- 教育(10193)
- 环境(9777)
- 制(9622)
- 务(9520)
- 财务(9459)
- 财务管理(9444)
- 划(8962)
- 企业财务(8934)
- 机构
- 大学(229286)
- 学院(225861)
- 管理(94832)
- 理学(83317)
- 济(83171)
- 理学院(82382)
- 经济(81172)
- 管理学(80909)
- 管理学院(80514)
- 研究(71838)
- 中国(50422)
- 京(48856)
- 科学(46870)
- 财(36242)
- 所(35169)
- 业大(34728)
- 农(33584)
- 研究所(32539)
- 中心(32515)
- 范(31920)
- 师范(31654)
- 江(30972)
- 北京(30873)
- 财经(30110)
- 经(27447)
- 院(26411)
- 农业(26380)
- 州(25924)
- 师范大学(25854)
- 技术(24590)
- 基金
- 项目(163041)
- 科学(128333)
- 研究(120174)
- 基金(117831)
- 家(102122)
- 国家(101284)
- 科学基金(87622)
- 社会(73412)
- 社会科(69371)
- 社会科学(69353)
- 省(63755)
- 基金项目(63754)
- 自然(58483)
- 自然科(57115)
- 自然科学(57104)
- 自然科学基金(56059)
- 教育(55732)
- 划(54181)
- 编号(50119)
- 资助(48247)
- 成果(40279)
- 重点(36009)
- 部(35641)
- 创(34078)
- 发(33979)
- 课题(33972)
- 创新(31605)
- 项目编号(31409)
- 科研(31285)
- 教育部(30666)
共检索到312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和学仁
网络对话学习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人类学习的自觉选择。本文从对话及对话理论的脉络梳理入手,提出网络对话学习内涵体现在对话学习与网络化学习两者在外部、内部与表现三方面自然耦合的特征中,即平等独立的学习主体、协作互动与创造生成的学习过程、多元化的信息思维。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技术化、社会化、个体化三个层面对网络对话学习的存在形态进行了深入讨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彭杜宏 刘电芝
从研究生学习的特点出发,对研究生对话学习的基本内涵和操作策略等进行了阐述,以帮助研究生转变学习的思维模式,实现更有成效、更具创造性、更快乐的学习。
关键词:
对话 对话学习 研究生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谢玉进
网络空间催生全新网络意识形态和传统意识形态通过网络化而成为网络意识形态是网络意识形态生成的两条基本路径。网络意识形态就是适应网络社会变迁,在网络空间中以数字化感性展现为主导形式的,以广大网民为对象言简意赅且相对稳定的价值信念。它具有"草根崛起"带来主体多元化、数字化中介系统塑造形式感性化、比特化实现传播即时化与全球化、去中心格局凸显个体化、信息海量共振彰显复杂化等基本特征。
关键词:
网络意识形态 内涵 基本特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跃
网络时代带来了开放的教育生态环境。基于高校场域,按照何以可能、何以必要、何以产生以及何以为之的思路,对网络学习共同体德育意蕴的价值归宿、意蕴层次及表征形式进行解读,将其概括为文化性、主体性、浸润性。德育意蕴观照下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生成,应注重在深度交互中实现人的连接,在共享共建中实现知识的连接,在技术与理念协力中选择适宜平台,以此促进学生从知识共享、认知发展走向自我成长。
关键词:
网络学习共同体 德育内蕴 内涵 生成策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明 雷银枝 李晓鹏
在强调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必要性的前提下,就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的内涵进行具体分析,认为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衡量主要取决于网络信息系统利用率和网络信息利用效能比两个核心层面,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的基础模型,以期为今后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实践及其利用效率研究建立一个基本框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洁 周毅
[目的/意义]对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安全风险进行概念界定、类型划分、典型风险成因和风险间影响关系分析,以期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治理研究提供分析依据。[方法/过程]通过对不断衍生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的总结,结合国家关注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问题,剖析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安全风险类型,从网络信息生态安全风险整体视角,对主流、典型类型风险的内涵和成因进行分析,归纳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安全风险整体特性,并从具体类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与整体风险的关系角度,对整体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的影响进行综合解析。[结果/结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是网络信息生态安全风险的核心组成部分,各类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成因不一,但在特性和影响上互有交叠,要保障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安全需要具体针对不同类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并综合考虑其风险整体性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焕荣 林健
基于目前对战略网络定义、结构、内涵、特征等基本问题缺乏统一认识。本文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系统观的视角对战略网络的定义、结构进行了科学界定,并对其内涵进行分析论述;其次,通过与网络组织的比较分析,论述了战略网络的特征。
关键词:
战略网络 系统观 内涵 结构 特性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高荣国
网络教学应该有别于课堂的教学形态。网络的教学应用在移植课堂教学形态的同时,应该存在自身的形态方式。这个形态方式就是网络的学习形态、知识形态和教学形态。其表现为微学习、微内容和微引导的形态表征,构成了网络学习的三个合成矢量要素,呈现出网络教育的学习景象。
关键词:
网络学习 微学习 策内容 微引导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戴仁俊
网络教学有效性的内涵,除了同传统教学有效性一样,具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三重含义外,还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这种独特内涵包括三个逐级递进的层面:底层表现为师生参与网络教学资源的广度,中层表现为网络教学资源与师生之间教学交互的深度,高层表现为网络教学对于师生间情感沟通、价值观调校和学习能力提升的效度。
关键词:
网络教学 有效性 内涵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全喜
借助文献研究和对比研究,在解释网络扶贫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扶贫的实践特色。研究发现,网络扶贫能够推动扶贫思维的深层变革:从单向思维到互联网思维;助力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从主观判断到科学界定;促进扶贫动力的内外融通:从外源救济到内生崛起;推进扶贫主体的系统升级:从单一分离到通力合作;优化扶贫路径的实践切入:从共性举措到个性特色;保障扶贫效果的稳定有序:从短期快速到长期持续。因此,在网络扶贫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提升网络扶贫主体的人力资本、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又要注重构建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培育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推进网络公益扶贫有序发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潘庆红
Web2.0时代的网络学习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社会化和分布式等特点,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人们对泛在学习、移动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的关注,在这些新型学习模式中贯穿着一个重要的学习行为基础——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本文通过对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要素和本质特征的深入分析,从交互行为和学习活动两个维度将网络自主学习行为划分为信息获取、知识加工、沟通交流和评价反馈四类行为并总结了对应的网络应用形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飞 綦成双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数据作为第五大新型生产要素,正在推动数字创业实践的潮涌。其中机会是数字创业活动的核心,但数字创业机会建构的过程研究仍然存在空白。在建构主义视角之下,作为能够塑造创业个体认知与组织决策的学习行为,对于推进机会创造有重要作用。本文聚焦于数字创业学习这一构念,通过整合建构主义理论与数字创业的相关研究,探索数字创业主体在机会建构过程中的学习行为。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阐释了数字创业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内涵,并依循“影响动因—学习行为—机会建构”逻辑,探索性地提出了数字创业学习的相关研究议题。本文认为,特定的客观环境和主观认知在塑造数字创业学习行为中扮演重要角色。数字创业行动者通过开展“在想中学”的认知学习和“在做中学”的情境学习推进数字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并基于经验学习实现对数字创业机会的适应性迭代。本文旨在进一步揭示数字时代建构主义机会观与学习观的互动关系,丰富创新驱动创业的微观机理研究。
关键词:
创业学习 数字创业 建构主义 创业机会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加仙
学习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的新兴科学,其研究基础是脑与认知科学。目前学习科学的研究有三种取向:(1)整合认知心理学、教学设计、计算机信息技术、智能系统等领域的学习科学;(2)整合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医学与教育等领域的学习科学;(3)整合机器学习、工程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学习科学。这种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习进行研究的学习科学,将肩负起设计知识经济时代新型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
学习科学 多学科 脑与认知科学 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温雪
教育学领域的深度学习研究,其实质是在回应社会环境变革对人的诉求中,对学习本质的回归。深度学习的已有研究主要呈现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立场,是学习的自我建构与社会建构二者观点的交织,并逐渐融合于复杂环境中的学习研究,最终达成对学习本质的阐释。深度学习的内涵包括学习目标、动机和态度,以及学习者与知识、环境和自我等三种关系的整体构建,相关研究可以为深度学习教学实施和评价提供借鉴。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内涵 教学策略 学习评价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焦媛媛 李智慧
社交网络情境下,人际影响特别是同侪之间的相互影响变得更加凸显和普遍,这一客观事实为组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利用同侪影响的机会,同时有关同侪影响的研究也开始成为各学科领域一个新的研究趋势。尽管对同侪影响的研究已涉及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但对同侪影响的基础性内容尚缺乏系统的梳理。据此,本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社交网络情境进一步明确同侪影响的概念,对同侪影响产生的过程进行梳理,进而提出同侪影响产生机理的理论框架,并对管理学领域的有关研究专题进行展望,为学者把握和深入理解同侪影响的内涵、展开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同侪影响 同侪影响产生机理 社交网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