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6)
2023(409)
2022(369)
2021(377)
2020(365)
2019(762)
2018(749)
2017(1525)
2016(749)
2015(915)
2014(940)
2013(857)
2012(767)
2011(690)
2010(722)
2009(635)
2008(595)
2007(461)
2006(402)
2005(357)
作者
(2293)
(1920)
(1901)
(1779)
(1135)
(901)
(884)
(731)
(703)
(682)
(643)
(637)
(625)
(585)
(575)
(556)
(550)
(549)
(534)
(523)
(485)
(467)
(466)
(443)
(425)
(414)
(409)
(409)
(382)
(381)
学科
(4201)
经济(4199)
方法(2599)
管理(2558)
数学(2464)
数学方法(2388)
(2149)
(2035)
企业(2035)
地方(956)
环境(685)
业经(677)
地方经济(641)
(632)
中国(624)
理论(624)
(605)
技术(604)
(599)
(561)
(495)
资源(483)
经营(447)
(437)
(429)
贸易(429)
生态(424)
(412)
(380)
教学(376)
机构
学院(11390)
大学(11215)
管理(5435)
理学(4797)
理学院(4759)
管理学(4641)
管理学院(4634)
(4270)
经济(4168)
研究(3222)
(2350)
中国(2322)
科学(2298)
业大(1702)
中心(1622)
(1559)
(1513)
(1500)
师范(1489)
(1484)
研究所(1438)
北京(1402)
经济管理(1381)
(1350)
工程(1322)
财经(1260)
技术(1226)
(1225)
(1221)
理工(1217)
基金
项目(8825)
科学(7270)
基金(6495)
研究(6215)
(5609)
国家(5587)
科学基金(5082)
社会(4006)
社会科(3825)
社会科学(3823)
(3730)
基金项目(3541)
自然(3509)
自然科(3428)
自然科学(3428)
自然科学基金(3342)
(3095)
教育(2840)
资助(2647)
编号(2555)
重点(1994)
(1917)
(1859)
(1843)
成果(1805)
计划(1780)
创新(1755)
科研(1686)
课题(1636)
科学研究(1618)
期刊
(3865)
经济(3865)
研究(2353)
管理(1809)
中国(1712)
科学(1592)
学报(1410)
技术(1355)
(1092)
(1075)
(1067)
统计(1054)
大学(1027)
决策(977)
学学(972)
教育(917)
资源(855)
农业(800)
科技(760)
技术经济(755)
业经(752)
情报(675)
经济研究(570)
商业(556)
财经(532)
理论(525)
图书(516)
实践(503)
(503)
现代(483)
共检索到143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兆阳  常茹茹  李丹阳  戴祎璠  赵蓉英  
[目的/意义]随着国际关系对话语权深度含义的赋予,话语权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文章旨在探明网络安全领域专利话语权的高话语权拥有者,为我国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政策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依据。[过程/方法]解析了专利权人话语权的内涵和主要构成要素,依据专利计量方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遴选6个特征相关的评价指标,构建了专利权人话语权评价框架和模型。并以网络安全领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通过信度与效度检验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通过相关性检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表明提出的网络安全领域专利权人话语权的评价体系有效。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蓉英  常茹茹  李丹阳  戴祎璠  
[目的/意义]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构建中国话语权评价科学理论、方法及应用体系的研究成为当下重要而紧迫的命题。对专利权人话语权进行评价研究有利于明确我国技术发展态势,辅助国家、企业决策,推动科技发展。[方法/过程]文章在对专利权人话语权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设计专利权人话语权评价体系,并基于ATM模型从网络与基础设施安全、数据存储与交换安全、应用安全、威胁情报监控、终端设备安全与云安全5类主题对专利权人进行分类评价。[结果/结论]发现使用ATM模型对专利权人进行主题分类并在各主题内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的评价方法更具有全面行和科学性。利用该评价方法不仅挖掘了英特尔、火眼、国家电网等表现优异的标杆企业,还明确了我国在网络安全领域提高话语权的方向。我国在保持网络与基础设施安全、数据存储与交换安全、应用安全三类技术方向的优势外,还要努力加强专利权人的引导能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蓉英  王筱宇  常茹茹  李新来  
[目的/意义]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环境的变化,使得网络话语的发布、传播等也发生着深刻变化,网络话语主体具有平民化的特征,对国家话语机构的话语权地位产生影响。进行网络话语权评价的研究,有利于明确影响网络话语权大小的决定因素,对提升国家舆论机构的网络话语权、改善网络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首先,对网络话语权的内涵进行了深刻探究,分析了网络话语权的产生过程;其次,结合信息计量学和评价理论,对网络话语权的特点以及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最后,确定网络话语权评价一级指标为网络引领力、网络传播力和网络影响影响力这3个指标。[结果/结论]根据以上研究,构建出网络话语权评价研究的理论框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马雨萌  刘凤红  黄金霞  
[目的 /意义]构建普适的领域本体模型框架和规范的方法体系,为STKOS实现动态建模的本体工具集和面向领域应用的本体网络提供建设依据。[方法 /过程]调研分析不同层次的领域本体模型,总结能够为STKOS本体建设提供的参考,构建STKOS中学科领域本体模型的3层架构,提出各层框架可遵循的方法,并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需求为例,阐述本文模型框架在构建植物多样性领域本体的应用。[结果/结论]按照领域本体模型3层架构所构建的植物多样性领域本体较之其他领域本体,具有知识组织体系清晰、构建过程高效、所支撑应用场景丰富的优点,因此,该研究可为STKOS快速而有效地构建领域本体提供实用框架,未来可应用于知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彭建  吴健生  潘雅婧  韩忆楠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持续性则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基本途径,但目前仍缺乏普遍认可的生态持续性目标分解方案;而在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影响日益显著且不断增大的背景下,生态系统健康、风险、安全与可持续性评价已成为当前宏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虽然在各类评价之间普遍存在概念混淆、指标体系雷同等问题。本研究在系统梳理生态持续性相关概念逻辑关联的基础上,将区域视为人类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强调人类活动的主导性,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生态胁迫、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可持续能力3方面构建了一个具有鲜明生态意义的区域生态持续性评价概念模型,并对评价模型、评价指标筛选及其阈值与权重展开了深入探讨。研究认为:系统工程的综合评价法是区域生态持续性评价的基本方法;不存在绝对的评价标准,区域生态持续性评价的终极目标,不在于静态的评价某时某地人类-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与否,而在于定量表征时空尺度上系统可持续性的动态变化与空间分异。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海涛  徐海玲  王丹  唐诗曼  
[目的/意义]文章应用价值链理论和协同论对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价值进行理论维度剖析,创建了其概念模型,进一步深化和挖掘了其研究深度,丰富和拓展了其理论研究体系。[方法/过程]以跨学科的视角出发,交叉应用并汲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经济学、生态管理学和信息生态学等多门学科知识,深入剖析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的内涵、属性以及维度。利用过程管理理论研究了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创造的逻辑并构建了结构模型,借鉴价值链理论和协同理论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的概念模型。[结果/结论]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是一条价值增值链,依靠链上各个要素之间的内部协同机制,最终实现了价值的增值和价值创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群锋  杨汝岱  
网络是传递市场信息的重要途径。已有文献关于网络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外部网络的讨论。本文试图将企业自生贸易网络引入到标准引力模型框架中研究网络对于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本文认为企业当期的出口网络会影响下期的出口行为,并以此构建企业自生贸易网络搜寻强度指标,在标准引力模型框架中讨论企业自生贸易网络以及相应的虚拟地理距离对出口动态的影响。研究发现,引入自生贸易网络及相应"虚拟距离"后,引力模型能对企业出口行为有更好的解释力。网络搜寻强度提高一个标准差,会使得出口关系的出口概率上升3.1%、存活概率上升3.0%、出口额上升36.5%;贸易网络的出口促进效应,会依对应"虚拟距离"衰减,且企业自生网络对应的"虚拟距离"比物理距离有更强的解释力。文章还从信息传播、制度质量、产品差异等角度对影响机制做了初步讨论。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纪娇娇  褚建勋  
【目的/意义】在大数据和信息爆炸的背景下,为改善传统中文议题框架分析方法中信效度难以保证、分析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提出基于语义网络和Bag-of–words(BOW)模型两种方法结合的量化模型。【方法/过程】该模型首先利用语义网络分析提取样本的议题框架种类和整体集群分布,然后利用BOW模型对每个分析单元进行议题量化统计分析。最后,以《人民日报》转基因相关报道文本为例,验证量化模型议题分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高效完成分析,同时保证了议题框架分析的客观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欣  张晓妮  毛忠贵  张晓娟  
分析了发酵工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重点对酒精、味精和柠檬酸3种传统发酵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分析,提出其共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酵工业进行清洁生产的一般性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清洁生产进行评价的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框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颜利  王金坑  黄浩  
本文根据联合国OECD和UNEP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和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通过建立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福建省诏安东溪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评价。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选取人口密度、GDP年增长率、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年降雨量、森林覆盖率、工业废水达标处理率等能够充分反映流域压力、状态和响应的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专家打分的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参考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和相关标准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赋值;再次,提出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得出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最后,把流域生态系统健康...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勇涛  朱雪忠  詹映  
本文在战略转换内容学派、过程学派及其他有关战略转换过程模型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建构了专利战略转换过程模型,随之阐释了模型建构的各个要素。通过对促进模型产生和运行的压力/阻力、认知、控制和反馈四个作用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模型内在的运行机理。此外,也对专利战略转换过程模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这些研究,以期建立一个系统的专利战略转换过程逻辑认知体系,为企业正确有效地实施专利战略转换提供指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庆缘   孟波   武良鹏   潘应浩   吴杰  
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局部冲突频发、全球性气候问题加剧多重压力叠加下,保障国家能源和粮食安全成为应对世界动态变革期间的重要任务。然而,当前多体现于基于底线思维的供应安全无法反映“安全”内涵的实时变化。基于函数型数据分析(FDA)方法,构造权变框架下的安全评估体系,动态评估了我国30个省份2003—2019年的能源和粮食安全水平,并使用Function-on-Function(FOF)回归模型分析能源安全对粮食安全的实时影响。研究发现:能源安全的能源供应与运输安全和经济安全两个维度占比最大,环境安全比重逐渐提高;粮食安全的供应安全维度所占比重最大,生态安全的相关指标权重有所上升;随着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内涵重心的改变,两者之间存在变动的非线性关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明程   王高开   李勇男  
[目的/意义]基于大模型智能体构建安全风险态势感知框架,可以将大模型智能体嵌入安全风险态势感知,为安全情报智能化转型提供参考,为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效能提升提供支撑。[方法/过程]首先,运用规范研究法,对大模型智能体的研究进展及其赋能下的安全风险态势感知进行概述;其次,在系统论、博弈论、风险评估理论等的指导下,对大模型智能体驱动的安全风险态势感知运作机理进行剖析;最后,构建基于大模型智能体的安全风险态势感知框架并对其内涵进行解析。[结果/结论]构建的安全风险态势感知框架以大模型智能体为基础,智能感知风险态势要素;以多智能体博弈协作为依托,智慧评估安全风险态势;以仿真模拟技术为切入点,智能分析应用风险态势情报。以此系统、精准地刻画安全风险态势,为大模型智能体在安全情报领域的实践应用奠定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春霞  葛翔宇  
文章通过对专利权特性的分析以及对期权定价模型的探讨,发现专利权和期权之间的异同,运用随机微分方程等数学方法,从新的角度构造专利权的定价模型,认为专利权的价值是一系列带跳的期权价值的叠加。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关亭  黄小琳  章甜  
本文主要基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COSO)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设计了内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并基于406份调查问卷确定了内控评价指标权重和评价模型,联合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内部控制模糊评价模型,最后据以具体评价了北京某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从而实现了内部控制评价从定性分析到定量研究的转变,合理解决了在模糊环境下综合评判多因素、多层级内控系统的不易定量、不宜精确判断问题以及单独使用层次分析法所致的主观因素影响,有效提升了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