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94)
- 2023(9943)
- 2022(8288)
- 2021(7846)
- 2020(6597)
- 2019(15211)
- 2018(14663)
- 2017(27996)
- 2016(14348)
- 2015(16594)
- 2014(15921)
- 2013(16138)
- 2012(15120)
- 2011(13947)
- 2010(13860)
- 2009(12840)
- 2008(12585)
- 2007(11325)
- 2006(10045)
- 2005(8811)
- 学科
- 济(70023)
- 经济(69953)
- 管理(37934)
- 业(35554)
- 方法(33728)
- 数学(29687)
- 数学方法(29543)
- 企(26878)
- 企业(26878)
- 中国(21331)
- 农(18579)
- 贸(15504)
- 贸易(15496)
- 易(15119)
- 财(14111)
- 业经(13561)
- 地方(12795)
- 农业(12555)
- 制(11054)
- 融(10269)
- 金融(10268)
- 环境(9823)
- 银(9762)
- 银行(9749)
- 学(9652)
- 行(9449)
- 发(8994)
- 理论(8992)
- 关系(8916)
- 和(8886)
- 机构
- 大学(211552)
- 学院(209348)
- 济(96888)
- 经济(95354)
- 管理(81109)
- 研究(74822)
- 理学(69469)
- 理学院(68716)
- 管理学(67867)
- 管理学院(67464)
- 中国(58227)
- 京(44714)
- 财(43749)
- 科学(40983)
- 所(35520)
- 财经(35375)
- 中心(34008)
- 经(32579)
- 研究所(32200)
- 经济学(31697)
- 江(29514)
- 范(29231)
- 北京(29138)
- 农(29058)
- 师范(29010)
- 经济学院(28691)
- 院(26781)
- 财经大学(26634)
- 业大(25423)
- 师范大学(23864)
- 基金
- 项目(139202)
- 科学(111903)
- 基金(105224)
- 研究(104376)
- 家(91888)
- 国家(90820)
- 科学基金(78042)
- 社会(71185)
- 社会科(67650)
- 社会科学(67636)
- 基金项目(54922)
- 省(50139)
- 教育(47839)
- 自然(47395)
- 自然科(46314)
- 自然科学(46300)
- 自然科学基金(45563)
- 资助(44003)
- 划(42851)
- 编号(39911)
- 部(33121)
- 成果(32543)
- 国家社会(31376)
- 重点(31346)
- 发(30719)
- 教育部(29239)
- 创(28551)
- 中国(28450)
- 人文(28101)
- 课题(28049)
共检索到318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陈华帅 马伟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为旅游消费的可持续稳定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2014年、2016年及2018年数据,结合宏观统计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渐进DID模型及PSM-DID模型评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战略使试点城市家庭人均旅游消费提高了15.7%,使家庭旅游消费占总收入比重提高了16.5%。(2)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为旅游者提供旅游必要条件、提高旅游信息渠道便利性及扩大旅游地服务人员规模促进家庭旅游消费。(3)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比户主为男性、乡村、初中及以上学历和目前无配偶的家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女性、城镇、文盲或小学学历及目前有配偶的家庭旅游消费影响效应更显著。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家庭旅游消费的作用机制,并提出旅游产业应充分借助“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东风,遏制旅游经济下行趋势,促进旅游消费可持续稳定增长。
关键词: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家庭旅游消费 宽带中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成奎 江文昶
推动数字公共服务应用是促进全社会共享发展红利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2011—2020年27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DID模型,评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公共服务应用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推动数字公共服务应用;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加快数字技术进步、提升人才聚集水平、增强政府民众互动来促进数字公共服务应用;异质性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创新创业活力更高、官员晋升激励更强的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公共服务应用的影响更大;另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有效缩小了各城市之间数字公共服务应用的差距。本文结论为政府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公共服务应用以及缩小地区公共服务差距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种照辉 高志红 覃成林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和深化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压力。文章利用“宽带中国”战略评估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间合作创新的影响,并检验了多批次试点政策的推广效应。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显著促进了城市间合作创新的发展,平均而言,该战略的实施使试点城市的城市间合作专利数(每万人)提高约0.890个,且该政策具有推广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宽带中国”战略通过促进城市本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拓展城市间合作创新的空间外延,从而有利于城市间合作创新。异质性检验表明,“宽带中国”战略对东部省份城市和南部省份城市的合作创新影响更大。另外,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合作专利类型的不同是导致“宽带中国”战略政策效果产生异质性的原因。文章结论为中国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城市间合作创新,进而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家琛 王智新
从“宽带中国”试点这一项准自然实验入手,利用多期DID模型以及2008~202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且相较于绿色策略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实质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经过PSM-DID、排除其他政策干扰、反事实分析以及工具变量检验后,核心结论依然成立;考察城市的差异化特征,发现这种提升效应在不同等级城市遵循边际递减规律,环境规制、人才集聚、财政支出和对外开放水平较高的城市可以显著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金融发展水平和科技研发投入两种渠道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产生影响。因此,应打造良好数字产业生态,为城市绿色创新提供底层支撑;立足城市的比较优势,因势利导进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视金融和科技发展,打通绿色创新中的“堵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冲 王磊
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城市技术创新,并且这种促进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著增强。机制检验表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通过推动数字金融和信息通讯技术发展以及增强政府科教支持这三条渠道促进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显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城市、大城市、重点城市和科教资源较好的城市表现更强。进一步发现经济水平、人口密度和人力资本发挥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相邻城市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扩大了城市之间的创新差距。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浩然 宋颜群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促进我国收入分配公平化具有潜在作用。文章以“宽带中国”战略设立示范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示范地区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显示,“宽带中国”战略显著提升了示范地区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且提升作用主要在中西部地区、低互联网普及地区、工商业、出口参与企业、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等样本组。关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指标分解估计发现,“宽带中国”战略提高了企业的员工工资和就业人数。同时,“宽带中国”战略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吸纳高技能劳动力,从数量和质量层面影响企业就业结构。进一步检验发现,“宽带中国”战略显著提高了企业就业净增长率和就业创造率,改善了就业技能结构和研发人才结构,提升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凯 秦志龙 张荣杰 高云露
科学评估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于微观家庭福利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匹配2012~2018年县域高铁开通数据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高铁开通对于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县域高铁开通显著促进了本地家庭的旅游行为,相较于“非高铁县”的家庭而言,“高铁县”家庭的平均旅游出行概率和旅游消费金额均明显更高,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不变。机制分析发现,高铁开通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带动效应主要通过改善出行条件、增加出行人次、扩大出行半径,以及促进家庭就业和收入增长等渠道来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闲暇时间更充裕的家庭而言,高铁开通对其旅游消费的提升作用更强,高铁也更促进了家庭的短期污染规避行为。本文从微观视角研究了“高铁时代”的旅游经济发展,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助力国内大循环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邱洋冬
在数字经济时代,通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然而,现有文献关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不足,尤其缺乏相关经验证据。 本文认为,地区(城市)网络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通过增强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企业人力资本积累、降低企业成本、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等路径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且该创新绩效提升效应会因企业的知识存量、规模、融资约束、高管研发背景等不同而表现出多样化的企业异质性。基于“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中的示范城市建设实践,采用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将2014—2016年3批共117个“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城市群)的企业作为实验组,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并稳健地提高了企业的专利申请量,而且对发明专利申请量的提升作用比非发明专利申请量更为显著;知识溢出(包括本地知识溢出和外地知识溢出)、企业人才集聚、企业成本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中均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其中知识溢出路径的解释力度最大;相对而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知识存量较多、规模较大、融资约束较低、高管研发背景较强的企业有更强的创新绩效提升作用。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企业的探索性创新行为,并提升企业创新质量。 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拓展和改进:一是从企业创新角度拓展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应研究,并利用“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的准自然实验进行了经验分析;二是深度剖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特别是深入探讨了知识溢出在其中的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方法借鉴。 本文研究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打破知识溢出的地理桎梏,实现知识溢出的本地效应与外地效应对企业创新的协同促进作用,这是其促进企业创新的根本原因。因此,各地应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要努力缩小“数字鸿沟”,并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以充分发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促进效应。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邱洋冬
在数字经济时代,通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然而,现有文献关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不足,尤其缺乏相关经验证据。本文认为,地区(城市)网络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通过增强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企业人力资本积累、降低企业成本、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等路径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且该创新绩效提升效应会因企业的知识存量、规模、融资约束、高管研发背景等不同而表现出多样化的企业异质性。基于“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中的示范城市建设实践,采用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将2014—2016年3批共117个“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城市群)的企业作为实验组,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并稳健地提高了企业的专利申请量,而且对发明专利申请量的提升作用比非发明专利申请量更为显著;知识溢出(包括本地知识溢出和外地知识溢出)、企业人才集聚、企业成本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中均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其中知识溢出路径的解释力度最大;相对而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知识存量较多、规模较大、融资约束较低、高管研发背景较强的企业有更强的创新绩效提升作用。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企业的探索性创新行为,并提升企业创新质量。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拓展和改进:一是从企业创新角度拓展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应研究,并利用“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的准自然实验进行了经验分析;二是深度剖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特别是深入探讨了知识溢出在其中的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方法借鉴。本文研究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打破知识溢出的地理桎梏,实现知识溢出的本地效应与外地效应对企业创新的协同促进作用,这是其促进企业创新的根本原因。因此,各地应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要努力缩小“数字鸿沟”,并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以充分发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促进效应。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家民 马晓钰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路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网络强国建设的“新基石”,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公共资源。在分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双循环发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6—2022年我国284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内循环系统和外循环系统构建双循环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政策冲击事件,利用多期双重差分(DID)模型,系统考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双循环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赋能双循环发展。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及内生性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分析发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双循环发展产生的显著正向影响,呈现出从西部地区到中部地区、再到东部地区,从三四五线城市到一二线城市,从外围城市到中心城市依次递增的地理梯度特征。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劳动力收入、促使供应链配置多元化和提升供应链效率的渠道促进双循环发展。基于此,提出政策建议,第一,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部署,打通双循环发展的堵点。政府需要以数字中国为导向,持续升级和改造传统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布局。第二,推进技术创新、提高劳动力收入、优化供应链配置和提升供应链效率。改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环境,以缓解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再生产环节循环信息差,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协同发展。第三,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采取因势利导和因情施策的政策。引导发达地区为欠发达地区提供试点政策的可行性经验和技术指导支持,欠发达地区需要结合自身产业结构特点、资源禀赋优势、地理区位条件,积极学习发达地区的经验举措,以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实现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的动态循环。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彭文斌 曹笑天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碳减排提供了新引擎,数字基础设施作为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等新兴技术的实际载体,其建设与完善对于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深远意义。基于此,文章以“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9—2019年全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促进城市碳生产率的提升,且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城市创新水平促进绿色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进而提高碳生产率。因此,建议加快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贯彻数字中国战略;激发绿色创新动力,强化空间溢出效应;建立协同治理机制,促进数字经济联动发展。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宽带中国” 碳生产率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范红忠 范乐怡 宋颜希
网络基础设施是新时代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一环。基于“宽带中国”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5—2018年中国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数字金融发展以及缓解劳动力错配三个渠道提高了城市创新水平;(3)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促进作用主要提升了城市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数量,并会随着城市创新水平的提高而增强,且在沿海地区、行政等级、财政自主权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城市更为显著。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信息化和数字金融优势,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释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带来的创新潜力。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环 魏佳丽 于立宏
将"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视为一项外生政策冲击,基于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地级市面板匹配数据,采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法,深入考察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以研发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为表征的转型升级,在排除其他政策干扰、消除样本选择偏差以及选择城市坡度作为外生工具变量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提升高端人力资本和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的两条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在民营企业、传统产业以及中西部地区更能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地,基于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嵌入生命周期理论的结果还显示,"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对制造业行业中成长期企业转型升级影响最大,对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影响并不明显。结论不仅拓宽了微观企业转型升级理论的研究视角,也为中国宏观经济的结构转型提供了可靠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陆凤芝 王辉 景光正
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的关键。本文借助宽带中国战略这一外生政策冲击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首次评估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举措能够显著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在作用机制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推动数字金融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等途径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此外,我国绿色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对空间关联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从异质性视角来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胡焕庸线”东南侧区域、大中城市组更为明显。本文研究为准确理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及作用机制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牛子恒 崔宝玉
本文立足互联网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基于我国2008—2018年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对劳动力配置扭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显著降低劳动力配置扭曲程度,在经过内生性处理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但其影响从“宽带中国”战略实施的第二年开始显现。同时,机制分析证实“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能够通过促进劳动力流动以及触发产业集聚进而纠正劳动力配置扭曲。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能够纠正高劳动力技能水平及东部地区城市的劳动力配置扭曲,但对低劳动力技能水平及中西部地区城市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本文研究结论不仅为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经验支持,也为如何纠正我国劳动力配置扭曲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技术知识扩散——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与数字经济产业化——来自“宽带中国”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知识溢出与城市创新——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企业价值吗——基于“宽带中国”的准自然实验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驱动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吗?——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的准自然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