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55)
- 2023(16374)
- 2022(13778)
- 2021(13213)
- 2020(11033)
- 2019(25234)
- 2018(24793)
- 2017(46620)
- 2016(24325)
- 2015(27075)
- 2014(26083)
- 2013(25435)
- 2012(23455)
- 2011(21084)
- 2010(20958)
- 2009(19015)
- 2008(18491)
- 2007(16334)
- 2006(14205)
- 2005(12180)
- 学科
- 济(97481)
- 经济(97384)
- 管理(73323)
- 业(67817)
- 企(55750)
- 企业(55750)
- 方法(41333)
- 数学(36481)
- 数学方法(35994)
- 中国(32644)
- 农(27345)
- 财(24554)
- 业经(21442)
- 贸(20485)
- 贸易(20473)
- 地方(20342)
- 技术(20193)
- 易(20003)
- 制(18416)
- 农业(17943)
- 银(15849)
- 银行(15830)
- 策(15788)
- 学(15752)
- 环境(15584)
- 理论(15558)
- 行(15204)
- 和(14604)
- 融(14584)
- 金融(14582)
- 机构
- 学院(328357)
- 大学(328122)
- 济(143332)
- 经济(140523)
- 管理(132261)
- 理学(113438)
- 理学院(112244)
- 研究(110942)
- 管理学(110506)
- 管理学院(109849)
- 中国(86530)
- 京(68883)
- 财(65597)
- 科学(62524)
- 中心(52469)
- 所(51672)
- 财经(51592)
- 江(48422)
- 经(47256)
- 研究所(46655)
- 农(44764)
- 经济学(44353)
- 北京(43591)
- 范(43191)
- 师范(42792)
- 业大(42593)
- 院(41134)
- 经济学院(39921)
- 财经大学(38542)
- 州(38430)
- 基金
- 项目(224035)
- 科学(180187)
- 研究(169299)
- 基金(165116)
- 家(142585)
- 国家(141435)
- 科学基金(123915)
- 社会(110681)
- 社会科(105073)
- 社会科学(105054)
- 基金项目(86860)
- 省(85259)
- 教育(78751)
- 自然(78083)
- 自然科(76267)
- 自然科学(76244)
- 自然科学基金(74924)
- 划(72207)
- 编号(67327)
- 资助(66188)
- 成果(54119)
- 部(50910)
- 创(50879)
- 重点(50271)
- 发(48640)
- 课题(47103)
- 国家社会(46984)
- 创新(46934)
- 教育部(44698)
- 人文(43423)
- 期刊
- 济(154490)
- 经济(154490)
- 研究(100379)
- 中国(69126)
- 管理(52763)
- 财(49839)
- 科学(42752)
- 学报(41183)
- 农(40033)
- 教育(40029)
- 大学(33437)
- 技术(32896)
- 融(31664)
- 金融(31664)
- 学学(30957)
- 农业(27752)
- 经济研究(25637)
- 财经(25099)
- 业经(24249)
- 经(21821)
- 问题(21068)
- 贸(17833)
- 技术经济(16747)
- 图书(16652)
- 业(16012)
- 科技(15715)
- 国际(15682)
- 世界(15278)
- 现代(15002)
- 统计(14694)
共检索到496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范红忠 范乐怡 宋颜希
网络基础设施是新时代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一环。基于“宽带中国”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5—2018年中国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数字金融发展以及缓解劳动力错配三个渠道提高了城市创新水平;(3)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促进作用主要提升了城市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数量,并会随着城市创新水平的提高而增强,且在沿海地区、行政等级、财政自主权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城市更为显著。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信息化和数字金融优势,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释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带来的创新潜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江三良 贾芳芳
绿色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视“宽带中国”战略试点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战略试点能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2)“宽带中国”战略试点通过强化政府科教投入、提升人才集聚水平和推动数字金融发展三条路径有效提升城市绿色创新的“量”与“质”;(3)“宽带中国”战略试点对城市绿色创新的提升作用存在大中小规模城市异质性。本文研究结论为加强“宽带中国”战略推动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经验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军 王励铧
本文基于我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21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实施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内在机制及异质性表现。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实施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并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2)劳动力流动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实施提高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两种机制;(3)“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实施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城市、大规模城市、非资源型城市中更强;(4)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正向调节“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实施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驱动作用。本文为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郭丰 任毅 柴泽阳
在数字经济时代,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实现减污降碳的重要手段,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工作。因此,基于2009—2020年中国2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这一结论经过共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通过提升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渠道降低城市碳排放。(3)异质性结果表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在东中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环境规制力度较强和数字经济发展越好的城市中更加明显,城镇化水平在其碳减排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建议扩大“宽带中国”在西部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的试点范围,因地制宜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战略,更大力度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小钢 郭晓斌
在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背景下,以知识溢出为切入点,借助“宽带中国”政策构建准自然实验,考察了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1)网络基础设施具有明显的知识溢出效应,显著提升了本地的创新水平,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该结论仍然成立。(2)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创新的提升效应存在时间异质性,创新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变大后变小,在网络扩张的第3年达到最大。(3)空间异质性分析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效应在东部、城市规模较大和交通基础设施较发达的城市更大。(4)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的创新水平也会产生正向影响,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会高估网络基础设施对本地城市创新的提升作用。研究结论为新时代国家发挥“网络强国”和“创新强国”战略的“合力效应”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孔东民 陶云清
本文基于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时点DID模型考察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标志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企业投资水平,这一结论在大量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和管理效率提高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投资水平的主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投资水平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资本密集型企业以及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中。进一步分析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显著促进了企业权益类投资和信息化投资;同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企业投资对投资机会的敏感度,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传明 马青山
文章基于2005~2018年中国278个地级市数据,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渐进DID模型评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系数为正值,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2)网络基础设施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及缓解资源错配等途径促进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3)中东部地区、大中城市、科技水平较高、传统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西部地区、小城市、科技水平较低及传统基础设施水平较低的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未促进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秦文晋 刘鑫鹏
本文基于2011—2018年26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试点作为一项衡量网络基础设施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网络基础设施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通过PSM-DID方法和安慰剂检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研究结论依旧成立。(2)“宽带中国”试点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在东部地区和南方地区,以及城市规模较大、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和城镇化率较高的地区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较为明显,但在其它地区中这种影响效应较小或不显著。(3)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能够通过“网络基础设施—创新水平—数字经济发展”和“网络基础设施—全要素生产率—数字经济发展”这两条路径实现,创新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宋美喆 廖玉玲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影响着资源的空间流向和分布格局。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偏误,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实施作为外生冲击,基于城市面板数据,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资源空间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矫正资源空间错配,且这种积极作用在人力资本水平高、已纳入城市群规划的城市发挥得更加充分。分资源类别来看,数字基础设施对资本空间错配的负向影响显著,而对劳动力的影响不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通过促进资源流动负向影响资源空间错配、优化资源配置格局。由此提出以数字基础设施升级为重点、市场机制优化为抓手,降低资源流动成本等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刘寅可 赵璟 温思敏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节能减排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论文立足数字经济时代背景,基于2006—2019年中国27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法相结合来分析“宽带中国”战略对碳减排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战略显著促进了碳减排效应,但是空间效应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战略的实行提高了相邻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战略在促进碳减排效应的同时增加了成熟型城市和中国西部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3)城市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是“宽带中国”战略影响碳减排效应的重要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刘寅可 赵璟 温思敏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节能减排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论文立足数字经济时代背景,基于2006—2019年中国27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法相结合来分析“宽带中国”战略对碳减排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战略显著促进了碳减排效应,但是空间效应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战略的实行提高了相邻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战略在促进碳减排效应的同时增加了成熟型城市和中国西部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3)城市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是“宽带中国”战略影响碳减排效应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玉
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企业创新的过程中,市场不确定性降低和资源配置优化发挥着中介作用,知识产权保护、行业性质和产权性质发挥着调节作用。笔者根据信息资源理论和企业创新理论,构建倍差法模型,以“宽带中国”战略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08—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剔除金融类等特殊类型企业后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证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正向影响企业创新;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企业创新过程中,市场不确定性降低、资源配置优化发挥中介作用;知识产权保护、行业技术密集度和非国有企业属性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准自然实验的实证检验,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创新关系方面拓展了信息传递理论和创新交互理论的应用边际,揭示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创新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亚飞 李言
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化是助推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利用2004—2018年中国地级市层面数据,将"宽带中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了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使"宽带中国"试点城市比其他城市提高约12.7%,并且此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东中西部地区、大规模和中等规模城市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对小规模城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宽带中国"试点政策通过互联网应用效应和互联网产出效应途径促进了城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景国文
本文将“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4~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建立渐近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网络基础设施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能显著降低地区碳排放,平均而言,“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使得试点地区碳排放下降约12.31个百分点。异质性检验发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降低碳排放的政策效果在东部地区、碳排放量高的地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降低碳排放的主要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阳 王守峰 李勋来
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是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重要体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2005—2018年285个地级以及上城市的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评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宽带中国"战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显著为负值,即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可靠。第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著缩小了中西部城市、南方城市、大中城市和传统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对其他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没有显著影响。第三,网络基础设施主要通过互联网用户规模效应和数字普惠金融效应传导机制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要继续贯彻"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发挥示范城市的带头作用,通过增加互联网用户规模、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企业价值吗——基于“宽带中国”的准自然实验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驱动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吗?——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的准自然试验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劳动力配置扭曲——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韧性——基于“宽带中国”示范性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技术知识扩散——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否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能源效率提升吗?——基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出口技术复杂度研究——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间合作创新——“宽带中国”试点及其推广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