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86)
- 2023(6408)
- 2022(5148)
- 2021(4687)
- 2020(3885)
- 2019(8644)
- 2018(8509)
- 2017(15119)
- 2016(8143)
- 2015(9195)
- 2014(9109)
- 2013(8964)
- 2012(8358)
- 2011(7507)
- 2010(7617)
- 2009(6935)
- 2008(7038)
- 2007(6809)
- 2006(6154)
- 2005(5287)
- 学科
- 济(32416)
- 经济(32397)
- 管理(30488)
- 业(25895)
- 企(22646)
- 企业(22646)
- 技术(13255)
- 方法(12935)
- 数学(10519)
- 数学方法(10390)
- 中国(10189)
- 农(9534)
- 业经(8866)
- 地方(7713)
- 技术管理(7340)
- 财(6939)
- 和(6872)
- 理论(6861)
- 资源(6648)
- 农业(6610)
- 环境(6567)
- 学(6491)
- 制(6144)
- 划(5474)
- 发(5443)
- 贸(5124)
- 贸易(5121)
- 易(4997)
- 教育(4930)
- 教学(4833)
- 机构
- 大学(118107)
- 学院(118051)
- 管理(47451)
- 济(45077)
- 经济(43901)
- 研究(40716)
- 理学(39753)
- 理学院(39363)
- 管理学(38703)
- 管理学院(38481)
- 中国(29895)
- 京(26185)
- 科学(25896)
- 所(20356)
- 农(20255)
- 财(19632)
- 中心(19611)
- 江(19527)
- 研究所(18505)
- 业大(18297)
- 范(16786)
- 师范(16624)
- 北京(16616)
- 技术(16050)
- 农业(15878)
- 州(15706)
- 财经(15200)
- 院(14826)
- 省(14434)
- 经(13886)
- 基金
- 项目(81211)
- 科学(64061)
- 研究(60677)
- 基金(57059)
- 家(50634)
- 国家(50267)
- 科学基金(43083)
- 社会(38007)
- 社会科(35997)
- 社会科学(35983)
- 省(32981)
- 基金项目(30246)
- 教育(28204)
- 自然(27528)
- 划(27514)
- 自然科(26777)
- 自然科学(26768)
- 自然科学基金(26316)
- 编号(25376)
- 资助(22064)
- 成果(20340)
- 重点(18810)
- 发(18324)
- 创(18002)
- 部(17828)
- 课题(17633)
- 创新(16923)
- 国家社会(15898)
- 项目编号(15403)
- 科研(14912)
共检索到186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壮 吴福象 龚恩泽
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的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此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的提升效果会受到企业规模、行业结构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谢洪明 郭蔓蔓 赵长轶
大国重器的研发面临外部技术封锁与内部资源约束等困境,企业特别需要构建并发展创新网络来驾驭分散的资源与能力,推动网络成员共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本文通过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公司研制G50重型燃气轮机的纵向案例研究,探索焦点企业编排创新网络的过程与机制,及其对重大创新的效应。结果表明,驱动焦点企业编排创新网络的动力因素主要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焦点企业在构建网络的不同阶段采取“蓄能式—协作式—共生式”的编排过程,促进创新网络呈现“聚势型创新网络—目标型创新网络—生态型创新网络”的动态演进,推动焦点企业自身提高“知识流动能力—创新杠杆能力—网络稳定能力”的编排能力,加速了核心技术的攻关与升级。本文提出研制大国重器的焦点企业编排创新网络的过程模型,为创新网络和网络编排的文献提供新的见解,在实践上为企业突破“卡脖子”困局、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供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天柱 马青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动态能力演化视角出发,通过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构建四阶段机理模型,指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是企业动态能力演化与生态化创新相互促进的正反馈过程,由前序、转换、跃迁和扩散4个能力演化阶段构成。其中,前序阶段的重点是感知能力和捕捉能力,转换阶段的重点是感知能力、捕捉能力和重构能力,跃迁阶段的重点是组织内重构能力,扩散阶段的重点是跨组织层面生态化重构能力。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通过接力创新完成“应用—研发”逆向突破、采用不同技术路线构建“技术—产品”体系、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培育平台化创新生态系统4个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瑞 戴伟
我国高科技企业受国外限制的事件频发,充分暴露出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短板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的“卡脖子”制约成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中之重。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征,很难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解决。因此,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利用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通过举国体制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然而,传统科技举国体制也存在一些弊端和风险,新时代下应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框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并统筹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短期目标与长期规划、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和物质激励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慧 张薇玮
中国既有相关研究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理论解构尚不够清晰。为形成关键核心技术的系统观,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与文献回顾法,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0—2023年的205篇发表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的相关论文,从关键核心技术的内涵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因素、组织模式和路径等方面系统梳理国内关于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现状。结果发现:相关文献在2017年至2023年迅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国对中国高科技领域实施全面封锁所导致的,未来一段时间内相关研究的热点聚焦于新型举国体制、关键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技术识别等方面;对关键核心技术主要从知识论、技术体系、产业链和国家战略等4种视角进行研究,但尚未形成统一的解释,主要从关键核心技术本身及其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类型划分,分为驱动和制约两大类影响因素,并主要形成政府驱动、领军企业驱动和多主体协同的创新组织模式,以及基于知识重组理论、基于技术创新发展阶段和基于特定产业/企业及技术范式的路径研究。最后提出,未来相关研究可从研究问题、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三方面进行拓展,需要更精准地界定和识别关键核心技术,拓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程度的测度方法,开展更多跨学科的实证研究,以揭示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同社会、经济及政策的互动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筱恬 关月 于淼
国有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中如何对创新网络多主体竞合关系进行有效治理是推进科技创新的关键。选取中核工程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基于竞合关系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究国有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对创新网络竞合关系的治理机制。研究发现:(1)国有企业对协同创新网络主体存在行政要素驱动、技术要素驱动和利益要素驱动3类竞合关系;(2)针对不同类型竞合关系,分别采取行政协调、柔性治理与规范合作3种细分机制,促进创新网络主体良性合作,同时对价值创造与分配中存在的竞合关系进行有效治理。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国有企业情境下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研究,为国有企业管理协同创新网络主体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孟雪辰 占迎 周吉峙
为避免陷入因高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产业关联的上游制造业新企业进入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造成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窘境,尝试从行业层面探索高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效应的外部性。利用我国30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研发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构造高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跳跃性量化指标,以分配系数衡量不同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实证检验其如何影响新企业进入。结果发现:高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不利于新企业进入,尤其是产业关联度高的上游企业,主要影响机制为使得产业关联度高的上游企业需求获取效率降低、技术转换频率增加,产生需求获取成本与技术转换成本吓阻效应;而且,中西部、高市场化水平的地区与低沉没成本、高规模经济的行业会受到更为显著的进入抑制作用,尤其长江经济带技术突破的新企业进入抑制力度远远高于样本总体平均水平。为了坚决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从优化重点区域高技术产业空间布局、鼓励新进企业与在位企业开展创造性合作、建设创新要素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与行政审批改革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天华 高翔 步晓宁 谢晓闻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被证实是改善发展中国家经济表现的重要因素,但其中的作用机制仍然众说纷纭。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效率不同是国家间经济绩效差异的重要原因。为了验证交通基础设施是否确实影响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升了经济绩效,文章将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与高速公路建设数据进行匹配,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的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实改善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距离高速公路更近的城市,企业的实际规模与最优规模差异更小。具体来看,交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工业企业 资源错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天华 高翔 步晓宁 谢晓闻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被证实是改善发展中国家经济表现的重要因素,但其中的作用机制仍然众说纷纭。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效率不同是国家间经济绩效差异的重要原因。为了验证交通基础设施是否确实影响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升了经济绩效,文章将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与高速公路建设数据进行匹配,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的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实改善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距离高速公路更近的城市,企业的实际规模与最优规模差异更小。具体来看,交通基础设施降低了同时使得资本和劳动投入偏离的产出扭曲,使得企业的实际规模与最优规模更为接近。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高速公路影响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价格加成和行业集中度等,而通过企业存货产生的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工业企业 资源错配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赵长轶 许康 杨草园 谢洪明 郭蔓蔓 余正宜
大国重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类重大创新活动,企业如何通过管理其组织边界的演化,克服国际技术封锁和开放式创新“悖论”的双重冲击,优化重大创新活动的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内容,也是亟待突破的重大理论问题。围绕东方电气集团G50重型燃气轮机研制的实践,本文从过程机制和机理逻辑两个维度构建了理论模型,打开了企业通过管理边界演化实现大国重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全过程逻辑黑箱,从边界渗透维度为大国重器领域的企业厘清了通过管理边界演化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机理逻辑。本文从大国重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视角发展了组织边界理论,从组织边界的微观层面推进了大国重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前沿研究;也为大国重器领域的企业管理组织边界演化、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对中国式创新管理理论亦有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玉臣 谭礼
在对现有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按照“属加种差”原则重新界定关键核心技术概念,明确指出关键核心技术由特定主体设计并构建、在其所依托的产业技术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且居于核心地位、旨在以稀缺独占性获取产业价值配置主导权的特殊属性;从技术本源视角重新梳理关键核心技术的4个特征,特别强调以其为“根技术”的体系结构复杂性和研究开发活动的原创性;基于关键核心技术衍生于信息时代的全球产业专业化分工背景,指出数据平台或“数据驱动”型技术是制约重要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共性因素,提出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为组织形式的“两阶段”突破策略。同时,区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4个层次,论证各自的制约因素和合理路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磊华 何海燕 常晓涵 袁伟
大国战略博弈与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背景下,推动军民深度协同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意义重大。以《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实施的准自然实验为切入点,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军民深度协同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发现,军民深度协同有助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当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其它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军民深度协同通过提升军地联合技术研发能力与军民两大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以及缓解军民协同企业创新资源压力等“三轮驱动”机制,助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一步研究发现,军民深度协同可以助推军转民企业与民参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结论对推进军民一体化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鹏锐 徐海成
本文在分析收费公路资源配置的内涵和现状基础上,构建了D EA目标导向-BP神经网络配置效率测算模型和指标体系,对我国收费公路基础设施的人力、资金和设备资源的配置效率加以测度。结果显示:我国收费公路基础设施资源配置效率并不理想,其根本原因是行业中的行政垄断所致,应通过市场途径等措施优化资源配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影 江晓林 孙辉
本文选择芯片行业巨头英伟达藉由“市场先制行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进行突破性创新的发展历程进行单案例探索。研究发现:英伟达从进入行业到深耕行业再到引领行业,依靠先于市场变化的突破性创新,依次形成了企业自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通用创新平台和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以此为演进节点,在关键核心技术、核心开发用户和关键核心市场3方面持续取得突破性创新,进而从后发企业发展成在位企业再演变成为领军企业。提出“市场先制行动”的多维构念,刻画出后发企业基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行突破性创新的演化过程模型,揭示出“核心用户”和“关键市场”才是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企业形成“卡脖子”优势的原因。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市场先制行动 突破性创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牛子恒 崔宝玉
本文立足互联网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基于我国2008—2018年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对劳动力配置扭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显著降低劳动力配置扭曲程度,在经过内生性处理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但其影响从“宽带中国”战略实施的第二年开始显现。同时,机制分析证实“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能够通过促进劳动力流动以及触发产业集聚进而纠正劳动力配置扭曲。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能够纠正高劳动力技能水平及东部地区城市的劳动力配置扭曲,但对低劳动力技能水平及中西部地区城市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本文研究结论不仅为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经验支持,也为如何纠正我国劳动力配置扭曲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