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67)
2023(15592)
2022(13037)
2021(12052)
2020(10239)
2019(23933)
2018(23612)
2017(45456)
2016(24490)
2015(27308)
2014(27486)
2013(27098)
2012(25070)
2011(22514)
2010(22321)
2009(20381)
2008(20231)
2007(18366)
2006(15704)
2005(13659)
作者
(70920)
(59507)
(59099)
(56508)
(37569)
(28635)
(27234)
(23267)
(22477)
(21224)
(20026)
(20018)
(18851)
(18581)
(18541)
(18391)
(18162)
(17636)
(17071)
(16999)
(14719)
(14504)
(14470)
(13621)
(13592)
(13258)
(13252)
(13188)
(12171)
(11879)
学科
(102271)
经济(102162)
管理(71803)
(65992)
(54530)
企业(54530)
方法(48896)
数学(42864)
数学方法(42297)
中国(28424)
(26477)
(26243)
(22326)
地方(21756)
业经(21630)
农业(17817)
(17654)
贸易(17648)
(17526)
理论(17181)
(17119)
(16576)
财务(16506)
财务管理(16473)
环境(16379)
技术(16013)
(15801)
企业财务(15655)
(14930)
银行(14886)
机构
大学(347825)
学院(346268)
(139745)
经济(136601)
管理(135761)
理学(117554)
理学院(116231)
研究(114678)
管理学(114004)
管理学院(113349)
中国(84897)
(73370)
科学(71900)
(63994)
(58952)
(57210)
中心(54642)
业大(53240)
研究所(52228)
(51648)
财经(51270)
(46687)
农业(46510)
(45698)
北京(45338)
师范(45196)
经济学(43100)
(41601)
(41510)
经济学院(39119)
基金
项目(238710)
科学(188486)
基金(174351)
研究(170498)
(153328)
国家(152084)
科学基金(130973)
社会(108800)
社会科(103180)
社会科学(103148)
(93453)
基金项目(92911)
自然(86469)
自然科(84524)
自然科学(84495)
自然科学基金(82993)
教育(79776)
(79167)
资助(71043)
编号(68348)
成果(54926)
重点(54142)
(52945)
(50779)
(49925)
课题(46944)
创新(46692)
科研(46377)
国家社会(45530)
教育部(45337)
期刊
(146816)
经济(146816)
研究(95643)
中国(66378)
学报(56379)
(51679)
(51040)
科学(50939)
管理(48429)
大学(42434)
学学(39858)
教育(37171)
农业(34953)
技术(32201)
(28010)
金融(28010)
财经(24784)
业经(23604)
经济研究(23582)
(21381)
问题(20772)
图书(19123)
(19036)
统计(17590)
技术经济(17460)
(16931)
(16461)
科技(16011)
理论(15835)
商业(15068)
共检索到501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马茜   廖甍   张红兵  
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中枢节点”和“传输纽带”,对激活城市包容性增长与绿色偏向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宽带中国战略视为网络基础设施的外生政策冲击,并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非期望产出的Super-EBM模型,对知识流动与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从知识流动视角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发现,第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作用在非资源型城市更为明显;第二,知识流动是网络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重要中介机制,该中介机制通过地形起伏度、方言多样性指数等工具变量系统识别后仍然成立;第三,绿色创新与创业活力是网络基础设施驱动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调节中介机制,两者均能够强化知识流动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作用;第四,城市间知识流动能够进一步推进市场有效整合,使得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机制影响存在明显的链式传导作用。上述结论更深层次地打开了知识流动传导机制黑箱,能够为网络基建规划与城市转型方案提供重要借鉴和政策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涛  李均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球数字化浪潮下,网络基础设施对中国践行更为绿色、更具包容性的经济增长路径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在测算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基础上,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探究了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了网络基础设施的区域协调效应。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的推广普及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尤其体现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方面;就影响机制而言,网络基础设施能够通过提升城市创新水平、鼓励大众创业行为、改善居民就业质量以及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来影响包容性绿色增长;与交通基础设施相比,网络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正向影响更甚,且对不同类型城市具有异质性表现;另外,网络基础设施弱化了传统地理优势,能够在全国、地区以及省份层面降低经济发展差距,具有显著的区域协调效应。本文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现有分析框架,更为政府推动宽带战略落地、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俞会新   黄晓敏  
推动包容性绿色增长是解决我国低碳发展目标与经济增长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地级市层面数据,利用熵权TOPSIS法从多个维度测算了289个地级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提升;(2)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非资源型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效应显著高于资源型城市;(3)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通过提高制造业集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鼓励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本文在进一步完善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现有分析框架基础上,为政府推进“宽带中国”战略实施、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治国  李兆哲  孔维嘉  
在共同富裕和绿色转型的双重目标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提供了新思路。鉴于此,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效果及作用路径,随后基于2011—2020年中国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1)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推动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2)经济集聚可以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桥梁,且随着经济集聚程度的提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表现出“先抑制后促增”的阶段性特征;(3)相对于千兆城市,非千兆城市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强;(4)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推动邻近地区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理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也可以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波   徐奥辉   甘天琦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信息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1)信息基础设施可通过缓解要素错配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助力包容性绿色增长,并产生溢出效应,公众环境关注度和人力资本在此过程中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2)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南方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直接影响要高于北方城市,但溢出效应不显著,北方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算力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直接影响和溢出效应最强;(3)都市圈中心城市、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对其他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荣荣  吴云峰  
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应建立在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个体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基础上,即城市发展应实现包容性增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否促进了经济包容性增长是亟需解答的问题。文章以“宽带中国”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在构建全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科学衡量包容性增长水平的基础上,基于中国280个城市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等多种实证分析工具对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政策显著促进了经济包容性增长,且政策具有推广与累积效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面扩大、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机制;在东部与中部地区、大中规模城市、较高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地区以及高创新活力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增长促进效应更为明显。此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周边地区经济包容性增长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章丰富了有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为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谷魁英  孙慧  
文章运用定基功效系数法、定基极差熵权法、变异系数法和空间标准差椭圆,测度分析2010—2018年中国地级以上287个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结果表明,2010—2018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以1.24%的年均增长率稳步提升,东、中、西三大地区和城市群间内部差异显著,但随时间增长呈逐渐缩小的态势;空间标准差椭圆呈长轴方向收缩、短轴方向扩张的密集型空间格局,表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范翔宇  卢新海  刘进进  
研究目的:基于2006—2020年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方法:多期双重差分方法、三重差分方法与门槛模型。研究结果:(1)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批次异质性,数字经济发展对中部地区和第二批试点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影响更为显著。(3)当前,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主要呈负向调节效应,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负向影响最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次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最末。(4)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调节效应具有“由边际效益递增到边际效益递减”的单门槛非线性特征。研究结论:促进具有技术嵌入和环境赋能作用的数字经济发展,对提升中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水平提升和效益转化还有待重视和加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冀雁龙  李金叶  赵华  
在系统揭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经济增长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评价指标,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旅游经济增长,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这一结论。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内旅游经济增长影响更大。分地区异质性检验显示:在东部地区、在长江经济带,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地区带动效应,主要通过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还具有产业驱动效应,能够正向影响旅游产业效率以及旅游产业结构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潘雅茹  罗良文  
本文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对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包容性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门限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廉洁度、基础设施投资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廉洁度和基础设施投资均对包容性增长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但现阶段廉洁度水平削弱了基础设施投资对包容性增长的提升作用,且上述结论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基础设施投资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存在廉洁度门槛,不同廉洁度水平下,基础设施投资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高廉洁度时基础设施投资显著促进了包容性增长的提升,而低廉洁度时基础设施投资显著阻碍了包容性增长的提升,且相对于科技型基础设施投资而言,一般性基础设施投资对廉洁度的要求更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勋  万广华  
本文首次提出一个分析包容性增长的实证研究框架,把收入决定因素(包括政策)所带来的收入增长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置于同一个框架里进行评估。考虑到基础设施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角色,本文将这个新框架运用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以估算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座机电话和自来水等农村基础设施总体上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帮助缩小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更重要的是,收入较低的群体从农村基础设施中获益更多,这意味着农村基础设施还可以改善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均等。因此,中国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包容性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这些基础设施是农村居民获取人力资本(教育和经验)回报的必...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佳   安珂珂   赵青华  
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能够同时实现效率与公平,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浪潮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成为推进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关键动能,但二者的逻辑机理及传导渠道的系统研究尚需深化拓展。作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构建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分析框架,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并基于要素市场化配置视角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在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缩小旅游发展差距,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中部及东北地区促进作用显著,西部地区促进作用不显著;(3)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文章理清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内在逻辑与作用效应,有助于为数字经济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许薛璐  王文  
利用CFPS数据考察了数字基础设施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基础型人力资本(正规教育)和扩展型人力资本(信息获取与自我学习)的可能作用。基于HDFE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数字基础设施能够通过提升扩展型人力资本积累推动收入增长,并显著降低高-低收入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包容性增长,但城乡收入差距有效收敛依赖于基础型人力资本水平的不断提升。基础型人力资本积累水平越高,数字基础设施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小亮  吴武林  
研究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标体系,测度分析中国各省份及三大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变动趋势、区域差异及其收敛特征。研究方法:运用定基极差熵权法、泰尔指数、σ收敛模型和β收敛模型。研究发现:中国各省份及三大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显著但逐年缩小,并具有收敛特征。研究创新:根据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内涵和外延构建指标体系,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指标选取主观随意性强、指标种类单一、忽略指标实际含义和指标体系不易操作等问题,从而更具有效性和应用性;运用定基极差熵权法测度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使测度结果具备了时空双重维度上的可比性。基于时空视角,从各省份及三大地区两个层面进行考察。研究价值:有助于观察和把握中国经济增长的绿色化与社会包容性的现实状态,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红兵  
通过构建新疆城市综合规模与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新疆22个城市基础设施与综合规模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研究发现:①1997—2007年新疆基础设施与城市综合规模平均灰色关联度大于0.59。有较强关联度城市分布在北疆和东疆,在时间分布上,灰色关联度缓慢上升,上升幅度小。②基础设施对城市综合规模灰色响应值差异较大,通讯设施和能源设施具有较强绝对灰色响应,交通设施和环境设施具有较强相对灰色响应。在空间分布上,22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灰色响应最小值基本一致,稳定在0.5左右,但灰色响应最大值具有较大差异。在时间上,不同基础设施对城市综合规模灰色响应分别属于下降型、平稳型、上升型。③基础设施对综合城市规模的灰色影响明显。在绝对灰色影响中,对经济规模影响最大。在灰色影响中,对建成区规模影响最大。空间分布上,对经济规模有绝对灰色影响最大值城市占总数的45.5%,在相对灰色影响中,对第三产业影响最大的城市占总数的31.8%;基础设施对城市综合规模灰色影响以上升型为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