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38)
2023(14072)
2022(11692)
2021(10716)
2020(9205)
2019(20539)
2018(20339)
2017(38802)
2016(20655)
2015(22854)
2014(22548)
2013(22364)
2012(20188)
2011(18055)
2010(18243)
2009(17179)
2008(17181)
2007(15885)
2006(14271)
2005(13571)
作者
(59592)
(49931)
(49871)
(47350)
(31629)
(23779)
(22700)
(19417)
(18656)
(17886)
(17153)
(16825)
(16145)
(16102)
(15773)
(15305)
(15044)
(14574)
(14521)
(14487)
(12482)
(12321)
(12034)
(11496)
(11219)
(11101)
(11092)
(11065)
(9927)
(9873)
学科
(91070)
(87156)
经济(87027)
(81804)
企业(81804)
管理(80355)
方法(38589)
(32163)
(31487)
业经(30357)
数学(29565)
数学方法(29284)
(22631)
技术(22155)
(21938)
财务(21895)
财务管理(21865)
中国(21290)
(20874)
贸易(20865)
企业财务(20706)
农业(20504)
(20471)
(16212)
理论(16174)
(15934)
(15641)
(15422)
(14036)
体制(14008)
机构
学院(300327)
大学(297008)
(128075)
经济(125582)
管理(121613)
理学(103722)
理学院(102784)
管理学(101311)
管理学院(100753)
研究(96285)
中国(77432)
(63103)
(62876)
科学(56683)
(51987)
财经(49079)
(48048)
(47363)
中心(45640)
(44565)
业大(44037)
研究所(42923)
农业(40880)
北京(39470)
经济学(38683)
(36844)
财经大学(36171)
经济学院(34997)
(34844)
商学(34098)
基金
项目(196247)
科学(156344)
基金(144920)
研究(143762)
(126157)
国家(125128)
科学基金(109139)
社会(93663)
社会科(89104)
社会科学(89084)
(76184)
基金项目(75952)
自然(70151)
自然科(68623)
自然科学(68606)
自然科学基金(67442)
教育(64490)
(62997)
资助(58988)
编号(56884)
成果(45324)
(44413)
(43826)
重点(43545)
(41837)
(41418)
(41237)
创新(40775)
国家社会(39848)
课题(38122)
期刊
(146050)
经济(146050)
研究(87701)
中国(62249)
(53036)
管理(51508)
(49209)
学报(44539)
科学(41948)
大学(34979)
农业(34049)
学学(32886)
技术(30307)
(29052)
金融(29052)
教育(26365)
业经(25841)
财经(24866)
经济研究(23002)
(21408)
(20871)
问题(19044)
技术经济(18157)
(17401)
世界(15444)
国际(15008)
科技(14934)
现代(14821)
财会(14765)
商业(14145)
共检索到464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淑琴  谢杰  
本文主要解释网络基础设施与制造业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之间的关系。其实,网络基础设施是一种具有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物质资本,它对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升级有着可以在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得到关联于现实的论证。基于不同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技术梯度等方面具有不同的水准,我们对网络基础设施影响制造业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不能局限于两者之间的一般性作用机制,而是应在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下放眼世界各国的情况来展开研究。本文采用1996—2009年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三位码分类水平下的跨国数据,运用相关模型测算了36个国家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GMM)两步估计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海波  
本文综合测度了世界71个国家1995-2011年的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在理论模型推导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system GMM方法实证分析ODI对母国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ODI能够提升母国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但进一步分析发现ODI仅对发达国家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对发展中国家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抑制效应。此外,教育水平、FDI、对外开放度、要素禀赋均能显著影响一国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但作用效果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明显差异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怀建  沈坤荣  
出口产品的质量在经济增长领域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它不仅影响一国出口的升级以及出口竞争力,而且对一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因素经验假设,利用一个质量差异模型,分析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因素。使用58个国家1996—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发现研发水平和物质资本存量对出口质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对于人均收入水平不同的国家,出口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表现不一样,人均收入越高的国家,出口质量的提高越依赖研发水平和物质资本存量,而对于人均收入越低的国家,物质资本存量以及以初等教育注册率衡量的人力资本水平对出口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祝树金  张鹏辉  
本文结合投入产出表,在考虑到加工贸易后,构建并测算了1992-201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品的复合技术含量、国内技术含量及国内技术含量的贡献指数;利用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复合技术含量和国内技术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复合技术含量和国内技术含量总体上呈现了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而国内技术含量贡献指数总体上趋于下降。②对于复合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而言,其国内技术含量指数即国内技术贡献度普遍较低。③FDI对于复合技术含量和国内技术含量的提升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进口贸易则显著为负;资本在长期内具有积极作用,人力资本和研发有助于促进行业FDI的技术外溢。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晓华  刘慧  
文章基于2002-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System GMM)估计法从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就劳动力、资本和原材料等要素价格上涨对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要素价格上涨在国家层面上对出口技术结构表现出显著的"倒逼"效应,即要素价格上涨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但要素价格上涨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出口技术结构升级的影响不同。从动态视角看,要素价格上涨所体现出的"倒逼"效应越来越小,而其表现出来的"倒退"效应越来越明显,即要素价格上涨越来越成为企业本身发展的成本负担。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楠  史贝贝  白东北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分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技术密集型行业提升效果最大。机制检验表明新型基础设施对国内中间品投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对出口企业成本的降低具有显著的“成本效应”,并且随着这两种效应的推进,其对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作用增强。异质性检验表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以及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促进效果更好,其中就贸易发展方式而言,有助于推动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向高附加值的一般贸易转变。本文基于微观企业视角,考察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与制造业企业对接发展的作用结果,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发展及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出口升级的路径探索提供理论和经验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淑琴  
文章按照世界银行2006年人均GNI分组标准选取了32个国家或地区为样本,在SITC Rev2的3位码分类水平下,采用杜修立、王维国对Hausmann等人修正后的方法,测算了1996-2009年各国出口品技术含量。结果发现:中国出口品技术含量与英国、德国等高收入国家差距较大,与墨西哥、阿根廷等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差距明显,不敌于金砖国家中的南非,低于东盟的新加坡,在可观测样本中仅居于下中等水平。鉴于此,文章认为中国是外贸大国但绝非外贸强国。未来中国由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过程中,在高技术领域我们会受到高收入国家的阻击;在中低技术领域,金砖国家和东盟是我们的竞争对象。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婷月  王晓阳  司继春  田志伟  
文章使用我国28个省份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最为重要的基本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支出对制造业升级的经济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和技术进步阶段的非线性特征。研究发现,一般预算支出以及其中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对制造业结构向高端化升级的经济效应呈现出很强的异质性和边际递减的特征,而这种特征主要来自于东部地区的两类财政支出的促进效应以及中西部地区的阻碍效应的共同作用;特别是在工业化进展缓慢且大量依赖转移支付的五个西部省份,基础设施支出与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均在2010年前后表现出对制造业升级由正转负的经济效应;随着创新型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会逐渐加强。在"减税降费"的大环境下,文章为财政支出效率的提高、制造业升级的区域政策设计以及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婷月  王晓阳  司继春  田志伟  
文章使用我国28个省份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最为重要的基本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支出对制造业升级的经济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和技术进步阶段的非线性特征。研究发现,一般预算支出以及其中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对制造业结构向高端化升级的经济效应呈现出很强的异质性和边际递减的特征,而这种特征主要来自于东部地区的两类财政支出的促进效应以及中西部地区的阻碍效应的共同作用;特别是在工业化进展缓慢且大量依赖转移支付的五个西部省份,基础设施支出与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均在2010年前后表现出对制造业升级由正转负的经济效应;随着创新型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会逐渐加强。在"减税降费"的大环境下,文章为财政支出效率的提高、制造业升级的区域政策设计以及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苏崇华  朱彤  
本文使用OECD国家及中国1984-2010年的数据,计算得出样本国历年的制造品出口篮子技术含量(TCI)。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日本及美国制造品TCI的发展趋势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制造品的TCI以比美国及日本更快的速率上升。本文经分析得出:制造品TCI对产出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且,制造品TCI与人均GDP有正向联系,中国制造品TCI远超其人均GDP相应的TCI值。说明中国实施的着力发展高技术含量制造品生产与出口的产业政策保证了制造业产出的持续提高及整个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孟猛  
垂直化分工的发展使得一国出口品中包含的全部技术含量并不等于其实际生产部分的技术含量。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分离了进口中间品的技术含量得到产品国内生产部分的技术含量。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中国出口最终品的国内技术含量低于全部技术含量;尽管中国出口最终品所含的全部技术含量与国内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但国内技术含量的增长速度低于全部技术含量;中国出口最终品的国内技术含量增长速度慢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尽管中国正在出口更多的高技术产品,但中国出口的高技术最终品的国内技术含量相对于世界先进水平并没有提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海波  李东  
提升制造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所在。文章采用Hausmann等(2007)所修正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来测度中国制造业1995~2012年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的变化轨迹,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上升趋势明显,目前已处于世界前列,其中纺织服装、机械与电子设备制造业尤其突出。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力资本、进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均能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而传统的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无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窦钱斌  李孜  
本文在产品—市场二维层面构建了一个允许同类产品在不同目标市场上具有差异的出口技术含量指标,并通过扩展动态OP方法,将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含量变化分解为四个来源:目标市场选择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产品—技术配置效应和产品更替效应。基于2000—2015年中国海关出口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含量增长的首要来源是产品—技术配置效应,代表了制造业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战略性攀升过程是增长的核心原因;技术进步效应和目标市场选择效应处于第二梯队,但是前者强于后者,推动生产技术进步比策略性选择目标市场更有助于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含量的提升; 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目标市场选择效应由正转负、技术进步效应由负转正,意味着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转型升级;产品更替效应较弱,出口市场上新旧产品的更替不能有效解释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含量的增长趋势。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贵贤  
基于中国2003~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选取制造业就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分别对最低工资、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重和就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经验分析。研究表明:最低工资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就业。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重和制造业就业存在非线性关系,且呈倒"U型"曲线,临界值为0.375;东中西部的临界值分别为0.377、0.385、0.356。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是: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重偏低,未达到临界值,最低工资标准仍有较大上调空间;如果数理统计具有现实意义,提高最低工资可能会促进制造业就业水平。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聂飞  刘海云  
文章试图论证中国IFDI、OFDI与出口贸易的互动机制,并运用20032013年中国与96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了检验。结论表明:总体而言,垂直型和水平型双向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分别显著为正和负;出口创汇造成人民币上升压力,进而形成对IFDI的挤出效应和对OFDI的促增效应;外资大规模进入会强化汇率的自我调节机制,提升我国对海外资产的购买力。分区位看,中国通过IFDI的汇率传导机制在实现对欧洲和北美洲等发达国家OFDI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存在较明显水平型OFDI的出口替代效应;而中国对非洲、拉丁美洲和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