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96)
2023(17284)
2022(14474)
2021(13566)
2020(11231)
2019(25586)
2018(24950)
2017(47213)
2016(24681)
2015(27647)
2014(26728)
2013(26162)
2012(24292)
2011(21923)
2010(21701)
2009(19705)
2008(19043)
2007(16495)
2006(14397)
2005(12989)
作者
(66512)
(55653)
(55238)
(52395)
(35464)
(26367)
(25071)
(21451)
(21122)
(19428)
(18876)
(18712)
(17589)
(17308)
(17161)
(16872)
(16428)
(15997)
(15896)
(15875)
(13754)
(13253)
(13173)
(12790)
(12481)
(12361)
(12052)
(11960)
(10997)
(10963)
学科
(107334)
经济(107228)
(70955)
管理(70482)
(58223)
企业(58223)
方法(43130)
数学(37169)
数学方法(36732)
中国(34442)
(29155)
业经(25449)
地方(25328)
(23469)
(22311)
贸易(22292)
(21690)
技术(21634)
(19650)
农业(19616)
(18416)
银行(18397)
(17856)
金融(17854)
(17847)
(17592)
(16277)
环境(16085)
理论(15894)
(15368)
机构
大学(339603)
学院(339582)
(150739)
经济(148107)
管理(135420)
研究(118550)
理学(116494)
理学院(115249)
管理学(113566)
管理学院(112904)
中国(91713)
(71595)
科学(67025)
(66579)
(56842)
中心(54970)
财经(52953)
研究所(51431)
(49387)
(48983)
(48499)
经济学(46635)
北京(45451)
(45443)
师范(45055)
业大(44518)
(42998)
经济学院(41928)
(39648)
财经大学(39628)
基金
项目(230459)
科学(185915)
研究(173440)
基金(170509)
(147781)
国家(146299)
科学基金(127796)
社会(114752)
社会科(109006)
社会科学(108983)
基金项目(89676)
(88567)
自然(79440)
教育(79435)
自然科(77755)
自然科学(77737)
自然科学基金(76411)
(74511)
编号(68653)
资助(68010)
成果(55289)
(53942)
(52858)
(52034)
重点(51704)
国家社会(48893)
创新(48706)
课题(47448)
教育部(45781)
人文(44702)
期刊
(165634)
经济(165634)
研究(104390)
中国(72627)
管理(54122)
(49639)
科学(46466)
(45468)
学报(45198)
教育(39993)
大学(36356)
(34121)
金融(34121)
学学(33775)
农业(31781)
技术(31505)
经济研究(27943)
业经(27391)
财经(26038)
(22667)
问题(21334)
(19034)
(18574)
世界(17941)
技术经济(17601)
国际(17432)
图书(17161)
科技(16978)
商业(15550)
(15410)
共检索到518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梁运文  劳可夫  
在产业全球网络分割下,中国国家钻石体系的"创新驱动力"面临发达国家政府、国际大购买商和跨国生产型公司"三重围堵"而断裂的困境。对此,本文认为,中国国家发展突破"创新驱动"断裂的宏观战略,一是建立中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传导保障机制;二是以CAFTA为切入点,拓展中国国家钻石体系"创新驱动"的地理空间,进行创新驱动发展"全球借势"。本文的研究是在产业全球网络化背景下对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一个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权雄  周任重  
已形成的竞争优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动态的演进过程中。文章对竞争优势的动态演进路径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探讨了转型期企业的应对策略。主要结论是:在产业转型、超级和动态竞争以及越来越不确定的动态环境下,由于竞争空间变化、竞争模仿、创新替代及路径依赖等多方面原因,单项竞争优势难以持续。处于转型期的我国本土企业必须采取以"创新突破"为主的应对策略,以实现竞争优势的动态更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建华  
突破性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由于企业在利用既有技术构建竞争优势过程中形成的路径依赖,以及与之配套的专用性资产产生沉没成本的作用,使得企业难以有效的构建起与突破性创新相配套的互补性资产,导致企业在对突破性创新进行商业化和重塑新竞争优势的战略决策中面临着困境。文章认为突破性创新要想真正转化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首先要对突破性创新给顾客带来的价值进行战略定位;其次是根据战略定位选择、构建、培育相应的互补性资产,并通过提高它们的经营效率来强化战略定位;再次这些互补资产提供的活动要具有互补性,活动方向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杰  冯彩  
从需求竞争角度入手,是理解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下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升级困境来源的关键切入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结构型封锁"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技术势力与市场势力的融合,而市场势力是决定性因素。我国国内需求不足与结构失衡是导致"结构封锁"的主要原因。中国本土企业对发达国家"结构封锁"的突破之道在于:本土市场高端需求的培育与需求结构的协调;"自主独立"与"交换酬码"的战略平衡;"市场创造技术"与"市场交换技术"发展策略的平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彭灿  奚雷  张学伟  
探讨高度动荡与竞争环境下突破性创新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构建突破性创新、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环境动态性和环境竞争性四者之间的关系模型,然后以253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对该模型和有关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突破性创新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财务绩效和战略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动态性和环境竞争性均能够正向调节突破性创新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和战略绩效之间的关系。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吴建伟  
当前发生的科技创新将以往分散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与科学研究直接地结合起来,改造着产业的生产过程和组织形式,推动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持续增长。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分工正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首先,科技创新活动及其成果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仅有少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具备了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人们担忧发展中国家难以进入资本与技术密集产品的国际分工领域。其次,更为严峻的挑战是科技创新活动正向劳动密集型产业扩散。通用型技术的采用使得传统产业中劳动使用量大为减少。随着产品成本中劳动比重的降低,发达国家的企业有可能重新占据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国际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霞  杨国辉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地区竞争优势已不再是主要依靠较低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所形成的低层次竞争优势,地区竞争优势形成的核心动力不再是来自区域资源禀赋和物质资本的比较优势,而是来自于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研究表明,由于产业集群能够对企业创新产生许多有利影响,能够产生出强于其他形式的集群式创新动力,因此,可以通过加强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来推动地区竞争优势的形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永发  徐松  
波特、鲁格曼、克如兹、穆恩、鲁格曼、沃柏克和乔东逊等人分别解释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竞争优势形成的要素。本文在参考上述等人文献的基础上,试图剖析形成中国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元素。我们的结论是:政府、对外开放、生产力和市场需求四个因素及其关联共同创造了中国国家竞争优势。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胡凤玲  上官学进  周艳  
企业技术创新集群是一种网络化的组织形式,网络资源是其获取与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企业 技术创新集群在利用和选择网络资源时要防范成本风险和抑制创新风险。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兆春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大城市要释放创新、创造、创业辐射带动能力。本文依据城市群内部职能分工理论,使用职能部门就业的区位商衡量城市群内部分工。从职能分工促进广州创新看,广州研发人员区位商与广州专利授权量增速有强负相关性;而广州营销人员区位商与广州专利授权量增速有强正相关性。而且,广州研发人员与营销人员的加总区位商与广州专利授权量增速有中等程度正相关性。这表明,广州借势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创新,要增强营销等现代服务业职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娟  屈瑞芳  毛加强  
文章挑选了6个指标来考察21个在投资和创新驱动型产业表现突出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回归诊断,解释这些样本国家在上述产业部门获得成功的共同经验及其中存在的一些特殊情况。研究结果表明:FDI、基础设施和技术引进等因素并未对这21个国家的经济起到促进作用,但这些国家在投资和创新驱动型产业中的某些劳动密集型环节却拥有了较大优势,而且具备进入产业链中更高环节的潜力和部分条件。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霍建国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主要层次是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学说。按照比较成本理论,各国应致力于生产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交换中换取其相对劣势的产品,以提高本国福利;按照要素禀赋学说,各国应出口那些使用本国密集要素的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顾书桂  
一、企业新概念是发达国家削弱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 企业新概念是在传统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观念认为,企业是企业家们努力为自己及其伙伴创造财富的结果。但在今天,企业不再被看做是只为拥有者创造财富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书桂  
当前 ,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企业新概念的推出 ,是国际垄断资本企图一方面继续推进全球化、另一方面削弱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以缓和发达国家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压力的结果。中国作为最典型的、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应辩证地对待企业新概念所提出的问题 ,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确保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书桂  刘颖  周勤  
经济全球化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 ,不仅不会丧失竞争优势 ,相反它是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比较优势、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发展中国家必须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和时代特征 ,积极参与 ,才能够抓住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