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91)
2023(3965)
2022(3305)
2021(3036)
2020(2569)
2019(5986)
2018(5772)
2017(11626)
2016(5944)
2015(6356)
2014(6224)
2013(6154)
2012(5491)
2011(5005)
2010(4907)
2009(4751)
2008(4617)
2007(4241)
2006(3679)
2005(3533)
作者
(15893)
(13597)
(13177)
(12852)
(8542)
(6369)
(6085)
(5065)
(4896)
(4799)
(4532)
(4465)
(4287)
(4225)
(4187)
(4046)
(4010)
(3961)
(3946)
(3841)
(3220)
(3172)
(3072)
(3062)
(3019)
(2992)
(2891)
(2873)
(2618)
(2613)
学科
(26366)
经济(26341)
(19805)
管理(19513)
(17865)
企业(17865)
方法(13931)
数学(12308)
数学方法(12185)
(8671)
(6185)
财务(6179)
财务管理(6174)
企业财务(6039)
业经(5521)
(5409)
贸易(5408)
(5301)
中国(5061)
(4862)
金融(4861)
(4496)
理论(4377)
(4236)
技术(4173)
(4047)
银行(4046)
(3814)
关系(3704)
(3585)
机构
大学(88399)
学院(85089)
(39330)
经济(38634)
管理(37223)
理学(32811)
理学院(32511)
管理学(32063)
管理学院(31898)
研究(23969)
中国(20711)
(19584)
(16806)
财经(16216)
(14894)
中心(12735)
经济学(12673)
财经大学(12445)
科学(11979)
(11894)
经济学院(11670)
商学(11483)
商学院(11380)
(10938)
师范(10874)
(10564)
北京(10479)
(9885)
(9817)
经济管理(9588)
基金
项目(57779)
科学(48317)
基金(46144)
研究(42302)
(39098)
国家(38813)
科学基金(35445)
社会(29720)
社会科(28446)
社会科学(28438)
基金项目(24583)
自然(23105)
自然科(22751)
自然科学(22749)
自然科学基金(22366)
教育(20601)
(20542)
资助(18833)
(17732)
编号(16365)
(14064)
教育部(13090)
国家社会(13020)
人文(12785)
成果(12715)
(12466)
重点(12210)
大学(11844)
创新(11558)
(11344)
期刊
(38288)
经济(38288)
研究(26847)
(15109)
(14770)
金融(14770)
中国(14699)
管理(13867)
学报(10023)
科学(9807)
教育(9498)
财经(8342)
大学(8279)
(7712)
学学(7702)
(7085)
经济研究(7032)
技术(6349)
业经(5686)
国际(5264)
(5211)
问题(4932)
理论(4763)
技术经济(4654)
商业(4608)
农业(4409)
实践(4294)
(4294)
图书(4262)
统计(4158)
共检索到125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廖理  向佳  王正位  
投资者的学习效应是近年来金融学者关注的重要话题,但是投资者的学习途径依然是一个"黑箱"。面对相同的信息源,为什么投资者对信息加工的结果会出现差异?本文通过对国内一家有代表性的P2P网贷平台"人人贷"的交易数据的分析,发现投资者存在基于角色转换的学习效应。具体表现为:如果投资者发生过角色转换,有过作为借款者的借款经历,那么其投资业绩会显著提升。这一学习效应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被动的角色互换经历并不能提升投资业绩,而主动的换位思考才能带来学习效应;从投资行为看,投资者在角色转换之后,其投资风格会出现显著改变,更加偏好信用风险较小的借款。当前国内居民投资需求日益旺盛,但市场中各种投资产品良莠不齐,本文提出的角色转换效应有助于投资者树立正确的信息学习途径,提升金融投资者福利,同时对传统的信息经济学以及投资者学习行为理论创新有所贡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河北金融学院课题组  朱连才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由于多方面原因,平台跑路事件时有发生。如何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构建投资者保护机制,确保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前各方关注的焦点。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海青  
在信息不对称的P2P网络借贷市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盛行。P2P网络借贷市场同传统的信贷市场一样,存在信贷配给现象,使得当利率高于一定水平之后借款利率的增加会降低借款成功率,平台整体借款成功率不高。投资者的期望收益取决于借款利率和借款人还款能力及概率两个方面。此外,投资者在资金出借时会看重借款人成功借款信息和标的已有投资人数信息。为了使P2P行业健康发展,提高信息透明度尤为重要。我国应加快征信体系建设步伐,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法律法规,制定行业准入细则,落实责任制。同时,借款人应诚信借款和还款,构建良好的信用;投资者应理性对待利率与风险,丰富自身投资知识。
[期刊] 改革  [作者] 田秀娟  张智颖  
借助"人人贷"网络借贷平台实际交易数据,分析我国P2P网络借贷中借款人职业身份信贷歧视问题,检验互联网金融中"职业身份信贷歧视"的存在性。同时,基于投资者认知偏差的视角,进一步对这种职业身份歧视是否理性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借款人职业身份差异所致借款成功率差异是否一致的分析表明,对私营企业主身份借款人的信贷歧视属于"理性歧视",对网商身份借款人的信贷歧视属于"非理性歧视"。这种"职业身份歧视"的存在,是源自P2P网贷平台投资者对借款人职业身份的经济特征已有认知而进行的决策行为,并非一种纯粹的社会身份歧视行为。对网商身份借贷人的"非理性歧视"则主要源于投资者对网商身份借款人的认知偏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修华  孟路  欧阳辉  
基于222家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经营数据,本文在假设命题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问题平台不同于正常平台的显著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投资者对于平台特征的识别。结果表明:平台背景、注册资本等特征变量并不能显著反映出正常平台与问题平台之间的区别,而管理层信息无披露、年化收益率高及没有第三方资金存管则是问题平台的显著特征。研究还发现,我国网贷市场中的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较低,他们偏好注册资本高、收益率低的平台,而忽视了管理层信息披露、资金存管等信息。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志红  陈玉路  
基于410家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数据,以2017年前3次出台的监管政策为切入点,采用面板回归、门槛回归、分位数回归、系统GMM和差分GMM模型探究了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监管政策出台对投资者信心、平台竞争力以及二者之间内在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政策异质性对投资者和平台竞争力以及二者之间内在关系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化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面对行业政策不确定风险,新投资人更加敏感,老投资人更加稳健,二者都具有较强流动性偏好;行业监管政策对平台竞争力的提升效果显著;平台竞争力与投资信心之间有双向因果关系,在不同政策冲击下,老投资者投资信心与平台竞争力双向因果关系更加稳健。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山  杨宁波  
本文选取了P2P网络借贷平台"人人贷"中2014年11月22日我国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前后两个月日交易数据,使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宽松货币政策这一宏观政策冲击对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后,名义利率更高的高风险项目比普通风险项目更容易受到投资者青睐。具体表现为:高风险项目融资成功率显著上升,平台项目整体融资成功率并没有显著改变;高风险项目融资成本相较于普通风险项目并没有显著下降,这表明投资者投资高风险项目主要是看重其名义利率;高风险项目违约率并没有显著上升,因此并不能断定投资者增加对高风险项目投资的行为是非理性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山  杨宁波  
本文选取了P2P网络借贷平台"人人贷"中2014年11月22日我国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前后两个月日交易数据,使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宽松货币政策这一宏观政策冲击对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后,名义利率更高的高风险项目比普通风险项目更容易受到投资者青睐。具体表现为:高风险项目融资成功率显著上升,平台项目整体融资成功率并没有显著改变;高风险项目融资成本相较于普通风险项目并没有显著下降,这表明投资者投资高风险项目主要是看重其名义利率;高风险项目违约率并没有显著上升,因此并不能断定投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陆松新  兰虹  
理论上风险投资、第三方资金托管能够提升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安全性和形象,增加平台的人气和成交量,但目前还没有相关实证支持。我们基于P2P网络借贷投资者的视角利用面板数据考察了风险投资、第三方资金托管对P2P网络借贷平台成交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和第三方资金托管对增加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成交量影响较小且统计上不显著,并没有达到理论预期的效果。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陆松新  兰虹  
理论上风险投资、第三方资金托管能够提升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安全性和形象,增加平台的人气和成交量,但目前还没有相关实证支持。本文基于P2P网络借贷投资者的视角,利用面板数据考察了风险投资、第三方资金托管对P2P网络借贷平台成交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和第三方资金托管对增加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成交量影响较小且统计上不显著,并没有达到理论预期的效果。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相关法律不完善和缺少监管的情况下,第三方资金托管并不能为投资者投资的本金及收益提供完全的保障,也就不能吸引投资者、提升平台人气和成交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廖理  李梦然  王正位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还未有从微观数据角度探索利率市场化市场基础的研究。本文借助人人贷网络借贷平台的数据,试图做出尝试。实证结果表明:非完全市场化的利率部分反映了借款人的违约风险,但仍有相当高比例的违约风险未被反映在利率当中。进一步地,本文发现市场中的投资者是比较聪明的,他们能够借助借款人的公开信息识别相同利率背后所包含的不同违约风险。研究还发现,投资者的这种风险识别能力能够直接反映在一个成功订单的参与人数上,间接反映在订单募资成功所需的竞标时间上。这些结果说明,我国信贷市场中的投资者具有良好的风险判断能力,这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庄雷  周勤  伏玉林  
本文构建一个投资偏向的理论模型,分析P2P网络借贷中投资者对借款用途的投资偏向行为,来说明网络借贷模式的支持方向及软信息价值。借助"拍拍贷"网站的交易数据,从借款订单的信用等级、中标概率以及利率水平三个角度来检验资金借贷过程中的投资偏向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借款订单的用途描述对投标人气和中标概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对借款利率没有显著影响,总体上存在着投资偏向。之后控制身份预期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投资偏向是理性的,投资者更愿意支持企业主的生产型借款订单,反映了网络借贷中软信息价值的存在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庄雷  周勤  王飞  
分析互联网金融创新推进的利率市场化下P2P借贷双方对网络借贷模式的认知过程,测度网络借贷的干中学效应;并借助"拍拍贷"网站的交易数据,从借款的信用等级、中标概率以及利率水平等三个角度来检验资金借贷过程中的学习效应。实证结果显示,网络借贷中的借款订单次数与信用等级和中标概率呈正相关,与借款利率呈负相关;反映了人们在网络借贷的自主学习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披露质量提高借款中标概率来降低借款成本;说明网络借贷中存在着显著的干中学效应;有助于借贷双方在一个逐渐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通过多次借款博弈寻找均衡利率,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文武  汪涛  
通过分析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的交易数据,基于当前网络借贷利率呈现下降趋势的特征,运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对P2P交易中涉及的借贷双方的议价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证明,借贷双方的议价能力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包括贷款总额、借款期限、借款人信用情况、担保情况等方面。另外,实证研究结果也证明投资者的议价能力比借款人表现出更强的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网络借贷市场的日益正规化和监管常态化,网络借贷平台也在不断完善风控机制,同时借款人的信息传递日益透明化,也对利率水平的稳定产生影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会娟  
本文基于"人人贷"的数据,从出借人的视角来研究出借人获取高收益的投资策略。结果发现,按借款标的分类,出借人投资信用认证标收益最高,其次是实地认证标,最低的为担保认证标。这主要是因为信用认证标的信用风险较高,实地认证标增加了人人贷合作方对借款人实地情况的走访,风险有所降低,担保认证标由第三方机构对违约借款承担连带责任,风险进一步降低。按借款投资方式分类,出借人选择优选理财计划的收益率显著高于散标投资方式的收益率,原因在于优选理财投资方式节省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进而提高了借款收益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