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03)
2023(15425)
2022(13294)
2021(12477)
2020(10767)
2019(24727)
2018(24588)
2017(47921)
2016(25876)
2015(29065)
2014(28995)
2013(28478)
2012(26517)
2011(23876)
2010(23941)
2009(22169)
2008(22212)
2007(19849)
2006(17354)
2005(15595)
作者
(73416)
(61502)
(61370)
(58431)
(39172)
(29267)
(28392)
(23867)
(23453)
(22351)
(20826)
(20766)
(19481)
(19251)
(19188)
(19124)
(18741)
(18227)
(17834)
(17751)
(15152)
(15026)
(15007)
(14161)
(13971)
(13888)
(13647)
(13492)
(12432)
(12232)
学科
(100314)
经济(100199)
(78414)
管理(78012)
(61471)
企业(61471)
方法(48910)
数学(42856)
数学方法(42266)
(30064)
(29510)
中国(27550)
业经(22803)
(22420)
(20952)
贸易(20943)
(20478)
(20376)
(19462)
财务(19392)
财务管理(19344)
农业(19256)
(19098)
银行(19060)
地方(18690)
企业财务(18399)
(18062)
理论(17162)
(16878)
金融(16874)
机构
大学(368584)
学院(366082)
(149030)
管理(147615)
经济(145814)
理学(126375)
理学院(125081)
管理学(122866)
管理学院(122163)
研究(118445)
中国(94279)
(76964)
(73325)
科学(71186)
(59340)
(58811)
中心(57843)
财经(57685)
(56105)
研究所(53171)
业大(52439)
(52347)
北京(47945)
(47194)
师范(46731)
农业(46449)
经济学(45150)
(44524)
财经大学(42903)
(42499)
基金
项目(244228)
科学(193383)
基金(179296)
研究(179082)
(155539)
国家(154266)
科学基金(133484)
社会(113923)
社会科(107899)
社会科学(107870)
基金项目(94399)
(93967)
自然(86895)
自然科(84950)
自然科学(84921)
自然科学基金(83445)
教育(82646)
(79631)
编号(74254)
资助(73736)
成果(61752)
(54832)
重点(54522)
(50915)
(50586)
课题(49326)
教育部(47417)
创新(47303)
国家社会(47220)
科研(47192)
期刊
(159311)
经济(159311)
研究(105010)
中国(69261)
(57557)
学报(55182)
(52495)
管理(52144)
科学(50770)
大学(41989)
(39543)
金融(39543)
学学(39103)
教育(36104)
农业(35251)
技术(32285)
财经(27800)
业经(25805)
经济研究(25309)
图书(24649)
(23780)
问题(20813)
理论(19099)
(18940)
统计(18120)
技术经济(17876)
(17722)
(17709)
实践(17539)
(17539)
共检索到544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裕  周毅  农颜清  
[目的/意义]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在为社会公众生产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平台用户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也日渐严重,探析其中风险并有效治理是增强网络空间治理能力和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方法/过程]通过对117个样本App平台隐私政策内容的聚类分析,梳理出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潜在风险类型。[结果/结论]网络信息服务过程中第三方的小生态、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内生态、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行业团体的外生态共同构成网络空间整体生态环境。提出从平台隐私政策制定、平台内控机制与第三方互动机制、政府治理主体作用发挥等方面加强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风险治理的相关思路。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付少雄  赵安琪  
隐私保护政策是应对移动健康市场中个人信息滥用及泄露问题的核心举措,现有研究对健康APP中隐私保护政策的关注较少,缺乏面向健康APP隐私保护政策文本的专门解读。文章以5类代表性健康APP为例,以《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为框架,对其隐私保护政策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未明确违规处罚措施;健康APP的隐私保护政策多数未达到个人信息安全的规范标准;健康APP企业较少设立单独的用户隐私团队或部门;未成年信息保护是国内健康APP隐私保护政策中的薄弱环节。应制定面向隐私权保护的系统性法律法规,确保隐私保护政策法律法规的底层实施,构建企事业单位隐私保护组织与制度,细化未成年隐私保护政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卓卓  马越  李明珍  
[目的/意义]大数据环境中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以数据生命周期为依据比较分析了国内外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相关法律规定,从数据生命周期的视角建立了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内容分析法,调查了我国移动互联网服务协议中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实践情况。[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中外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相关法规在不同环节中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异同,而且法规要求和运营者的实际执行存在差异。指出了在个人隐私信息主动声明和告知、数据处理过程透明化、数据存储的权利和数据共享利用的风险控制方面法律规定和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应采取法律、管理和技术等多管齐下的治理...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周文泓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个人信息是个人、社会与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为实现它的有效归档管理,从而帮助构建个人与集体记忆、长久记录社会活动以及从网络空间治理方面推进社会的发展,从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视角予以研究。[方法/过程]以案例研究与文本分析的方法审查以微博与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服务提供商所具备的社交网络个人信息的功能与条款。[结果/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平台政策与功能只提供有限的信息管理支持,且对用户视角关注有限,对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容易形成失存、失真、失控的风险。基于上述分析,提出网络服务提供商可从如下方面构建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顾朝晖  卢振波  
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必须重视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使用户得到应得的人格尊严;以遵守法律法规为主,以行业自律和安全技术保护为辅,消除用户顾虑,融入国际隐私权保护体系,促进我国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易斌  潘亚南  
通过实例介绍美国、日本和我国开展个人信息认证保护的实践情况,评析网络个人信息隐私认证机制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完善的对策,并对发展我国的网络个人信息隐私认证机制阐明观点。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张晓娟  李贞贞  
[目的 /意义]信息隐私关注和信任是影响智能手机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对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隐私关注和信任与其个人信息安全行为意向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安全行为。[方法 /过程]本文引入以往经验变量,构建了智能手机用户信息隐私关注、信任与其信息安全行为意向之间的作用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利用Smart PLS2.0进行验证。[结果 /结论]研究发现: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隐私关注对其信息安全行为意向具有正向作用;用户对智能手机生产商和服务商的信任在信息隐私关注和信息安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冯亚飞  孙永强  
[目的/意义]共有信息分享或披露作为社交网络平台用户一种常见的信息行为,在越来越普遍的同时也引发集体隐私问题。深入理解该行为对于提升用户的共有信息分享体验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压力源—压力反应—应对策略—行为后果为研究框架,收集443个社交网络平台用户的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探究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共有信息披露情境下的集体隐私应对策略及其行为后果。[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共有信息披露情境下,集体隐私问题作为一种压力源(个人隐私担忧、他人隐私担忧和关系隐私担忧)会使个体产生负面的心理压力(个人隐私疲惫和他人隐私疲惫)。个体会根据自己的资源和能力,通过两种不同的应对策略(适应性应对策略和非适应性应对策略)消除负面的心理状态,而不同的应对策略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后果。适应性应对策略会导致用户的共有信息披露行为,而非适应性应对策略则会导致用户的共有信息持留行为。此外,用户的信息所有权感知能够调节其应对集体隐私压力的策略。具体来说,个人信息所有权感知增强个人隐私疲惫对适应性应对策略和非适应性应对策略的积极影响,他人信息所有权感知增强他人隐私疲惫对适应性应对策略的积极影响。在此拓展压力应对理论的理论内涵,丰富信息披露的研究情境,同时为社交平台开发者和设计者等主体提升用户的共有信息分享体验带来一些实践启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巧云   张彦菲   李欣   李玉林  
[目的/意义]随着政府数据开放运动深入开展,数据安全和隐私风险问题日益突出,推动个人隐私保护迫在眉睫。如何实现政府开放数据和个人隐私保护的动态平衡成为题中之义。[方法/过程]收集英、美、法、加等十个国家政府开放数据个人隐私保护政策文本,构建政策工具、数据管理生命周期、数据主体三维分析框架,对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以明晰国外政府开放数据个人隐私保护的政策体系和实践现状。[结果/结论]从完善个人隐私保护政策体系、成立专门的隐私保护机构、构建多元主体协作的隐私保护模式和实现数据全周期管理四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政府开放数据个人隐私保护政策的对策建议。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明鑫   朱侯  
互联网平台在制定隐私政策的过程中刻意放大自身利益而弱化用户权益,在隐私政策的内容表述中使用含糊表达和双重标准,隐私政策“霸王条款”现象层出不穷。现有研究重点探讨了隐私政策的内容完整性特征和外部形式特征等,对隐私政策中的不公平性、模糊性和诱导性条款的关注不足。因此,本研究以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代表性的19个互联网平台的隐私政策为例,基于扎根理论三级编码步骤,对隐私政策文本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性分析,最终识别出了14个基本范畴、5个主范畴和1个核心范畴。研究结果表明,平台在隐私政策中利用自身的话语主导地位,在内容表述上采取了推诿责任、放大用户成本和一揽子授权等策略,其最终目的在于获取用户的推定同意和默认理解等。本研究提出扩展隐私政策制定主体、增强隐私政策交互性、完善动态同意机制等建议,旨在为规范隐私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加强用户隐私保护等提供启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田波  郑羽莎  刘鹏远  李春好  
[目的/意义]针对移动APP用户隐私信息泄露日益严重的现象,分析评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有利于保护移动APP用户隐私,促进信息平台健康发展。[方法/过程]分析移动APP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构建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网络分析法(ANP)与熵权法综合确定指标组合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移动社交APP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所构建的移动APP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指标体系中APP平台原因造成隐私泄露的风险最高,用户原因造成隐私的泄露其次。整体上用户隐私泄露风险派派最高,微信最低,但都接近中等风险。为降低移动社交APP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移动用户、APP平台以及监管部门各方应当针对不同APP的不同情况,有侧重地采取措施。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敏  李思虹  刘华玮  
对不同类型众筹平台的隐私政策进行科学评价,据此改善平台对用户网络隐私权的保障措施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基于国内外相关政策构建众筹平台隐私政策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熵值定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并选取主流众筹平台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众筹平台的用户网络隐私权保障情况整体不容乐观,个体差异巨大、保障水平参差不齐,对安全请求权和隐私利用权的保障效果优于对隐私知情权和隐私控制权的保障,需从规范隐私监管机制、建立分类隐私保护措施和优化隐私保护政策等层面进行优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银联隐私技术法律研究课题组  
通过隐私技术对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应依法采取充分的业务合规措施并进行必要评估,从而兼顾个人信息保护与促进金融数据资源盘活所谓隐私技术,是一种在不泄露原始数据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的信息技术,它能够保障数据在流通与融合的过程中实现"可用不可见",从而为数据流通与融合业务提供新的发展路径。我国颁布《个人信息保护法》,从专门法角度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框架,将金融账户信息明确列入敏感个人信息,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处理要求,结合现有的个人金融信息细化监管规定,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袁静  张翼翔  臧国全  
[目的/意义]探讨影响用户参与政府开放数据隐私风险治理的因素,吸引用户参与协同共治,有助于提升隐私风险治理效果,推进政府数据的有效利用和价值实现。[方法/过程]从感知价值理论和信任理论的视角,分析用户行为影响因素并构建研究模型,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开展实证研究,识别影响用户参与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用户参与的建议。[结果/结论 ]平台性能、服务功能、感知成本、平台信任、开放数据信任、政府人员信任是影响用户参与政府开放数据隐私风险治理行为的主要因素,社会认同和社会收益对用户参与意愿没有直接影响,但通过态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用户参与意愿,最后从提高平台性能与服务水平、加强宣传、强化政府服务效能和平台安全防护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涂萌  张绵伟  
[目的/意义]探析第三方支付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风险,为当前支付平台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过程]基于当前法律法规和学术观点,对一些典型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商业行为、产品、服务及隐私条款进行研究,分析第三方支付用户个人信息存在的风险和原因。[结果/结论]支付账户的高价值性、主流支付平台独特的商业模式,以及立法监管不足是造成当前第三方支付用户个人信息面临安全威胁的三大主要原因。保护支付平台用户个人信息,应强化立法保护、设立专门个人信息保护机构,辅以行业自律、安全技术创新,同时网络用户也应提升信息安全意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