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20)
- 2023(6887)
- 2022(5821)
- 2021(5393)
- 2020(4624)
- 2019(10031)
- 2018(9925)
- 2017(18894)
- 2016(9856)
- 2015(10971)
- 2014(10679)
- 2013(10250)
- 2012(9378)
- 2011(8404)
- 2010(8356)
- 2009(7684)
- 2008(7597)
- 2007(6743)
- 2006(5858)
- 2005(5415)
- 学科
- 济(34779)
- 经济(34750)
- 业(28787)
- 管理(28051)
- 企(21732)
- 企业(21732)
- 方法(17177)
- 数学(14854)
- 数学方法(14671)
- 中国(10889)
- 险(10756)
- 保险(10664)
- 农(10085)
- 财(9993)
- 业经(9359)
- 学(8784)
- 银(8221)
- 银行(8201)
- 制(7909)
- 行(7738)
- 务(7596)
- 财务(7578)
- 财务管理(7560)
- 理论(7504)
- 企业财务(7267)
- 贸(7143)
- 贸易(7141)
- 易(6955)
- 农业(6713)
- 融(6693)
- 机构
- 大学(140907)
- 学院(139550)
- 管理(56532)
- 济(51975)
- 经济(50796)
- 理学(47958)
- 理学院(47423)
- 管理学(46518)
- 管理学院(46261)
- 研究(44575)
- 中国(37838)
- 京(29697)
- 科学(28923)
- 财(26467)
- 农(23977)
- 中心(22683)
- 所(21927)
- 业大(21717)
- 财经(21155)
- 江(20908)
- 研究所(20192)
- 经(19284)
- 农业(19066)
- 范(18498)
- 北京(18426)
- 师范(18300)
- 州(16702)
- 院(16078)
- 财经大学(16010)
- 经济学(15077)
- 基金
- 项目(97388)
- 科学(77646)
- 基金(72716)
- 研究(68934)
- 家(64406)
- 国家(63918)
- 科学基金(55431)
- 社会(44099)
- 社会科(41742)
- 社会科学(41730)
- 基金项目(39148)
- 自然(37552)
- 省(37008)
- 自然科(36753)
- 自然科学(36745)
- 自然科学基金(36139)
- 划(31795)
- 教育(31227)
- 资助(28939)
- 编号(28731)
- 成果(23133)
- 重点(21797)
- 部(21010)
- 创(19728)
- 发(19375)
- 科研(19091)
- 国家社会(18588)
- 创新(18482)
- 项目编号(18422)
- 课题(18049)
共检索到204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建亚 马榕培 周毅
[目的/意义]网络信息内容治理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部分,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举措。进行网络信息内容安全风险识别和解构,是诊断网络信息内容治理重点和难点的有效途径。[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分析,结合《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对网络信息内容安全风险进行研判和特征分析;使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7年以来处理发布的网络信息内容治理事件进行量化分析;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网络信息内容安全风险相关要素在治理中的相互关系,对其场景要素进行解构。[结果/结论]将网络信息内容安全风险分为9类,并分析每种风险的内涵和表现;风险的发展演化趋势及变化与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和网络治理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有关;不同类型风险的场景要素存在差异,信息服务平台参与度明显较低,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文化入侵风险的关注度较低。在治理对象方面提出需要细化网络信息内容安全风险特征,特别是要建立网络信息内容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在治理主体方面重点是明确信息服务平台的主体责任,在治理根本原则方面,需要聚焦国家总体安全观下的网络信息内容治理。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白文琳 周毅
[目的/意义]总结反思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安全风险治理行动现状与不足,提升未来治理行动有效性。[方法/过程]调查并梳理现有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治理的“周期性主题类专项行动”“定点定向类专项行动”“大内容服务平台针对类行动”以及“突发应急类专项行动”四大治理行动的特点,并且对标《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分析现有治理行动在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过程与手段、治理工具等5个方面所存在的不足。[结果/结论]提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安全风险“PDCA-五维要素”治理行动逻辑以及权益性的运动式治理行动、常态化的参与式治理行动、建构型的能动式治理行动、感知型的智慧式治理行动4种行动类型升级与组合策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洁 周毅
[目的/意义]对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安全风险进行概念界定、类型划分、典型风险成因和风险间影响关系分析,以期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治理研究提供分析依据。[方法/过程]通过对不断衍生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的总结,结合国家关注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问题,剖析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安全风险类型,从网络信息生态安全风险整体视角,对主流、典型类型风险的内涵和成因进行分析,归纳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安全风险整体特性,并从具体类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与整体风险的关系角度,对整体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的影响进行综合解析。[结果/结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是网络信息生态安全风险的核心组成部分,各类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成因不一,但在特性和影响上互有交叠,要保障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安全需要具体针对不同类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并综合考虑其风险整体性影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周毅 张雪
[目的/意义]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是一种全新的信息生态安全问题,从多个维度影响和威胁着总体国家安全。[方法/过程]以整体性治理、智慧性治理理论为基础,以技术中介理论为依据,提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整体智治的理论框架构建理念、逻辑关系和基本内容,具体阐释整体智治理论框架构建的意义。[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整体智治的理论框架是以信息技术为中介的整体性与智慧性治理的有机融合。为了具体推进其组织实施,可以从建设制度化的机制保障体系、实施智能化的技术支撑体系等方面进行实施路径的选择。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梁怀新 宋诚
[目的/意义]针对ChatGPT等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 Generated Content,AIGC)兴起背景下,网络信息内容生成呈现出的新特点,梳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面临的新风险,分析新背景下进行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治理的可行路径。[方法/过程]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通过逻辑分析和以ChatGPT为对象的实验访谈案例分析,探析AIGC带来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结果/结论]AIGC是Web3.0阶段网络信息内容生成的主要方式,网络信息内容生成呈现出方式智能化、规模海量化、主体空心化以及形态多样化等新特点,而这一变化也会在资源、主体、基础设施以及外部辐射等四大风险域诱发12种典型风险。当前,可通过“动态监管—协同监管—韧性监管—多元监管—系统监管”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监管思路,有效治理AIGC所带来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毅
[目的/意义]网络信息内容治理是网络治理的核心环节,加强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保障总体国家安全和网络强国目标实现的基本要求。[方法/过程]立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内外网络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进展,对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研究的现状和内涵进行了分析。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视域下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研究的基本框架,认为应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目标要求)驱动“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理论建构、行动逻辑和效能提升”(因变量)的场域中,寻找和破解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的现存关键问题,建构起以网络信息内容治理体系和行为逻辑为核心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文章从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等方面分析了其内在逻辑。[结论/结果] 推进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的行动创新和效能提升,最终保障总体国家安全目标的实现,这是网络信息内容治理问题研究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网络信息内容 信息治理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蔡荣生 漆良蕃
分析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特点,探讨网络环境下信息内容检索工作中的信息采集整理和信息内容检索模式,提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内容检索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网络环境 信息 内容检索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梅梅 王小亮 奚海燕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聚焦于网络信息内容,网络生态系统中的多元主体如政府、互联网企业、网民等协同合作参与到治理实践中。为达成网络生态治理目标,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营造清朗的网络生态环境;多元主体责任压实,形成立体联动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提升软硬件技术水平。
关键词:
网络信息内容 生态治理 协同治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要家 唐春晖
数字内容产业的供求机制容易导致非法有害内容泛滥,从而带来严重的负外部性。由于数字内容平台处于守门人地位,因而需要强化以平台主体责任为核心的治理体制。平台责任配置的重点是激励平台履行合理注意义务,以最低的社会成本治理非法有害内容。平台责任配置应遵循法治原则、促进创新原则、有效激励原则、比例原则和过失责任原则,并建立多元主体合作治理体制。平台主体责任体制的基础是建立非法有害内容分类分级细则和分类配置数字内容平台主体责任。为此,应从以下方面完善数字内容平台主体责任体制:建立平台主体责任履行激励机制,完善非法有害内容违法犯罪的处罚措施,确保平台内容治理行为纳入法治化轨道,强化平台内容治理的透明度和问责机制,创新平台人工智能应用治理手段,提升平台内容治理的技术赋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涂荣庭 吕堂荣 韦夏
由于新产品具有不确定性,消费者容易对新产品产生负面感受。过去研究发现,消费者面对新产品时,除了一般风险外,许多关于学习和认识的问题,也会让消费者感到不确定。因此,本研究重点探讨新产品衍生出的感知学习风险。我们发现,当面对新产品时,除了感知到与一般产品类似的财务、功能、身体、社会、心理五种风险外,消费者还会感知到三种新产品具有的学习性风险:学习时间、遭遇困难、解决问题。一般产品风险与产品的有用性评估显著负相关,学习性风险则与消费者对产品的易用性评估显著负相关。另外,本研究探讨不同的信息内容呈现方式——增加好处还是减少坏处(趋利或避害),对降低各种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避害型信息(如购买...
[期刊] 改革
[作者]
孟科学 魏霄 侯贵生
网络社交金融沿着社会分工带来的职能资本裂变而不断发展,为社会成员实现自身需求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和判断标准,对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社交金融的发展特性,与网络社交成员的关系协调、社群权利规则的生成环境和演进机制一起,对金融运行和风险管理产生作用。网络社交场景中金融交易的金融本质尚未发生变化,也未创设出新的金融功能,但网络社交金融活动场景的多样性和跨界融合,以及社交关系的复杂蕴含着金融风险。以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调整为中心的探讨,可以丰富网络社交金融的内涵与外延,为网络社交金融风险治理提供适配国情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网络社交 社交金融 风险治理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严炜炜 宋佳慧 王妍妍
[目的/意义]平台经济发展背景下,针对网络平台中的信息内容治理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协同治理的框架与模式,有助于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研究设计/方法]基于扎根理论方法中的三级编码工作开展研究,对77份来源于政府、行业组织和平台的三层级制度文本进行编码,得到160个初始概念、31个范畴、10个子范畴和3个主范畴;结合内容分析法,揭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结构组成要素并构建协同治理框架,同时进一步围绕主体协同关系探究协同治理模式。[结论/发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包括治理对象、治理主体和治理活动三个组成要素;政府、行业组织、平台和用户四类治理主体按照制度规约、管理工作和处理方式三个方面的治理活动,并主要以“预防性治理-即时性治理-结果性治理”等治理环节开展协同治理工作。[创新/价值]基于三层级制度要求,结合信息生态学视角进行解构剖析,并构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协同治理框架与模式,重点揭示其中主体协同治理工作的运行机理与不足,可丰富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的理论体系,所提出的优化策略可为有序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信息内容治理提供指引。
[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作者]
李保珍 王亚 周可
【目的】构建网络信息内容可信度的定量测度模型,以提高虚假信息的筛除效率。【方法】基于贝叶斯推理理论,构建网络信息内容可信度的测度模型;基于贝叶斯决策理论,构建可信度测度有效性的最小错误率评估模型。【结果】基于实际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社会化媒体参与者规模增加,可信度测度的最小错误率呈下降趋势,且贝叶斯可信度测度模型总体优于传统的模糊可信度测度模型。【局限】可信度测度错误率的影响因素只关注参与者规模因素,而其他影响因素,如条件属性或可参照对象等,将需要进一步研究。【结论】基于集体智慧理论,揭示网络信息内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毅
[目的/意义]网络信息内容治理包括对不良或违规内容的处理和正面信息的生产分发,其目标是建构一个良好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环境。[方法/过程]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对网络信息内容治理主体的现存架构及其运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在政府外部规制和平台自我规制之外,第三方专业机构主体参与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总结出第三方主体参与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的主要策略。[结果/结论]第三方主体参与网络信息内容治理是对网络信息内容规制过程和状况进行审核评估的一种制度安排。明确第三方主体审核评估功能定位、确立对第三方主体的资质认可与信任、建立第三方主体内容审核评估规范和明确第三方主体的义务与责任等是基本策略。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张会平 邓凯 郭宁 杨国富
不断提升网民诉求的政府回应度是增强网络空间治理能力的关键环节。运用信息沟通、网络参与和政府问责理论,从主体特征和信息内容两个维度构建影响网民诉求政府回应度的研究模型;以2016年成都市政府网站"政府信箱"公开的6 608封网民来信为数据源,检验提出的研究假设。研究发现,利益相关方、回应部门层级、参与部门数量、回应经历时长,满足网民诉求的处置周期、所需代价、涉及范围以及诉求问题是否反复显著影响网民诉求的政府回应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