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20)
2023(14854)
2022(12716)
2021(12030)
2020(10144)
2019(23345)
2018(23615)
2017(45455)
2016(24568)
2015(27927)
2014(28091)
2013(27398)
2012(24798)
2011(22309)
2010(22405)
2009(20706)
2008(20406)
2007(18011)
2006(15861)
2005(14307)
作者
(71105)
(58883)
(58757)
(56031)
(37728)
(28290)
(26669)
(23070)
(22531)
(21256)
(20141)
(19852)
(18839)
(18741)
(18145)
(18107)
(17658)
(17657)
(16933)
(16914)
(14699)
(14610)
(14169)
(13461)
(13145)
(13142)
(13123)
(13053)
(11865)
(11504)
学科
(97502)
经济(97369)
管理(80378)
(74050)
(64489)
企业(64489)
方法(47017)
数学(40600)
数学方法(39879)
(27172)
(24459)
中国(23983)
业经(23224)
(21551)
(20835)
技术(20194)
理论(18732)
(17884)
财务(17794)
财务管理(17759)
企业财务(16864)
地方(16846)
(16730)
贸易(16720)
(16283)
农业(16106)
(16010)
(15018)
银行(14976)
环境(14906)
机构
大学(354575)
学院(351789)
管理(143323)
(135604)
经济(132483)
理学(124049)
理学院(122733)
管理学(120367)
管理学院(119717)
研究(111750)
中国(83225)
(75760)
科学(69602)
(64820)
(55300)
(52564)
业大(51934)
中心(51528)
财经(51502)
(51485)
研究所(50124)
北京(47915)
(46641)
(45656)
师范(45238)
(42037)
农业(41053)
(40532)
经济学(40016)
技术(38455)
基金
项目(240302)
科学(189662)
研究(176299)
基金(174569)
(151399)
国家(150206)
科学基金(130313)
社会(110191)
社会科(104452)
社会科学(104423)
(93948)
基金项目(92338)
自然(85607)
自然科(83667)
自然科学(83652)
自然科学基金(82142)
教育(82081)
(78771)
编号(72786)
资助(72616)
成果(59344)
重点(53299)
(52847)
(50543)
课题(49668)
(49402)
创新(47169)
(45772)
教育部(45697)
科研(45695)
期刊
(147092)
经济(147092)
研究(101332)
中国(68453)
学报(54741)
管理(53872)
(51082)
科学(49927)
(47243)
教育(41828)
大学(41727)
学学(38871)
技术(34346)
农业(32878)
(27976)
金融(27976)
财经(25111)
业经(23882)
经济研究(23174)
图书(22402)
(21288)
技术经济(18421)
问题(18412)
理论(18208)
科技(18065)
(17152)
实践(16781)
(16781)
(16093)
情报(15877)
共检索到512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耀  王锦贵  
本文对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控制的含义与范畴进行了分析,并在对技术控制的分类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打破学科界线,集相关信息技术于一体,把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控制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进行分析,并依据各种网络技术控制对象和特点的不同,结合控制理论,构建出多种同构模式,进行评价与比较,并归纳总结各种控制模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发展趋势。旨在对网络信息及网络传播控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为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控制理论体系的建设和网络信息有效控制与利用,打下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耀  
本文结合控制理论,集相关信息技术于一体,把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控制。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进行分析,并依据各种网络技术控制对象和特点的不同,构建出多种同构模式。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共轭控制模式——网络编目的原理、意义、控制原则等,从管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网络编目,从而把它上升为一种控制模式进行研究,并对其在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控制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了深入探讨,使相关专业人员对该问题的理解能够进一步深入与完善,从而对网络信息及网络传播控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惠志斌  
通过研究公共危机网络传播与现实危机发展的互动机理,提出将公共危机网络传播形态作为危机预警的对象,建立基于多层次网络信息挖掘、大聚合信息关联分析和"传播形态—危机情境"比对的网络信息预警模式,推动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由"事件驱动"向"风险驱动"的转型。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鸣  
简述和分析了网络时代科学信息传播的三种模式,并指出读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来更好地获取科学信息。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史亚光  袁毅  
对社交网络进行简要介绍,阐述了Web 2.0、六度分隔等社交网络的相关理论,回顾了传统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模式,重点构建了基于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式,并对该模式中的传播者与受众等要素进行详细的论述。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杨瑞坤  
本文以网络社区的产生背景、存在形式为出发点,研究了网络社区的信息传播模式,讨论了网络社区的信息整合功能,并从传播主体、信息载体、传播结构、传播范围等角度讨论了网络社区信息传播模式的特点。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红梅  
本文依据网络传播的内涵,阐述了网络信息传播的基本功能与特征,分析了网络时代图书馆信息传播所具有的特点以及网络传播背景下的图书馆信息传播的过程模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晓彬  魏超然  周志敏  董莉  刘敦虎  
近年来网络突发事件频发,其对社会也造成极大的影响,如何有效地控制网络突发事件已经成为政府等官方机构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网络突发事件传播中易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这些策略为网络突发事件的控制方面具有一定地实践意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昕  黄微  滕广青  李瑞  
[目的/意义]为网络舆情监控与管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以多媒体技术、舆情分析理论、信息传播理论为支撑,就网络舆情传播方式受多媒体技术的影响情况加以揭示,深入剖析传统网络舆情传播模式。[结果/结论]探讨大数据化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的主体、客体、媒体、本体、空间5个要素,重构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模式。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颜祥林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 ,出现了一些网络信息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控制主要包括网络信息规范、信息技术以及来自于现实世界的法律制度 3个方面的。这 3个方面存在着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以及互动的关系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李娇  任爽  
网络视频是Web2.0时代人们信息传播、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随着网络原创内容的崛起,由专业机构生产制作的PGC视频逐渐获得广泛应用。作为依托网络传播的影像信息,其形态构成和传播方式与传统的视听信息完全不同。本文以其中典型的网络视频节目为例,分析其形态结构和传播过程,发现网络视频节目是以主体视频为中心,互动设计为窗口,相关视频为延伸的超文本复合形态。在传播上呈现出以主页空间为中心,聚合空间为半径,通过社交媒体多级扩散的传播模式。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华   李奕贤  
[目的/意义] 社会突发事件映射到互联网空间中形成的突发网络舆情在不良因素的干扰下于网民间扩散容易形成强烈的负面情绪导向,很可能对网络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极大破坏。因此,正确认识突发网络舆情的传播特点,把握各种舆情管控措施对传播的影响,对合理、有效地管理舆情至关重要。[方法/过程] 针对突发网络舆情的传播特性对标准SEIQR模型进行改进,提出实施舆情管控措施下以媒体恶意炒作和网民间恶性正反馈为主要传播驱动的SEACBR模型,并利用仿真实验对不同规模的突发网络舆情在各种管控措施下的传播过程进行模拟,以探究不同措施的管控效果并验证模型的泛化性。[结果/结论] 管控突发网络舆情应以良性引导为主,其他措施为辅,这样在及时施策、积极治理的情况下突发网络舆情的消极影响就可被有效抑制。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王家坤  王新华  
随着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交网络中企业舆情的形成与传播为现代企业管理带来了深远影响。当前关于企业舆情传播的研究主要以在线社交网络为传播媒介展开,鲜有研究考虑舆情在传统线下网络与在线社交网络的同时传播。此外,通过识别社交网络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权威节点以实现信息传播规模最大化是当前信息传播控制策略的主要思路,而基于价值共创理论针对最小化负面舆情传播范围的控制策略相对较少。基于此,探索双层社交网络上的企业舆情传播规律和控制策略。考虑到线上、线下活动的相互依赖性,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传播动力学等方法,构建双层社交网络上的舆情传播模型;对传播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并将仿真结果与单层社交网络进行对比;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提出以减缓未知者向已知者转化为目的和以加速传播者向免疫者转化为目的的两类企业舆情传播的控制策略,并利用仿真实验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双层社交网络中,舆情的传播同时具备线上网络和线下网络中的传播特征;②双层社交网络层间的耦合连接模式对舆情的传播过程具有显著影响,同配连接最利于舆情的传播,而异配连接最不利于舆情的扩散;③企业的第1类和第2类舆情控制策略对舆情传播的抑制效果具有阶段性,即两类控制策略在舆情传播初期边际效用最大,资源投入越多,舆情传播的抑制效果越明显;而在传播后期,控制策略的边际效用趋近于0,无法实现预期效果。现代企业在网络舆情管理过程中,除利用正面舆情树立企业形象外,也应时刻关注负面舆情对企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为有效地规避负面舆情传播对企业带来的损失,企业可通过在社交网络中投入资源,如实施广告宣传、经济赔偿等价值共创策略来抑制舆情的传播,但需要注意控制策略及实施控制时间点的选择。研究结论为企业正确应对网络舆情、保持竞争优势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方青云  杨家騄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使传统学校获得了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来源的途径,也促进网络教学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对提供成人在职学习的网络教学组织提出了创新教学质量控制方式的要求。本文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对象,以网络组织理论为支撑,分析网络教学组织的结构特征与运行特点和教学行为特征,研究并提出了网络教学组织的教学质量控制模式。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赵剑  
当前关于网络学习模式的研究,以分离还原的研究居多,综合实践的研究较少;应然研究多,实然研究少。本文在对当前三种主流的网络学习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这些学习模式只具有局部的合理性,不能作为网络学习的总体模式出现,“控制—自组织模式”才是网络学习的可行模式,并对“控制—自组织学习模式”的概念及特征进行了阐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