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33)
2023(9857)
2022(7862)
2021(7267)
2020(6101)
2019(13630)
2018(13184)
2017(25582)
2016(13408)
2015(14996)
2014(14606)
2013(14341)
2012(12563)
2011(10626)
2010(10759)
2009(10443)
2008(10874)
2007(9916)
2006(8826)
2005(8314)
作者
(35469)
(29552)
(29529)
(27668)
(19011)
(13750)
(13420)
(11420)
(10949)
(10610)
(9955)
(9946)
(9599)
(9183)
(9030)
(8980)
(8770)
(8667)
(8538)
(8524)
(7167)
(7119)
(7026)
(6758)
(6739)
(6637)
(6453)
(6431)
(5818)
(5751)
学科
(81882)
(78441)
企业(78441)
管理(69863)
(56398)
经济(56326)
业经(27112)
(26358)
方法(23584)
(22143)
财务(22117)
财务管理(22092)
(21393)
企业财务(20983)
技术(16023)
农业(15872)
数学(15338)
数学方法(15252)
(15139)
(14432)
(14150)
经营(12907)
理论(12863)
企业经济(12610)
(12574)
(11887)
中国(11886)
技术管理(10904)
体制(10583)
决策(10501)
机构
学院(192443)
大学(185261)
管理(88299)
(81017)
经济(79444)
理学(74333)
理学院(73743)
管理学(73179)
管理学院(72765)
研究(50568)
中国(45346)
(42527)
(37583)
财经(32759)
(30603)
(29810)
科学(26688)
(26580)
商学(25511)
中心(25412)
商学院(25274)
(24383)
财经大学(24250)
业大(23302)
经济学(23201)
北京(22933)
(22905)
经济管理(22435)
经济学院(20980)
农业(20457)
基金
项目(120251)
科学(98637)
研究(93855)
基金(89639)
(74826)
国家(74073)
科学基金(68081)
社会(62969)
社会科(59771)
社会科学(59751)
(47959)
基金项目(47655)
自然(42225)
教育(41902)
自然科(41349)
自然科学(41343)
自然科学基金(40699)
编号(38290)
(37790)
资助(34327)
(31312)
成果(29767)
(29315)
(26785)
(26650)
创新(26323)
国家社会(26188)
重点(25748)
(25238)
人文(24816)
期刊
(98709)
经济(98709)
研究(54434)
管理(40555)
(39792)
中国(37705)
(26110)
科学(22337)
业经(19400)
技术(19396)
(19376)
金融(19376)
学报(19370)
农业(17930)
财经(16792)
大学(16611)
教育(15778)
学学(15754)
(14619)
经济研究(14311)
财会(13901)
(13139)
技术经济(12400)
会计(11979)
问题(11955)
现代(11629)
商业(10650)
经济管理(9608)
通讯(9569)
会通(9538)
共检索到293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丁亚楠   王建新  
网络平台成为中小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重要方式,中小投资者利用网络平台与管理者的网络互动成为影响管理者行为的重要方式。但是,其到底扮演积极治理角色还是引发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其内在的机制为何?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基于2011—2019年沪深两市交易所互动平台问答数据,检验中小投资者利用网络力量对上市公司管理者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小股东与公司的在线互动沟通增大了管理者的压力感知与迎合性行为倾向,管理者会采取更多的盈余管理行为。基于管理者个性特征、公司与市场层面的分析表明,当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较低、股价盈余信息敏感性较高时,互动沟通影响下的盈余管理程度更大,且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推高了公司短期股价,市场错误定价程度增加。本文从管理者角度补充了网络互动平台的公司治理影响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入理解互联网技术应用下不同市场主体的行为动机与表现,对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促进网络社交媒体作用发挥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建明  贾昊阳  
以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网络舆论关注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切实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和相应的改善措施。研究发现:在社交媒体高速发展的情境中,“市场压力”占据主导效应,网络舆论关注度高的企业的委托代理矛盾更加突出,更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在帖子阅读或评论比例较高、股票超额换手率较高、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时,网络舆论的市场影响力会扩大,管理层的压力感知会提升,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会增强;良好的内外部监督环境能够缓解网络舆论对公司财务行为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高雷  张杰  
我国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的缺陷使得资本市场上盈余管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负相关,与企业增长正相关,而盈余管理与企业增长负相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上官鸣  李璐  
一、引言我国资本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20余载,历经磨难与变迁,特别是2005年证监会的股权分置改革,更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这一长期桎梏我国股市的重大制度性障碍得以根除。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股改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情况。资料来源:以上数据取自CSMAR数据库,法人股比例为境内法人股与境外法人股之和。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我国股改采用"爬行式"减持方式,即非流通股是在限定的标准下逐年开始流通,从表1可以年份20072008200920102011流通股53.22%58.50%69.44%68.09%68.70%非流通股46....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攀   张立光   刘智超   王运陈  
一致行动人作为股权结构的特殊安排形式,是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之一。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一致行动人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一致行动人能够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表现为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越高,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越低;(2)路径分析发现,一致行动人通过降低第二类代理水平、提高公司透明度和内部控制质量这三条路径抑制真实盈余管理水平;(3)进一步研究发现,外部监督中的高质量审计、媒体关注、分析师跟踪能够抑制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并且对一致行动人的治理效能具有替代作用。研究结论为如何抑制真实盈余管理提供来自股权结构视角的新证据,并对强化外部监督改善公司治理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范涤  
上市公司CEO任期制度是当前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CEO任期的研究多数将重点放在CEO的既有任期上,较少研究CEO的预期任期。为探究CEO任期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经筛选后选取了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8 374个样本数据,基于高阶理论和预期理论从CEO的既有任期和预期任期两个方面分析了CEO任期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CEO的既有任期与企业盈余质量呈倒U型关系,而CEO的预期任期与盈余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中的CEO任期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范涤  
上市公司CEO任期制度是当前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CEO任期的研究多数将重点放在CEO的既有任期上,较少研究CEO的预期任期。为探究CEO任期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经筛选后选取了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8 374个样本数据,基于高阶理论和预期理论从CEO的既有任期和预期任期两个方面分析了CEO任期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CEO的既有任期与企业盈余质量呈倒U型关系,而CEO的预期任期与盈余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中的CEO任期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文章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文章的研究结论进一步完善了预期任期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同时对高管任期制度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丁春慧  
有效的公司治理通过更好的财务报告质量减少了信息不对称,这可以上市公司作为减少信息风险的工具。为了进行检验,本文使用了2011年至2016年期间我国1214家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并使用SUR随机效应估计模型。通过分析发现,公司治理有效地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质量和价值,证实了企业治理的积极作用。而且,盈余质量对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起到了积极作用,结果表明更好的收益质量部分地中介了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联系。公司治理不仅直接提高了公司的价值,而且通过盈利质量渠道间接地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冯晶  黄珺  
本文以2011~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探究企业社会责任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财务信息的"生产"方面,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越好的企业伦理道德意识越强,其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在投资者反应方面,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越好,投资者对未预期盈余反应程度越大。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促使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郝雅男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0—2016年的盈利预测报告为研究对象,采用逻辑回归法实证考察了盈余管理对盈余意外信号的干扰,并研究了企业声誉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38.5%的样本存在盈余意外信号干扰,即正盈余意外未被解读为利好信号,负盈余意外未被解读为利空信号;盈余管理会对盈余意外信号产生干扰,但是干扰效应只存在于正盈余意外样本组中;企业声誉能够缓解盈余管理对盈余意外信号的干扰,但是缓解作用只存在于正盈余意外样本组中。本文的研究表明,盈余管理会降低分析师盈利预测报告的有效性,这为监管部门出台规制盈余管理行为的政策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袁建国  程晨  后青松  
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失业增加和企业盈利下降是中国当前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也为盈余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考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结合中国政府失业治理的制度背景分析其影响机理,可以拓展关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经济后果的研究,还可为研究盈余管理的新动机和新特征提供新兴市场国家的经验证据。利用2003年至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以职工平均工资作为劳动力成本的衡量指标,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对盈余管理水平进行估计,并分别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面板固定效应回归和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检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同时,采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保证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许波  
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到相关利益人的决策。本文对盈余管理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 ,认为只有分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动机才能有效治理盈余管理。通过划分私人利益和组织目标两个层面 ,对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理论剖析并揭示其主要方式 ,最后提出有效治理盈余管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汀汀  李赫美  
笔者以2007—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动态研究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并进一步从公司治理层面研究企业生命周期对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调节作用。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来看,企业在衰退期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最高、成长期次之、成熟期最低。对应计盈余管理做进一步分析,企业在成长期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程度最小,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最大。另外,企业在成长期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最高。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管理层激励一方面强化了应计盈余管理,另一方面抑制了真实盈余管理,相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琦  罗炜  谷仕平  
本文以2006—2010年有公司债务主体评级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信用评级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评级保持不变的公司来说,信用评级提升的公司在评级调整前一年盈余管理的程度更低。然而企业的股权性质会影响这种关系。当评级对象是国有企业时,评级机构会放松对其盈利质量的要求,减弱了评级调整与盈余管理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此外,我们还发现外部融资需求会加强评级调整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面对评级机构的要求,企业事前也会相应调整其盈余管理行为。当企业评级中带有"+"或"-"符号时,民营企业和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会减少当年向上的盈余管理。总的来说,信用评级调整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有抑制作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袁卫秋  
以2008—201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盈余管理的不同方向考察盈余管理程度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适度的正向盈余管理有助于缓和企业投资不足,但过度的正向盈余管理反而会恶化企业投资不足;负向盈余管理往往会伴随产生投资不足的问题。适度的正向盈余管理能够提振投资者信心,从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监管部门应该能够容忍企业进行适度的盈余管理,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所谓"真实的会计信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