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39)
2023(8514)
2022(7405)
2021(6685)
2020(5725)
2019(13031)
2018(13138)
2017(25620)
2016(13672)
2015(15835)
2014(16130)
2013(15681)
2012(14528)
2011(13189)
2010(13214)
2009(12418)
2008(12572)
2007(11519)
2006(10116)
2005(9427)
作者
(38248)
(31752)
(31663)
(30229)
(20418)
(15204)
(14767)
(12185)
(12100)
(11840)
(10965)
(10766)
(10211)
(10125)
(9865)
(9792)
(9542)
(9358)
(9316)
(9283)
(8135)
(7715)
(7499)
(7294)
(7264)
(7235)
(7162)
(6979)
(6318)
(6098)
学科
(58036)
经济(57928)
管理(51370)
(45671)
(40254)
企业(40254)
方法(28794)
数学(25068)
数学方法(24867)
(21298)
(16895)
(14262)
财务(14227)
业经(14215)
财务管理(14181)
中国(14048)
(13600)
企业财务(13580)
(11077)
(10761)
银行(10753)
理论(10747)
(10536)
贸易(10531)
(10248)
(10121)
(9859)
金融(9856)
技术(9477)
体制(9308)
机构
大学(203753)
学院(202018)
(83170)
管理(81665)
经济(81392)
理学(69521)
理学院(68884)
管理学(68004)
管理学院(67595)
研究(58135)
中国(46864)
(45856)
(41297)
财经(35665)
(32174)
(32080)
科学(31125)
中心(29057)
(27012)
经济学(26743)
财经大学(26462)
北京(25810)
(25685)
(24985)
师范(24775)
经济学院(24267)
业大(24000)
(23931)
研究所(23374)
商学(22431)
基金
项目(126999)
科学(101943)
研究(98154)
基金(94300)
(79092)
国家(78436)
科学基金(69758)
社会(64439)
社会科(61078)
社会科学(61067)
基金项目(49335)
(48671)
教育(46937)
自然(42941)
自然科(41998)
自然科学(41992)
编号(41324)
自然科学基金(41312)
(39942)
资助(38943)
成果(35941)
(30001)
(29623)
重点(27682)
课题(27463)
国家社会(27051)
教育部(26917)
(26757)
项目编号(26620)
人文(26379)
期刊
(92475)
经济(92475)
研究(61288)
中国(41381)
(39406)
管理(30801)
学报(26146)
教育(24255)
科学(23215)
(21906)
金融(21906)
(21250)
大学(20862)
学学(18980)
财经(18916)
技术(18004)
(16059)
图书(14815)
业经(14718)
经济研究(14580)
农业(13333)
问题(11904)
理论(11624)
财会(11173)
实践(10556)
(10556)
书馆(10249)
图书馆(10249)
会计(10202)
(10030)
共检索到308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易斌  潘亚南  
通过实例介绍美国、日本和我国开展个人信息认证保护的实践情况,评析网络个人信息隐私认证机制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完善的对策,并对发展我国的网络个人信息隐私认证机制阐明观点。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燕影  周庆山  
研究表明,由于担心个人信息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人们对使用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服务心存疑虑,严重影响到电子商务的发展。旨在给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在网络隐私法律框架之外,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产生了基于市场运作的网络隐私第三方认证。为了减少网络用户担心隐私遭到侵犯的不安全感,不少网站加入网络隐私认证计划。本文介绍了网络隐私第三方认证运行机制,以及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第三方认证机制的策略,以期对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银联隐私技术法律研究课题组  
通过隐私技术对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应依法采取充分的业务合规措施并进行必要评估,从而兼顾个人信息保护与促进金融数据资源盘活所谓隐私技术,是一种在不泄露原始数据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的信息技术,它能够保障数据在流通与融合的过程中实现"可用不可见",从而为数据流通与融合业务提供新的发展路径。我国颁布《个人信息保护法》,从专门法角度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框架,将金融账户信息明确列入敏感个人信息,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处理要求,结合现有的个人金融信息细化监管规定,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金耀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9条到《网络安全法》第41条,以同意规则为中心的消费者信息保护模式,在当前大数据环境受到了极大挑战。消费者对个人信息的全面控制既无可能也无必要,而这一乌托邦式的愿景源于隐私控制理论。通过回溯与检讨隐私控制理论,将隐私权理解为对个人信息的相对控制,并在消费者与经营者关系中引入知情理论,较之当下单一的同意规则更具操作性与合理性。《民法总则》第111条之规定为解释和重塑上述规则提供了依据和空间。结合当前国外个人信息保护的最新立法动向,应适当限缩同意规则的适用,采纳场景风险规则,从权利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锐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的确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交易成本下降极大地促进了市场的扩展,企业通过消费者行为的综合分析可以为客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然而,个人信息的容易获取同时也引出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个人信息的易泄露给消费者亦带来了不便与损害——消费者经常受到垃圾邮件和推销电话的骚扰,还可能被迫支付他人盗用自己信用卡消费后的账单。金融业是信息和数据流最多的行业之一,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涵盖信用征信与评级、数据结算与处理等活动的金融信息服务业也逐渐从提供信用的传统金融业中分离出来,该行业在信息处理中最重要的原则永远是安全和稳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锐  
网络时代中信息的获取成本大幅下降,促进了金融机构和金融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但也导致了个人金融信息的泄露风险。为了保护消费者的个人金融信息隐私权,美国《Gramm Leach-Bliley Act》(简称GLB)法及其实施细则作出了具体规定,然而实际的金融监管并不容易完成,本文借鉴了美国联邦交易委员会的监管经验,并介绍了由信息安全中介机构协助进行金融监管的可行性及其优点。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融  
个人信息权的确立彰显了国家对自然人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然而囿于原有的立法思维,新确立的个人信息权仍被定位为人格权。虽然不可否认个人信息承载着人格利益,但从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的关系来看,其中的人格利益与隐私权客体几近一致。人格利益保护功能上的重叠,将容易造成两种权利在司法适用中的困境。与此同时,在个人信息财产价值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人格权化的个人信息权不仅会给传统人格权理论带来解释困境,而且信息主体的财产利益也难以得到充分维护。因此,在未来的立法修订中,应将个人信息权定位为财产权,这样才符合平等、公正以及民法本质的要求,从而有效地避免理论解释与司法适用的困境,最终信息主体的合法利益也才得以全面保障。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裕  周毅  农颜清  
[目的/意义]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在为社会公众生产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平台用户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也日渐严重,探析其中风险并有效治理是增强网络空间治理能力和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方法/过程]通过对117个样本App平台隐私政策内容的聚类分析,梳理出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潜在风险类型。[结果/结论]网络信息服务过程中第三方的小生态、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内生态、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行业团体的外生态共同构成网络空间整体生态环境。提出从平台隐私政策制定、平台内控机制与第三方互动机制、政府治理主体作用发挥等方面加强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风险治理的相关思路。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梁晓丹  李颖灏  刘芳  
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和沟通隐私管理理论,通过三个2×2的实验设计,分析了在线隐私政策对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意愿的具体影响机制,并考察了信息敏感度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在线隐私政策的告知明确性、权限水平及保护程度对消费者的信息控制感知和隐私风险感知有显著影响;信息敏感度正向调节隐私政策的权限水平、保护程度与感知信息控制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隐私政策的权限水平、保护程度与感知隐私风险之间的关系;感知信息控制和感知隐私风险对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意愿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续继  王于鹤  
本文以互联网用户虚构个人信息作为这一行为切入点,探讨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兼顾隐私保护和数据共享,以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使用CGSS2017数据进行Ordered Probit等回归发现,用户受隐私顾虑影响,倾向于向互联网平台提供虚假个人信息。提升用户数字技能并不能显著降低个人信息虚构,但对个人隐私保护成效有正向影响;在线交易、在线社交需求增加,有助于缓解虚构个人信息的行为;且当用户对于平台相关企业普遍具有较高信任时,隐私顾虑会较少地转换为个人信息虚构。由此,本文建议政府着力打造安全的网络环境,提升国民数字技能,完善平台与用户间的信任机制,积极引导用户积极安全地共享数字经济的发展成果。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顾朝晖  卢振波  
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必须重视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使用户得到应得的人格尊严;以遵守法律法规为主,以行业自律和安全技术保护为辅,消除用户顾虑,融入国际隐私权保护体系,促进我国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百灵   李洁   易明   李玉海  
要确保社会稳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移动应用(App)的个人信息保护至关重要。本研究以2021年11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作为缓解用户对个人信息被收集、使用与保护的不确定性的突破口,展开隐私保护方法设计研究。本研究总结归纳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中App服务商需要告知用户的隐私相关信息,理解用户对这些隐私相关信息的偏好,据此提出并设计了App下载阶段面向用户的隐私告知方法,并通过基于插图的实验方法展开三项研究,系统地探究了用户在App下载阶段感知的隐私不确定性,以及隐私告知对用户隐私不确定性及其与App下载意愿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在中国App市场中,用户普遍存在较高的隐私不确定性,且用户感知的隐私不确定性具有情境依赖性,即在信息敏感度更高的移动应用环境下,用户感知的隐私不确定性更高。本研究所提出的隐私告知能够有效缓解用户感知的隐私不确定性,并且显著负向调节隐私不确定性对App下载意愿的消极影响。图6。表8。参考文献44。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段秋婷  张大伟  陈彦馨  
尽管数字时代用户的隐私风险与日俱增,但高昂的保护成本和诱人的让渡收益引发了用户隐私倦怠,进而导致隐私保护脱离。本研究基于多维发展理论,从信息管理维度和交互管理维度出发,构建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脱离研究模型,通过线上问卷收集579个有效样本,运用SEM和fsQCA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隐私倦怠是隐私保护脱离的正向影响因素,而隐私侵犯经历和隐私保护成本是引发隐私倦怠的正向前因变量,隐私设置可供性和隐私政策有效性对于隐私倦怠具有负向影响。隐私让渡收益则正向调节了隐私倦怠对隐私保护脱离的作用效果。与此同时,隐私保护脱离的前因构型共有5种,可划分为注重收益型和成本规避型2种模式,充分揭示了用户在隐私保护过程中“精于算计”的特征。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玉平  
网络环境给个人数据的秘密性、准确性、完整性等带来了威胁。本文着重阐述个人数据和隐私权的概念,介绍国内外有关个人数据的法律法规,分析图书馆网络化服务中涉及到的个人数据,图书馆在用户个人数据收集、利用上容易产生的隐私权问题,以及图书馆在保护用户个人数据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如对涉及个人数据收集和使用的约束措施以及保护隐私权政策的制定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磊  王亮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为网络银行业务拓宽了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网络银行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网络银行消费者隐私权的侵权行为集中表现为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选择权、安全权和赔偿请求权。在国外,保护网络银行消费者的隐私权主要存在以美国为代表的以行业自律为主导的模式和以欧盟为代表的以法律规制为主导的模式。我国应当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以法律规制为主、行业自律为辅、同时加强国际合作的保障模式,尤以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为根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