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39)
- 2023(16830)
- 2022(14693)
- 2021(13676)
- 2020(11613)
- 2019(26921)
- 2018(27003)
- 2017(52081)
- 2016(28677)
- 2015(32326)
- 2014(32935)
- 2013(32397)
- 2012(30106)
- 2011(27140)
- 2010(27420)
- 2009(25369)
- 2008(25122)
- 2007(22344)
- 2006(19402)
- 2005(17101)
- 学科
- 济(115771)
- 经济(115640)
- 管理(79614)
- 业(73376)
- 企(60036)
- 企业(60036)
- 方法(53867)
- 数学(46363)
- 数学方法(45879)
- 中国(31953)
- 农(30946)
- 财(29228)
- 学(26811)
- 地方(24653)
- 贸(24449)
- 贸易(24443)
- 业经(24141)
- 易(23773)
- 制(20989)
- 理论(20659)
- 农业(20443)
- 和(18123)
- 务(17879)
- 财务(17797)
- 财务管理(17753)
- 环境(17469)
- 银(16816)
- 银行(16758)
- 企业财务(16715)
- 技术(16333)
- 机构
- 大学(410787)
- 学院(409560)
- 济(159134)
- 管理(158070)
- 经济(155335)
- 研究(137720)
- 理学(136388)
- 理学院(134772)
- 管理学(132375)
- 管理学院(131631)
- 中国(101097)
- 京(88397)
- 科学(88127)
- 财(72716)
- 所(70226)
- 农(69675)
- 研究所(64129)
- 业大(63146)
- 中心(62427)
- 江(61031)
- 财经(58380)
- 范(56830)
- 师范(56262)
- 北京(55896)
- 农业(54953)
- 经(52860)
- 院(50060)
- 州(49421)
- 经济学(47805)
- 师范大学(45379)
- 基金
- 项目(277480)
- 科学(215944)
- 研究(201660)
- 基金(198607)
- 家(173346)
- 国家(171895)
- 科学基金(146246)
- 社会(124643)
- 社会科(117810)
- 社会科学(117776)
- 省(109444)
- 基金项目(106216)
- 自然(95711)
- 自然科(93414)
- 自然科学(93389)
- 教育(93246)
- 划(92194)
- 自然科学基金(91685)
- 编号(83702)
- 资助(82130)
- 成果(68222)
- 重点(62051)
- 部(60558)
- 发(59406)
- 课题(57880)
- 创(56623)
- 科研(53026)
- 创新(52804)
- 大学(51445)
- 教育部(51408)
- 期刊
- 济(174374)
- 经济(174374)
- 研究(118771)
- 中国(76695)
- 学报(68018)
- 农(62887)
- 科学(60797)
- 财(55726)
- 管理(54571)
- 大学(50281)
- 教育(48326)
- 学学(47087)
- 农业(43155)
- 技术(35115)
- 融(32135)
- 金融(32135)
- 业经(29408)
- 经济研究(27909)
- 财经(27788)
- 问题(24711)
- 经(23652)
- 图书(22944)
- 业(22553)
- 版(19884)
- 技术经济(19544)
- 理论(19308)
- 科技(19184)
- 商业(18641)
- 贸(18608)
- 资源(17967)
共检索到597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昕
当前,我国文旅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新业态、新模式涌现,推动文化和旅游需求进一步集中释放。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兴旅游方式,带火了一批新晋网红城市。淄博、哈尔滨、天水等城市相继凭借特色文旅活动火爆“出圈”,各地文旅部门也借助热点宣传,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如何进一步激发文旅新动能、推动网红效应持续,值得深入探讨。研究发现:政府、媒体以及民间多元主体力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塑造了网红城市的媒介景观,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完善。强化传播中政府引导下的多主体联动,将网红效应转化为经济效应,发展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对网红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文旅融合 网红城市 媒介景观 人文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丹平 谢彦君
网红地打卡已逐渐成为当下较为普遍的旅游实践。为进一步认识这一现象,文章以迪士尼IP形象玲娜贝儿为分析对象,考察了传播互动实践中网红景观符号的建构过程。研究表明:网红景观符号在主体交互与场域交互的动态加能中生成。它包括个体体验与集体阐释、现场-表征符号-社交平台、生产与消费间持续性地交互、转化与复归,整体构成一个开放、互构、持续的符号生产系统。文章进一步探索了这一系统得以持续性运作的动力机制及主体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各类关联性的驱动下,主体生发的各类行动都通过消费增值的方式被整合进入整体的系统,推动网红景观符号持续性的再生产。文章分析了网红景观符号的生产及其运作的动力机制,对网红景观符号生成、传播与消费相关现象的认识具有一定启发。
关键词:
网红景观符号 主体交互 场域交互 主体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书虹 孔营营
文章综合使用双案例研究和扎根理论方法对淄博和哈尔滨进行探索式理论建构,发现:第一,淄博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其旅游资源相对匮乏,构建旅游品牌相对困难,此次走红完全是游客在社交媒体自发传播的产物,属于自发型走红,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第二,哈尔滨旅游资源丰富且具有一定的旅游发展基础,当地相关部门凭借资源优势,主动策划并提前准备预热,属于“设计型+自发型”走红。第三,网红旅游目的地作为信息传播、文化表达和消费趋势的交汇点,其走红初期必然遵循“自组织”或“建构型”的流量撬动模式。然而随着旅游目的地的出圈以及游客群体的不断增长,初期以旅游者或目的地参与主体的单方流量撬动型不足以维系网红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力。相反,旅游者和目的地参与主体双方共同在媒介空间中进行“多向度、发散式”的互动传播才是旅游目的地持续走红的关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东颖 张丽娟 张利 范怀欣 刘栋
采用哈尔滨市2007年9月30日Landsat TM数据,基于哈尔滨市地表温度反演结果,对城市公园对热岛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市主城区热岛效应明显,高温区呈现集中分布,市区内的公园在高温区域内形成明显的热岛空洞;公园对周围区域降温作用明显,降温效应随距离增加呈递减趋势;在公园周围120 m范围内,不同面积的公园对周围环境温度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缓冲带的降温幅度存在极显著差异;公园面积和内部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即公园面积越大,内部平均温度越低,反之亦然,二者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因此可以通过设计不同面积公园,以实现城市高温区降温效应。研究表明一个大的景观公园的降温效应要强于...
关键词:
热岛效应 城市公园 降温效应 哈尔滨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柳骅
以城市滨水景观为研究对象,在简要介绍LID理念及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滨水景观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基于LID理念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目标和开发策略,并重点阐述了低影响开发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途径和方法,以期为城市水域空间合理开发和水环境整治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要宇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各项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人们更加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幸福感,对于城市环境的需求逐渐从商业化转变为人文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景观设计成为调节商业建筑与人居环境之间的关键要素。由杨光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与人文景观设计研究》一书,通过分析城市公共空间艺术设计案例,深入阐述了不同城市景观的人文艺术内涵,并且从未来发展趋势出发,针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开论述,对于研究城市人文景观的幸福感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方龄萱 丁雪怡 魏翔
加强文化资源积累、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塑造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培育文化旅游消费新模式、新热点,从而促进内生消费和经济增长。本文将深入探讨哈尔滨如何通过其独特的冰雪文化和历史遗产等文化资源来撬动内生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分析文化资源激发内生消费的作用机制,并以哈尔滨为案例进行研究发现:文化资源活化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对城市文旅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方向性启示。因此,应重视文化资源的积累和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创造更多的内生消费需求;凝塑城市文化标识,打造具有文化辨识度的城市;情感治理与城市文化融合,提升城市温度;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文化与经济生态。
关键词:
冰雪旅游 文化资源 内生消费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齐艳红 赵映慧 修春亮
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的研究单元,以非农业人口为基本的研究指标,利用首位度指数模型与位序-规模法则分析了1993~2006年哈尔滨大都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结果表明:哈尔滨大都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属于首位度分布,而不符合位序-规模分布。从发展变化看,总体而言哈尔滨大都市圈的首位度变大。依据等级规模结构的分析,探讨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静雯 顾成林 魏虹旭
正确定位中心城市对于区域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心城市经济集聚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哈尔滨城市圈节点城市经济集聚能力比较研究,有助于哈尔滨城市圈节点城市经济集聚能力的提升,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及节点城市建设发展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从哈尔滨城市圈节点城市划分、经济现状、发展前景出发,利用经济理论分析节点城市经济集聚能力大小,对各种经济指数进行数值分析,可以看出以哈尔滨城市圈为中心,以距离哈尔滨市的中心距离为半径的同心圆中,根据城市圈中经济集聚力指数可得出随着距离的增加,城市经济集聚能力处于下降的趋势。着重分析比较哈尔滨经济的现状,揭示哈尔滨城市圈经济集聚能力的差异及规律,结合国内外城市圈节点城市经济聚集的能力提升策略,为此地经济发展提出可行对策,促进其经济发展。
关键词:
哈尔滨城市圈 节点城市 经济集聚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英楠 宋力 宋文婧 李筱楚 卓彦
以哈尔滨西站广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记录、访谈、拍照、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研究哈尔滨西站广场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并运用使用后评价(POE)理论对其广场进行评价,量化并进行结果分析,研究表明,使用者对哈尔滨西站广场比较满意,总结哈尔滨西站广场是一个干净整洁的现代化站前广场,在交通流线设计和空间景观设计方面评价较高,在使用功能设计和地域文化表达方面相对较低。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哈尔滨西站广场应该完善换乘系统、丰富植物景观层次、加强空间氛围的营造、优化座椅材料、增强人性化设计、打造浓厚的地域特色、加强文化内涵的表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牮 覃伟
【目的】公园作为城市旅游景观资源之一,其内部植物景观的美感营造会对观赏公园的体验感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通过建构一套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体系来进行测评,以白马湖公园与丁玲公园为测评对象,利用得到的测评结果来对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提出相关优化策略。【方法】采用实地调研法获取测评对象的植物景观基本情况;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出由1个目标层,3个准则层,12个指标层的美景度评价体系,并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得到排序前五的指标;将评价体系置于美景度评价法中,通过专家打分得到相关指标美景度值;再将各指标的美景度值代入美景度评价模型中,计算得出最终值。【结果】白马湖公园与丁玲公园在植物种类上都较为丰富,丁玲公园植物造景美景度值整体上高于白马湖公园;通过对前五个指标的美景度值分析,发现两处公园均存在着一定的共性问题;依据美景度值并结合城市文旅需求,制定出相关优化策略。【结论】在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体系中,指标层中的植物配置的层次性(0.101)、植物形态的多样性(0.100)、植物的装饰性(0.092)、植物造景的可观性(0.091)植物的空间拓展性(0.090)作为排序前五的评价指标;在植物的空间拓展性与装饰性上,两处公园得分均衡,波动变化不大;但在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形态的多样性与植物造景的可观性上,得分有差异,整体波动幅度较大;从主题氛围营造、融合业态提升体验、强化植物景观竖向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植物景观优化策略制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齐爱荣 杨康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他们积极融入中国互联网平台,将自己在中国的生活状态和所见所想制作成短视频,发布在互联网平台上,并积累了许多粉丝,成为网民口中的"洋网红"。"洋网红"短视频聚焦中外文化差异,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同时使中国人在他者视角下更加客观地认识中国。文章将运用理论与案例,分析新形势下"洋网红"短视频的内容传播、价值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新形势 洋网红 短视频 内容传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翟颖 程涛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人文因素关系规律的综合性科学,可以看作是自然与人文之间的桥梁。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加深,以城市文化、大数据、物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文化传播领域成为当代地理学新的研究重点,也为人文地理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思敏
论述了城市绿化工程与特色植被景观营造的关系 ,同时指出目前我国城市在塑造旅游城市形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营造特色植被景观是塑造与提升旅游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 ,强调将城市绿化工程的生态功能与旅游功能融为一体 ,大力营造特色植被景观 ,创建特色各异的旅游城市形象。
关键词:
城市绿化 特色植被 景观化 旅游城市形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鑫 吴丹子 李倞 王向荣
【目的】城市滨河景观视觉质量对城市滨河景观品质和城市空间品质有重要的影响。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筛选对城市滨河绿道视觉感知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并通过视觉感知量化处理,实现智能化分析滨河景观,是未来滨河景观的发展趋势。【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模拟人的视觉感知,训练一套用于城市滨河绿道景观的图像语义分割模型,并建立一套可量化的视觉景观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挖掘各项量化的景观特征与视觉感知之间的关系。最后,以北京二环水系为例,分析视觉感知下的景观特征,总结关于滨河绿道景观视觉感知提升的策略。【结果】(1)训练出的城市滨河绿道图像语义分割模型达到了0.93的准确率;(2)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在10项指标(绿视率(GVI)、蓝色视野指数(BVI)、驳岸硬质度(HRI)、滨河建筑密度(RBD)、桥梁可视度(BV)、干扰因素指数(IFI)、滨河自然开阔度(WO)、滨水围护度(WG)、道路宽广度(RWI)、乔灌草比率(RTG))体系中,有5项对视觉感知的影响作用显著,分别为GVI、WO、BVI、IFI和RTG,其中GVI、WO与视觉感知呈正相关,其余3项呈负相关;(3)北京二环水系绿视率北部高于南部,WO与BVI呈较为均质的状态,IFI整体较低,RTG呈现按河道划分的特征;(4)当提升视觉感知效果时,可重点从影响显著的5项指标出发,根据影响作用的强弱进行权衡。【结论】本文为研究城市滨河景观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语义分割的测度方法,为人本视角的大规模滨河绿道景观的量化分析提供更多可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