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91)
2023(6826)
2022(5564)
2021(5107)
2020(4262)
2019(9252)
2018(8845)
2017(17062)
2016(9050)
2015(9527)
2014(9152)
2013(8986)
2012(7993)
2011(7292)
2010(7039)
2009(6307)
2008(6153)
2007(5230)
2006(4491)
2005(3774)
作者
(27658)
(23128)
(23079)
(21588)
(14476)
(11307)
(10337)
(9124)
(8799)
(7894)
(7842)
(7520)
(7478)
(7333)
(7141)
(7036)
(7001)
(6912)
(6686)
(6557)
(6024)
(5499)
(5327)
(5244)
(5218)
(5127)
(5034)
(5032)
(4774)
(4615)
学科
(33989)
经济(33941)
(29486)
管理(28842)
(22153)
企业(22153)
方法(17520)
数学(15615)
数学方法(15529)
(14197)
(11545)
贸易(11544)
(11293)
(10076)
业经(8203)
中国(7980)
农业(7877)
(7161)
(6361)
财务(6357)
财务管理(6344)
技术(6199)
企业财务(6089)
产品(6068)
(6046)
环境(5836)
(5697)
(5577)
产业(5283)
(5272)
机构
学院(130216)
大学(129445)
(54937)
经济(54119)
管理(52759)
理学(47430)
理学院(46918)
管理学(46173)
管理学院(45963)
研究(41447)
中国(30952)
(30597)
科学(27590)
(25661)
业大(25245)
农业(24798)
(22627)
(21384)
研究所(19951)
中心(19244)
财经(19074)
(17563)
(17109)
农业大学(16790)
经济学(16449)
商学(15667)
经济管理(15621)
商学院(15539)
北京(15355)
经济学院(15069)
基金
项目(96021)
科学(76009)
基金(72855)
(66456)
国家(65901)
研究(62170)
科学基金(56356)
社会(42358)
社会科(40339)
社会科学(40326)
基金项目(39485)
自然(39153)
自然科(38350)
自然科学(38337)
自然科学基金(37718)
(37024)
(31537)
资助(28520)
教育(27735)
编号(22885)
重点(21364)
(20852)
(20564)
(19669)
计划(19441)
科研(19338)
创新(19214)
(18431)
国家社会(18271)
教育部(17534)
期刊
(53866)
经济(53866)
研究(31166)
学报(27269)
(26715)
科学(22946)
中国(20365)
大学(19752)
学学(19262)
农业(18286)
管理(17413)
(16150)
业经(11165)
经济研究(10279)
(10204)
(9724)
金融(9724)
财经(9033)
商业(8591)
技术(8024)
业大(7834)
(7676)
(7277)
问题(7160)
农业大学(6829)
科技(6793)
教育(6329)
(6154)
技术经济(6114)
世界(5605)
共检索到173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敏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日益成熟与完善,引发了新一轮的网红经济热潮。在营销领域,许多企业利用网红宣传代言,赋予商品“网红”标签,这使得商品销量显著提升。网红产品的高销量现象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尤其是网红产品如何影响消费者消费意向成为了研究热点,但现有研究多围绕着商品和顾客两个主体展开,忽视了对商品呈现模式影响效应的分析。因此,本文以实证分析的方式就网红产品呈现内容与形式对消费者消费意向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究,并提出相关营销启示,以期促进各企业合理利用网红营销模式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网红产品呈现内容、形式与顾客审美价值唤起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顾客审美价值唤起与消费者消费意向之间呈现正相关;顾客审美期待能够正向调节网红产品呈现内容、形式与顾客审美价值唤起之间的相互关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龚艳萍  王嘉乐  查明江  
电商表面的繁荣,无法掩盖其浏览/购买比远低于线下商店的这一深层次问题。要提高线上浏览/购买比转换率,关键在于要增强产品呈现效果。基于解释水平理论,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团购促销情境下,时间精度与产品呈现方式对消费者产品态度的潜在影响及边界条件。研究表明:时间精度与产品呈现方式会对产品态度产生交互影响,加工流畅性对交互效应起到中介作用。产品类型是时间精度和产品呈现方式交互影响消费者产品态度的边界条件,消费者对不同类型产品的信息偏好存在差异。因此建议:电商平台和商家在进行团购促销产品展示时,应从信息加工视角出发,对时间精度和产品呈现方式进行合理搭配,并结合具体产品类型设计相应的产品展示方案。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静  苏婕  肖皓文  
文章聚焦于新产品投入市场初期,视频广告呈现速度与不同新产品类型交互对消费者新产品评价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的探究。研究结果表明,视频广告呈现速度(快与慢)与新产品类型(颠覆型与渐进型)交互对消费者新产品评价的作用显著,整体信息认知与细节信息认知发挥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对于颠覆型新产品,采用快速呈现的视频广告使消费者更好地认知整体信息,理解新产品的利益,进而提高对新产品的评价;对于渐进型新产品,采用慢速呈现的视频广告使消费者更好地认知细节信息,理解新产品的利益,进而提高对新产品的评价。文章是对视觉营销和新产品营销传播理论的丰富和补充,也可为企业进行有效的新产品传播提供有益的指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郑宏明  史文彬  
通过问卷调查,基于销量和价格研究不同评论得分与呈现方式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购买意愿受评论得分、评论得分呈现方式的影响,销量和价格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一定影响;百分比呈现方式使消费者在高低评论得分的任一情况均有较高的购买意愿,而文字与数字相结合的呈现方式则会让消费者在高低评论得分中有较大差异。本研究为网购商家进行合理营销提供了有效指导。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武瑞娟  欧晓倩  李东进  
本文重点关注网店情境中图片呈现的产品图片呈现和模特图片呈现,并探讨二者对消费者关注和接近行为的影响效应,以及背后的边界条件和解释机制。研究一为眼动追踪实验,结果证实,对于模特图片呈现,个体对与外貌有关产品关注更高;对于产品图片呈现,个体对与外貌有关和与外貌无关产品的关注无显著差异。研究二和研究三为行为学实验。研究二结果表明,对与外貌有关产品,模特图片会导致更高的接近行为;对与外貌无关产品,模特图片和产品图片对接近行为的影响作用无显著差异;心理模拟在该交互效应中的中介作用显著。研究三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研究二的结果,并且排除了产品表现不确定性和产品呈现有用性的中介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廖以臣  
网上商店呈现给消费者信息是为了引导消费者信任网上商店、促成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本文将C2C网上商店呈现给消费者的信息分为事实性信息、承诺性信息和担保性信息,将产品类别分为搜索型产品、体验型产品和信任型产品,通过模拟淘宝网网上商店研究了不同产品类别下C2C网上商店信息内容呈现与消费者在线信任之间的关系。126名男性、76名女性参与了研究。研究结论显示,C2C网上商店的信息内容呈现影响消费者对网上商店的信任,特别是事实性信息对消费者的影响较大;消费者的在线信任受多个方面信息内容呈现的综合影响,对不同类型的产品而言,不同类型的信息内容呈现方式对消费者在线信任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邱长波  孙凯  古安伟  
[目的/意义]针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信息平台消费者参与质量问题,建立品牌信息内容呈现影响消费者参与的理论模型,详细探讨其影响机理,为网络信息平台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借鉴环境心理学的S-O-R模型研究范式,引入品牌认知和品牌情感两种消费者内在状态作为影响中介,分析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品牌信息内容呈现对品牌认知、品牌情感以及消费者参与的影响模型和作用机理。[结果/结论]初步构建不同种类品牌信息内容呈现影响消费者参与的理论模型,深入剖析相应影响机理,为品牌信息内容呈现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金立印  邹德强  裘理瑾  
在服务定制情境下,企业可以采用两种不同方式让消费者定制服务包:呈现完整服务包让消费者从中删除不想要的业务(减法式);呈现基本服务包让消费者选择添加所需附加业务(加法式)。本研究考察了这两种不同的选项呈现方式对消费者心理反应和选择行为的影响,分析了业务类型与呈现方式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以移动通信服务为背景的实验发现:(1)相对于呈现基本服务包来让消费者进行"加法"定制来说,消费者在完整服务包基础上进行"减法"定制时会选择更多数量和更高总金额的附加服务;(2)选项呈现框架与业务类型之间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相对于减法框架,在加法框架下,实用型业务会比享乐型业务更有可能被选择;而在减法框架下,享乐型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田敏  陈艺妮  范黎娜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对CSR信息方式对消费者感知价值和品牌认同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对于正面CSR信息,通过企业与第三方共同宣传的方式对消费者正向感知价值影响更大; CSR信息传递方式可以促进正面CSR信息对消费者感知价值和品牌认同的影响作用,其中共同宣传方式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CSR信息呈现方式对消费者感知价值和品牌认同具有正向影响作用;采用得益框架可以促进正面CSR信息对消费者感知价值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对企业有效宣传社会责任提供了管理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国玮  吴雅丽  
针对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触觉感官缺失的问题,运用感官交互理论,探索作为触觉补偿的模特视觉呈现方式,模特面部表情、性别、体型等因素对服装这种触觉需求较高水平商品的保暖度、质地、软硬度和弹性等触觉因素的感知影响。在理论上探讨感官交互理论中视觉对触觉的补偿机制,实践方面则探究服装网络销售企业如何通过模特展示更好表达服装的触觉品质,进而提升消费者购买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郑晓莹  孙鲁平  
本文探讨了产品陈列方式("按品牌陈列"和"按品类陈列")如何影响消费者对不同类型新产品("典型品类"新产品和"非典型品类"新产品)的评价,并考察了品牌质量的调节作用。三个实验研究结果发现:(1)陈列方式的作用取决于新产品的类型。对于"典型品类"新产品,消费者在"按品牌陈列"方式下评价更高;而对于"非典型品类"新产品,消费者在"按品类陈列"方式下评价更高。(2)陈列方式通过影响消费者对品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感知进而影响新产品的评价,即陈列方式与新产品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由消费者感知的品牌能力所中介。(3)品牌质量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对于质量较好的品牌,上述结论得以重复;而对于质量一般的品牌,无论是"典型品类"还是"非典型品类"新产品,消费者在"按品牌陈列"方式下的评价均高于"按品类陈列"方式下的评价。本研究将从消费者角度为新产品开发和推广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董伶俐  
笔者采用2个组间实验设计,研究呈现框架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并以前景理论和心理账户理论为基础,研究消费者知识和促销活动的不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呈现框架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显著。相比减法呈现框架,加法呈现框架下消费者知识的调节作用显著;当主体产品进行促销时,无论是在加法框架下还是在减法框架下,消费者购买延保产品的意愿都明显增强。因此企业应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相应营销策略,以提高新产品的销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启尧  孙习祥  
本文基于所构建的利益感知对消费者绿色品牌购买意向影响的概念模型和提出的相关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回归等方法实证分析发现:功能性利益感知和情感性利益感知对绿色品牌购买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享乐性利益感知的影响不显著,且三者均对消费者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幸福感仅在功能性利益感知和情感性利益感知对绿色品牌购买意向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自我概念清晰性正向调节享乐性利益中尝新利益感知对消费者幸福感的影响。据此提出,企业应在提高绿色品牌环保功效的同时,注重保障绿色品牌产品品质;应重视以消费者幸福感提升为导向的绿色品牌利益创造;应根据不同消费者自我概念认知程度细分绿色品牌市场,采取差异化的绿色品牌创新性信息传播策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一翁  孙国辉  童泽林  
旅游消费者对特定国家同时持有善意与敌意时如何进行出国旅游决策?现有文献中尚无有关消费者善意与敌意二者同时对其出国旅游决策的影响及其边界条件方面的讨论,也无人探索消费者矛盾态度对其出国旅游决策的影响问题。笔者基于矛盾态度理论与社会同一性理论,构建消费者善意、敌意和矛盾情感态度对其赴目标国旅游意向的影响机制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调节效应分析处理数据,探索消费者善意、敌意以及由二者产生的消费者矛盾情感态度对其赴目标国旅游意向的影响机制,同时探索目标国—母国文化接近性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消费者善意对其赴目标国旅游意向的正向总效应远强于消费者敌意与矛盾情感态度的负向总效应;人际与家庭文化接近性减弱消费者敌意对其赴目标国旅游意向的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善意与敌意同时影响其出国旅游决策,但消费者善意起主导作用;文化接近性是消费者敌意对其出国旅游决策的影响的边界条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锋  邹鹏  于渤  
在消费者购买其他产品时,将新产品作为附属品免费赠送或低价出售是新产品推广的常见方法。但是价值折扣理论指出,这种搭配促销的负面效果是消费者愿意为附属产品单独销售时支付的价格会降低。基于锚定理论和产品涉入度理论,本研究认为对不同涉入度的附属产品,其定价方式对消费者价格评估的影响机制是不同的。通过自然实验检验价格信息和产品涉入度对消费者价格评估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低涉入度的附属产品,当其低价出售,消费者会根据附属产品在促销中的低价来估计其正常价格。当附属品免费赠送给消费者,消费者对附属产品的估价会与主产品相称,低涉入度产品免费赠送的搭售策略相较于低价的搭售能使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对于高涉入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